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說過南唐後主李煜的名字,都會背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和「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名句。
不過,有很多人不知道,李煜的老爹「南唐中主李璟」其實也是寫詞高手。單憑一句小樓吹徹玉笙寒,成為千古絕唱,就可以看出李璟的才華了。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的讀書人。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欣賞李璟3首好詞,一首感受詩詞文化的魅力。
第1首,《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杆。
多少淚珠何限恨,又作「多少淚珠無限恨」。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寫情,情景交融,體現了思婦的閨怨。
古代男詩人總喜歡用女子的口吻寫詩,寫女子的日常生活。不管是宮體詩還是花間詞,都有許多描寫女子的作品。李璟雖然是一國之主,寫作風格倒是與一般文人相同。
自然,在閨怨情緒的背後,還有一種「美人遲暮」之感。因為李璟的南唐國乃是偏安一隅,無力回天,雖然暫時安定,卻可以預見將來的失敗。所以李清照評論說:「雖然用語新奇,卻是亡國之音啊。」
只不過,因為是將來的失敗,李璟還可以心安理得,還可以寫成詞句,這大概便是人性中「得過且過,苦中作樂」的陋習吧。
在講這首詞之前,我還是先聊一段韻事吧。當時南唐的宰相馮延巳是一個大詞人,他的代表作是《謁金門》,其中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名句。
有一次,李璟對馮延巳開玩笑說:「吹皺一池春水,幹卿何事?」馮延巳回答說:「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
馮延巳之所以說自己比不上李璟,一方面李璟是君,馮延巳是臣,臣子不能蓋過君王威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李璟這一句確實功力不凡,令人讚不絕口。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這兩句對仗工整,而且亦遠亦近,亦虛亦實,亦聲亦情,不管是文字還是情緒,都是極品中的極品。
細雨夢回,是愁緒的一種具體表述,此種情緒類似秦觀「無邊絲雨細如愁」。而這個寒字,強調了因為天氣而觸發內心的寒涼,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宋代文豪王安石曾經問黃庭堅說:「你曾經看過李後主的詞嗎?哪句詞最好?」黃庭堅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安石說:「這一句還是比不過小樓吹徹玉笙寒。」
清代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說:「李璟這首詞沉鬱到了極點,悽然欲絕。縱然李後主擅長言情,卻不能勝過南唐中主這首詞。」
當然,國學大師王國維表示:「大家都認為小樓吹徹玉笙寒這兩句好,其實我覺得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更加出色,有眾芳汙穢、美人遲暮之感。」所以,我們還是把這首詞整首背下來得了。
第2首,《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詞清理天然,清新而又華麗,具有一種超然味道。詞的內容同樣是婦女懷人,卻意境高遠,內涵深厚。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兩句單獨拿出來可以當成律詩聯句來看,是千百年來流傳的佳句。這兩句大概受到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啟發。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代贈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雖然李璟站在前人肩膀上,卻體現了李璟的才情。遠望與近景結合,虛實相生,「愁」字渲染情緒,而「空」字點出思念之深卻沒有著落的無奈之情,寄寓了美人遲暮之感。
第3首,《應天長》:一鉤初月臨妝鏡,蟬鬢鳳釵慵不整。重簾靜,層樓迥,惆悵落花風不定。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
這首詞表達思婦傷春傷別之情,透露出李璟孤獨無依的苦悶。首句點出清晨,蟬鬢鳳釵點出女子身份高貴,年華正好。重簾靜,層樓迥,三字對渾然天成。重簾靜是無人陪伴;層樓迥是身無自由。冷清寂靜,正可以顯示女子心中的難受壓抑。
惆悵落花風不定,無限愁緒,令人觸目驚心。這是因為李璟自身的苦悶與婦女欲說還休的心情融合,這種愛情上的不自由其實乃是人生的不自由。
即便李璟是一國之主,卻並非真正的快樂。縱然能夠暫時尋歡作樂,卻無法消除內心的痛苦。正如結尾所言:「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春愁大於病痛,心病大於身體之病,並非泛泛之談,而是心中無限沉痛。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詩詞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