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高校黨委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更好地肩負起立德樹人使命任務,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舉措上,要因事而變、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關鍵在於做到「五個必須」。
一、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要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論述,為當下高校黨委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要樹立學生至上思想,始終堅持把師生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對高校而言,「人民」就是廣大師生,必須把保護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學校黨委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湖北工業大學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1月23日與武漢市「封城」同步,對校園和教工住宅區實行最嚴格的封閉式管理。從疫情應急性超常規防控到常態化防控,學校黨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及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落實省委工作安排,堅持在科學防控、精準防控上下功夫,採取白天巡察、夜間暗訪等多種方式,加強對疫情防控的查檢指導;加強人防與技防,強化宣傳與教育,既嚴守「外防輸入」的校園安全通道,又開闢醫療救護和物資供應的「綠色通道」,全校師生政治安全、思想穩定,無一例因感染新冠肺炎去逝的病例,學校取得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性成果。
二要充分挖掘疫情防控生動教材,凝聚愛黨愛國愛校的強大力量。抗疫鬥爭是一堂生動的社會大課堂,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力證明了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新學期伊始,湖北工業大學在全校師生中開展了「萬名師生開『雲』班會」、「在抗疫鬥爭中我們學到了什麼」大討論等主題教育活動,廣大師生作為抗疫鬥爭的親歷者、見證者、參與者,人人爭當「主播」,相互感染、相互促進,思想受教育、精神受洗禮,真正把思政工作「虛功」實做、做實,讓教育者受教育,讓受教育者銘記教育,廣大師生對國家制度的認同、對當代青年的認同、對肩負責任的認同進一步加深,進一步強化了廣大師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思想和行動自覺,進一步增強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巨大熱情,進一步凝聚了愛校榮校興校的磅礴力量。
三要發揮科技人才優勢,加大科技攻關助力復工復產。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指出,「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高校是人才聚集的高地,要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在科技攻關上發力,在助力復工復產上發揮科技創新不可替代的作用。湖北工業大學堅持「紮根湖北、服務湖北,立足工業、融入產業」的辦學理念,確立了開展「急需性、前沿性、基礎性」應用型研究的鮮明導向,大力實施「百名博士進百鄉入百企」(簡稱「三百」工程),253名博士擔任科技特派員,深入省內230家企業開展科技服務。今年上半年,面對疫情防控和企業停工停產的雙重考驗,這些「三百」工程科技特派員仍堅持通過電話、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提供技術服務,急企業之所急,解復工之所難,助力對口聯繫企業「提檔增速」。
二、必須回答好「培養什麼人」這個教育的首要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回答好這一問題,是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的基本前提。
一要保持政治定力,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立德樹人是大學的根本使命,脫離了這個根本使命,大學就失去了自身的價值。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辦的是社會主義大學,理所當然,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必須是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必須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的「破壞者」和「掘墓人」。在這問題上,我們必須頭腦清醒,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條件下,都必須堅持正確的人才培養觀。
二要履行政治責任,切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今中外,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這就告訴我們,辦大學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服務面向,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時,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這是我們辦好地方大學的總依據、總方針,也是辦人民滿意大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要突出政治功能,切實加強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全國教育大會將「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列於「九個堅持」之首。這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因此,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具體化不能虛擬化,要將學校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政治領導力,覆蓋到方方面面、體現在各個環節。
三、必須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高校黨委要圍繞辦好思政課這個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總體要求,堅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大力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
一是對標對表,明確辦好思政課的方向和目標。湖北工業大學黨委通過召開以「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主題的全校幹部教師大會,對標「八個相統一」改革創新要求,緊抓「老師該怎麼做,思政課該怎麼抓」兩個關鍵點;進一步明確辦好思政課的「四個特殊」要求,充分認識思政課的特殊地位、準確把握對思政課的特殊要求、出臺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特殊政策、對思政課建設要特殊對待。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人文情懷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引導新時代青年學生加強自我教育、不負時代、用心成長,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將愛國情、報國志化為實際行動,做到知行合一,勇於創新創造,培養自己的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二是勇開先河,積極探索思政工作新途徑新方法。改革需要一個「勇」字,創新離不開一個「謀」字。學校黨委在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過程中,一方面注重整體設計,在「四梁八柱」上加強統籌謀劃,一方面勇於探索,先行先試,積極探求適合工科高校的思政課新模式。緊緊抓住學生這個主體、教師這個主導,集中全校優質資源,創新思政課的新教法,開設針對學生的《追夢》系列思政通識課,打造針對教師的《使命》系列思政大講堂,大力推進思政「金課」建設。
三是夯實基礎,切實把思政課建設各項要求落實落地。堅持發揮學校主要領導帶頭「聽」、帶頭「講」思政課的示範作用。積極探索和推進「課前思政」,改變傳統思政課堂中只有教師講給學生聽的做法,建立教師講給學生聽、幹部講給學生聽、學生講給學生聽的「三講三聽」多元化思政課教學新模式,最大限度調動教師講思政課和學生學思政課的積極性。
四、必須把師德師風第一標準立起來、嚴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四有好教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以及「六要」新要求,對教師提出高標準和嚴要求,核心要義就是要把師德師風這個第一標準嚴起來。
一要嚴要求。第一標準樹立起來,就是講政治。教師講政治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師德師風要抓好,沒有好的師德師風,培養人才是空談。二要嚴管理。要按照中央、省委和教育部有關師德師風的規定進行管理,包括負面清單。三要嚴考核。要適時修訂完善教師的評價體系,研究成果、發表論文固然很重要,但師德師風評價要作為教師評價最重要的內容,本末不能倒置。四要嚴問責。對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要嚴肅問責,該清出教師隊伍的堅決清出教師隊伍。
突出「嚴管就是厚愛」的教師隊伍建設理念,開展以「五講四不」提振幹部精神專題教育和以「五心對治」提升教師格局的專題活動,要求幹部講政治、講大局、講團結、講奉獻、講規矩,不爭論、不彷徨、不懈怠、不抱怨;要求教師以仁愛之心對治淡漠之心,真正把學生放在心上;以清淨之心對治浮躁之心,真正把事業放在心上;以包容之心對治唯我之心,真正把他人放在心上;以感恩之心對治「精緻」自私之心,真正把國家、社會、人民和學校放在心上;以敬畏之心對治輕漫之心,真正把法律和紀律放在心上,進一步強化教書育人使命,正心正行,不辱使命,擔當作為。
五、必須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作為湖北省屬高校,湖北工業大學紮根湖北大地辦大學,真正把辦學思路轉到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產業和技術發展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上來,全面提升引領和支撐湖北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一是加快「雙一流」建設步伐。圍繞建成人民滿意的、區域特色鮮明的一流應用型工業大學目標,秉承為「湖北發展培養人才,為湖北發展進行科研」的鮮明導向,努力建設一支一流的應用型師資隊伍,產出一流應用型科研成果,推進一流應用型成果轉化,使學校的教育鏈、人才鏈與湖北的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實現卓有成效的高質量供給。
二是加快校地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深度對接湖北省「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布局,完善運行體制機制,推動襄陽、荊門等8個校地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高效運轉。湖北省科技廳技術交易所統計數據顯示,2016至2019年省屬高校技術交易額共14億多元。其中,湖北工業大學完成技術交易1378項,技術交易額共4.79億元,佔全省1/3,在省屬高校中排名第一。這充分說明,學校與地方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以解決基層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為導向,加大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有效提高了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度。
三是加快評價體系建設。構建與一流應用型大學相適應的評估監測體系,堅決克服「五唯」頑瘴痼疾,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從根本上解決評價「指揮棒」問題。堅持「目標牽引、問題倒逼」原則,堅決破除桎梏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學科專業供給側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科研和社會服務體制機制改革、幹部人事制度和資源配置改革,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作者分別系湖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李克勤;湖北工業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 敖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