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四年,大公報的一則新聞令人錯愕:如今竟有如此怪誕之事

2021-01-19 騰訊網

滾滾的歷史長河中,譜寫著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1935年2月16日,這一年是民國二十四年,天津《大公報》在這一日刊登一則新聞,看罷之後,不禁令人倒吸一口涼氣,天下竟有如此荒唐之事?

具體什麼事兒呢?且聽我與您道來。

話說這一年,粵漢鐵路正值修築期間,本來平常無事,卻不想接連鬧出人命,而起因不過是一句謠言所致。正是這句謠言,導致幾十名外省工人喪命當地。這便是當年轟動一時的「粵漢路株韶斷愚民誤信邪術殺人祭橋事件」。

民國老照片

且說民國二十四年,粵漢鐵路修築至湘南衡山、衡陽、耒陽、零陵、永興之時(註:當時這幾個地點為縣,永興為鎮)。一條謠言不知從誰人口中傳出,說要想鐵路牢固、橋梁堅固,必須用人血祭祀,外省工人到此,必定會擄殺當地人。當地鄉民愚鈍,信以為真,繼而發生數起慘案。

先是衡山縣,當地鄉民聽聞殺人祭橋之事,遂與外省鐵路工人發生毆鬥。事後,三名工人無故失蹤,警方查詢數日無果。十幾日後,有當地人密報警方,告知鬥毆之事是鄉民故意挑起,目的就是為了殺一儆百,威嚇外省工人。警方隨即展開調查,但鄉民矢口否認,加之沒有實質證據,因此只好以普通失蹤人口案查辦。

此事過後不久,衡陽再次發生鄉民聚眾毆打外省工人事件,工人因聽聞衡山鄉民殺害工人之事,因此同仇敵愾,聲言「我不殺他,他即殺我」。最終,一千多工人與當地鄉民發生大規模衝突,雙方各有死傷,傷者更是難以計數。事後,有四名工人不知所蹤,因此懷疑被當地人擄走殺害。鐵路承包商復興公司囑咐工人不可惹事,要不然全部解僱。並邀請軍界出兵,保護工人安全。

哪知在1月27日,永興塘門口再次發生慘劇,十八名河北工人在工作之時,突然遭到當地數百鄉民毆打。恰逢塘門口義勇隊在附近演練,聽聞有鄉民毆打外省工人之事,立即趕赴現場,朝天空鳴槍,鄉民聽到槍聲頓時作鳥獸散。除一名叫趙好的工人獲救之外,其餘工人全部殞命。

原來,此地早就聽聞衡山、衡陽之事,因此也有效法之意。1月26日晚,鐵匠徐桂林(衡陽人,在永興鎮打鐵為生)在岸邊大解,突然失足跌入坑中,將額頭磕破。回到住處,有人問他額頭為何有血,他撒謊說自己在河邊被人用手電筒毆打所致。並說被打暈之後,被人用麻袋套住,拖至船上,他趁那些人不注意之時,掙脫麻袋逃了回來。還說那些人外地口音,抓他一定是為了殺人祭橋。

他這番話一出口,惹了大禍。一夜之間這些消息迅速傳遍永興,當地人紛紛傳言外省工人來此擄人害命之事。

翌日,四百餘當地鄉民聚集一處,各持棍棒鐮刀三叉等器物,前往工程地點,恰逢有十八名河北工人在此做工。鄉民不由分說,將工人控制,在其居住的窩棚和用於運輸的船上,發現裝米麻袋兩個,鑿石所用炸藥一包,另有油布袋一個,其中有骨灰。

鄉民以此為理由,認定這些工人殺害了當地人,旋即毆打,並用鐵絲勒住其脖頸將其吊在附近樹上,揚言用火焚燒。幸虧塘門口義勇隊及時趕到,要不然這些工人已成焦屍。

事後,趙好告知,那個骨灰袋中的骨灰是同鄉工友張某,他在坪石生病而死,工友將其焚燒後,留下骨灰,準備回家時帶走,並非什麼邪術害人之用。

民國老照片

只因鐵匠徐桂林一句胡扯,十七條人命就這樣沒了,令當地警方大為唏噓。

不曾想,僅一天不到,西河口鄉民受到蠱惑,數百鄉民聚集起來,將附近做工的北方工人包圍,打死數人之後,將屍首丟入河中。又將四十三名工人(其中河南3人、山東2人,其餘全為河北人)用鐵絲捆縛雙手,押至河邊,以私刑處置。

塘門口義勇隊聯合軍警趕赴現場,朝天鳴槍,鄉民不以為然,竟有人用鐮刀投擲軍警。最終,義勇隊朝人群開槍,鄉民旋即作鳥獸散,四十三名工人全部被解救,但均傷勢嚴重。義勇隊隨後在河中打撈出屍首六具,全系被鄉民毆打致死。隨後,義勇隊又在不同的地點打撈起十餘屍首。

1月28日,徐桂林被拿獲,旋即又拿獲行兇者十餘人。但徐桂林一口咬定是自己扯謊,跟他人無關。

唉,一句戲言,數十條人命,實在令人可發一嘆。

相關焦點

  • 民國二十四年,報紙上刊登了一則無比荒唐之事,導致十幾人喪命
    民國十二年,也就是1935年,在2月16日的天津《大公報》上,一則新聞被刊登出來,見過這則新聞的人無不脊背發涼,那麼這到底是什麼事這麼駭人聽聞呢?但是幾日後有人告密,說是村民鬥毆是故意為之,是為了殺一儆百,恐嚇外省工人。但是依舊沒有什麼證據,而且村民也矢口否認,這件事也不了了之。接下來,衡陽也發生了鬥毆事件,是工人聽聞衡山縣同胞被殺事件,怒火攻心,便於當地的村名發起大規模的衝突事件,揚言「我不殺他,他便殺我」。
  • 民國時期,報紙在愚人節刊登了一則「假新聞」,不料竟成了真預言
    一九四六年四月一日,《上海時報》登出「獨家新聞」,標題為「昨夜馮玉祥飛抵滬」,副標題為「準備出國赴美考察水利方面的郭沫若史良也乘飛機來滬」,「記者」用現場採訪的筆法,把消息寫得生動活潑,並煞有介事地介紹馮玉祥的新詩。
  • 1919年12月5日長沙《大公報》第一版「八角亭偉成鞋帽莊」廣告
    一些令人為之動容的感人廣告甚至讓人潸然淚下。 在電視發明之後,廣告在今天更多的走向了一種影像化、情節化的趨勢,這樣的發展方向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無疑是步入了一個"感性化訴求"的階段。 廣告作為一種說服傳播的形態,無論以何種方式呈現,其最終目的都是促進產品的出售。
  • 民國二十四年,津門呂祖堂,因一場白事而引發的混混大火併
    民國有奇案,津門有奇談,欲知其中事,需聽「大獅」言!話說民國乙亥二十四年(1935年)農曆三月初八,窯窪(今北營門一代)農戶楊鳳山的女兒楊紅珍嫁給呂祖堂一代的小販凌春雪(小名凌三)為妻,婚後夫妻感情和睦。
  • 有才有顏又有錢,瀟灑又任性,她才是民國第一奇女子
    1 民國時期,有這樣一個女子: 她的一生充滿傳奇,5歲能作詩,7歲能畫山水畫,12歲寫出的詞令人拍案叫絕,13歲救母名動朝野,20歲擔任《大公報》編輯,21歲創辦中國第一所公立女子學校,23歲成為女子師範學堂校長,29歲出任袁世凱機要秘書和參政,32歲下海經商腰纏萬貫
  • 蘇群無法接受楊毅錯愕,名記一番話令人淚奔
    北京時間1月27日凌晨,NBA傳奇巨星科比-布萊恩特意外去世,這樣一則消息無疑令人震驚,作為籃球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科比伴隨著無數球迷走過了他們的青春。在得知科比意外去世的消息後,不少中國媒體人表達了對科比的緬懷,令人淚奔。
  • 一則令人恥辱的新聞
    但近日的一條新聞,則讓人感到了深入骨髓的悲哀。很多人可能還記得,去年11月,中國男足在世界盃預選賽40強賽中輸給了敘利亞,這也導致世界級教頭「銀狐」裡皮宣布辭職。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呢?因為這種新聞標題,冷血到已經喪失了最基本的人性。
  • 給你復原一個真實的「施劍翹復仇案」,民國新聞人真牛
    又聞施劍翹為前直魯軍混成旅旅長施從濱之長女。施從濱在民國十四年(1925年)在蚌埠被孫傳芳斬首,此次報仇均與該事有關雲。(詳情請看明日本報)號外全文不到300字,事件敘述簡潔明了,5個W俱全,堪稱消息典範。另,新聞事件發生後不過兩個半小時,採訪寫稿完成,號外印好,報紙出街。這質量,這速度,誰要說中國沒有真正的新聞,咱們立刻友盡。
  • 西安事變民國牛人寫了一封信,52年後張學良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
    這期報紙是民國著名報紙《大公報》的一期,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報上一篇特殊的文章,使它創下了民國報紙最大發行量的記錄。 1936年冬,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扣押了蔣介石逼蔣抗日,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 前國家女排接應楊方旭,被檢發現外源性促紅細胞生成素,令人錯愕
    這條消息實在令人錯愕!楊方旭藥檢呈陽性對於中國女排和球迷來說真是一個晴天霹靂!楊方旭藥檢陽性發生在2018年,好在不是裡約奧運會時期,不然郎導和中國女排就要因為她而蒙羞,去年世聯賽結束後,楊方旭一直隨隊訓練,甚至連亞運會的參賽名單都有她,但是在亞運會出發的隊伍中突然看不到楊方旭的身影,當時所有球迷一致認為她是受傷無法參賽,沒想到剛爆出的新聞時間是2018面8月11日,剛好與亞運會時間吻合,也就是說楊方旭突然消失的原因就是因為被藥檢出呈陽性!
  • 1937年,《大公報》上的「八佰」
    染了血的領土,必定不失;有生命的民族,必定不亡。」至今讀來,仍覺熱血沸騰。第二版除了繼續報導戰況、各界慰問聲援外,特別刊發了謝晉元的一封信,略謂:「軍人以服從為天職,衛國保土,職責所在,灑最後一滴血,必與倭寇索取相當代價,苟餘一槍一彈,亦必與敵周旋到底。」《大公報》稱讚這封信:「激昂慷慨,令人起敬。」十月三十一日凌晨,八百壯士奉命撤退。
  • 抗日戰爭期間的一則棋壇佳話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抗日戰爭時期,在當時的山城重慶,發生過一則棋壇上的佳話,主人公是周恩來和棋王謝俠遜。特別是謝俠遜的南洋之行,周恩來問得很細。談論之餘,周恩來謙虛地對「棋王」說:「能否請教一盤?」謝俠遜一聽周恩來要同他下棋,十分高興,命人拿來棋盤棋子。第一局開局時,謝俠遜讓周恩來兩先。周恩來以「當頭炮」開局,並依仗先手之利,猛攻謝俠遜城下,「棋王」中軍頻頻告急。戰至中局,謝俠遜抓住戰機,兌掉一車一馬,形勢這才緩和下來,最終兩人握手言和。
  • 經典回顧:如今無人問津的動漫竟然曾風靡全日本?你知道這部怪誕之...
    在如今異世界題材,熱血戰鬥題材,校園日常題材層出不窮的時代,我可以保證這部動漫絕對是你沒見過的類型,說它是一部動漫不如說它一整個系列都很優秀,它就是《物語系列》。
  • 照片背後的故事——民國東新橋興建始末三:抗戰勝利後獲重生
    照片背後的故事——民國東新橋興建始末三:抗戰勝利後獲重生 2020-05-10 0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國強推公曆元旦引發何亂象?
    如果將陽曆新年與隨後陰曆新年兩者略作比較,就會發現,民眾對於陰曆與陽曆的觀念存在著巨大差異,不僅出現了「民國新年」與「國民新年」的分立,而且出現了「新新年」與「舊新年」的區分:「新舊兩名詞,處於極端反對之地位,既曰新則必非舊,既曰舊則必非新,不意關於全國之歲歷,竟以反對名詞,聯合一氣,如舊新年之名目,勝播於國人之口,殊為可怪。」
  • 薦號 | 笑話一則
    孫中山在天堂遇見蔣中正,問他有沒有好好遵行他的民主原則輪替蔣中正如此回答
  • 香港《大公報》斥《蘋果日報》荼毒社會
    香港《大公報》13日以專版報導形式,譴責香港《蘋果日報》不承擔應負社會公器的責任,以「羶色腥」的報導手法荼毒兩岸,已達令社會大眾對其神憎鬼厭的地步。  文章還指出,去年10月,《蘋果日報》故意引述菲律賓報章指梁振英同意將菲律賓人質事件「放下」(put behind)的不實報導,配合反對派和不明真相網民群起攻之。對此,特首梁振英隨即作出反駁,指有關報導「斷章取義」。菲律賓總統府亦不得不出面澄清有關報導不準確和不完整,才還原事實真相。  文章認為,《蘋果日報》慣以虛假報導抹殺人格,攻擊政府,已經毫無報格可言。
  • 他是《大公報》創始人,幫助她成名,後來她忘恩負義一度成為仇人
    文 人文視角編輯 九歌在近代中國報業歷史上,英斂之有著重要的地位,他在1902年創辦了《大公報》,他除了是創始人之外,他還兼任總理和編撰工作。辛亥革命之後,英斂之雖然名義上海負責《大公報》的工作,但是他實際上已退居北京香山靜宜園,這時期他的重心放在了創辦女學、輔仁社等慈善教育事業,當時的輔仁大學就是由他創辦的。所以說當時英斂之對於中國報業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他在當時社會上頗有名氣,因此也幫助過許多人,其中就有呂碧城。
  • 民國四大才女:看盡蒼冥意已闌——呂碧城
    但此事讓小小年紀的呂碧城顯示出了非凡的膽識,卻也讓與呂碧城有婚約的汪家起了戒心,認為小小年紀的呂碧城,竟能呼風喚雨,於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呂家孤女寡母不願爭執,答應了下來,雙方協議解除了婚約。婚約解除後,呂碧城的母親帶著四個尚未成人的女兒投奔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父嚴鳳笙。
  • 民國時期蔣宋孔陳這四大家族,建國後如何了呢?現如今又怎麼樣了
    「四大家族」,一個現今聽起來如此中二的詞語,在民國時期,卻是如雷貫耳,赫赫有名的存在。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橫亙了一整部黨國史。封建王朝倒下了,但封建殘餘和資本主義,卻仍舊讓財富與權勢只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