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奮鬥者號」完成 10909 米的挑戰意義非凡,這是人類第三次下潛到如此深度,也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第一次是1960年由瑞士人雅克·皮卡德設計建造的裡雅斯特號,乘員2人,達到深度很快就上來了,停留約約20分鐘。沒有得到任何有意義的樣本,也沒有拍下影像,純屬是為了創記錄去的。
第二次是2012年卡梅隆,這次本來是為了科考和拍攝記錄去的。但是引誘生物的食餌沒有成功放置開,海底聲納工作不正常,用於取樣的液壓系統也出現了故障。因此沒有採集到任何樣本,一條生物的都沒被拍攝到。拍來拍去都是荒蕪一片(跟絕大多數幾千米深的海底沒什麼區別)。卡梅隆回來的形容就是:無。但卡梅隆仍然停留了近三個小時。
因為此次深潛,面臨著兩個極為困難的難題,耐壓和通訊。
1、耐壓
水深每增加10米就多一個大氣壓,1萬米就是1000個大氣壓,相當於在頭上頂著一個航空母艦又或者說每平方米受力1萬噸,所以這對於潛水器的挑戰非常的大。
2、通訊
電磁波在水下衰減很快,陸地上的通信在水下沒有辦法使用,沒有通信的潛水艇在海底就像一隻無頭蒼蠅。相比太空中純淨的真空,水下的實時通信讓人更難以控制,好在有水聲定位系統,但是這個的缺點是信號質量差,而且比較昂貴。
這也是我國在向世界頂尖進一步發展,蛟龍探海(蛟龍號),分勇敢前行,也相信祖國強大的力量能再創更多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