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陽殷墟婦好墓裡為什麼沒有發現婦好的屍骨?
婦好墓的發現純屬偶然據當時負責考古發掘的領隊鄭振香先生回憶,1975年冬的時候,安陽掀起一股農業學大寨的熱潮,殷墟附近的小屯村決定將婦好墓所在位置的這一片臺地平整掉搞農業發展,但是這片區域又處於文物保護範圍內,所以考古隊就跟當時的工作隊商議先不要平整,鑽探探查下地下情況後再作決定。
-
殷墟婦好墓完好無損,卻遍尋不到主人
古時候人類都信奉世上真的有重生,位高權重之人都希望自己重生之後可以得到同樣的財富地位,從而不惜花大把的金錢物力打造自己的身後之所,在這個輪迴之地,他們甚至連重生之後的飯食,便所都準備好了。但是人真的會有重生嗎?今天我們就來殷墟的婦好墓尋找答案。
-
婦好墓一座尚未被盜的王室墓,揭開了商王朝上層社會的神秘面紗
1976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掘出的婦好墓,是甲骨文發現100多年以來,新中國成立之後殷墟考古發掘所發現的唯一一座尚未被盜的王室貴族墓。這也是迄今唯一能與甲骨文和歷史文獻聯繫在一起的商代王室皇后墓。殷墟婦好墓的地宮不大,只有一個長方形的墓坑,墓長5米多,寬約4米,深約7米。整個墓被發現的時候,上面還有其他朝代的墓。
-
《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裡展》開幕
18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市文物局主辦的《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裡展》在市博物館開展。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婦好墓出土文物精品474件。這是婦好文物出土後闊別安陽42年首次回到故裡展出,也是我市即將舉辦的第十屆航空運動文化旅遊節上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 當日上午,記者在市博物館二樓一號展廳看到,一件件精美絕倫的文物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尤為奪目。
-
婦好墓玉器的發現與研究
本文梳理了婦好墓的發現和發掘過程、婦好墓的重要考古發現、婦好身份的研究,並對婦好墓出土玉器的數量、種類及其玉料、工藝、風格、文化歸屬等方面的相關研究做了綜述。婦好墓的發現與研究為研究商代貴族的墓葬形制、喪葬制度、禮樂制度、社會發展、手工業生產等情況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其出土的玉器也是我國單個墓葬出土玉器之最,為研究商代的制玉工藝、用玉制度、玉器功能、玉器文化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
第17集,文明之光-殷墟婦好墓
20世紀之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界。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文化遺存,將中國早期的青銅文明,系統的呈現給世人,確定了有據可查的、殷商社會的歷史地位。殷墟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
殷墟:穿越三千年歷史的傳奇
今年是殷墟考古90周年。作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首,殷墟價值之大、地位之高、意義之重不言而喻。81歲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說:「就考古學而言,沒有哪處遺址的重要性超過殷墟。」中國夏商周時期,銅鉞象徵徵伐、刑殺之權,尤其象徵軍權。「這說明女將軍地位顯赫。她最多的一次帶兵1.3萬人,是甲骨文記載戰爭中動用人數最多的一次。」講解員馬君說。也許是巧合,也許是歷史有意安排,讓婦好這位中國歷史上有據可考的第一位女將軍重見天日的,正是新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研究員、堪稱考古「女將軍」的鄭振香。
-
王后 母親 女將——殷墟婦好
婦好,是武丁的王后,一個部族首領的女兒,嫁給武丁後,一直十分恩愛。但她沒有在宮廷裡享受,卻選擇了是支持武丁的事業,帶兵打仗,這同時也體現出了「婦好」出色的軍事才能,經常是凱旋而歸,這也就是歷史有記載的第一位「女將軍」。
-
商婦好鴞尊,記錄了一個女將軍的赫赫戰功
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 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 婦好是個善於打仗的女將軍 殷墟的甲骨文記錄 她攻克了周邊諸多方國
-
史上第一位女將軍,率13000大軍攻打羌人,還曾經打敗東夷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女將軍,首當其衝大家往往想到的是花木蘭穆桂英之輩。她們的故事不管是民間小說還是電視演繹,把花木蘭代替父親出徵,穆桂英跟隨楊宗保徵討遼國的故事演繹的淋漓盡致。近些年來經過史學家考證,這兩個人物不過是虛構出來的,真實歷史不存在。
-
婦好墓出土的玉器蘊含的歷史信息
婦好墓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是殷墟出土隨葬品最多的一座商代王室墓葬,隨葬品種類齊全,工藝精湛。尤其是755件精美玉器的出土,讓我們找到了它們蘊含的歷史信息。婦好墓共出土玉器755件,是商代出土玉器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墓葬。
-
殷墟婦好墓中的「烏克申」
這些小人都可視為大人所生之子女。遊牧民族認為,是先有「大人」而後有「小人」,而不是相反;認為是大人養活了眾小人,沒有大人就沒用小人存在的條件,因此大人才是第一位的。以大人為家主,聽其召喚,供其使用,孝敬大人,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也因此,遊牧社會始終有非常穩定的尊卑等級關係。遊牧文化是一種血緣文化。
-
考古探秘:三千年前的王墓保存完好,發現女英雄婦好
婦好墓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甲骨文中,有關婦好的記載有二百多條。她曾率領一萬三千多人的軍隊,去攻打前來侵略的鬼方,並大勝而歸。
-
王后婦好,封地被贊「無憂城」,今卻在其墓中發現令人膽寒的陪葬
但,少有人知的是,在三千年前的商朝就曾出現過一位女性的傑出代表,婦好。 意外墓穴揭開神秘面紗 1976年的一天,安陽像往常一樣平靜,但在中國考古史上這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
史上最早女將軍的傳奇人生——婦好鴞尊
,這座墓也是中國迄今發現能夠確切斷定墓主人身份的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墓。 婦好鴞尊出土以來備受大家的關注和青睞,負責當時考古發掘工作的著名考古學家鄭振香老師將它稱為「寶藏中的寶藏」,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與墓主人婦好的傳奇人生脫不了干係。
-
殷墟:一個王朝的背影
有位美麗的女子,名叫「婦好」,考古學家在甲骨文中發現有關她的諸多記載。她是商王武丁的諸多妻妾中的一個,但她絕不是普通的一個。有人說她是中國第一位女將軍,也有人說她是中國最早的女祭師。 出土於殷墟,後來流失到英國的一片甲骨這樣記錄婦好的事跡:辛巳卜,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呼伐囗。這條卜辭說的是在「辛巳」這天,商王佔卜是否派遣婦好已有的3000兵員,另徵召10000名壯卒去攻打敵方。
-
遇見殷墟
這便是殷墟,這便是甲骨。遇見殷墟,便是遇見一種文明,一種獨具特色的、充滿東方智慧的文明;了解殷墟,便是找到了一把打開中國古老文明之門的鑰匙。世界殷墟,中國安陽。提起「安陽」這座城市,也許知名度並不算高,但提及「殷墟」兩個字,那是聞名世界的。我有一位山東的朋友,一家三口趁暑期來安陽研學旅行。
-
殷墟出土大量黑人頭骨,學者研究完感慨:婦好拯救了中華民族
殷墟出土大量黑人頭骨在1899年的時候,金石學家王懿榮當時生病買藥,意外情況下發現了甲骨文。之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後,在1908年,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被考古學界所關注,此後戰爭不斷社會動蕩,一直到1928年,在傅斯年帶領下進行了第一次挖掘考古。
-
「一帶一路」的故事 | 婦好鴞尊
武丁本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在位59年,據《尚書·無逸》篇記載,武丁年輕的時候,久在民間勞作,了解「小人」疾苦,深知稼穡艱難。他即位後,提拔版築匠人傅說為相,整頓吏治,改進稅制,發展生產,徵伐四方,取得了輝煌成就。武丁徵伐四方的軍功章裡,有他的賢內助婦人婦好的泰半功勞。 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的發掘,驚動了整個考古界。
-
至今仍困擾考古界的謎題——婦好墓跪姿玉人
由於頻繁的戰亂,商王朝留給今人的痕跡已經非常稀少,但是就在這些為數不多的遺物中,卻有相當一部分屬於一位特殊的女人——「婦好」。婦好其實不姓婦,婦是屬性和尊稱,並非姓氏。當她嫁給武丁成為王妻之後,武丁給了她相當豐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稱為「婦好」,或者「後婦好」。婦好的諡號為「辛」,商王朝的後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