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聖帝君,簡稱關帝,俗稱關公,即三國蜀將關羽。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為蜀國統兵鎮守荊州,後敗死麥城,諡為壯繆侯。傳說關羽死後身首異處,頭葬洛陽,身葬當陽玉泉山,荊州人感其德義,立玉泉祠祀之。關羽受到統治者的崇祀,始於北宋末期。當時金軍不斷南進,北宋江山岌岌可危。宋徽宗認為可以關羽的忠勇義氣,激勵士氣和民心,乃於崇寧元年至宣和五年的二十餘年間,三次追封關羽為忠惠公、武安王,義勇武安王。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英濟王。在宋王朝的褒崇下,關羽已成為既能以忠義氣節相號召的64人間楷模,又是求雨祈晴、拯救生靈劫難之神。元明統治者繼續崇奉關羽。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加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遣使祠其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敕建關公廟於南京雞鳴山,每歲四孟及歲暮遣應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誕辰,又遣南京太常寺官祭。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建關公廟於北京。萬曆十八年(1590),神宗敕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由王而晉為帝。萬曆四十二年(1614),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並將關羽定為武廟的主神,與崇祀孔子的文廟並列為文武二聖。清統治者對關羽的崇奉有增無已。入關之前已在盛京(今遼寧瀋陽)建關帝廟,皇太極賜額「義高千古」。入關以後,清世祖於順治九年(1652)在北京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雍正三年(1725),追封關羽父祖三代公爵。光緒五年(1879),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佑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封號長達二十六字。道教崇奉關聖帝君,宣稱關元帥受玉帝敕命,為三界伏魔大帝,謂其「掌儒釋道教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執定死罪過奪命裡籍,考察諸佛諸神,監製群仙群職」。幾乎成為統管三界十方、佛仙人鬼的大神。明清以後關帝廟祀幾遍天下,南達嶺表,北極寒地,雖山陬海角,乃至海外,皆建有關帝廟。多數關帝廟,皆由道士住持,其祖廟解州關帝廟亦然。俗以五月十三為關帝生日,各地關帝廟皆舉行祭祀。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勸善戒惡,功德無量
⊙龍虎山道教協會:0701-6638031
⊙嗣漢天師府管委會:0701-6638649
⊙平臺運營弘道中心:0701-6638600
⊙修行交流,聯繫微信:itsf01
- The End -
「嗣漢天師府」修行人的第一訂閱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淨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