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2021-02-07 戰爭事典


在拿破崙的時代,騎兵仍然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兵種,其機動力和衝擊力保證了他們在戰場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中隊是騎兵的最基本戰術編制,衡量騎兵實力也喜歡用多少個中隊來統計,就如同用多少個營來統計步兵的實力一樣。

 


每個騎兵中隊因為時代和國家的不同, 數量從75 人到250 人不等。以法軍為例, 1805—1807 年的騎兵團通常由四個騎兵中隊組成,其中只有三個會投入戰鬥,一個留在後方兵站訓練補充兵,兩到三個騎兵團構成一個騎兵旅,兩到三個旅組成一個師。

 

當時歐洲的騎兵主要可以分成重騎兵和輕騎兵兩類。重騎兵是戰場上的重要突擊力量,用於突破敵方陣線弱點,消滅敵方騎兵,給已經動搖的敵方以毀滅性打擊。輕騎兵的機動力要高於重騎兵。關於他們在近戰中的具體作用,多特普爾將軍曾有過經典的命令,「卡賓槍騎兵,勇敢的卡賓槍騎兵,擊穿隊列!胸甲騎兵,衝過敵軍!驃騎兵,砍殺敵軍!」除了戰場殺敵之外,輕騎兵更多地從事偵察、襲擾、追擊、掩護交通線等任務。兩者馬匹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重騎兵的戰馬要求健壯高大,對速度和機敏性要求不高,衝鋒時速度較慢,但衝擊力較大;輕騎兵的戰馬要求靈巧擅跑,適合單騎作戰和散開隊形作戰,對戰馬肩高沒有過多要求。不過在實際中,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具體分類很多。

 

胸甲騎兵:這是當時歐洲最典型、最普遍的重騎兵。他們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身穿表面拋光的鋼製胸甲,頭戴黃銅裝飾的鋼盔。法軍騎兵裝備的前後雙面胸甲一般重7~8 千克,雖然不會對靈活性有太大影響,但胸甲騎兵們一般只在閱兵和戰鬥時才穿胸甲。胸甲可以擋住刀劍、長矛、刺刀、甚至是手槍子彈和遠距離步槍流彈,能夠讓胸甲騎兵在格鬥中佔很大優勢。法國一名胸甲騎兵少校希波曾在拼殺中被騎槍戳刺和馬刀砍殺弄傷52 處,仍然倖存了下來, 胸甲和頭盔的保護功不可沒。因此,胸甲騎兵列隊衝鋒時,胸甲的保護使胸甲騎兵更自信,同時對敵也是一種威懾。

 

法軍胸甲騎兵的胸甲與頭盔


法軍同時還擁有兩種其他國家罕見的重騎兵:卡賓槍騎兵和近衛擲彈騎兵,兩者都以高大的熊皮帽而聞名,前者從1809 年之後也開始裝備胸甲。


 

法軍卡賓槍騎兵


法軍近衛擲彈騎兵


龍騎兵:起源於16 世紀,其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兵種使用的隊旗上畫了一頭火龍;二、當時他們使用的短身管火槍被稱為火龍。一開始,龍騎兵只是作為騎馬的步兵而被訓練和使用,自17 世紀起,龍騎兵才真正成為騎兵。在拿破崙時代,龍騎兵的定位最為複雜,法國一般將其作為中型騎兵使用,訓練中要求其能夠承擔輕騎兵的工作,在使用中拿破崙則將其和胸甲騎兵一併編入繆拉的騎兵軍,作為突擊力量使用。英國龍騎兵的情況最為特殊,因為該國沒有胸甲騎兵,所以龍騎兵是其唯一的重騎兵。如在滑鐵盧戰役中先是建立功勳,然後幾乎被全殲的蘇格蘭灰騎兵團。


法軍龍騎兵

 

驃騎兵這是當時歐洲各國騎兵共有的一個輕騎兵類型。最早的驃騎兵是匈牙利人的一個特有兵種,以其服飾華麗、馬術精湛、刀法兇狠而著稱。後來歐洲各國紛紛效仿,組建自己的驃騎兵部隊。他們喜歡通過讓人眼花繚亂的制服顏色、編織方法、花紋、頭飾、花邊等等方式區別於其他騎兵。明顯的標誌是左肩垂下的鬥篷式短外衣,這種服飾源自馬扎爾地區的土耳其部落。另外由於驃騎兵的服飾緊身, 沒有口袋,存放貼身物品的儲物袋「配囊」就成了驃騎兵的另一特徵,甚至成為法軍著名拿破崙戰爭刊物的名稱。配囊繫於武裝帶上,自然下垂,通常配有各種裝飾圖案。華麗的外表加上騎兵原本放蕩不羈的生活作風使得驃騎兵在私生活上往往風流成性,不拘小節。但同時他們也勇猛無畏,悍不畏死。拉薩爾將軍曾經說過:「如果一個驃騎兵打了一年仗還沒戰死的話,那他不是驃騎兵,只是一個懦夫。」

放蕩不羈的驃騎兵

 

獵騎兵:這是拿破崙時代法軍輕騎兵的主力。他們幾乎是驃騎兵的簡化版本,承擔與其類似的偵察、襲擾、追擊、掩護交通線等任務,因為質優價廉,深得拿破崙的青睞。

 

 法軍獵騎兵

 

槍騎兵:自17 世紀末,歐洲已經很少能看到手持長矛衝鋒的騎兵了。僅僅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那種有騎兵傳統的東歐國家,還有一些使用長矛的騎兵。拿破崙在1807 年見識到了波蘭槍騎兵的兇悍, 隨之組建了近衛波蘭槍騎兵團。1810 年,著名的「紅色槍騎兵」團被組建。到了1811 年拿破崙又進一步將6 個團的龍騎兵轉型為槍騎兵。此後,槍騎兵就隨著拿破崙大軍一起散播他們在衝鋒和追擊當中的恐怖名氣。


紅色槍騎兵

 

在當時,燧發槍和燧發手槍在輕騎兵勤務中作用較大,法國騎兵也常常喜歡在正規作戰中使用火槍。法國騎兵這種戰術被不少人所詬病,認為會影響騎兵的衝鋒效能,而且容易被敵人的白刃衝鋒所擊敗。但其實這種戰術不乏成功戰例。比如1815 年利尼會戰結束後,普魯士軍官霍肯回憶道:「前方一百步遠處有一條法軍胸甲騎兵戰線,他們用一陣馬槍齊射迎接我們, 我軍立刻掉頭狂奔。儘管官兵們呼叫著讓所有人停下來,還是沒能阻止潰逃。」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和英國的威靈頓公爵也都表示過:「我完全贊同法國人(使用騎兵的方式)。」


俄國哥薩克使用燧發手槍與槍騎兵戰


不過總體上,對於騎兵來說,槍枝在當時的會戰戰場上依然處於從屬地位,刀劍、長矛等冷兵器仍是騎兵的主要作戰手段。

 

拿破崙時代的騎兵們普遍裝備兩種刀劍,直刃長劍和弧刃馬刀。到底給騎兵裝備什麼樣的武器好?這個問題一直從拿破崙時代爭論到現在。很顯然,長劍側重於刺擊,馬刀側重於揮砍。一些人基於「刺死砍傷」的基本原理,傾向於直刃長劍。刺擊是最能有效運用馬匹向前衝擊的動能的攻擊方式。騎手要做的只不過是對準目標而不必費心去發力,因為僅僅藉助馬匹的衝力,這種刺擊的威力已經極為恐怖了:如果準確刺中,對方將難逃一死。另一些人則更傾向於弧刃馬刀,因為弧刃馬刀可以流暢地揮砍,也比直刃長劍更輕巧而易於掌控。弧刃馬刀因為輕巧所以很方便從身體一邊移到另一邊,這對騎兵極為有利,因為他們的面前總有一個礙手礙腳的馬腦袋。更重要的是,在白熱化的近戰中,砍相對刺來說是一個更加本能的動作, 因此在一個普通騎兵手中, 利於砍的馬刀要比刺劍來得有效。


法國胸甲騎兵劍(上)和英國1796式輕騎兵刀


從個人角度講,在拿破崙那個缺乏防護的戰爭時代,弧刃馬刀更適合騎兵間的格鬥。誠然,直刃長劍更容易造成致命傷。英國第3 龍騎兵團的威廉·巴拉格上尉曾這樣記述:「儘管好些法國人帶著可怕的砍傷,卻幾乎沒有人死於這些傷口,而這次偵察中卻有12 名英國龍騎兵在法國人的突刺下陣亡,還有一些的傷勢也非常危險。」但突刺的傷口卻不容易使得對方立刻失去戰鬥能力。甚至有時候,受到突刺致命傷的敵人因為高度興奮或緊張之下的肌肉收縮,傷口並不會立即致命,這時候攻擊方就很危險了。英國第11 輕龍騎兵團的士兵喬治·法默就記錄過這樣一個例子:「戰鬥中那個法國佬地伏在馬頸上,向哈裡·威爾遜刺去並成功刺穿了他。我當時確信可憐的威爾遜一定會立即陣亡,但他卻從馬鐙中站起來給了那法國佬的頭部狠命的一擊,把對手的銅盔和頭骨都一起砍透了,那法國佬的頭一直被砍開到了下巴處。我從未見過力量如此巨大的砍擊。隨後威爾遜才和他的對手一起落馬身亡。」

 

相比之下,弧刃馬刀雖然沒那麼容易造成致命傷,但揮砍能割開肌肉、切斷肌腱, 砍開骨頭,以及大量失血,這些創傷雖然不會致命,但會讓對方立即失去戰鬥能力。即使如胸甲騎兵的面部、喉嚨、頸部和腿腳也都是暴露在外的,對四肢的攻擊可能不是致命的,但足以使他們失去戰鬥力。對於這點,法國近衛獵騎兵團的夏爾·帕爾坎上尉留下過一段話作為佐證:「我們的騎兵習慣用刀尖刺擊,而敵人卻總喜歡用刀身進行劈砍。一旦敵人的馬刀找準了目標,那就會是一次可怕的攻擊,胳膊被它乾淨利落地卸掉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

 

 刀劍的不同攻擊方式


不過對於大規模戰爭來說,直刃長劍和弧刃馬刀所造成的傷亡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英國作者喬治·法默1844 年在他的《輕龍騎兵》一書中做過統計,法國人受的傷大多在頭面部,而且看起來很噁心,但雙方重傷的比例其實相差不大。


從戰術上講,直刃長劍在一場正規的騎兵對騎兵的衝鋒中,尤其是在最初的一陣撞擊中最能發揮它的作用。直劍由於將人和馬的動能加於劍的殺傷力上,因此能夠對敵人起到更大的心理上的恐嚇作用。一排又一排放平劍身的騎兵猛衝而來是一幅比同樣人數的騎兵揮舞著馬刀衝來更可怕的景象。弧刃馬刀佔優勢的階段則在於衝鋒過後的混戰中。當一隊騎兵陷入混戰的時候,他們的馬會放慢腳步,刺擊就失去了動能上的優勢。在混戰中騎手還要做許多的環步和快速的兜圈,每個騎兵就必須經常把他的刀劍從身體一側移到另一側來應付四面八方衝過來的威脅,以及攻擊他四周的目標。輕巧靈活的弧刃馬刀在這種戰鬥中明顯有著更大的優勢。

 

因此,直刃長劍和弧刃馬刀裝備的騎兵種類也界限分明,以胸甲騎兵為代表的重騎兵都是使用直刃長劍,以驃騎兵為代表的輕騎兵則裝備弧刃馬刀,具有雙重功能的法國龍騎兵則裝備略有弧度的長劍。

 



從土倫到滑鐵盧,東擊俄普、南戰奧意、西徵西葡、北拒英倫,五破反法聯盟,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贏得了無上的榮光。<英雄的心中豪情萬丈,向著王座毅然起航>——歌德的謳歌會讓歷史永遠銘記這位傳奇英雄!


相關焦點

  • 拿破崙時代的騎兵的武器裝備
    相信看過相關電影、玩過遊戲的小夥伴都知道,拿破崙時代騎兵以使用冷兵器為主。其實在火槍普及的過程中,手槍一度使刀劍失色,成為了騎兵的主要武器。然而歷史卻開了一次"倒車", 在17世紀的瑞典戰神古斯塔夫Ⅱ展現的威力之下,冷兵器又被帶回了騎兵武器的主宰之位。
  • 金戈鐵馬,拿破崙時代的騎兵戰術
    霍夫戰鬥中出現的胸甲騎兵、龍騎兵、驃騎兵和獵騎兵都是當時歐洲騎兵的主要類型。在拿破崙的時代,騎兵仍然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兵種,其機動力和衝擊力保證了他們在戰場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中隊是騎兵的最基本戰術編制,衡量騎兵實力也喜歡用多少個中隊來統計,就如同用多少個營來統計步兵的實力一樣。
  • 卡賓槍、胸甲、馬刀—盤點拿破崙時代的5大騎兵
    霍夫戰鬥中出現的胸甲騎兵、龍騎兵、驃騎兵和獵騎兵都是當時歐洲騎兵的主要類型。在拿破崙的時代,騎兵仍然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兵種,其機動力和衝擊力保證了他們在戰場上不可獲取的地位。▲《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清晰圖每個騎兵中隊因為時代和國家的不同,數量從75人到250人不等。
  • 驕傲的胸甲騎兵 拿破崙的前鋒
    法蘭西第一帝國後期,胸甲騎兵穿著的盔甲隨著時代的演變逐漸減少,胸甲騎兵的裝甲已經僅限於一頂頭盔。只有法國、奧地利俄羅斯的胸甲騎兵仍然穿著胸甲。在近代燧發槍面前,胸甲已經很難為騎兵提供有效的防護作用。拿破崙時期胸甲騎兵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騎兵。他們是騎著高頭大馬的戰士。他們的服裝十分漂亮,待遇優厚。多次戰役中,其雷霆般的衝鋒使得形式對拿破崙很有利。
  • 拿破崙時代的龍騎兵是什麼兵種?
    從古代到近代,騎兵以人員馬匹、武器裝備、戰術可以由"輕"到"重"分為許多類型,具體劃分又在不同時代有所演變和差異。今天我們就來講解一下拿破崙時代的龍騎兵。龍騎兵起源於17世紀,其得名起源有許多說法,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最初是一種騎乘步兵。
  • 拿破崙的帝國騎兵,繆拉完成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大追擊
    當拉薩爾向他們進攻時,他們上好刺刀,將子彈上膛,頑強地抵抗著;當維克託的步兵師抵達後,這場衝突以普魯士人放下武器結束。收到霍亨洛厄投降和佔領斯德丁的消息後,拿破崙向繆拉致以熱情的問候。「我的兄弟」,他於10 月30 日在柏林寫道,「我必須要祝賀你佔領斯德丁。如果您的輕騎兵能這樣輕鬆地佔領要塞,我就可以遣散我的工程兵,並熔掉我的大炮了。
  • 蒙古騎兵為何能所向無敵,他們都用什麼武器
    彭大雅的《黑韃事略》也有關於蒙軍騎兵弓箭的記載「有頑羊角弓,角面連靶一共三尺……有響箭,有蛇骨箭,有披針箭,刻木為括,落雕以翎。」 所謂頑羊角弓,據考證應該是一種複合弓,這也是蒙古騎兵多良弓的原因之一。 現代軍械不只有狙擊槍、衝鋒鎗的分類,子彈也有不同的分類,譬如防暴彈、穿甲彈、脫殼彈。
  • 蒙古騎兵簡介 蒙古騎兵創建者 蒙古騎兵裝備
    與匈奴、突厥、回紇等遊牧民族一樣,蒙古擁有優秀的草原騎兵。然而蒙古霸業之所以前無古人,是因為擁有相較於其他歐亞政權的整體軍事優勢。從戰術運用與執行、武器裝備到情報搜集、戰爭規劃與準備等,蒙古人都展現出無以倫比的戰爭稟賦和超前的戰爭思維。蒙古帝國在軍事領域的綜合優勢通過兩次西徵,明顯地體現出來。
  • 古代騎兵武器狼牙棒的由來
    後世慢慢取消了這種分類,到了元朝,民間就開始流行「十八般兵器」的說法。各個期間的說法雖有差異,一般認為十八般兵器是指:刀、槍、劍、戟、棍、棒、槊、儻、斧、鉞、鏟、鈀、鞭、鐧、錘、叉、戈、矛。有時也按有效攻擊距離的長短而籠統分為「長兵」和「短兵」,本篇將著重介紹棍棒類兵器。 棍棒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攻擊類武器,因其製作簡單,取材方便,因此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中。
  • 兵器譜|拿破崙到死都鍾愛著他們!近衛獵騎兵與獵騎兵實戰馬刀鑑賞
    近衛獵騎兵團是拿破崙皇帝的個人衛隊。
  • 最令拿破崙膽戰心驚的博羅季諾會戰:雷霆萬鈞的騎兵衝鋒
    1812年9月5日,拿破崙的徵俄大軍在這個距離莫斯科不到120公裡的村莊附近,迎頭撞上了已經嚴陣以待的俄羅斯大軍。一場決定莫斯科之歸屬和俄羅斯帝國之命運的宏大會戰即將在這裡爆發。對於雙方來說,這都是一場必打之戰。對於這場血戰,拿破崙本人的評論可能最適合總結:「在我一生的作戰中, 最令我膽戰心驚的,莫過於莫斯科城下之戰。
  • 為什麼成吉思汗的子孫打不過英法騎兵|大象公會
    即使在所謂「半迴旋戰術」(Caracole)流行的時代,騎兵若需發起衝鋒,也是毫不含糊的。拿破崙戰爭期間,法軍騎兵曾多次掏槍射擊以試圖阻止對方正規騎兵的衝鋒,大多仍被衝得人仰馬翻。實戰證明,相比不太靠譜的火槍,刀劍才是騎兵的決勝利器。
  • 歷史探秘:為何在軍事武器發達的火藥時代,東方重騎兵卻發展緩慢
    早方以及遠東的重騎兵,以其形制與裝備在3世紀波斯薩珊帝國的統治開始,東優勢,一直是重騎兵世界的統治者,西方的重裝騎兵紛紛採用東方的新技術,比如重要的馬鐙,比如披掛札甲與鱗甲的具裝重騎兵。直至兼顧東西方裝備與戰術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用他們的重裝騎兵引領了數個世紀的重騎兵歷史。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騎兵,一個從春秋時期就已經有記載的兵種。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帝王悍將都是依靠它來奪取天下,無論是橫掃匈奴的大漢騎兵,踏平滿蒙朝鮮的遼東鐵騎,還是徵戰歐亞大陸的蒙古戰騎,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騎兵,騎兵一直都是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力之一。
  • 中國古代騎兵的另一面—古代騎兵的武器、防具、戰術和兵源
    騎兵部隊在相互廝殺的過程中,除了比拼戰馬的優劣以外,其戰爭結果往往還與騎兵的武器、騎兵的防護裝備、騎兵的戰術以及騎兵的兵源密切相關。所以要想深入了解騎兵部隊,就不可不知道上述那些騎兵要素!
  • 兩千多年重騎兵的歷史,隨著騎兵衝擊戰術的趨於消失而走向盡頭
    即使是當時普魯士弗裡德裡希一世(腓特烈大帝)麾下的重騎兵中,唯一還擁有盔甲的胸甲騎兵,也僅僅是有一塊塗飾成黑色的護胸甲,背部甲板也趨於消失了,頭盔之類的防護裝備更是完全替換成為軍帽。而且,只有一件護胸甲的腓特烈大帝胸甲騎兵,如普魯士胸甲騎兵和奧地利胸甲騎兵,已經是當時歐洲最「重裝」的重騎兵,其他歐洲國家幾乎沒有騎兵在戰鬥中還會穿胸甲—即使他們仍被稱作「胸甲騎兵」。
  • DNF風暴騎兵新裝備搭配分享 風暴騎兵裝備怎麼搭配
    DNF風暴騎兵裝備的搭配思路分享,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風暴騎兵的裝備推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暴騎兵作為百分比職業,從上限來看並沒有如同固傷職業一般容易被固定住。 在當前已有手炮武器的基礎上,幾乎是不需要考慮希洛克專屬智慧的產物「飄零之花手炮」了...
  • 陌刀-唐朝步兵幹騎兵的秘密武器
    唐代陌刀手都是嚴格選拔的壯士,人人技藝驚絕,臂力體力膽氣過人,否則也舞不動沉重修長的陌刀,並敢與騎兵正面交鋒。反衝鋒戰術冷兵器時代,無論歐洲的封建騎士、西亞的穆斯林騎兵或還是中北亞草原上的遊牧戰士,憑藉優良的機動性和強大的衝擊力,成為戰場上的優勢兵種。
  • 《騎馬與砍殺2》帝國武器裝備屬性怎麼樣 帝國武器裝備屬性介紹
    導 讀 《騎馬與砍殺2》作為一款中世紀背景下的戰爭模擬遊戲,在遊戲中不同的勢力都有帶有各自特色的武器裝備
  • 戰馬、騎兵,唐朝軍隊裝備「高配」,為何唯獨具裝騎兵的護甲「雞肋」
    可見唐騎兵的裝備有多繁雜,多細緻,能不強嗎?當然這也是因為有強大的大唐支持,才能讓裝備空前強盛。唐朝的建國時期,就大量的依靠騎兵來作戰,相比步兵的規模和重要性都比前朝有顯著的提升,但是依然無法動搖步兵在軍隊中的地位,在當時的騎兵就像一輛輛肉裝坦克,在不存在空襲的時期,就是近乎是無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