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鐵路將於2021年1月20日零時起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屆時江蘇境內的連鎮高鐵、鹽通高鐵等多條新線將增開多趟列車,蘇北蘇中多座城市增開動車組列車數量也將成倍翻漲。
來自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的信息顯示,新圖中,連鎮高鐵安排開行動車組列車72對,較目前增加60對,地處蘇北的連雲港、淮安等地至省會南京間,最快旅時由原來的經由徐鹽高鐵、京滬高鐵等中轉3小時30分鐘、3小時11分鐘,壓縮至2小時21分鐘、1小時35分鐘;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鹽通高鐵,將安排開行動車組列車47對,連雲港至上海、杭州最快旅時2小時58分鐘、4小時27分鐘,鹽城至上海、杭州,最快旅時1小時44分鐘、3小時9分鐘。
根據新圖,連雲港站辦客動車組列數達到171列,較調圖前增加82列,其中始發動車組列車42列,較調圖前增加27列;鹽城站辦客動車組列車132列,較調圖前增加56列;淮安東站辦客列數達到163列,較調圖前增加104列;揚州站、揚州東站辦客動車組總列數達到186列,較調圖前增加106列。
10年前,滬寧城際客運專線開通,最高時速300公裡,南京站到上海站最快90分鐘,每天開行近140對高鐵動車,最短髮車間隔5分鐘;10年後,廣袤的蘇北、蘇中大地同樣已是長龍飛馳,夢圓高鐵新時代。
高鐵幹線基本成環成網
2020年12月21日,鹽通鐵路順利通過國鐵集團運營安全評估,這是列車開通前驗收工作的最後一個節點工作,標誌著鹽通鐵路進入了12月底全面開通運營的倒計時。這是繼12月11日剛剛全線建成通車的連鎮高鐵之後,貫通連接蘇北、蘇中、蘇南的又一條高鐵通道,正式開通後,將形成山東、江蘇東部沿海地區至蘇滬浙的最快通道,對於促進蘇中、蘇北振興,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意義重大。
已經提前出爐的全國各省市高鐵裡程排名顯示,今年全國高鐵運營裡程安徽、廣東、遼寧位列前三,分別為2297公裡、2156公裡、2089公裡,江蘇省以2031公裡排名全國第四,而去年江蘇高鐵運營裡程為1556公裡,全國排名第12位,一年間躍升了8個位次。
高鐵運營裡程名次實現如此大的上升幅度,一方面是因為2020年蘇中蘇北迎來「高光時刻」,滬蘇通、連淮揚鎮和鹽通三條高鐵接連開通運營,另一方面更主要的還是得益於近些年江蘇省高鐵建設的飛速發展。
放眼全國,江蘇也是屬於較早擁有鐵路的省份,普鐵時代,即有京滬、隴海兩條重量級鐵路幹線貫穿。但是,江蘇同時也是中國陸上水域面積比例最大的省份,長江、淮河、廢黃河、沂沭泗等水系網絡遍布全省,域內分布著太湖、洪澤湖、高郵湖等眾多大小湖泊,在技術不發達的時代,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鐵路公路等陸上交通的發展。
2008年8月1日,時速250公裡的合寧鐵路首列動車組開行,合肥至南京間旅時從原來的4小時縮短至1小時25分鐘。全長166公裡的線路,雖然江蘇境內僅有47公裡,但合寧鐵路的開通,也標誌著江蘇就此迎來了高鐵時代。
2010年7月1日,滬寧城際客運專線建成通車,全長300公裡,江蘇境內269公裡,途經蘇州、無錫、常州、鎮江至南京,實現了蘇南五市至上海的高鐵直達,如今的滬寧城際堪稱全國乃至全球客流密度最高、運營效益最好的高鐵線路之一。
2011年6月30日,設計時速350公裡、全長1300多公裡的京滬高速鐵路全線通車,江蘇境內348公裡,徐州成為蘇北唯一通高鐵的城市。
2013年7月1日,寧杭高速鐵路通車,其中江蘇境內151公裡,南京到杭州最快1小時到達;2015年10月2日,南京至安徽省安慶市的寧安城際鐵路通車,設計時速250公裡;2016年5月15日,全長351公裡,連接南京、揚州、泰州、南通四市的寧啟鐵路電氣化改造完成,正式開行動車組,蘇中地區進入動車時代,至此江蘇長江兩岸均形成了高速客運通道,2019年1月5日,寧啟鐵路二期(南通至啟東段)開通運營;2018年12月26日,青島經連雲港至鹽城的青鹽鐵路全線開通運營,連雲港、鹽城兩市有了時速200公裡的客貨共用「高鐵」,江蘇新增242公裡高鐵裡程,整個蘇北地區只有徐州一地通高鐵的歷史也得以終結。
時間進入2019年,江蘇高速鐵路通車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9年,首次迎來年內2條高鐵線路開通,314公裡長的徐鹽客運專線和105公裡長的連淮揚鎮高鐵連雲港至淮安段。其中,2019年12月16日建成通車的徐鹽客專,作為一條東西向的重要城際鐵路,與京滬鐵路、隴海鐵路以及京滬高速鐵路相連,有「江蘇鐵路金腰帶」之稱。
2020年12月10日,設計時速350公裡、全長180公裡的徐連高速鐵路啟動聯調聯試,按最新動態看,開通在即。徐連高鐵在徐州樞紐連通京滬高鐵、鄭徐高鐵、徐鹽高鐵,在連雲港地區連通青鹽鐵路和連鎮高鐵,建成通車後,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規劃中的陸橋通道從連雲港至烏魯木齊將全線貫通。
「鹽通和徐連這兩條高鐵一旦建成開通,我省高鐵幹線將基本成環成網,『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初步形成。」江蘇省鐵路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助力「三大國家戰略」交融貫通
2020年7月1日,滬蘇通鐵路一期工程正式開通運營,蘇中南通與蘇南東部地區及上海實現高鐵直達,通過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蘇中和蘇南之間不再繞行南京,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高鐵貫通。12月11日,連淮揚鎮鐵路全線建成通車,江蘇全省高鐵的互聯互通度得到進一步加強。
權威數據顯示,江蘇高鐵通車裡程今年躍居全國第四,而從密度來看,同樣位居前列,排名全國第5位。全省高鐵運營裡程2031公裡,區域面積10.26萬平方公裡,高鐵密度為198.0公裡/萬平方公裡,僅次於天津280.5公裡/萬平方公裡、香港236.4公裡/萬平方公裡、北京213.7公裡/萬平方公裡、上海207.9公裡/萬平方公裡。「仔細來看,天津、香港、北京和上海都是以大城市為核心區域的小面積地區,而江蘇以一個省域的面積獲得這麼高的高鐵密度排名,可見其高鐵網絡的完善度。」專業人士分析。
密織的高鐵網帶給江蘇的意義不言而喻。以剛剛全線通車不久的連淮揚鎮鐵路為例,長期以來,受制於長江天塹阻隔,地處蘇中的淮安、高郵、揚州等江北群眾坐火車去往江南,都必須通過南京中轉,十分不便,修建一條便捷的跨江鐵路成了廣大蘇中、蘇北地區人民的百年夢想。連淮揚鎮高鐵全線開通運營後,串聯起了大運河邊的「明珠」城市,沿線城市去往滬浙方向的鐵路出行徑路由「曲線」變「直線」,乘高鐵可以直達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地,極大地便利了沿線群眾出行。「同時,它的全線建成運營,將在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促進要素流動和區域融合,進而整體提升鐵路沿線的區域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加快了長三角更高質量的一體化進程,為蘇北、蘇中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江蘇省鐵路辦有關負責人說。
連淮揚鎮鐵路是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江蘇中部貫通南北的重要通道。作為國家快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長三角城市群區域快速鐵路的骨幹線路,主要承擔區域內南北方向的客運任務,因此也被喻為「江蘇高速鐵路網的脊梁骨」。連淮揚鎮鐵路是江蘇省連接蘇北、蘇中、蘇南地區的南北縱向主通道,「它還具有京滬高鐵輔助通道的重要功能,在國家鐵路網和江蘇省綜合運輸體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有關人士認為。
連淮揚鎮鐵路,北端無縫對接「一帶一路」的重要出海口、歐亞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連雲港,南端深度嵌入「長江經濟帶」腹地,並通過滬寧鐵路通道引向上海和「長三角一體化」核心地帶,形成了顯著的戰略疊加優勢,「連鎮高鐵這條中軸線真的很重要,北接沿海和隴海鐵路大通道,南連滬寧城際鐵路,中部與徐宿淮鹽、寧啟鐵路相交,它的建成開通,有利於『三大國家戰略』的交融貫通。」江蘇省鐵路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軌道上的江蘇」呼之欲出
來自江蘇省鐵路集團的消息,截至目前,江蘇全省建成鐵路3867公裡,其中高速鐵路1878公裡;在建鐵路裡程824公裡,包括開通運營在即的鹽通鐵路和徐連高鐵,以及南沿江城際鐵路、寧淮城際鐵路、滬蘇湖鐵路等5條鐵路。全省鐵路建設速度越來越快,鐵路發展呈現出大開大合、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三縱四橫」高速鐵路網即將形成,「軌道上的江蘇」呼之欲出。2020年,江蘇省鐵路集團預計完成鐵路投資560億元,創下年度鐵路投資的新紀錄。
江蘇省鐵路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鐵路建設加速推進的同時,江蘇還立足前沿科技,實現了眾多高質量高水平的創新突破。已經運行近6個月的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和通車不久的五峰山長江大橋,創造了主塔最高、沉井最大、主纜直徑最大和設計荷載最大等多項世界之最,共取得了101項專利和16項工法,成為國際公鐵兩用跨江大橋技術創新領域的傑出代表。
「長江上建橋不易,而在長江下遊建設千米跨徑的公鐵兩用懸索橋,可謂難上加難。」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有關人士介紹,作為連淮揚鎮鐵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五峰山長江大橋也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運行荷載最重的公鐵兩用懸索橋,其荷載的公路、鐵路車道數量和荷載重量,都分別遠遠超過國際同類橋梁,創造了七項世界第一,實現了鐵路橋梁建設「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躍升。
江蘇省鐵路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仍將是江蘇鐵路大發展的加速期和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將基本建成「軌道上的江蘇」,初步實現鐵路發展水平由「追趕全國」到「領跑全國」的跨越。全省鐵路總裡程將達到5500公裡,其中高鐵3500公裡,覆蓋90%左右的縣(市、區)。
具體來說,就是要基本建成「4321軌道交通圈」,即與京津冀、成渝、關中、粵港澳城市群主要節點城市4小時左右通達;與周邊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主要節點城市3小時左右通達;各設區市與長三角核心城市實現2小時通達,與省會南京形成1.5小時交通圈;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以及南通、蘇州至上海形成1小時「通勤圈」。
交匯點記者 葉小力
(圖片攝影:肖勇 餘萍 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