新冠病毒可能誘發糖尿病?健康報專訪北大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

2020-12-16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健康報醫生頻道 ,作者健康報

健康報醫生頻道

《健康報》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的全國衛生行業報。健康報醫生頻道致力於反映醫生訴求呼聲,報導前沿醫學資訊和適宜技術,為醫院展示學科特色提供平臺。 醫生頻道如同醫生之家,當您有喜悅,有成就,亦或有苦水、困惑時,請到健康報醫生頻道來。

近日,全球20位頂級糖尿病及內分泌領域專家成立的國際專家組,於權威期刊《柳葉刀》發表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合併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實用性建議》。文中提出患有新冠肺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於該病的風險更高。同時,該病毒可能促使正常人成為新發糖尿病患者。為此,我們採訪了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

糖尿病危害應得到更多重視

記者: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基本控制,您認為此次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合併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實用性建議》有何重要價值?

紀立農:《柳葉刀》發表的專家共識和建議,不僅是對新冠肺炎合併糖尿病患者、普通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大眾敲響了警鐘,甚至對於我國的糖尿病防控公共衛生事業也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對患者來說,嚴格控制血糖,均衡飲食和合理作息、保持愉悅的心情,就是應對病毒的最佳防禦手段。

另一方面,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要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的體系建設。這提示我們,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要做好糖尿病的管理與防控工作,早診斷、早治療,控制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速度,強化糖尿病的防控機制建設,減輕公共衛生負擔,讓患者儘早受益。

糖尿病和新冠肺炎關係密切

記者:自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不同地區迅速傳播。目前普遍認為,糖尿病與新冠肺炎關係密切,請您詳細介紹一下它們到底怎樣互相影響的。

紀立農:在全球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的患者中,目前發現有20%~5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說明糖尿病是與新冠肺炎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的基礎疾病之一。

根據新冠病毒嚴重感染地區的流行病學觀察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及其他國家衛生中心和醫院的報告顯示,糖尿病患者死於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比沒有糖尿病的患者高出50%以上。

這兩種疾病能夠相互影響,目前看來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患者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機體防禦感染的能力偏低,患者感染病毒的風險會增加。同時,新冠肺炎合併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現血糖增高、血糖波動大的情況。再者,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心血管疾病等合併症多,這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良好的血糖控制與管理對於降低患者死亡率、減少感染發生至關重要。

新冠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記者:研究中提到「新冠病毒感染或誘發正常人患糖尿病」,如何理解?

紀立農:現有的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與ACE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在氣道上皮細胞、腸道及胰腺等組織中均有表達,先期作為冠狀病毒侵入細胞的受體)的結合強度是SARS冠狀病毒的10~20倍。

由於病毒感染可通過更活躍的ACE2受體加劇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和代謝異常,並且病毒引起的潛在胰臟β細胞損傷導致胰島素缺乏,因此,新冠病毒感染會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此外,在臨床上,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應用了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治療常常引起血糖波動。若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其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將增加36%~131%。

基於這些發現,我們在研究報告中提出,雖尚未證實新冠病毒會誘發糖尿病,但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成為誘發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臨床治療可首選胰島素

記者:糖尿病患者同時感染新冠病毒,在臨床救治上,您有什麼建議?

紀立農:在新冠肺炎合併糖尿病或高血糖的患者中,控制高血糖不但可以降低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還可改善COVID-19感染的總體預後。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加強血糖和代謝管理,這是重要的一級預防手段。同時,不同患者應進行個體化目標管理、生活方式幹預、血糖監測以及相應的藥物治療。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新冠肺炎合併糖尿病患者來說,要在不增加低血糖風險的前提下嚴格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預後。胰島素具有無胃腸道副作用,降糖效果明顯,有利於組織修復,劑量也可及時調整且不受肝腎功能禁忌,可作為首選治療藥物。

文:健康報記者 鄭穎璠

原標題:《新冠病毒可能誘發糖尿病?健康報專訪北大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降糖同時帶來心腎獲益,紀立農教授分享糖尿病治療「新武器」
    對此,丁香園專訪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紀立農教授。 紀立農教授介紹說,此次 ADA 公布的研究是 EMPRISE 系列研究中的一個,對 2014 年 8 月 ~2017 年 9 月的數據進行了中期分析。在對 ≥ 18 歲、起始恩格列淨或 DPP-4i 的 T2DM 患者,進行 1:1 傾向性評分匹配後(每組各 39,169 例),比較恩格列淨與 DPP-4i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
  • 紀立農教授團隊研究:探究血糖控制與T2DM患者腫瘤發生風險的關係
    林矗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2型糖尿病(T2DM)與腫瘤都是影響全世界人口的常見非傳染性疾病然而,T2DM與腫瘤具有多種共同的危險因素,如肥胖、不健康飲食、體力活動缺乏等,高血糖狀態與腫瘤發生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仍有待考究;與此同時,血糖控制能否降低T2DM患者的腫瘤發生風險目前亦無定論。遺憾的是,目前尚沒有專門驗證上述科學假設的臨床研究。
  • 對話紀立農教授:從臨床、患者、藥物研發的角度談糖尿病的診治
    作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和首都十大疾病糖尿病領域首席專家,紀立農教授長期從事與糖尿病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基於普通人群調查GCK-DM患病率的研究,發現GCK-DM在中國普通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分別為0.21%和1.3%,並發現甘油三酯≤1.43mmol/L可以作為區分GCK-DM和2型糖尿病的生物標誌物,為精準醫學提供了臨床證據。
  • 《柳葉刀》:感染新冠更易得糖尿病?若忽視4件事,結局真不好受
    《柳葉刀》:糖尿病與新冠肺炎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據媒體報導,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以及全球20位頂級糖尿病及內分泌領域專家成立的國際專家組
  • 新冠病毒可引發糖尿病;中國醫師協會譴責鄭大一附院惡性傷醫事件
    此次滅活疫苗項目作為5條應急疫苗技術路線之一,獲得國家科技部立項,入選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防聯控疫苗攻關任務,獲得了科技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40多種新冠疫苗正在研發中。 來源:健康報 2.
  • 糖尿病患者發生這種情況,死亡率極高 | 劉軍教授專訪
    此次,醫學界內分泌頻道有幸邀請到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副院長——劉軍教授為我們分享他的DKA診治經驗,同時也為糖尿病患者給出了DKA預防建議!警惕:這三類人更易受DKA的青睞糖尿病嚴重的高血糖併發症(危象)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症候群和乳酸酸中毒。
  • 北京協和醫院專家:新冠病毒複雜程度遠高於SARS病毒
    標題:新冠病毒的複雜程度遠高於SARS病毒4月14日,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本院醫生為北京協和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舉辦歡送儀式,醫療隊將在4月15日返回北京。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總計有4.2萬名醫護人員援鄂,這是最後一支離開的支援湖北醫療隊。李太生(前排左一男性)還將繼續留守武漢,負責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和相關研究。
  • 從防控到糖尿病逆轉 糖尿病研究的「前世今生」
    2020年9月舉辦的北大糖尿病論壇三諾專場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發表《2型糖尿病逆轉方案的線上服務構建》的專題演講,在糖尿病患者中迅速擴散傳播開來。這一動作表明,糖尿病領域權威專家和國內糖尿病上市公司三諾生物(300298,股吧)傳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諾生物)即將在糖尿病逆轉方面即將有大動作。
  • ...喬貴賓|茶水|廣東省人民醫院|奈良縣立醫科大學|新冠病毒|茶葉
    流傳說法:有專家稱90%新冠病毒一分鐘被茶水殺滅,99.9%新冠病毒十分鐘被茶水殺滅。較真要點:這種說法並不科學。此外,體外殺死病毒的研究結果並不能直接推導出喝進體內的結果。近日,網上熱傳這樣一則消息:給你一個每天喝茶的理由,專家喊你喝茶。
  • 專訪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病毒起源說含三層意義,ABC三種類型...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教授,聽聽作者講述這一研究的意義究竟何在。病毒起源說含三層意義NBD:您和團隊發表的這篇關於新冠病毒基因組的分析引發了有關病毒起源地的討論,請問團隊起初著手這項研究,目的是要揭開新冠病毒的什麼「未知之謎」?
  • 義大利研究人員接受總臺記者專訪:去年第四季度或為新冠病毒在意...
    據義大利《晚郵報》15日報導,義大利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該研究所在去年9月採集的部分居民血液樣本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傳播時間遠早於今年2月。17日,撰寫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錫耶納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蒙託莫裡接受了總臺記者的專訪,解釋了在2019年第四季度,新冠病毒為何沒有在義大利大規模暴發的原因。
  • 臨夏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在臨夏市人民醫院完成接種
    臨夏市人民醫院副院長 祿金晶:今天早上,臨夏市人民醫院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全面展開,先期針對重點人群接種工作已有序開展,我院設置兩個疫苗接種室及疫苗接種後留觀點,疫苗接種後反應留觀室等,接種工作現已順利進行。
  • 陽朔縣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日前投入使用
    【桂林晚報訊】(記者曾龍暉)日前,陽朔縣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接受自治區專家組現場認證驗收,獲得專家組一致認可,順利通過驗收並開始投入使用。至此,桂林全市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機構已達22家,實現縣域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全覆蓋。
  • 北大人民醫院女護士被現場求婚
    下午2點,在延慶區的隔離點,三家醫院的醫療隊員從隔離點出來。「終於可以回家了!」隊員們紛紛拿出手機合影留念,記錄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在隔離點中心的廣場上,北大人民醫院的隊員們手牽手,一同合唱《真心英雄》,獻給自己,也獻給在這場疫情中默默奉獻的每一個人。隨後,隊員們乘車返回城區。
  • 煙臺這12家醫院入列全省首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名單
    各市領導小組(指揮部):為適應我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需要,切實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現將山東省首批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名單(共209家)予以公布,並提出如下要求。一、加快提升檢測能力。
  • 日本新冠主治醫生的現場觀察:如何區分新冠病毒與一般感冒?
    女留學生是在1月23日開始咳嗽,5天之後的1月28日,出現了38度的發燒,然後被救護車送進了京都市立醫院。由於她到過武漢,因此,立即取了病原體進行檢測,30日確診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男性售貨員並沒有去過武漢,近期也沒有回過中國,但是他在店裡近距離接觸過不少來自武漢的遊客。他是在1月25日出現發燒症狀,當時體溫是37.5度。
  • 著名足踝外科專家張建中教授到菏澤市立醫院講學、義診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菏澤報導為進一步提升醫院手足顯微外科足踝外科專業診療水平,9月13日上午,國內著名足踝外科專家、北京同仁醫院足踝外科主任張建中教授到菏澤市立醫院進行講學、義診。現場,張建中教授、菏澤市立醫院副院長張全忠、手足顯微外科主任黃曉楠為醫院手足顯微外科進行「中華足踝醫學教育學院專家工作站」揭牌儀式。張建中教授以「中國足踝外科發展與展望」為題展開講座,張全忠詳細介紹了醫院手足顯微外科的發展歷程以及取得成果。
  • 奧地利病毒「教皇」談新冠:疫苗或將在下周誕生,疫情四月終結
    Wolfgang Graninger教授 很多在奧華人餐廳營業額下降,旅遊業、零售業也遭遇了寒冬,為了更好的了解新冠病毒,減輕社會恐慌,更好的做好防疫措施,《維城》特地獨家專訪了奧地利首席傳染病學家,Prof. DDr. Wolfgang Graninger教授,讓我們聽一聽奧地利乃至全歐洲最權威病毒專家對新冠病毒的看法。
  • 河津市人民醫院推出英文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報告
    黃河新聞網運城訊 為進一步滿足公眾辦理籤證、出國、留學等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報告英文版的需求,河津市人民醫院推出便民新服務,於2020年12月6日起,可為公眾出具英文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報告。河津市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實驗室於2020年6月15日通過專家驗收,6月17日開始進行新冠核酸檢測,現已承擔全市各醫療機構住院患者及陪護、發熱人員、自願檢測人員等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人員方面,從最初的三名有證檢測人員到現在已有12名人員取得基因擴增上崗證。檢測儀器從最初的一套已增加為兩套,新冠核酸日單檢能力達720人份,滿足全市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
  • ...最大的研究證實:男人、黑人、老人和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死亡...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8日報導,英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證實,如果感染新冠病毒,男性、黑人、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最高。這項研究發表在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上。來自牛津大學和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查閱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病人記錄,找出了新冠病毒最大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