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處在「發展瓶頸期」小學拼音教學,筆者認為在理論上應該明確回答小學生在小學教育階段,應該學習並掌握那些拼音知識。
一、令人擔憂的小學拼音教學現象
這個問題是比較突出和明顯的。大多數新入職小學教師被安排在小學低段教學。這種現象令不少教育專家學者們擔憂和顧慮。小學低段原本是小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黃金時期,但很多學校的領導、教師,甚至學生家長們都因為認為一二年級語文知識簡單而忽略了這個基礎如何有效打好的問題。在這種忽略的大環境影響下,對拼音知識的教學要求和重視程度,就更加偏弱了。
不少教師只知拼音是識字工具,但並不清楚漢語拼音同時也是漢語普通話的音標,是關於現代漢語的字音和語音知識。只把拼音限定在識字教學上,而忽略了對漢語拼音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實踐。多數教師甚至不知道漢語拼音正詞法規則等漢語拼音標準,這樣一種專業現狀,能否真正教好漢語拼音,的確令人擔憂。
二、步伐緩慢的拼音教學改革
我們知道,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拼音識字僅僅涉及到規範漢字的字音認讀知識,而普通話是漢語中的現代標準漢語,涉及到現代漢語字、詞、句的標準語音知識。而這些知識小學生幾乎並沒有接觸到。學術界、理論界、教育界等各界有專家認為小學生不適宜教學較深的漢語拼音知識,但也沒有對小學教育階段應教學漢語拼音知識提出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
目前,小學拼音教學實踐發展62周年,僅僅只有小學一年級的漢語拼音知識教學方案。漢語拼音教學活動基本上集中在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此後就再無有關拼音的教學活動。這顯然是受到了這一觀點的影響。
三、小學生學習拼音的作用和意義
小學生學習漢語拼音,不僅僅是為了語文學習考試成績的高低,而是有著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第一,打好語文基礎的第一關。
使用漢語拼音識字,是科學認讀漢字的唯一有效工具。小學語文教材及教學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基本教學語言文字,使得學前識字成為學好語文,乃至其他學科文化知識的重要前提。
目前國內學術界、理論界、教育界普遍認為提前認識一定數量的漢字更有利於小學生學習成長,這種觀點也明確體現在統編語文教材上。現行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上冊便是先安排一個識字單元,分別用圖畫、兒歌、韻文等形式為識字課文,其本質仍然是發揮以字識字的傳統方法進行識字教學。
但是,眾所周知,小學生在學前階段一般都通過各種途徑,對一些簡單的、常用的漢字達到了認讀水平,識字單元多數生字基本上已經會認讀。因此,這種安排是否支持這一個觀點,或者說這一個觀點在具體實踐上是否符合客觀實際,還有待商榷。
無論是用以字識字的傳統方法,還是使用拼音識字,其目的都是為學好語文,打好識字的基礎。作為規範漢字字音標準知識的漢語拼音,是漢字語音發展的現代科學形式。小學生只有學習並掌握了漢語拼音知識,才能真正達到讀準字音,進而提高有效認讀漢字水平的目的。沒有漢語拼音知識為支撐的拼音識字,難以實現科學識字之目的。那麼,必然會進一步影響到語文基礎的形成與鞏固。從這個意義上說,學好漢語拼音,是小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第一關。
第二,個人終身學習成長發展軟實力之一。
學好拼音,是小學生未來一生必不可少的發展軟實力之一。
按照我們國家現行的教育制度和政策,目前尚未普及到義務高中,小學生只能100%實現讀完初中教育。那麼,在初中畢業之後,必然有一部分初中畢業生進入社會勞動,另一部分繼續入學深造,這是人們在其人生第一階段學習成長發展情況;而另一部分進入高中,包括職高、中專、中職等教育階段的學生,畢業後,也必然會有一部分中等專業(含高中)畢業生進入社會,另一部分人繼續入學深造,這是這一部分人在其人生第二階段學習成長發展情況;之後這部分進入大學教育階段的學生,畢業後,會有極少部分進入更高教育階段學習成長,絕大多數畢業生進入社會參與勞動,這是人們在其人生第三階段學習成長發展情況。
筆者通過訪談、觀察、查閱相關資料統計分析發現,儘管是在不同時段進入社會,但表現在個人終身學習發展上面,他們都幾乎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就是第一階段進入社會的學生普遍不會使用拼音識字;第二階段絕大多數不會拼音識字或者沒有拼音識字的學習習慣;第三階段多數人拼音識字不熟練、不穩定或者沒有拼音識字的學習習慣。
如果不識字,或者識字水平不穩定,又不會使用漢語拼音識字,那麼,在其社會生活、勞動中,就必然會因為其語文能力的不足,而影響到其個人學習習慣,甚至影響到他們正常的學習生活。事實上,他們除在小學一年級獲得的拼音知識教育之外,之後便很難接受到較為專業的完整的基礎的漢語拼音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即便進入到第二、三層的學生,如果不是進入到漢語言類及相關專業學習教育,也是很難再接觸漢語拼音知識的專業學習。因此他們應用拼音識字的能力並不具備或不熟練,這顯然,並不利於學生個人終身學習成長發展軟實力的形成和發揮。
因此,研究並解決小學生在小學教育階段應該學習哪些拼音知識,就顯得極為重要和前瞻。而當下多數小學生拼音識字水平低,不用拼音來識字的現象,應該引起相關重視。
四、小學教育階段教學的拼音知識(初步回答)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育上,是教拼音識字,還是教漢語普通話音標知識,這決定了小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作用和意義是否能夠得到實現。
如果繼續只教拼音識字,那麼當下拼音教學實踐發展的瓶頸就依然難以突破;如果教漢語普通話音標知識,那麼,小學教育階段,究竟應該教學哪些拼音知識呢?
為此,筆者經過研究,認為應該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學漢語普通話音標的音素、音節、拼音法和拼讀寫等四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如下圖:
惟如此,可以使小學生,尤其是部分小學生、高中生在完成各自的學業進入社會後,能夠繼續使用漢語拼音及語文能力幫助其形成個人終身學習習慣,在社會中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相關知識教育,並進而可能影響到其人生發展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