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是一門學問,而不是體操運動,基本的練習不是為了完成一個有挑戰的體式,而是一種修行,在這期間更要明白自己練習瑜伽的目的及意義,失去靈魂的瑜伽會變得與雜技無區別,當然你也無法獲得瑜伽內在的知識,只有用心去研究瑜伽,才能獲得瑜伽給你的自信、勇氣和輕盈自在」—Jason浪隱
1. 正確的方向是指明燈
當你準備好開始練習瑜伽之時,認真的思考瑜伽是什麼?瑜伽能給你帶來什麼?只有明辨方向的人,才能順利抵達彼岸。見識過在瑜伽練習中摸爬滾打近十年的人,參加了不少「名師工作坊」,也參加過各種各樣的「培訓」,然而依然迷茫,雖然是嘴巴裡說著「瑜伽不是體式」,但內心卻是時刻惦記著體式。
根本原因是對瑜伽概念的不明了,因此不斷的補充瑜伽哲學知識的內容,是保證不斷修正練習方向的最好方法,方向正確剩下的就是持之以恆的堅持。
學習瑜伽有兩種書籍,一種是知識類學習的書籍例如解剖學,瑜伽體位法相關書籍,另一類是涵蓋哲學類建立正知正見的書籍,如帕坦伽利《瑜伽經》,[印]斯瓦特瑪拉摩《哈他瑜伽之光》,克裡其亞馬查《瑜伽之心》,艾揚格《瑜伽之樹》,帕塔比喬伊斯《瑜伽Mala》,王志成《阿育吠陀與瑜伽》等
2. 呼吸是瑜伽的靈魂
有了方向,我們開始進入瑜伽之路。
首先並不是直接去掌握體式,而是學會呼吸,「沒有呼吸的瑜伽,就如同雜技表演」,呼吸在瑜伽練習之中扮演著最為核心的地位,你可以把瑜伽描述成一種導氣法,即便你不擅長瑜伽體位法,但是你必須學會如何呼吸,瑜伽的自始至終都與呼吸有關,從最基礎的掌握Prana的一吸一呼,到調動身體的上行氣和下行氣,以致練習到周身氣,好不誇張的說,瑜伽練習就是練習對風元素(vayu)的掌控的藝術。
「體位法的練習是創造一種自由的能量流,以便幫助我們直接關注內在。」這是瑜伽練習的核心與目的。沒有呼吸穩固的體式,終究會引起關節的過度鬆弛,這樣的練習不單不能達到瑜伽的理療功效,反而會引起一些病患。
3. 基本功是保證練習中減少受傷的關鍵
當你學會並懂得如何呼吸之後,逐漸把練習的重點放到基本功和掌握基礎體式上面來,在這期間,你需要學會穩定關節、穩定盆骨和根基,只有穩定的基本功才能「穩定該穩定的關節,放鬆該放鬆的關節」。如果沒有穩定的根基,就如同一棟地基不牢的大廈,即便上面的材質非常的堅固,任何搖晃也容易垮掉。
瑜伽練習之中根基是需要最開始的核心和重點掌握的,其次把這些知識點融入到基礎體式之中,保證每個基礎體式都能穩紮穩打。
從阿育吠陀裡面來講,瑜伽的基本功就是激活從腳掌到骨盆的vata,有能量注入海水才會有生命的出現,同樣有能量激活的底輪才能夠開始煥發生命。
4. 體式發力點需要平衡和內聚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如何體式變得越來越穩定,在這期間,你需要不斷的去尋求到體式內在的拮抗力,如果沒有作用力,同時也沒有反作用力,瑜伽的體式需要保持穩定,也需要內在兩種力量的對抗與平衡,當這兩組力量達到協調的時候,體式就會越趨於穩定。
除了拮抗力之外,在體位法裡面你還需要去找到向中線匯聚的凝聚力,你可以把我們的身體想像成由四大元素組成的構架,四大元素是需要一種向內聚合的力量,才能保持四大元素的平衡與統一,如果失去這樣的聚合之力,身體就會因元素的紊亂而出現病變,例如關節太過於鬆弛的這種情況,就是風元素失去聚合之力,讓水和土元素不在流動,隨之而來的是帶來關節怕冷,很難建立穩定的力量,失去感知(找不到覺知),這樣不健康的身體絕對不是練習瑜伽的目的。
5. 體式順位不貪多
從我的教學理念來說,體式的順位絕對不是你的第一目的,而是你的一個方向;因為體式的順位永遠不是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就像修行者的靈魂逐漸去靠近神的光輝一樣,體式順位只是神給我們的一個方向,沒有一個人會做成絕對完美的體式,你只是在不斷的靠近順位而已。
掌握好前面的要領之後,隨著練習的進步,你需要去研究或者是認證去體會每個體式順位的次第與方向,就像瑜伽體式練習有先後的關係一樣,同一個體式在順位的要求上也有先後不同,所以在這個階段切忌貪多,什麼要領都想要掌握,恨不得一次性就全學會,「少則多、多則惑,」這是古人的經驗,你只需要找到自己現在的位置,並明確自己調整的方向,是這個階段的核心。
這個階段推薦閱讀書籍《解刨學圖譜》,艾揚格《瑜伽之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