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買解讀理財新規(上):銀行理財更寬鬆 非標融資真利好

2021-01-08 好買私募基金網

好買說:9月28日,理財新規平穩落地,海量銀行理財資金有了更多的投資選擇。商業銀行理財方面的監管存在進一步寬鬆的可能,同時公募理財產品投資非標資產有所放鬆,對於企業債券融資也是重大利好。

前言:9月28日,銀保監會正式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下稱「理財新規」)。此一新規出臺,將使存量高達22萬億元的銀行理財資金有了更多的投資選擇。針對新規會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什麼影響,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將持續進行深入解讀,本篇重點關注理財新規對於非標資產的影響。

理財新規作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配套監管細則,進一步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進行了規範和細化。

理財新規在資產管理機構盡責、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打破剛兌、產品估值、信息披露等多個方面均延續了《指導意見》的總體思想和主要內容。整體拉平了不同資產管理業務的監管差異,進一步消除了監管套利。

理財新規對非標資產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監管規定將適時發布,存在進一步寬鬆的可能。

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監管規定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另行制定。

理財子公司可能在臨櫃風險測評、代銷合作渠道、股票投資、外部合作機構準入標準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寬鬆。

2. 公募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有所放鬆。

2018年7月,人民銀行在《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公募資產管理產品除主要投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和上市交易的股票,還可以適當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但應當符合《指導意見》關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的期限匹配、限額管理、信息披露等監管要求。

理財新規未對公募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做出特別限制,只需要滿足流動性管理要求及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比例即可,利好企業通過非標準化債權融資。

3. 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比例限制變化不大,基本延續了以前規定。

《中國銀監會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監發[2013]8號)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合理控制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總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餘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

理財新規基本延續了該規定,只是將「理財產品餘額」改為「理財產品淨資產」,變化不大。

在集中度限制方面,理財新規規定:投資單一債務人及其關聯企業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餘額,不得超過本行資本淨額的10%。

4. 公募理財產品降低認購起點金額,私募理財產品引入冷靜期。

單只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可以進一步拓寬公募理財產品的投資者範圍。

在私募理財產品銷售方面,借鑑國內外通行做法,引入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要求,有利於投資者權益保護。

5. 對投資非持牌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不良資產類債權進行了較為嚴格的限制。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未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設立、不持有金融牌照的機構發行的產品或管理的資產。

商業銀行面向非機構投資者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不良資產、不良資產支持證券、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不良資產受(收)益權。

6. 禁止商業銀行發行分級理財產品。

嚴格區別理財產品和結構性存款,有利於打破剛兌。同時,禁止發行結構化理財產品,也符合「去槓桿」的總體監管思想。

7.商業銀行不得用自有資金購買本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用本行信貸資金為本行理財產品提供融資和擔保。

該規定進一步區別信貸業務和理財業務的本質,有利於打破剛兌。

我們是好買財富旗下針對高淨值投資者創設的微信服務平臺

一秒快速查私募淨值全產品線高端理財定製獨家內參全面披露

立即綁定微信,更多VIP權益等著你!公眾號:好買臻財VIP微信號:howbuyvip

相關焦點

  • 「非標」界定標準明確,超預期嚴格,理財直融工具、同業...
    《認定規則》一經發布,在業內引起最大關注的,莫過於其中對「非標」資產的羅列,尤其是明確「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有限公司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債權融資計劃」為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此前市場還預期銀登中心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北金所的債券融資計劃能夠正式獲得標債資產的身份認定,以此實現非非標轉標,現在這條路子也被堵住了,有業內人士甚至點評為「幻想破滅」。
  • 2019銀行理財年度報告
    具體到理財業務開展層面,以理財子公司運作較原本銀行資管部門運作更靈活專業。從監管細則可以看出,根據理財業務新規與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不適用「理財新規」的部分條款。相較於「理財新規」,《子公司辦法》在公募產品認購起點、銷售渠道、非標投資限額、分級產品等方面都有所放鬆。
  • 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亮相 股市成為銀行理財子重要方向
    信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股權與資本市場部已逐步建立起多維度的資本市場業務數據體系。在數據體系的基礎上,信銀理財的股權與資本市場部正在積極探索與外部專業投資機構的合作,構建資本市場業務的多元核心架構。財聯社記者獲悉,在信銀理財首推的產品中,有不少已經與股票市場掛鈎。如信銀理財推出掛鈎新華500的股票指數的相關產品。
  • 銀行業周報204期:疫情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
    我們認為:流動性和利率環境對理財子公司的負債端有利,有助於理財子公司規模的擴張,而穩增長的政策逐步落地後,有助於理財子公司資產端的拓展,預計理財規模本年內增速有可能提高到15%。理財子公司資產端的拓張,將增加股票資產配置和非標融資,從流動性層面支持二級股票市場,同時從資金層面支持實體經濟修復。
  • 資管新規發威 785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對此,普益標準研究員於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商業銀行提前終止部分理財產品運作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發布以後,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實施淨值化管理運作,並對理財產品的非標債權資產配置比例進行了嚴格限制,隨著轉型過渡期的臨近,銀行加快了傳統不合規老產品的清退,推進淨值化轉型;二是存續老產品定價較高,該部分產品大多仍存在「剛性兌付」問題,而當前市場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資金成本較低
  • 上海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武俊:理財子公司將延續穩健運作 投資策略...
    長期來看,會逐漸恢復常態,帶來非標融資需求下降。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理財子公司的籌備和建設仍是銀行資管的頭等大事。銀行而言或許更具借鑑意義。  現金管理產品整改有四大影響  《21世紀》:規範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徵求意見稿已經出臺,整改壓力和影響怎樣?  武俊: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後,理財投資已經呈標準化趨勢。該徵求意見稿若正式實施,銀行理財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現金管理類產品所投資產的資質、期限等方面加強管理。
  • 上海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武俊:理財子公司將延續穩健運作,投資策略...
    截至2019年底,理財規模達3048億元,同比增長21%。作為頭部城商行之一,上海銀行對理財子公司的規劃、設想對於全國大量中小銀行而言或許更具借鑑意義。據武俊透露,產品創設方面,上海銀行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涵蓋四個序列的「金字塔型」產品體系,產品淨值化轉型也在穩步推進。目前,該行淨值型產品佔比約三分之二。武俊。
  • 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銀行理財老產品最晚2025年消化完
    一位大行理財子公司高管告訴記者,傳統理財資產端比較複雜,不單單是一些普通的債券,除了非標之外,還包括大量的產業基金、沒有流動性的永續債、優先股,以及二級資本債等債券市場上創新產品,這些標的主要投資力量都是銀行理財。這些資產沒有處置的話,在產品中還必須保持一定的發行力度。
  • 2020年新規後 銀行理財產品迎來「寒冬」 我們「愛買」的它被叫停
    2020年新年第一天,央行就放出了降準的「大招」,利好股市。所以今年的開頭,股市行情,也還算可觀。但是對於小百姓而言,股市行情再好,也和他們沒有關係。畢竟每月工資就那麼多,實在是不敢投資在股票上,風險太大。對於「央媽」的這個「大招」,他們更期盼的是,關於銀行的消息。
  • 資管新規延期的背後,ppp項目、永續債成理財子公司攔路虎?
    2018年4月,資管新規的出臺打破了剛兌的痼疾,銀行理財被迫向淨值化轉型,與此同時,背負著銀行理財業務整改、淨值化轉型重任的理財子公司陸續獲批籌建。然而理財子公司「受限」久期匹配無法順利「承接」久期長的PPP項目、永續債等老產品,而大部分這些老產品的持有者為四大行,或正因此,監管部分才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將轉型期限最晚放寬到2025年。
  • 資管新規延期的背後,ppp項目、永續債成理財子公司「攔路虎」?
    2018年4月,資管新規的出臺打破了剛兌的痼疾,銀行理財被迫向淨值化轉型,與此同時,背負著銀行理財業務整改、淨值化轉型重任的理財子公司陸續獲批籌建。 資管新規的重點在於打破剛性兌付、推動產品淨值化轉型以及壓降非標資產,對於不符合監管要求的「老產品」,要求金融機構有序壓縮遞減。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壓降違規理財產品的思路主要有兩種:一是對不符合要求的存量資產進行替換,包括非標轉標、表外資產回表;二是提前終止產品或使其自然到期。
  • 寄語大資管丨浦發銀行曹江濤:銀行理財,未來已來
    再聚焦到銀行理財的發展史。在利率雙軌制、客戶需求等多因素驅使下,理財市場規模在2018年以前的十餘年年均增長率接近50%。2004年首隻銀行理財產品誕生,歷經業務探索、業務粗放式擴張以及與監管艱難博弈等多個發展階段,業務規模從2012年起快速增長,成為中國資管行業的領先者。然而這種在監管空隙中生存的「假資管、真剛兌」模式並不可持續。
  • 700多款理財產品提前「解約終止」 購買銀行理財不妨貨比三家
    華聲在線10月25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潘顯璇 實習生 陳瑜玲)「現在想買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是越來越難了。」10月25日,長沙市民陳先生感慨,前不久他收到銀行發來的簡訊,早兩年他購買的一款年收益超過5%的理財產品提前終止了,而現在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在4%以下。
  • 江瀚:固定收益的銀行理財也能虧?買理財虧錢時代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在Wind上可查詢的3506隻開放債券型開放式基金中,2951隻基金近一月的回報為負。「買的時候明明被告知是穩健型理財產品,怎麼現在會有跌破本金的風險?」投資者將不解投向第三方投訴平臺上。不少購買了相關理財產品的用戶投訴稱,「該行淨值型中低風險理財產品長期大幅虧損」,並要求相關銀行進行退款、解釋和賠償。
  • 理財子公司加速擴容 股份制銀行在行動
    按目前的情況,理財子公司初期做的都是符合資管新規、相對比較簡單的理財產品。但確實存在老產品難遷徙的問題,隨著投資者教育、產品形態的變化,今後的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理財子公司加速擴容  股份制銀行在行動  浙商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擬出資人民幣20億元全資設立理財子公司,註冊地在杭州。
  • 銀行理財轉型記:保本型加速退場 淨值型還欠火候
    來源:國際金融報原標題:銀行理財「轉型記」:保本型加速退場,淨值型還欠火候近日,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先後下架了發行多年的保本理財產品。這被業內視為銀行理財轉型加速的信號。在資管新規發布一年半時間以來,銀行取得了哪些轉型成果?還面臨哪些挑戰?
  • 2018銀行理財市場掃描 非保本理財存續規模22萬億
    去年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22.04萬億,同業理財規模與佔比持續雙降 隨著「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監管文件連續出臺,2018年被稱為資管元年。從市場情況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總體保持平穩。 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40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理財產品4.8萬隻,存續餘額22.04萬億元。
  • 固收類也「失足」,銀行理財不再「只賺不賠」
    平安私人銀行團隊認為,今年上半年,在經濟衝擊、貨幣寬鬆與資產荒的三向疊加作用下,迎來「債牛」行情。十年期國債利率最低下探到2.5%附近。然而,貨幣寬鬆背後的隱患顯現,低利率背景下市場槓桿飆升,套利現象重燃。「債牛」在5月按下暫停鍵,防風險和矯枉行動開始佔據主導,貨幣政策暫緩。又逢利率債發行高峰帶來供給衝擊,債市出現大幅回調。
  • 交銀理財董事長塗宏:銀行理財子公司高質量發展之路
    自1998年中國發行第一隻公募封閉式基金產品、2004年推出首隻銀行理財產品,多年來,中國資管行業逐步發展壯大,並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是社會財富持續增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積累並正在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社會各界對財富管理產品的需求日趨多元化。
  • 工銀理財魏泉紅:金融業要支持小微企業 創新服務模式
    發言實錄如下:魏泉紅:大家下午好,很高興能有機會在今天下午的論壇上以「推動資管行業轉型發展,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題與大家交流和分享。二是按照資管新規與監管的新要求穩步推進項目類投資的總體平穩。項目類投資仍然而且應當是實體經濟的重要融資渠道之一,也是銀行理財的傳統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