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生中看錯三人:其中一人武力三國第一,一人謀略比肩諸葛亮

2020-12-26 騰訊網

劉備祖上是中山靖王算得上是漢朝皇族血統,但經過幾百年實際上已經不被承認。劉備成年後一直想恢復祖上榮光,黃巾起義爆發後參加官軍殺敵,戰後成為一個縣令。適逢天下大亂,劉備跟著上司公孫瓚一起參加反董聯軍,因為表現優異得到各路諸侯賞識,徐州牧陶謙臨終前將徐州託付給劉備,劉備依靠徐州開始徵戰天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再加上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馬良、法正等人的同心協力,終於在西南地區建立蜀漢,成功和曹操、孫權一起三分天下。

劉備的經歷雖然很勵志,但實際上也跌宕起伏,幾十年間數次經歷生死,本次也出現過多次錯誤。曾經就因為看走眼,令自己損失慘重十年奮鬥結果付之一炬。

用錯靡芳

第一個看走眼的人是靡芳,他是徐州富商靡家的二公子,從小到大過著錦衣玉食欺男霸女的日子。儘管不學無術,但因為家裡實力太雄厚,連徐州牧陶謙都不敢動靡芳,只能給他一個閒差讓他最大限度安分守己。

曹操攻略徐州時在徐州境內大肆屠城,目的不過是為了徵糧、搶錢,把靡家這樣豪門富商弄得膽戰心驚。陶謙曾經向周邊諸侯求救但只有劉備帶著2000兵馬支援,不巧此時呂布在曹操後方搗亂,曹操只能退兵回去救火。陶謙、靡芳等等徐州軍民不知道其中原因,還以為是曹操被劉備嚇跑,一時間劉備成為了徐州的英雄,陶謙甚至要把徐州交給劉備打理。

靡家為了拉攏劉備,特意把靡芳的妹妹靡氏嫁給劉備做夫人,不久後又資助劉備大筆錢糧,為他招募、武裝十萬兵馬。作為回報,劉備把糜竺、靡芳兩兄弟收入集團內,承諾每進軍一個地方將幫助靡家在當地開設產業。一段時間後才發現靡芳的本性,但礙於情面不好指責靡芳,只是儘可能讓他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最大限度降低他搗亂地風險。

劉備稱王后把荊州交給關羽打理,同時任命靡芳為荊州後勤主官,負責軍隊糧草買賣、補給。這是一份美差,也和靡芳專業對口。可當關羽領兵北上和曹仁白熱化作戰時東吳突然偷襲荊州,靡芳為了保命不僅投降東吳,而且洩露關羽的作戰計劃和糧草運輸時間等核心機密,直接導致關羽被殺、徹底失去荊州。

不該接納呂布

第二個看走眼的人是呂布,他是那個時代戰力最強的武將。虎牢關之戰時董卓派遣呂布鎮守虎牢關,呂布以區區2萬兵馬就把關東聯軍10萬兵馬擋在虎牢關前。後來聯軍秉承著擒賊先擒王的策略,接二連三派遣猛將想通過車輪戰斬殺呂布,沒想到這些猛將都被呂布斬於馬下。直到劉關張三兄弟合力擊退呂布,聯軍才順利拿下虎牢關,劉備也在那個時候欣賞並想招募呂布。

當劉備掌握徐州之後呂布在兗州和曹操交戰,因為不得民心也徵不到糧,戰敗後只能前往徐州投奔劉備。關羽張飛不建議劉備接納呂布,畢竟呂布的黑歷史太多。當年他還是并州牧丁原的義子,丁原對他恩重如山,呂布竟然為了一匹赤兔馬和董卓許諾的高官厚祿殺死丁原,隨後又帶著丁原的部將投奔董卓。到了董卓這裡沒兩年,又被王允用貂蟬策反,又一次殺死董卓。現在收留他,難保他以後不會再次背叛我們。

劉備認為現在正是用人之際,而且呂布也非常落魄,呂布肯定不會背叛我們,於是讓呂布屯兵小沛。果不其然,當劉備和關羽領兵南下徵討袁術時,呂布聽聞徐州防守空虛,趁著夜色領兵攻佔徐州。事後還假惺惺地幫助劉備調解和袁術的恩怨,把小沛交給劉備打理,兩人身份來了個大互換。可憐劉備三兄弟辛辛苦苦奮鬥了十幾年時間才有了徐州這塊地盤,因為看走了眼,白忙活了。

因為相貌嫌棄龐統

最後一個看走眼的人是龐統。龐統和諸葛亮一樣都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弟子,司馬徽授予諸葛亮"臥龍"這個稱呼,授予龐統"鳳雛"這個稱呼,可見龐統的謀略可以比肩諸葛亮。但龐統有一個特點就是樣貌醜陋,歷史上描述他長得矮黑而且尖嘴猴腮,怎麼看都和智者沒有太大關係,或許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導致龐統一直被人嫌棄、輕視。

曾經龐統想投奔孫權,孫權見到了龐統的樣子一臉嫌棄,連談話的機會都沒給龐統,逼得龐統投奔劉備。而劉備第一次見到龐統的時候和孫權一樣對龐統各種嫌棄,但礙於諸葛亮的情面,只是和龐統簡單交談了一番後就隨便給了龐統一個縣令的職務。龐統對劉備這種態度很寒心,但還是願意給劉備機會。因為在任上無所事事導致龐統被很多人投訴,劉備終於忍無可忍,特意帶著諸葛亮質問龐統。這時候只看見龐統花了2個時辰的時間就做完了一個月的工作,劉備這才發現龐統是一個治國賢才,啟用他做主官,負責政務。

其實就龐統的能力而言,他更善於謀略,甚至本身已經制定好了未來蜀漢的發展、作戰任務。但劉備從來沒有諮詢龐統,甚至也不相信龐統除了治國之外還能出計謀。最終龐統殞命落鳳坡,劉備損失了蜀漢最好的發展機會。

小結

從現代的眼光來看,劉備確實是看走眼,但假如從劉備的角度來看,其實對於他來說都是最好的安排。靡芳有優越的家庭條件,可以幫助劉備武裝軍隊,對於當時劉備正在創業階段,自然不會因為靡芳這種人品而捨棄那麼豐富的資源。而呂布儘管有黑歷史,但他的武力的確很吸引人,況且兩人還有曹操這個共同的對手,對於劉備來說兩家人聯手才是最好的選擇,自然不會放走呂布。

至於龐統,只能說他太過隱士了。一個正常的人都是拼了命展示自己的能力,龐統卻沒有這麼做。試問他自己都不用心展示自己,別人怎麼會通過他醜陋的外表發現他豐富的內心呢?

相關焦點

  • 諸葛亮一生用人四錯:看錯一人,用錯一人,殺錯一人,留錯一人
    諸葛亮縱橫政壇和沙場,閱人無數,他的識人法則,更是精闢獨特。可是諸葛亮一生,用人上還是犯過許多錯誤,也許是這些給蜀漢政權的滅亡帶了了一定的影響。看錯一人,用錯一人,殺錯一人,留錯一人,我們一起來看。看錯一人是姜維對於姜維,諸葛亮極為偏愛,甚至有些違背「嚴明法度」的原則。姜維投降時僅二十七歲,諸葛亮闢姜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沒有戰功,卻能成將封侯,此後數十年中姜維一路高升,最終掌握著10餘萬大軍成為蜀漢軍方一把手,足見諸葛亮對他的看重。
  • 曹操五大錯:錯留一人,錯放一人,錯信一人,錯殺一人,錯睡一人
    然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曹操的評價非常中肯,陳壽認為曹操運籌帷幄,深謀遠慮,東徵西討,以武力徵服全國,他的見識謀略是最優秀的。陳壽認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群豪傑。並沒有說曹操是英雄,這可能是曹操很在意的一點。然而易中天先生評價曹操是:可愛的奸雄。然而曹操一生還有五大錯:錯留一人,錯放一人,錯信一人,錯殺一人,錯睡一人。
  • 他才是三國蜀漢第一人,文韜不弱諸葛亮,武略比肩五虎將!
    正所謂」亂世出梟雄「,三國時期便是如此,曹操,劉備,孫權哪一個不是名傳後世,但他們取得如此成就歸根到底還是要感謝麾下的謀臣良將。這三國曹魏,蜀漢,東吳之間要說起謀士和武將的數量毫無疑問肯定是曹魏最多,但是要說質量,那明顯是蜀漢更勝一籌,蜀漢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每一個都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蜀漢第一人的位置究竟誰能坐?
  • 劉備身邊三位最忠誠的「小人物」、與劉備同甘共苦、地位超過諸葛亮
    竹韻文史/文 引言: 三國時期,蜀國劉備的手下武將謀士眾多,武將以關張馬黃趙為首,謀士以諸葛亮為首。 其實還有三位謀士,一直跟隨在劉備身邊,雖無大謀,但是對劉備極為忠誠,地位甚至超過了諸葛亮。作為劉備身邊的「小人物」,與劉備同甘共苦,劉備對這三人以上賓禮待,賞賜優厚。這三人分別是、糜竺、孫乾、簡雍。
  • 湖南省常德籍三國四大名人:常德市一人,漢壽縣三人
    湖南省常德市籍三國名人共有四位,其中,蜀漢集團中有一人,東吳集團有二人,還有一人先後效力於蜀漢與東吳兩大集團,曹魏集團中未發現常德市籍官員的記載。按照地域劃分,常德市一人,漢壽縣三人。第一位:廖立。廖立是蜀漢集團中的常德市籍官員。
  • 三國籍貫南陽的八大名將:劉備獨得六人,曹操和司馬懿各得一人
    ,同時也是天下第一大郡,轄有新野、復陽、平氏、棘陽、博望等37縣,人口約240萬;再次南陽人傑地靈,當時天下名士大多出自汝南,穎川和南陽一帶,有種說法是三國謀士半數出自潁川,其實出自南陽的也不少比如袁紹麾下的逢紀和許攸都是南陽人;和潁川不同,南陽不僅出名士還出名將,可以這麼說三國時期來自南陽的名將最多,今天就說一說三國南陽八大名將:劉備獨得六人,曹操和司馬懿各得一人。
  • 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
    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如題主所說,看膩了三國武將的各種排名,嚴重審美疲勞,於是想讓曹操、劉備、孫權比拼一下武力。既然是三者比拼武力,可以分為正史和演義來討論。一、正史參考《三國志》和《資治通鑑》,根據正史的記載,曹操的武藝最高,甚至高於三國時期許多武將。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其實還有後半句,但卻被忽視了
    最終魏蜀吳三國鼎立,各自割據一方,三國都為壯大自己的實力,求賢若渴。放眼看三國時期的謀士,最厲害的,應該諸葛亮和龐統兩人,當時的三國,甚至流傳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 得一人可安天下」,這裡的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則是龐統。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這句話的其實還有下半句,那後半句是什麼呢?意思又為何?
  • 三國七大軍師排行榜,諸葛亮僅排第四,第一有些出人意料!
    梟雄以膽氣武力搶奪地盤,飽讀兵書的謀士們則以智商入股,他們在權力爭鬥中一度佔據主導地位。三國時,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軍師,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但是如果給三國軍師們排個名的話,這兩位其實並不能排在前面。  之後又在劉備復仇伐吳的時候,巧妙利用劉備連營紮寨的弊端,用火攻之術,打敗了劉備,成為把蜀漢從興盛拖往衰敗的死亡之手。陸遜輔佐孫權四十多年,忠貞賢良,是東吳輔國名相,也完全稱得起三國時期戰功赫赫,榜上有名的軍師。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還是敗了?他忘了後兩句
    因此,三國時期同樣的各大軍師也同樣赫赫有名。他們中最為出名的大約就是標題中那兩位「臥龍」與「鳳雛」了。其實,他們二人就是諸葛亮與龐統。而這二人都是水鏡先生給劉備物色的軍師。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劉備的形象一直是比較老實本分的。然而其實真正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男人並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樣「乖巧」,反而一直在心中打著自己的算盤。
  •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卻錯失一位絕世高人
    關於三國時期的劉備,很多人比較熟悉了,劉備一生中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卻錯過了一位絕世高人。三國的歷史非常的精彩豐富,不僅有著非常璀璨的武將,也有很多的文臣謀士,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說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
  • 三國時期的第一高人,沒有他也就沒有後來的晉朝
    提起三國,大家都耳熟能詳,要問三國中誰武力最強,大部分人會說是呂布,要說最有智慧謀略,大多人會說是諸葛亮,但據我所知,三國中有一人的智慧謀略至少甩諸葛亮十條街,說他是三國時期的第一高人毫不為過。他就是司馬徽。
  • 三國十八路諸侯麾下武力最強十人,劉備榜上有名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是《三國演義》中一出很精彩的大戲,劉關張,呂布等人紛紛粉墨登場,三英戰呂布其實對劉關張和呂布都是雙贏的局面,此戰過後,四人名揚天下:呂布悍勇無人不知,劉關張雖然三人打一人今天對當時十八路諸侯手下的大將武力做個盤點,列出武力最強十人。需要說明幾點的是:第一,只分析十八路諸侯麾下的戰將,不包括董卓一方,第二,時間跨度只限於汜水關和虎牢關之前的打鬥,所以後面曹操追擊董卓時夏侯惇等人,以及袁紹和孫堅相爭時顏良文丑等人(之前這兩人沒來)就不算了,第三,只盤點和分析上場打鬥的戰將,未上場的也不算。第四,說的是演義(其實很無奈,每次都會有人說正史怎樣怎樣)。
  • 劉表臨終前擁有三大虎將,個個能抗能打,曹操劉備孫權各得一人
    其中就有一個著名細節。 那就是劉表手底下的三大武將。劉表生前的三大虎將各個都是十分的厲害,足以媲美劉備的五虎上將。 不過可惜的是在前期的時候因為魏延主動背叛了自己的主公,投降劉備, 這也讓身為劉備軍師的諸葛亮很是不滿,認為魏延這個人賊眉鼠眼,沒有忠誠度可言,因此魏延在前期也是被諸葛亮雪藏,沒有發揮的空間。 不過到了後期,蜀國成立,劉禪繼位,諸葛亮北上北伐,不過當時的時候由於五虎上將的成員基本都已年邁,沒有任何武力可言。
  • 三國裡文武雙全的八個人,第一名多數人不承認,劉備墊底
    第八 劉備文採一般,少有大志,武力上只見一次呂布對戰劉關張,可見也是一般。第七 陸遜謀略雖深,然武力較弱,所以排名較後。第六 鄧艾將才有勇有謀,家境貧寒,喜好學習,蜀國因其出奇計而奪之。第四 張遼三國魏名將,隨曹軍徵討,戰功累累,善出奇謀,大敗孫權十萬軍於逍遙津,差點活捉孫權。第三 姜維武力已達一流水平,文方面更是師從諸葛亮,可稱文武全才。第二 周瑜文採風流,武藝非凡,可稱文武雙全。第一 曹操在詩詞上有很高的造詣文學水平極高,謀略更是了得,武功也是一等一的大內侍衛出身。
  • 龐統向劉備舉薦一人,劉備認為可以和法正比肩,為何諸葛亮看不上
    在劉備入蜀的時候,有一個光頭投靠了劉備。此人得到了劉備、龐統、法正的一致好評,但是諸葛亮卻不喜歡他,甚至和劉備打小報告說「這個人心氣太高,保不齊以後要鬧事」。 這句話的分量不亞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稱魏延有「反骨相」。
  • 正史三國大將武力前五的排名,最後一人武力恐怖的無法想像
    ,三國時期的前五名大將,如果錯了,希望大家能幫忙改正。排名第一的是黃忠,雖然他在劉備的陣營中五虎上將只是排名第四,那是因為他年齡太大,體力跟不上的緣故,為什麼把黃忠排在第一位呢,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劉備當時收復荊州時,是由黃忠守城,劉備拍自己的二弟關羽出戰,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一個回合的時候關羽就戰敗了,而且最後關羽戰勝了黃忠還是因為有坐下良駒赤兔馬才得到的勝利,而且當時黃忠已經非常的年老了,能和關羽徵戰這麼久已經非常讓人敬佩了,
  • 三國中五大常勝將軍:一人只輸過一次,其餘四人一生未嘗一敗
    在三國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勝敗乃兵家常事。雖然沒有哪個勢力能每場戰爭都取得勝利,但卻有常勝將軍。江山代有才人出,三國之中就出了五個著名的常勝將軍。這五個常勝將軍裡面,有一人一生只敗過一次,而剩下的四個人則毫無敗績。
  • 悲劇:劉備生平看錯5人,3人毀他江山,其中2人還是劉備的親戚
    徵袁術,領徐州,破呂布,反目曹操,附劉表,這些種種大經歷,徹底讓劉備成長,後來劉備引進,諸葛亮,龐統,進而赤壁聯吳破曹,佔荊州,取益州,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至此,離劉備打口號的時間也只不過30年!30年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其實並不算長。但為何劉備傾其一生,卻只佔到了三分天下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劉備的團隊之中,有幾個攪局的。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什麼蜀國還是滅亡,下半句揭開真相
    說到《三國》之中的知名謀士,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諸葛亮了,而諸葛亮也就是臥龍。當初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是當時的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為何蜀國最後還是滅亡了。原來劉備還有下半句話沒有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