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一直在世界排壇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末二十年間,中國女排在世界排壇中始終屹立不倒,除了女排精神之外,能讓我們繼續保持實力的,是我們在陣容上的高度優勢。
而我們已經把這種優勢放大了,在保持高度的同時,也在強調力量和速度,這使得中國女排更有實力,也是中國女排能夠在亞洲賽場上獨佔鰲頭的關鍵原因。因此,高度是中國女排保持競爭力的核心,也是實力差距的來源,如果日本女排和韓國女排同樣如此,那麼它們之間的差距有可能縮小,但還不足以威脅到中國女排在亞洲的地位!
中日韓泰是亞洲排壇的傳統四強,不過中國女排一隊已經獨居一檔!
長期以來,亞洲女排一直被中國女排、日本女排、韓國女排以及泰國女排所統治,而且這幾支隊伍在世界排壇也有很好的競爭力,特別是中國女排,她們在2019年世錦賽奪冠後已經成為世界女排的十冠王,在統治力和影響力方面已經與日本女排、韓國女排等國家有了一定差距。
但近幾年來,韓國女排和日本女排的競爭力出現了下滑態勢,主要是由於高度劣勢的擴大,現在世界排壇的高度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焦點,多國女排的隊伍正在讓隊伍的高度擴大化,顯然每個人都看到了高度所能帶來的作用,特別是在主攻和副攻這兩個位置,有高度就有絕對威脅。由於身高所帶來的巨大優勢,中國女排得以屹立於世界舞臺之上。
假如日本女排和韓國女排能提高陣容的高度,把整體打法高人一等,那必然會使她們的實力有所變化,也許還會使日韓女排更強,但這還不足以威脅到中國女排在亞洲賽場上的地位,她們想要更大的擴大自己的陣容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日本女排和韓國女排如何高大化?
把女排陣容搞得高大化其實很簡單,但對日本和韓國女排來說卻是比登天還要難,為什麼她們多年來都以小快靈為主?並非他們喜歡這樣的打法,而是他們的平均身高本身就很低,無法進入大陣容。因此高個子球員的選材是個問題!但是他們有一條捷徑可以做到,那就是球員的入籍。
、如果能夠高大化陣容,後續的打法改變能否適應?
假定高大化能在日本和韓國女排做到,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那就是她們能否適應高大化的打法?日本韓國女排的小快靈打法早已根深蒂固,而且她們的教練團隊也都是以這種打法為主旨,所以在短時間內她們就無法適應高水平的打法!
若上述兩個問題都能解決,則日本、韓國女排的實力也將得到提升,但這種提升也有一定限度,不會影響中國女排目前在亞洲排壇的地位,這個「當前」是一個關鍵的限制。
高度提升一定會讓日本和韓國女排的實力隨之提高!
前面已經簡單描述過高度對女排實力的影響,所以如果日本女排和韓國女排的陣容高度都提高,那麼實力必然會比以前更強。
扣殺威脅!在女子排球隊中,主攻和副攻的扣球是主要的進攻手段,而扣球高度則是有效進攻的關鍵因素。中國女排的朱婷之所以能高效率地完成扣殺,正是因為她有足夠的身高和彈跳,她的扣球高度讓攔網隊員無能為力,而且朱婷還能打超手球,這是一種優勢。因此日韓女排高替身將使她們的扣殺威脅上升。
攔網能力!防守方高度也是一種優勢,特別是攔網高度更能體現高度的價值。又以中國女排隊員為例,袁心玥是中國女排的攔網高手,在聯賽中她也是最好的攔網選手,由於她的身高,單人攔網成功率非常高。所以日韓女排提高高度的同時也會提高攔網能力。
日本女排和韓國女排在提升高度後顯然也能在攻防兩端得到提升,雖然這一提升還不足以威脅到中國女排的絕對優勢,而高度是影響女排實力的重要因素,但不僅僅是高度這一因素保證了女排的實力。
日韓女排的高度不足以動搖中國女排的高度優勢!
假定日本女排和韓國女排已經在高度上進行了提升,那麼她們的提升與她們達到的高度之間也存在聯繫。但即使日本和韓國女排的高度有所提高,她們的升幅也受到了限制,不可能在幾年內達到中國女排的平均高度。
在短短幾年裡,中國女排的平均高度已經達到世界第一,達到186.9釐米,日本女排和韓國女排不可能在幾年內達到中國女排那樣的高度,因此,提高高度有上限,不會超過中國女排,因此不會動搖中國女排在亞洲的地位。
也就是說:我們中國女排已經用高陣容打了一輩子,日韓女排只是用高陣容來威脅中國女排,這是不可能的,她們也要摸索也要適應,要經歷的過程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