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川省5793個鄉鎮自動氣象站觀測數據的成功上傳,在剛剛過去的11月,我國約4萬個鄉鎮實現自動氣象站全覆蓋,累計建成68762個自動氣象站。
12月4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1999年我國第一個自動氣象站正式投入業務運行以來,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間,我國鄉鎮自動氣象站實現全覆蓋,地面自動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綜合氣象觀測已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自動氣象站是監測天氣氣候和氣象災害的重要手段,是包括氣象衛星、氣象雷達、探空系統在內天地空一體化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鄉鎮自動氣象站
↓↓↓
觀測是預報的基礎,自動氣象站的全天候精密監測,為精準預報、精細服務提供堅實支撐,也為生態文明建設、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重要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持續助力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鄉鎮作為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
「氣象站的自動化是氣象觀測觸角深入鄉鎮的關鍵。」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廣大鄉鎮,自動氣象站無需專業人員值守,可高頻次自動觀測,觀測數據實時秒級傳輸至國省兩級氣象部門,進一步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建站掠影
↓↓↓
21年來,中國氣象局始終致力於推進基層氣象觀測站網建設,各級氣象部門和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以鄉鎮行政區為單位,克服自然條件惡劣、人員少、經費緊張等困難,重點填補偏遠、貧困、易災地區鄉鎮監測盲區,消除鄉鎮級行政區監測空白,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跨越式進步。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生命至上!回看四川涼山州冕寧暴雨保障服務)
今年6月中旬,處於「三區三州」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出現強降雨天氣。受其影響,17日,丹巴縣出現泥石流,得益於鄉鎮自動氣象站的實時監測,丹巴縣氣象臺於15日發布暴雨趨勢預報,16日持續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預警,經州縣聯動,丹巴縣成功疏散半扇門鎮兩萬餘人,成為科學防禦災害的成功案例。
今年汛期,雲南、新疆、青海等地鄉鎮自動氣象站在精密監測、精準預警、科學調度、防汛救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依託鄉鎮自動氣象站建設,目前,內蒙古、四川、西藏等8省(自治區)氣象部門還設立氣象觀測扶貧公益崗位1249個,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積極力量。
「扶貧公崗就近解決了貧困群眾的就業問題,促進農牧民減災增收。」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副市長母興斌對氣象扶貧公崗豎起大拇指。
推 薦 閱 讀
暖氣片銷量暴增300%?寒冬靠近!這些保暖誤區需警惕!
雪是真真的雪,人工增雪也是真真的科學~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審核:何孟潔
文章作者:王亮、王若嘉、查日、楊曉武
內容支持: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
圖片來源:四川省氣象局、西藏自治區氣象局
微信編輯: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