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阿姨家裡有急事回老家了,我可真是忙壞了。」日前,正值而立之年的劉女士無奈地說,母親年初做了一個手術,出院後一直在養病,而她家裡還有一個不滿兩歲的寶寶,沒有阿姨幫把手,這段時間苦不堪言。
小家政,大民生。如今在包頭,像劉女士這樣對家政服務有強烈需求的市民與日俱增。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兩孩政策全面放開,家政服務這個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關的「朝陽產業」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從業人員不專業、行業發展不規範、群眾滿意度不高等問題也開始凸顯出來。
如何讓僱主用得放心、阿姨幹得開心?家政服務如何提質擴面實現彎道超車,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就此展開深入調查。
需求——家政服務更趨精細化
7月27日上午10點多,市民武先生從超市購物出來,順道走進位於青松小區東門的友信家政公司,諮詢做飯阿姨上戶服務事宜。
牛先生是普通雙職工家庭,雙胞胎女兒即將升入三年級,因為工作忙,中午都是急忙趕回家做飯,弄得自己挺累,孩子也吃不好,於是想請個阿姨每天上午來家打掃衛生,中午做頓午飯。
像這類服務需求,在友信家政的所有業務中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總經理石美豔告訴記者,2013年公司剛成立時,承接的活幾乎是做飯、照顧老人的保姆服務,像打掃衛生的活兒很少從家政公司找,幾乎都是找「橋頭部隊」。
「近幾年,家政行業在不斷發展,更加精細化,現在已經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石美豔表示,隨著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能力不斷增強以及多種因素的影響,家政服務成為很多家庭的選擇,需求也不斷更新、拓展和提升,逐步向著專業化方向發展。
據了解,目前家政公司業務範圍已拓展到月嫂、保姆、做飯阿姨、育嬰師、營養師、家教、保潔、養老護理等領域,涵蓋了一個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正因為僱主對家政的要求越來越專業、細化,客觀上也要求家政從業人員專業素養更高、綜合素質更好。
「從前的家政從業人員大部分是下崗職工、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大多沒什麼文化,沒其它能幹的人才做家政,是一種地位較低的職業。」包頭家政服務協會會長張強話鋒一轉,他表示,如今,越來越多的家政從業員通過專業系統培訓,技能和綜合素質得到大幅提升,人員文化水平也有所提高。
張強坦言,眼下還有一些家政人員不學習不培訓不專業,無法滿足新常態下家政服務發展的需求,這些人員最終會被市場淘汰。因此,對從業人員來講,提升專業水平、綜合素質勢在必行。
記者了解到,在我市,與家政從業人員相輔相依的家政服務企業,同樣也良莠不齊。
「目前,全市共有註冊家政公司400多家,實際經營的240多家。」張強透露,由於家政公司註冊的要求相對較低,服務業進入門檻低,導致目前我市家政服務公司的經營規模普遍較小, 規範化、專業化的家政公司雖然也有很多,但整個行業還是呈現小、散、弱的局面。
他介紹,為了進一步規範家政服務行業,包頭家政服務協會正充分發揮企業聯繫政府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家庭服務業中,積極開展家庭服務行業組織、培訓、服務、協調、維權、交流等工作,通過正規行業培訓,規範家政服務市場,大力推進家庭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
趨勢 ——員工制逐步取代中介制
提起甄選和僱傭家政人員,家住諾德國際的王女士說自己最有發言權。為了照顧女兒,她請過三、四個阿姨。「我都是通過中介找,有的衛生習慣不好,有的幹活偷懶,有的幹得不錯,但說辭職就辭職。」
「找個好阿姨比找對象還難。」王女士的話,道出家政服務業現狀與用戶需求之間的落差。
記者了解到,目前家政市場主要有員工制和中介制兩種模式。所謂員工制,就是家政服務人員作為家政公司員工被派遣到僱主家中服務,公司與家政人員籤訂正式勞動合同並為其繳納應繳的保險,實行員工制管理。
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我市家政企業現在推行的大都是中介制模式,即家政公司給家政服務人員介紹完工作後收取中介費,家政人員和家政公司屬於鬆散的從屬關係。
「有的家政人員為了多接單,掛靠在好幾個家政公司。公司一般也不和她們籤訂正式勞動合同。」張強說,沒有勞動合同,就意味著他們是服務行業裡的「個體戶」,遇到所有問題都要獨自承擔。
如何保障僱主和家政從業人員雙方權益?
用員工製取代中介制無疑就是一劑良方。
張強認為,員工制家政有助於明確家政公司、家政服務員和僱主三者之間的責權利,維護三者的合法權益,推動家政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包潔家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就是我市為數不多的員工制家政公司。總經理張軍燕向記者介紹,包潔家政服務有限公司2017年成立時,就開始實施員工制及管理人員跟單制管理,主要業務包括住宅小區衛生保潔和居家精細化保潔。「我公司主要走高端服務,並不是說所有的服務客戶都是高端客戶,而是每一位客戶我們都是根據高標準、高要求、高品質服務的。」
「目前我們有員工100多人,有單時出單,沒單時進行員工培訓。」 張軍燕說,培訓員工主要包括儀容儀表、禮節禮貌、專業技能及工序流程的培訓,另外還包括企業文化培訓,以此增強凝聚力,提升專業技能,引導其操作規範。
在家政人員看來,由自由人變成了員工,更有歸屬感,做服務時心態也不一樣了。
「還是員工制好啊,工資起碼有保障,底薪加提成還有保險及員工福利。然後我們出單時有『滴滴』接送,中午公司叫外賣,工服從上到下公司統一配備,包括入戶的鞋都是公司配備的老北京布鞋,感覺身份也高一個檔次。」 包潔家政員工劉阿姨說,身邊大部分姐妹都更願意找個信得過的家政公司做依靠,有公司幫著規範流程、維護權益,只要盡心做好服務就行,工作起來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現在國家層面也在積極引導,逐步從中介制向員工制過度,而且有好多優惠政策向員工制傾斜。可以說,員工制是未來家政行業的必由之路,不僅增強了職業歸屬感,員工流動性大幅下降,職業素質和技能水平也會明顯提升。」張強說。
當然,發展員工制企業承擔的費用必然要增加,目前我市有實力和前瞻性的企業已率先實行,中介制家政也同步存在,將慢慢進行替換。「不出三年,會有大批家政公司向員工制導向發展。」張強說。
風向——「人證合一」百姓用工更放心
44歲的賈紅梅是「管家幫」家政的一名育嬰師,從事家政服務工作已經有五年。今年起,她與客戶、公司三方籤上戶協議時,除了出示身份證、健康證、技能證外,又增加了「家政服務員信用查詢證書」。
這是一款家政服務人員誠信檔案查詢及評價的APP,依託商務部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通過專屬信用查詢證書,家政人員的基礎信息、培訓情況、工作經歷、健康情況、資質憑證、誠信積分、履歷報告、信用評價等內容,都可以查詢到,讓客戶更加放心、更安心。
「去年底,公司專門把我們叫回來進行了崗前誠信培訓,在錄入信用信息時還同時籤署了《家政服務員信用信息授權書》,使我們的工作技能、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得到進一步加強。」賈紅梅說,現在這個「信用碼」就是家政人員的上崗憑證,僱主從消費者埠掃碼進入,即可查詢到所有信息。
內蒙古天辰易盟天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現運營家政知名品牌「管家幫」,是商務部「百城萬村」家政扶貧工作試點企業,同時也是我市較早錄入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的家政公司之一。
市商務局服貿科科長吳麗文介紹,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推進誠信建設的精神,貫徹落實《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關於建立家政服務業信用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市商務局堅持把家政信用體系建設作為破解家政行業發展難題的關鍵舉措,以家政信用信息錄入為突破口,加強領導、加大培訓、完善機制、營造氛圍,家政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近30家家政企業、7000多名家政服務員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在商務部家政業務平臺完成「人證合一」的信息錄入工作。
數據顯示,我市仍有絕大部分家政服務人員遊走在平臺之外。儘快建立健全家政行業誠信體系、規範家政市場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如何營造誠實守信的家政服務業發展環境,提高我市家政企業和家政服務員的整體信用水平,還需我市持續推進家政信用體系建設。
「我們將逐步向全市各家政企業推廣誠信經營,培育誠信品牌企業和金牌服務員,提升群眾對家政信用體系建設及平臺使用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增強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推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吳麗文說。
(包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