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面試是時下步入社會,擁有工作必經的一個關卡。於是,有人就把面試比作相親。說它是決定人一生的大事,其實細細想一下,面試與相親還真有點相同之處。
相親、面試都是讓參與者相互選擇對方,當參與雙方通過短短的幾十分鐘的相處,有感覺時,賜兩者就可以確實初步印象,決定是否牽手而行。
面試時,應聘者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合作夥伴,在前期肯定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並在交流溝通過程中,努力表現出自己的優點,為了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因為求職面試直接決定著求職者1-3年的人生,所以很多人在找工作時,都很慎重。所以,從面試求職的過程來看,面試其實也是一場智力測試遊戲。
作為一家公司負責人才招聘的面試官,他的職場就是為公司的發展招聘合適的人才。為了能給公司找到更適合公司發展的人才。
面試官在招聘過程中,就會挖空心思,在面試過程中,會設下種種陷阱、誤區,以求能快速的了解或者檢測出面試者的問題,了解其綜合素質。
這些素質當然包括智商、性格、思維、應變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而作為被測試方的求職者,要想順利地通過面試,成為那站在領獎臺上的人,就必須學會換位思考,站在面試官的角度,了解自己所應聘的崗位對人才的標準,及從事相關專業的要求。
當應聘者明白了面試官所追求的種種標準時,就能巧妙地識別出面試官所設置的語言陷阱,並小心地避開。
王平一位應屆畢業生,經過層層選拔,他有幸成為進入複試的幸運者。在最後一輪環節中,面試官就採用了陷阱語言、陷阱障礙法。
面試官先是在提問時用懷疑和咄咄逼人的語氣向王平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的相關工作經驗比較卻欠缺,你覺得你能適應工作崗位嗎?」
和王平一個小組的女生直接回答道:「不見的,我還沒有工作,你怎麼就知道我不行呢?」
第二個應聘者則回答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王平呢?他在肯定了面試官的說法後,沒有直接以選擇題的方式進行論述,而是緊接著說出自己對這種說法的態度。然後,結合自己所應聘工作崗位 的特點,展示出自己在這方面的優勢。無可置疑,王平拿到了錄用通知書。
其實在求職面試時,這種壓力式的測試很容易遇到。對於這種問題,最好的回答方式,應該先說出這種說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自己還有自己的觀點。
然後應該就事論事,在突出自己是一名應屆生的前提下,承認自己在工作方面確實沒有多少經驗,但自己也有自己的優勢。然後巧妙地轉移話題,避開語言陷阱的挑戰。
一般面試時遇到這樣的語言陷阱挑戰式問題,應該如何回答呢?一般主要採用自己對面試官所提的這個問題的看法,而不是直接簡單粗暴生硬的反駁。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可以這樣說:你的看法值得商討,或者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片面性,然後婉轉地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