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嶇的2020年終於過去了,我們經歷了百年一遇的全球疫情,直至現在,尚未平復。
不少朋友可能會覺得,2020年運氣實在太差了,希望新年有個新氣象。那麼,我們將迎來什麼樣的新氣象呢,2021年的運氣會如何呢?
關於這個問題,中醫的源頭《黃帝內經》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而且說的不止是某個人的運氣,而是關乎整個中華大地每個人的「運氣」。
它詳盡推演了六十甲子中,任意一個年份的五運六氣。
並由此推演出當年不同階段的氣候、風物、農作物。
氣候大概如何?會不會豐收?會不會出現大災大難?人容易有什麼毛病?如何預防治療?等等,非常詳盡。
詳盡到幾月幾號—幾月幾號如何如何,都一一算好,寫出來了,操碎了心。
老祖宗給我們留了一整套趨福避禍、遠離疾疫的方法。
根據每一年的五運六氣,來安排這一年的農事、飲食、藥物、生活,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智慧。
《內經》裡有個詞:司歲備物。
說的就是,根據每年的氣運情況,預測這一年哪方面的疾病會比較多,以此來儲備一年要用的藥材。了解更多關注健康矽谷公眾號。
五運六氣是「天人合一」理論的落地版。
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意識到,人是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宇宙中的。
自然界的寒熱溫涼、晝夜光亮、宇宙中星星的排列、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
而且他們發現了自然界運行的規律,與人體等等的關係,並創造了最中道的甲子紀年法,以此來紀錄天地合氣的運行規律。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裡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裡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裡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不同的年份,天地之氣的頻率也是截然不同的,這各自不同的頻率,會塑造出不同的氣候,不同的植物、動物。
不同年份出生的人也會有迥異的特點和五行屬性。
這不是算命,而是每個人的先天體質。
《黃帝內經》這個大寶藏,說的遠遠不止望聞問切養生治病,其中「五運六氣」部分,把六十甲子中每一年不同階段的氣候、易患疾病、農作物收成,甚至不同物種的繁殖情況都做了詳細的推演。
關於新冠的預測,大家還記得麼?
2019年夏天,新冠疫情爆發的半年前,中醫科學院院長王永炎在季度會議裡,以運氣學說預測了冬至到開春將發生瘟疫。
這是五運六氣早已明言的答案,《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這一年裡:「終之氣,畏火司令,陽乃大化,蟄蟲出現,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溫厲。」
所謂溫厲,就是溫病性質的傳染病,將在己亥年終之氣發病,也就是19年11月22日~20年1月19日這段時間,正好與新冠疫情爆發時間相應。
這也不是偶然,對大範圍疫情中醫預測有相當的準確性,顧植山教授也在近十餘年屢屢建功:
內容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到如今仍有如此高的準確度,一直護佑著中華民族,這顯然不是碰巧更不是玄幻了。
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現天地萬物有一個60年的周期規律,這個周期內,很多事情會重複出現,於是參合天文、曆法、音律等各個角度,定出了五運六氣這個時空模型。
對於多數朋友而言,五運六氣原理太複雜,只需要知道這不是瞎忽悠,而是先祖給我們留下的一套趨吉避兇、遠離疾疫的法寶,能根據裡面的提示提前做些準備,保護自己和家人就好。
今天的乾貨量特別足,前方高能,請坐穩扶好,看完全文。後期持續關注健康矽谷公眾號。
既然60年是一個周期,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前兩波辛丑年有什麼重要事件吧。
1901辛丑年,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籤訂。有多辱?真的就是「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的那種程度。
1961辛丑年,蘇聯撤出專家,又是百年一遇的大旱,三年自然災害最難熬的一年,全國人口負增長達到千萬級別。
看起來,辛丑年總是倒黴的年頭,但把鏡頭拉長一些,這也都是我們觸底反彈的關鍵時間點。
1901年有辛丑條約這種爛透頂的玩意,也激起了國人不做奴隸站起來的覺悟;1961年有內外交困大饑荒,也打下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礎。
再到60年後的今天,我們經歷了全球新冠,經歷了疫情封城、戰時狀態,嚴重的時候幾乎大半個國家停擺。同樣的,我們也看到了外國的月亮也不那麼圓,文化的膝蓋也直起來了。
曆法而言,辛丑年其實是立春起算的,也就是今年的2月3日才是辛丑年。而內經的五運六氣是以歲星對地球的影響而言的,從大寒節氣起歲運就加臨了,所以辛丑年的運氣從1月20日大寒起算。
我們先說點好懂的,來看一下全年的運氣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感受。
辛丑年歲運是少水,也就是水運不及。本來應該當家做主的水太弱了,後果就是火不受制反過來會侮辱它,木得不到水的滋養就沒底氣,於是木對土的制約不足,土變得旺盛。
這樣的五行狀態,會對人體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天地對腎水的補給不足,腎氣弱的人今年就難熬了,而心火反而很容易冒起來。而腎又是主封藏的,封藏之力變弱,水溼也就泛濫了。
所以腎虛的人別等明年再來補了,天時不幫你,補腎難度很大的,趁著現在還是庚子年的尾巴,而且是寒冬,藏令也足,提前把腎養一養。平時不要熬夜。
順便提一嘴,有人說辛丑年是寡婦年,這年立春在春節之前,以正月初一算陰曆年的話,這一年是沒有立春的,也有的地方叫做啞年。民間認為這樣的年份不適合結婚。
其實辛丑年對結婚不結婚影響不大,主要影響的是懷孕生娃。全年都是水運不足的能量,腎氣會比平常弱,而腎又主生殖,所以懷孕生寶寶會相對難一些。
另外,腎主水主骨,所以這年水腫和風溼關節痛之類的病症也會多見,年紀大的朋友尤其要注意防範。
「凡此太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陰專其政,陽氣退闢,大風時起,原野昬霿,白埃四起,雲奔南極,寒雨數至,物成於差夏。」 ——《內經》中關於辛丑年的論述。
今年的氣化運行,總是滯後於正常的天時。萬物比往年成熟得晚些,植物生長主要在夏秋之交。全年氣候變化以寒溼為主。
陽氣不足,氣候偏寒。大風常常刮起來,原野上天昏地暗的。夏季雨水多,經常陰雲密布,雨溼多見於南方。
這一段,是老祖宗對這種年份的氣候,作的一個較為形象的描述。
總之你看到了,這段文字裡的,跟陽光沒什麼關係,陰氣重,寒+溼是主調。「陽光不治,殺氣乃行」。
因為旺盛的「土氣」,夏季雨水會比較多,溼氣重,淫雨霏霏。
植物、糧食作物都長得很繁茂,但你會發現,今年的糧食、穀物、果實,相對會晚熟一些。
要說用一個字形容今年的氣候,老祖宗說:「其政肅,其令寂」。
延續了去年的主調,這依舊是清肅的一年,一切都是收斂、靜默的。
今年「祛溼」的任務格外艱巨
▼
這個年份啊,不只天地寒溼,人也容易感染寒溼之邪,發寒溼病。
「土」系的毛病多發,腹部脹滿、各種溼重帶來的腫脹,中焦脾胃不通,嘔吐噁心。
舌頭伸出來瞧一瞧,舌苔白膩、一層厚厚舌苔的朋友們要小心了,今年「祛溼」的任務格外艱巨。
可以準備祛寒溼、扶陽氣、調脾胃的姜棗茶八珍糕。
「民病寒溼,腹滿,身腆憤,肘腫,痞逆,寒厥,拘急 」——《內經》中關於辛丑年疾病的論述
而且,2021的冬天是個大寒冬。
▼
到時有三個「寒水」疊加,可能比今年冬天還要冷。
到時還要特別小心四肢逆冷,手腳不熱,關節屈伸不利、腰疼沉重的毛病,今年也多發,這些都是典型的寒溼症。
健脾、健脾、健脾,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件事情做好,也是以「養後天的氣血生化之源」,來補今年先天的不足。
下面來說一下,辛丑年的六氣。☟
辛丑年的大趨勢基本上就是這種水運不及的模樣,而細緻到全年不同時節的物候、常見病,還會受到六氣的影響。
在水運不及的大環境下,全年都會比往年冷一些,再加持上的六氣的能量,尤其是司天的太陰溼土司天,以及在泉的太陽寒水,又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變化。
司天主持的上半年會偏溼涼,雨量大;在泉主導的下半年則明顯會寒涼來的特別早,霧氣重,秋冬比往年都要冷。
我們來把鏡頭拉近一點,看看初之氣到終之氣,內經給了我們什麼提示。
初之氣,地氣遷,寒乃去,春氣正,風乃來,生布萬物以榮,民氣條舒,風溼相薄,雨乃後。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萎。
初之氣從大寒到春分,也就是今年的1月20日~3月20日。這個時候地氣變遷,寒去春來,而此時客氣也是厥陰風木,與主氣相應,算得上是正正的春氣了。
春風徐來,萬物復榮的景象,人們的氣血也調達舒暢。司天的太陰溼土遇上了厥陰風木之氣,而風是勝溼的,溼氣的主持來得晚一些,降雨就延後了。
風溼相薄的這股能量到了我們身上,風木與肝相應,使得肝氣的疏瀉被溼所阻,肝又是藏血主筋的,所以容易出現鼻血、牙齦出血,以及筋骨不舒、關節不利等與肝相關的症狀。
二之氣,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溫厲大行,遠近鹹若,溼蒸相薄,雨乃時降。
二之氣從春分到小滿,3月20日~5月21日。在溼土司天之氣的主持下,此時主氣客氣都是君火,正位的大火烤著,溼氣被蒸騰而上,所以這段時間會時常有雨。因為火旺,萬物都化育繁茂。
此時繁茂的,還有病毒細菌微生物,所以敲黑板劃重點的地方來了:「其病溫厲大行,遠近鹹若」,溫厲就是溫病性質的傳染病,傳染病會大行,遠近都是如此。
在內經上出現這樣描述的年份,都是太陰司天的醜未年,每6年會出現一次,我們可以拎出過去幾個醜未年來對照一下。2003癸未年5月,非典;2009己丑年5月,甲流;2015乙未年5月,MERS……
不管是不是巧合,今年的春夏之交風險還是挺大的,而且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這段時間也是傳染性疾病的高發期,慎重防範準沒錯。
那麼我們如何預防呢?
▼
二之氣客氣主氣都是少陰君火,又是在春天,溫病都是熱在陰分,關聯到心、肝。所以最簡單的預防就是一件事:疏通勞宮,疏瀉心火。勞宮穴是心包經的滎穴,火中火,從這裡疏瀉,火氣就起不來了。
效果而言,用針法瀉勞宮最好。但多數朋友不懂針灸,二之氣之時自己堅持點揉勞宮穴也有幫助,揉個三五分鐘就好,還能去心火左手勞宮穴以逆時針按揉,右手勞宮穴以順時針按揉,想起來就可以多揉揉。
勞宮穴在掌心,握拳彎曲手指,中指指尖所指的掌心處就是,按壓會有明顯酸痛感。這個方法從今年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四個節氣最好能堅持。
三之氣,天政布,溼氣降,地氣騰,雨乃時降,寒乃隨之,感於寒溼,則民病身重、腑腫、胸腹滿
三之氣從小滿到大暑,5月21日~7月22日。三之氣是司天當令,此時太陰溼土的政令布下來,加在三之氣的相火之位,溼氣挾著火氣下降,地裡的寒氣則相應的升騰起來。所以時常會有降雨,而且一降雨,天氣就明顯變得涼起來,哪怕是在大夏天。
受到這樣寒溼之氣的感召,大家的身體容易出現身體沉重、胸腹腫滿的症狀,要注意祛寒溼。
四之氣,畏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否隔,寒風曉暮,蒸熱相薄,草木凝煙,溼化不流,則白露陰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臚脹、甚則腑腫
四之氣從大暑到秋分,也就是7月22日~9月23日。從四之氣開始到終之氣,轉為在泉的太陽寒水當令,在三之氣被太陰溼土壓制的相火,這時候解放了。帶著地氣往上蒸騰,頂著溼氣不得降,只有在清晨跟寒氣結合化為白露才得以布散。
這段時間早晚都變得清涼有霧露,溫差大且有風。因為秋寒與溼熱相薄,所以人們容易得溼熱相關的病症,脾惡溼,腠理熱、血暴溢、腹脹等等都提示脾病,要注意健脾祛溼。
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五之氣從秋分到小雪,9月23日~11月22日。此時主氣客氣都是燥金,又在泉的寒氣為主,燥金是清涼之氣,與寒氣相合成慘令,嚴重之意。所以此時寒露凝成,秋霜早早的就降臨了,草木枯黃萎落。
這樣清寒的秋天,寒氣特別容易侵襲人體,所以要注意防寒,固護周全。跟風邪不同,清寒之氣最容易從足部侵入,所以雙腳保暖尤其要重視。
初終之氣、寒大舉、溼大化、霜乃積、陰乃凝、水堅冰、陽光不治。感於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寒溼推於氣交而為疾也
終之氣從小雪到大寒,也就是11月22日~來年1月20日。主客氣都是太陽寒水,原本水運不足,且水本身就被溼土所克制,一整年都很鬱悶,直到終之氣,主客都是太陽寒水的時候,才有能量大舉而上。
此時陰氣凝重,寒溼化為堅凝的冰霜。人們容易被寒溼侵擾,出現關節活動不靈活,腰腿痛等毛病。
六氣講完了,到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了。今年很可能是個不那麼太平的年份,我們究竟該怎麼養生呢?
《黃帝內經》已經直接給出答案了,有三段話,列出來供大家參考,該準備的好好準備一下。
益其歲氣,無使邪勝。食歲谷以全其真,食間谷以保其精。
今年歲運是水運不及,對應到人身,就是要補益腎氣了。歲谷是黅玄,初之氣到三之氣的上半年,要多吃黃色的穀子,黃小米一類即可;四之氣到終之氣的下半年,多吃黑色的穀子,黑米黑豆一類都可以。
間谷的話根據六氣各不相同,初之氣到終之氣分別為:稻、豆、麻、豆、黍、稷,對應的氣吃相應的間谷。稻米、豆類都好理解;麻現在已經不在常用食品之列了,我們可以吃些亞麻籽或者芝麻;黍是大黃米;稷是小米。
故歲宜以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洩之,不發不洩,則溼氣外溢,肉潰皮折,而水血交流。
今年適合用苦味去溫燥寒溼,寒溼嚴重的要發洩掉,否則溼氣外溢的話容易皮肉潰爛流出血水。
能溫燥的苦味有哪些呢?常見的食材裡陳皮、黃酒、薄荷、佛手、辣椒都是溫燥之品,食藥同源裡,白朮也適用。自己靈活搭配吧。
必贊其陽火,令御甚寒,從氣異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熱化,同溼者以燥化;異者少之,同者多之。
這段講的也是調治的大原則。贊陽火就是扶陽之意,今年寒溼特別重,陽氣足了才能禦寒。寒一類的要使之熱,溼一類的要使之燥,調治時的用量多少,就看有多寒有多溼了。所以大方向上艾灸應是當用的,視乎當地當時的氣候來調整。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或學習參考,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操作使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