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墓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是殷墟出土隨葬品最多的一座商代王室墓葬,隨葬品種類齊全,工藝精湛。尤其是755件精美玉器的出土,讓我們找到了它們蘊含的歷史信息。
婦好墓共出土玉器755件,是商代出土玉器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墓葬。婦好墓玉器種類齊全,以裝飾品的數量最多,其次為禮器、工具、儀仗器,生活用器比較少。
玉器發現時主要位於棺內,大部分完整或稍有殘缺,發掘時棺槨位於水面以下,因此玉器主要從水中取出,具體陳放位置不明。但粗略可知佩戴玉飾大多處於棺內中部,玉人位於腰坑東側的中部,玉戈多出於棺內北端,璧、環、瑗等禮器出於棺內四周。棺內西側近腰坑處有刻刀、玉魚等,出土時,玉器上沾滿了紅色漆皮或硃砂。
玉器的色澤以綠色為主,有墨綠、茶綠、黃綠、淡綠等;黃褐色與棕褐色的次之;白色、灰色和黃色的很少;黑色的只有4件。
婦好墓出土的玉器包括禮器175件,儀仗器54件,工具74件,裝飾品426件,另外有生活用具9件,雜器17件。由此可見,婦好酷愛玉器,什麼都往自己這兒弄,最後一塊兒下葬。700多塊玉,完全可以撐起一個博物館,做一個非常好的展示。
從這些玉器可以看出它們所蘊含的歷史信息:
商代晚期的玉器主要承擔祭祀、禮制、等級等社會功能。
商代信神祀鬼,因而對祖先和神靈的祭祀是商代社會的重要內容。許多玉器的造型、紋飾都表現出與之相關的主題,具有明顯的宗教色彩。婦好墓出土玉器中多見鳥的造型,這種形象可能與傳說中的商人圖騰有關係。「一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物既被氏族社會奉為圖騰,就會自然而然地在心中產生某種敬 畏之情。」
經研究,這些玉石的產地大部分是在新疆和田地區,至於如何從遙遠的新疆西南部運到中原來,古人肯定有辦法,只是要結合古地理環境進行研究。但是可以肯定殷商時期的社會活動範圍、生產區域、貿易交流渠道 , 要遠比以前想像的大而多。同時也說明殷商時期隨著其徵服的方國部族的 增加,其疆域已相當大。自東南沿海到新疆西部這個遼闊的區域,基本都在殷王朝的控制之下,婦好也是四處徵戰的女將軍。
說明當時各種手工藝已達到空前的水平,也反映出殷商 時期手工業生產部門已進行了精細的分工,專門從事制玉工 藝品生產的工匠和奴隸已在社會中產生並在實踐中形成。 他們在玉器生產過程中,從開料切割、琢磨成形、鑽孔、拋光、以至能應用嫻熟的「勾」、「徹」、「 擠」、「 壓」,的手法雕刻出種類繁多的玉器。
各種動物形象的玉雕有155件,包括獸畜類的虎、象、熊、猴、鹿、馬、牛、狗、兔、羊頭和獸頭等;禽鳥類的鶴、鷹、鴟鴞、鸚鵡、鴿、燕雛、鳥、鸕鷀、鵝等;魚類;兩棲類的蛙;爬蟲類的鱉;昆蟲類的蟬和螳螂。大多採用寫實的手法,形象逼真。動物種類繁多,說明早在殷代我國各族之 間在社會活動和生產實踐中已有較多的交往。
婦好墓出土玉器的數量也是我國單個墓葬最多的,為研究商代的制玉工藝、用玉制度、玉器功能、玉器文化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