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茶坊】《呂梁麵食》《麻婆豆腐:川菜的硬道理》

2021-02-27 韓錫璋悅讀茶坊

呂梁麵食

葉辛

革命老區呂梁山,我去過多回了。一直想為呂梁山寫下點什麼,為呂梁的山山水水、美麗風光記下點我的感受,可最終為啥選擇了麵食這個話題呢?

  細究起來,還得從青少年時期說起。

  上海人普遍不喜歡麵食,三年困難時期,25斤、30斤的定糧(每人每個月定量供應的糧食)中,規定了30%、40%必須搭配麵粉。這就使得主食吃慣了大米的上海家庭,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習慣吃麵食。

  於是乎,普普通通的上海家庭,開始紛紛學起了做饅頭、蒸包子、包水餃、煎餅子——有餡的餅子、無餡的薄餅……千家萬戶,各出奇招,相互學習,示範指點:不放油怎麼烙好餅子,放蔥花的花卷該如何蒸,自己做麵條該注意哪些細節。幾年工夫,吃麵食逐漸成了上海人生活的一部分。後來不規定非要搭配麵粉了,然而隔不多久,上海家庭也會專門做一頓餛飩、麵條當飯。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我,就是在那幾年中喜歡上麵食的。

  第一次走進呂梁,我不是衝著麵食去的,我不知道呂梁山裡有那麼多的麵食種類。我是衝著小米去的。從小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有一句話始終牢牢地記在心頭:八路軍用小米加步槍抗擊日本鬼子,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幾百萬國民黨軍隊。我心中一直存在個想法,這小米一定有啥神奇之處,吃了它,扛著步槍就能打天下。

  山西盛產小米,呂梁盛產小米。紅軍東渡黃河時,有一個任務是籌糧,找的也是小米。

  可等我走進呂梁時,這裡已經以麵食為主,少見小米了,只在每天早餐時,能吃到去了北方都能吃上的小米粥。

  於是,我打聽呂梁最好的小米是哪種。呂梁人告訴我,是汾州香小米,米粒大小均勻適中,色澤金黃透亮,然後找來一包讓我看。我抓在手裡,果然光滑細柔。呂梁人還說,煮出飯來,綿甜噴香,黏糊性強。

  我信,接著問:「我們的部隊就是吃著它,打下了天下?」

「不,不,不!」呂梁人糾正說,這是用當代先進工藝加工出來的,純天然綠色食品。部隊當年吃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小米。

  我開始明白,小米同樣與時俱進了。而頓頓正餐必吃的麵食,更是不重樣。火燒、麻餅、蔥油畫卷、油炸果子、刀削麵、剔尖、扯麵、黑溜溜、肉餡餅、素餡餅、炊餅、手擀麵、揪片、熗鍋面、褲帶面、莜麵栲栳栳……呂梁主人看我每頓飯吃到麵食,都要掏出本子來記,終於忍不住對我說:「別記了,別記了,光是這栲栳栳就有好幾種,況且你來這裡只住幾天,怎麼記得完?」

「那你告訴我,還有哪幾種?」我認真地問。

  主人扳著手指道:「莜麵角子、苔面羊肉栲栳栳、水晶餃子、錢錢抿尖湯、石頭餅、烤包子、汾陽本地油糕,還有好多好多土豆和面做出的小吃,你都沒記下吧?」

  我承認:「沒記。」

  主人哈哈笑道:「呂梁心靈手巧的家庭主婦有這麼一句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頓頓麵食不重樣。你能記得全嗎?」

  我愕然,沒想到,最最普通的麵食,也能在呂梁人的手中變成色彩繽紛、美味可口的精品主食。他們真是把烹飪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從更高的層面上來講,這寬廣的視野、生活的品位、令人瞠目結舌的奇思妙想,不也是中華民族相沿成俗的悠久文化的充分體現嗎?那真值得記下一筆。

麻婆豆腐:川菜的硬道理

史楠

 麻婆豆腐,是咱們非常熟悉的一道家常菜。一道熱騰騰的麻婆豆腐端上來,紅白綠三色相間,白的是豆腐,紅的是辣椒,綠的是蒜苗,一口嫩豆腐吞下,麻辣鮮香之氣在口齒間綻放開來,凌厲的美味帶著通透,迅速傳遍全身。

  在這新鮮熱辣的美味背後,有一個150年歷史的短故事,和一個1800年歷史的長故事。

萬福橋邊陳婆婆

巧手慈心烹佳餚

  不同於其他現代家常菜的模糊起源,麻婆豆腐作為一道經典川菜家常菜,有著十分明確的誕生時間、地點和創造人物。因為麻婆豆腐中必需的一味調料是郫縣豆瓣,而在文獻中,郫縣豆瓣明確誕生於清朝鹹豐年間,因此從時間上來推斷,麻婆豆腐必然誕生於郫縣豆瓣問世之後。

  郫縣豆瓣是四川特產,今天我們吃到的版本至少可以追溯到1853年。

  關於麻婆豆腐的發明人,汪曾祺先生曾有過一段溯源:

「燒豆腐裡的翹楚,是麻婆豆腐。相傳有陳婆婆,臉上有幾粒麻子,在鄉場上擺一個飯攤,挑油的腳夫路過,常到她的飯攤上吃飯,陳婆婆把油桶底下剩的油刮下來,給他們燒豆腐。後來大人先生也特意來吃她燒的豆腐。於是麻婆豆腐名聞遐邇。陳麻婆是個值得紀念的人物,中國烹飪史上應為她大書一筆,因為麻婆豆腐確實很好吃。」

  在文史資料中,我們找到了這段關於麻婆豆腐歷史片段的完整記述:

  大約是在清朝鹹豐末年(1861年前後),有一個叫作陳春富的人在成都外北上河壩街開設了陳興盛飯鋪,這家飯鋪的老闆娘,平素待客熱情實在,常常親自烹製菜餚售賣給過往的人力挑夫運腳,其中當家的就是一道豆腐菜——肉餡豆腐,這道菜兼具麻、辣、燙厚味,深受挑夫運腳們的歡迎,最終在成都闖出了自己的名聲。

  由於最初的擁躉們都是挑夫運腳,他們往來飯鋪行色匆匆,常常記不得陳興盛飯鋪的名字,只記得跟大家都很親厚的老闆娘臉上有幾顆麻子,因此大家口耳相傳,這肉餡豆腐就是陳麻婆的當家菜。從此,這道肉餡豆腐就被稱之為陳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也從成都出發,走向全中國。

  麻婆豆腐之所以廣受歡迎,首先就是味道好。有多好呢?汪曾祺先生曾總結過麻婆豆腐的成功要訣:「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我曾做過多次麻婆豆腐,都不是那個味兒,後來才知道我用的是瘦豬肉末。牛肉末不能用豬肉末代替。三是要用郫縣豆瓣。豆瓣須剁碎。四是要用文火,俟湯汁漸漸收入豆腐,才起鍋。五是起鍋時要撒一層川花椒末。一定得用川花椒,即名為『大紅袍』者。用山西、河北花椒,味道即差。六是盛出就吃。如果正在喝酒說話,應該把說話的嘴騰出來。麻婆豆腐必須是:麻、辣、燙。」

  除了以上諸多用料和烹飪優點之外,麻婆豆腐能夠在150年前走紅,還有一些歷史的佐料。

  首先是地點的味道。當時,麻婆豆腐的「原產地」陳興盛飯鋪,毗鄰老萬福橋,這座橋是當時成都連接洞子口、崇義橋、新繁等縣鎮的交通要道,尤其是成都市民當時日常所需的食用菜油、大米等大宗物資的運輸孔道。當時運輸這些物資的挑夫運腳們,從新繁等地一路走來到這裡時,已經走了一段較長的路,人困馬乏,陳興盛飯鋪這裡正是他們歇腳打尖的理想地點。

  有了理想的地點,方便的味道就緊跟著釋放了出來。挑夫運腳們到了飯鋪休息,想點一些方便、實惠的菜餚來下飯。飯鋪本來就提供各種菜蔬調料,可以根據他們自己攜帶的食材來現炒菜餚。而挑夫運腳們的車上擔子裡原本就是裝的菜油簍子,因此隨便舀上幾勺油來炒菜,是很自然的事情。

  陳興盛飯鋪對面是一家出品優質豆腐的豆腐坊,為麻婆豆腐的興盛提供了關鍵性助攻,他們還能從飯鋪前面擺攤的小販那割一點點新鮮牛肉。

  陳麻婆的兒媳婦曾回憶說,當時推車挑擔的大哥們來鋪子裡面吃飯,鋪子裡有現成的豆腐,陳麻婆又懂得「那些大哥是出力的人,吃得辣,吃得麻,也吃得燙,因此做出來的豆腐,總是紅彤彤幾大碗,又燙又麻又辣,味道又大」,而且陳麻婆的豆腐非常便宜,「不在菜上賺錢,你給多少材料,就給你做多少東西,只圖賣幾升米的飯錢」。

磨坊千古傳美食

勞動人民享福音

  雖然說我國的豆腐發明史,通常是從西漢的淮南王劉安算起的,不過這種說法基本是宋代之後才開始普遍流傳的,宋代以前的文獻則從未提過劉安是豆腐的發明人。

  我們只能以考古發現的證據,也就是19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縣打虎亭發現的東漢晚期漢墓出土的畫像石為準。打虎亭漢墓畫像石描述了當時東漢人們做豆腐的場景,就此算來,豆腐從發明到今天已經有1800年以上的歷史了。

  把大豆變成豆腐,是中國營養學上的一個奇蹟。如果煮大豆吃,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只有65%。而做成豆腐之後,蛋白質吸收率就能飆升到92%。

  在我國古代的幾千年歷史中,對於絕大多數老百姓們來說,肉類是從來沒有普及過的,他們不可能頻繁地通過吃肉來補充身體必需的蛋白質。豆腐為尋常老百姓提供了一條補充體力、維繫生活的關鍵之路。

  陳麻婆肯定是不知道豆腐的這番來歷的。但是她跟歷史上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一樣,知道那些使大力氣幹活的人,需要吃豆腐來補充體力。

  當豆瓣醬與麻辣紅油在口腔內刺激出洶湧的食慾之後,脆弱嫩白的豆腐所綻放出的堅強力量,才是麻婆豆腐的真正魅力所在,那是來自蛋白質的補償,是屬於勞動者的慰藉。

原載2018年11月2日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麻婆豆腐的做法 色深紅亮突出川菜「麻辣」的特點
    新朋友    請點這裡關注我們    老朋友  點右上角分享本文麻婆豆腐外觀色深紅亮,紅白綠相襯,豆腐形整不爛,吃起來具有麻、辣、燙、嫩、酥、香、鮮等風味,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麻婆豆腐的做法食材主料豆腐500g豬肉40g輔料油適量生抽10ml白糖1g郫縣豆瓣醬15g豆豉醬10g鹽適量水澱粉適量蔥適量花椒粉2g姜適量麻婆豆腐的做法步驟
  • 風靡日本的中華料理,除了麻婆豆腐、餃子,還有這個......
    近年來,不僅僅有之前的麻婆豆腐擔擔麵火鍋等很早以前就在日本火起來的中國料理,連生煎包、刀削麵、蘭州拉麵這些地方小吃也在日本火了起來。而近年,連陝西省的biangbiang面也登上了日本的話題榜!當時就有華人調侃,「看來中國傳統麵食在日本挺受歡迎的,下次該『biangbiang面』出場了吧!」
  • 與一碗麻婆豆腐的相見歡
    所以,作為一個雲南人,對川菜,真的是由衷地喜愛。即便遠離西南那一方熱土已經數十年,對那邊美味的食物,依然魂牽夢縈,時時刻刻不能忘記。有時候想想,幸福啊,其實真的很簡單,就是能吃到所有你熱愛的美味,吃到嘴巴紅嘟嘟,也不肯放下筷子。
  • 【悅讀茶坊】爽爽的故鄉涼粉(外一篇)
    溫馨提示本公號旨在推廣美文,厚植人文情懷,在喧囂的世界裡為喜歡靜雅的微友(文友)拓一方小小的詩意棲居地(茶坊【愛書悅讀茶坊】積情養氣  厚德闊識  成功無學  幸福有道【韓錫璋悅讀茶坊】崇道務本    粗而不笨    敬人愛己   苦礪至臻
  • 舌尖上的美食川菜!
    川菜原料多選山珍、江鮮、野蔬和畜禽。善用小炒、幹煸、幹燒和泡、燴等烹調法。以「味」聞名,味型較多,富於變化,以魚香、紅油、怪味、麻辣較為突出。川菜的風格樸實而又清新,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著名代表菜品有:魚香肉絲、回鍋肉、麻婆豆腐、水煮魚、夫妻肺片等等。
  • 川菜的靈魂丨中國百科
    在四川,老輩人在做菜時都喜歡「鑲一點豆瓣」,許多經典川菜,如回鍋肉、豆瓣魚、麻婆豆腐等,離了郫縣豆辦就做不出地道的川味。而每家廚房幾乎都有豆瓣醬罈子和泡菜罈子,煎炒烹炸,調和著川菜之味。川人好吃,四川的文人更是喜吃善吃,文人開餐廳似乎成了一種傳統。
  • 回鍋肉、魚香肉絲、麻婆豆腐等五道川菜代表菜的傳統做法是什麼?
    川菜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並且口味多變,包括魚香、家常、麻辣、紅油、蒜泥、薑汁、陳皮、芥末、純甜、怪味等24種口味。回鍋肉、魚香肉絲、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和宮保雞丁這幾道菜不僅是川菜的代表菜,也是就酒下飯的家常菜,讓人百吃不厭。這幾道菜,不論哪一道,都會讓你食慾大開,輕輕鬆鬆連吃三碗米飯。
  • 邦妮·懷特成都掌勺 學做地道川菜
    邦妮·懷特成都掌勺 學做地道川菜 (7/13) "← →"翻頁
  • 麻婆豆腐在家這麼做,嫩而不散,麻辣鮮香,不愧為下飯界扛把子
    今天推薦的美味是川菜麻婆豆腐。麻婆豆腐被評為四川十大經典名菜之一。主料有嫩豆腐,牛肉末,配料有蒜苗,豆瓣醬,花椒粉等等。麻婆豆腐的特色在於八字箴言:麻、辣、燙、香、酥、嫩、鮮、整。麻婆豆腐的麻辣香主要來自於花椒粉和豆瓣醬。豆瓣醬是川菜的靈魂,不僅僅是麻婆豆腐,比如回鍋肉等著名川菜也會用到豆瓣醬。豆腐的特質是可以保持整道菜出鍋後的溫度,不容易冷卻。如果是剛出鍋的麻婆豆腐,筷子一夾,沒有在嘴邊吹一吹。
  • 薛祥順與麻婆豆腐
    每次我都要看薛祥順師傅做麻婆豆腐,看它的全過程,我也回家試驗,我的作料比他的更齊全,但沒有一次做的所謂「麻婆豆腐」達到薛祥順的水平。為什麼?火候二字也。火候二字可以寫本書,況前人也敘述不少。從嚴格的意義上說:就今天國營陳麻婆豆腐店做出來的麻婆豆腐,也不同於過去薛祥順的親手做法了。那時是黃牛肉(音dú)豆腐,現在用的是豬肉,大異其趣,那種黃牛肉出來的香味消失了!
  • 麻婆豆腐的新鮮事|​燒麻婆豆腐會用豬油和米湯嗎;炒臊子用豬肉還是牛肉;技藝傳承一群女老闆和一位男廚師...
    麻婆豆腐,是資格最老、知名度最高的川菜之一。在筆者心目中,除去那些已失傳或已少見的名貴大菜,麻婆豆腐與回鍋肉、宮保雞丁、開水白菜是幾道很有代表性的菜式——回鍋肉是家庭川菜頭牌,宮保雞丁為出自官府的名角,開水白菜是筵席之花魁,麻婆豆腐則是民間小吃之臺柱(跟今天說的小吃內涵有別),它們可稱為活躍著的傳統川菜「四大名旦」,當然這只是個人愚見,每個川人乃至喜歡川菜的外地食客,都有各自認可的名菜。
  • 麻婆豆腐,認識一下
    麻婆豆腐在出鍋後撒上剛磨的漢源花椒粉,醇麻爽口,沁人心脾。漢源花椒在當地叫娃娃椒,以清溪鎮產為佳,每隻花椒一大一小,如母子一般。生吃麻味足且悠長,絲毫不苦,價格一斤一百塊以上,市售的低於一百塊太多的,一般為假冒。第二字,辣。
  • 川菜,香!
    直到今天,含辣的菜也只佔川菜的30%左右。川菜,就是證明。鍾水餃、龍抄手、擔擔麵清代傅崇矩的《成都通覽》中,收錄的川菜已經達到1328種。近代川菜由此快速崛起。夫妻肺片 記者 肖雨楊 攝在日本極受歡迎的麻婆豆腐,
  • 做麻婆豆腐時,豆腐直接下鍋就廢了,教你麻婆豆腐正確做法,鮮
    ,豆腐直接下鍋就廢了,教你麻婆豆腐正確做法,鮮嫩入味不易碎!今天小編用豆腐做的是一道傳統的川菜: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不止在川菜館能吃到,因為它極高的人氣,無以倫比的下飯口感,早已融入到我們的日常餐桌中,畢竟能把豆腐做到比肉還下飯的程度值得我們代代相傳。麻婆豆腐做法頗為講究,要具有「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八個特點。才可以稱之為正宗麻婆豆腐。今天小編毛毛就教大家麻婆豆腐的做法,下面一起看下具體做法。
  • 中華小當家中的豆腐對決,隱藏著日本人對中國麻婆豆腐瘋狂的愛
    在動漫作品《中華小當家》中,曾經有一場關於豆腐的對決,面對邵安製作出來的豆腐三重奏,小當家的王牌豆腐料理不是別的,正是川菜中的經典之作:麻婆豆腐。實際上,這不是這部作品中,第一次用麻婆豆腐來決定勝負了,動畫的前幾集中,小當家就和邵安展開了一場豆腐對決,而主題依舊是麻婆豆腐。作為一部介紹美食的作品,連續兩次重點描寫同一種食物其實是大忌,但是中華小當家依舊選擇在兩次決定小當家命運的對決中,將麻婆豆腐作為小當家最後的王牌。
  • 豆腐趣聞——麻婆豆腐來歷
    麻婆豆腐是中國豆腐菜餚中最富地方風味特色菜之一,色澤淡黃,豆腐軟嫩而有光澤,其味麻、辣、酥、香、嫩、鮮、燙,豆腐表面蓋有一層淡紅色的辣油,可保持豆腐內的熱度不使很快散失
  • 八大菜系之川菜
    蓉派川菜講求用料精細準確,嚴格以傳統經典菜譜為準,其味溫和,綿香悠長,同時集中了川菜中的宮廷菜、公館菜之類的高檔菜,通常頗具典故。精緻細膩,多為流傳久遠的傳統川菜,舊時歷來作為四川總督的官家菜,一般酒店中高級宴會菜式中的川菜均以成都川菜為標準菜譜製作。
  • 茶坊
    商南縣城東5公裡處的茶坊,312國道穿村而過,交通便捷,歷史悠久。自春秋戰國時,茶坊就是中原通往長安六百裡商於古道上一個驛站。茶坊便與陽城驛一道遠傳千裡,流傳至今。       明末農民領袖李自成,曾在此厲兵秣馬,娶妻生子,留下許多歷久彌新的動人故事和傳說。       晚清、民國年間,茶坊仙姑和仙姑廟很有名氣。仙姑芳名吳素貞。自幼隨父學醫求道,十八歲開始行醫,因醫德高超,在周邊三省八縣名聲大振,登門求治者絡繹不絕。多以針灸、氣功、按摩、中草藥、單方、驗方治療疑難雜症,屢治屢驗且不收費。
  • 【飲食文化】川菜麻辣代表:麻婆豆腐傳承四代人的記憶(二十七)
    麻婆豆腐—麻辣味型代表作川菜中,除了回鍋肉外,名氣最大的可能要算麻婆豆腐了。
  • 因為有麻婆豆腐啊
    目前可以查到的麻婆豆腐最早的製作法是車輻先生所著的《川菜雜談》(三聯書店出版,2004年1版2印)裡的料理技法「<火督>」——讓湯汁緩緩滲入豆腐肌理,而不是後來使用的勾芡。」在《今日料理》的節目中,因為日本很難買到豆瓣醬,他甚至還把麻婆豆腐中重要的豆瓣醬改良為大豆醬和辣椒。 至於是不是正宗,我們來聽聽陳建民的食客——出身四川廣安的鄧小平的建議。1978年鄧小平出訪日本,陳建民為「不喜歡日本料理」的鄧小平做飯,鄧在吃過他做的川菜之後大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