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父親李璟:《人間詞話》中不一樣的南唐中主

2020-12-18 詩詞那些事

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人間詞話》第十三則

五代至北宋期間,詞之大者如雲。

今天說李璟。

李璟大家應該也不陌生,李煜是他的兒子,馮延巳是他的臣子,他們三位在詞界都有相當重的分量。

這裡不說馮延巳,單說李璟和李煜,

一個是南唐中主,一個是南唐後主,都是帝王出身,但在詞壇的地位卻相差甚遠。

只「千古詞帝」這一個稱號就將李煜推到了詞的神壇之巔,

而李璟,似乎只憑這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偏居於詞壇的一隅之地。

這裡王國維說出了對李璟詞的評價。

我們先看《人間詞話》裡提到的這首詞:

攤破浣溪沙五代 李璟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譯文:

荷花落盡,荷葉凋零,香氣消散,西風拂動綠水,使人滿懷哀愁。

美好年華不斷消逝,與時光一同憔悴的人啊,怎忍心去看這滿眼蕭瑟的景象?

細雨綿綿,夢境之中塞外風物緲遠。

醒來寒笙嗚咽,不斷迴蕩在小樓之中。

而她,又是否含淚倚欄,懷抱幽怨呢?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夜殘,夢也殘,小樓深處,悽涼的玉笙更讓人久久不能自己。

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愁,似隱似明,似真似幻,

此句一出,多少文人騷客隨之沉寂,深陷在這如夢的真實的體驗中。

我想李璟在寫這首詞時,一定是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遺世獨立在蒼茫天地間。

他把千愁萬恨都交予了上天,這首詞也不知不覺地成了他那時心境的最傳神寫照。

王國維和他們看法不一樣,他欣賞的是「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他對此評價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菡萏就是荷花,秋風蕭瑟,花銷葉殘,漣漪輕起綠波間。

王國維一定在這花銷葉殘的遲暮時候,回想起了碧荷滿塘的情景。

大清逐漸衰敗,他是不能接受周遭的變故的,你看他至死也沒有剪掉的那根辮子,就是他「清朝遺老」最後的抗爭。

可如今,滿目蕭瑟,自己又何去何從呢?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美好的事物總是稍縱即逝,又怎能不心生悲涼?

他對這兩句情有獨鍾,大概也是對於自己身世的共鳴吧。

《紅樓夢》中林黛玉也有著類似的心聲。

她說道自己不太喜歡李商隱的詩,但唯獨喜歡他的那句「留得枯荷聽雨聲」。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李商隱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夜深人靜,一個人聽雨打殘荷的聲音,再想想自己無依無靠的一生,那殘荷又何嘗不是自己?

就像張愛玲說:「黃卷青燈,美人遲暮,千古一轍」。

我沒有王國維的經歷,也沒有其他大家的品味,這首詞我更喜歡「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年華易逝,曾經的美好仿佛曆歷在目,而那不堪看的不就是每個人的青春?

從學生時代到社會中,從不斷碰壁到不斷堅持摸爬滾打,讓我對匆匆時光易逝多了一絲憐憫,對此類的詩詞更有了深的感觸。

如那「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的孤獨與悲愴;

如那「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的年華易逝;

如那「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的無助傷感。

每一句都會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說李璟。

其實他的另一首詞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我記得高中學習戴望舒的《雨巷》時,後面附了這首詞。

攤破浣溪沙五代 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多麼美的意境!

而這意境不正是那撐著油紙傘,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麼?

《雨巷》片段戴望舒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是否有種似曾相識,有種淡淡的憂傷,

似春水微皺,似春風拂面而來。

重溫李璟的詞,也是對自己生活的回顧。

我記得剛畢業的第一個春節按照李璟的《攤破浣溪沙》,自己也填了首,轉眼都兩年多了。

翻了翻以前的朋友圈,以前的空間,百感交集。

寫到此,也以自己填的那首《攤破浣溪沙》結尾,致敬李璟,致敬生活吧!

願大家奔赴紅塵,莫忘曾經是書生。

攤破浣溪沙半巷東風半巷春,浮光新酒半年人。風雪千更且一醉,覓知音。今日長談接晚夜,觥籌交錯賦新文。持酒幾杯別舊歲,又一春。

註: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南唐雙龍傳:骨子裡是文藝青年的李璟,表面上愛風花雪月的李煜
    他的兒子李璟開始繼位。眾所周知,在一般情況下,父子的性格特徵往往相反,父親性格慢慢吞吞,他的兒子往往就會比較急躁;而當一個兒子脾氣易怒時,他的父親往往是個好好先生。李璟的性格,就和他老爹相差一百八十度。與李昪的「不思進取」相反,李璟的施政綱領是非常的激進。
  • 李煜的南唐往事
    軍士都欽佩他的果斷,崇佛的李璟卻嚴斥他嗜殺。與後周的交戰,幾位叔叔全都大敗,唯獨弘冀取勝,他終於被立為太子。然而不同於李璟對臣下的仁厚縱容,弘冀作風剛猛,常常惹得李璟用「吾行召景遂矣」來警告他。後來弘冀毒殺景遂,不久又在憂懼中暴亡,李煜知道要負最大責任的,其實是父親。
  • 【覓詞記】李璟、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上)
    五代之時,南唐有三任皇帝,他們分別是李昪、李璟和李煜。南唐前後存在了三十九年,李昪為開國之君,後世稱之為烈祖,李璟被稱為中祖,李煜則為後主。
  • 李煜的南唐往事.
    東丹王原名耶律培,契丹族人,曾與契丹主耶律德光一同遣使入貢南唐,後改名李贊華當五代諸國還在血腥廝殺,李昪治下的南唐卻是一番太平景象。地廣民豐、文教繁榮,契丹、高麗都奉之如唐朝正脈。那一年李煜還未滿 7 歲。李煜的一生,就是南唐的一世。在他出生的三個月後,祖父就受禪稱帝。又兩年,國號才從「齊」改為「唐」。史書記載李煜「廣顙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因為儀表不凡,排行老六的他感受到了來自大哥弘冀的惡意。尤其是在父親即位後,李煜為了避禍,埋首於經史典籍之中。
  • 南唐後主李煜:我不是詞帝而是影帝,你們欠我一個奧斯卡
    公元975年,金陵石頭城被宋軍攻破,南唐後主李煜離開了自己的故土,踏上了去往宋朝首都開封的不歸之船。長江,是李煜心中的天塹,它本應把北宋阻隔在北岸,卻不曾想,它卻割裂了自己的一生。在他踏上這條船,跨過這條江之前,他曾是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的嫡孫,南唐二代目李璟的第六子,南唐最後的一任君王。
  • 李煜:15年的「南唐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些「奇葩」皇帝,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不過在歷史上還出現過一位「一目重瞳」的「特異」皇帝——南唐後主李煜。給出的理由是李煜一心禮佛,生性懦弱而且德行不高。誰知李璟聽完以後勃然大怒,立馬將鍾謨流放,將李煜接到東宮,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太子」。後來,李璟又將國都遷到了洪州,李煜成為太子以後,自然就負責留守在金陵城成為「監國」。就在同一年,李璟病死,李煜只得從「監國」正式成為「南唐國君」。但在北方,宋太祖早已發動「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成為北宋的開國皇帝。
  • 南唐中主李璟:我在廬山讀書,還把都城遷到了南昌!
    南唐三位國君中,前兩位國君歷史存在感並不高,倒是南唐後主李煜憑著詩詞上的偉大成就,有著超高的存在感。其實,李璟也是位詩詞大家。由皇帝到國主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李璟即位後,改變父親李昪保守的政策,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皆因繼承人爭位而內亂的馬楚及閩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李璟生活奢侈無度,在位時奸佞專權,政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國力也下降,被後周奪取淮南江北之地,退守長江以南。
  • 南唐中主李璟的千古名篇,第一句便驚豔世人
    說起南唐詞,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其實,李煜的父親中主李璟,也是大詞人。李璟雖然只流傳下來四首詞,但首首都是經典,尤其《攤破浣溪沙》二首,是為歷代評家稱頌的千古名篇,今天分享其中一首《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 《人間詞話》多次高度評價後主詞,王國維為何如此偏愛李煜?
    李煜、李清照向來被奉為「詞壇二李」,然而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這二位卻有不同的分量,相比較於對李清照的置若罔聞(詳情見上一篇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隻字不提李清照?),王國維對李煜表現了特別的喜愛。李煜詞歷來受到好評,作品因率真自然、哀婉感人而備受喜愛,而以王國維的評價最高。
  • 因詞亡國亡家亡自己的南唐後主究竟有多慘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
    「當初如果李煜能用作詩的功夫治理國家,今日又怎會淪為朕的階下囚。」 ──趙匡胤清清不禁在想,南唐亡國,只是因為後主李煜沒有治理好南唐嗎?只是因為李煜這個「昏君」嗎?李煜的父親李璟其實是一名位藝術家,在位的時候經常邀請有文採的文人進宮切磋交流。在他爸爸的影響下,李煜自然耳濡目染的也喜歡這些文學藝術。什麼吟詩填詞,書法繪畫,精通音律。只要是跟藝術能挨著邊兒的他都喜歡,成天兒只把心思放到自己的藝術事業上。壓根兒沒想過他爹的皇位的繼承問題。
  • 「才人」李煜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他相貌出眾,舉止溫和,目光犀利,他所到之處,像春風一般帶給人們陣陣暖意。不幸的是這樣的男人卻生在帝王家,陰差陽錯地當了一國之主,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李煜。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悽苦,人間悲觀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將詞的發展分為五代、北宋、南宋三個階段,對每一階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進行了深刻且獨到的評論,而尤為推崇五代詞。尤其對李後主的詞更是不惜筆墨反覆讚譽。稱其「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赤子之心」、「以血書者」。
  • 南唐中主李璟也是寫詞高手,一句小樓吹徹玉笙寒,成為千古絕唱
    大家都聽說過南唐後主李煜的名字,都會背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和「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名句。
  • 風流天子,亡國之君,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是南唐的亡國之君。提到亡國之君,人們的普遍看法是「罪有應得」。不過由於李煜是個詩文書畫樣樣精通的風流天子,人們提到他,往往都會嘆息一聲,對他的遭遇表示遺憾。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按道理來講,他不是長子,應該無緣皇位。不過世事難料,機緣巧合之下,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 南唐李煜:將末代國君的悲歡與離愁付諸首首詞中,剪不斷,理還亂
    李煜,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國君,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他精通書法、繪畫、音律,在詩文方面均有一定造詣,特別是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 從《長相思》到《菩薩蠻》,聊一聊南唐後主的「真」與「純」
    相比之下,他的另一個身份就不被世人所關注,作為南唐後主的李煜並沒有治國之能,也沒有宏圖大志,對於經營國家之道遠沒有詩詞歌賦精通,與其說李煜是個帝王不如說他是個詞人。《人間詞話》:"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
  • 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銷》,美人遲暮的哀嘆,流露濃厚的感傷情調
    又名"添字浣溪沙""攤破浣溪沙""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後闋兩平韻,一韻到底。⑵菡萏:荷花的別稱。⑶西風愁起:西風從綠波之間起來。以花葉凋零,故曰"愁起"。⑷雞塞:這裡泛指邊塞。⑸徹:大曲中的最後一遍。"
  • 南唐悲歌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南唐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有一種說法:韓熙載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官員,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進士第,其父因事被誅,韓熙載逃到江南投順南唐,初受南唐中主李璟寵信,後主李煜繼位後,因為當時北方的後周威脅南唐安全
  • 「名人百科」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賞析:南唐時,後主李煜被人稱為「偎紅倚翠大師」。一次他微服去妓院,見那裡有一僧人,那僧人吟唱、吹彈、酒令樣樣出色,李煜非常喜歡,兩人甚是投機,遂趁醉大書「淺斟低唱偎紅倚翠大師鴛鴦寺主,傳持風流教法。」清蔣士銓《冬青樹-夢報》:「偎紅倚翠初承領,羨他名士悅傾城,這都是聖祖神宗與證盟。」
  • 《人間詞話》:人間年年歲歲又何其相似
    朱光潛曾評價《人間詞話》:"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1906年,父親逝世,王國維回故鄉奔喪,悲痛難以寫下:「人間第一耽離別」。在這樣的心情下,王國維扎進了中國古詩詞的研究中,寫出了《人間詞話》。王國維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寫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