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曉全球「蝦訊」,掌握養蝦動態(2020年第107期)
每周兩期,精選近期全球蝦產業最新市場動態,最新技術以及多方點評,養蝦人都在關注的精品欄目,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全球蝦業最新動態
活蝦:各地蝦價持續上漲
近期,各地區蝦價持續上漲,市場情況趨於良好。部分業者認為,活蝦漲價速度快,一方面與存塘蝦少、養殖戶惜售有關,也與凍蝦銷售欠佳、走量少,市場呈現活蝦「一枝獨秀」的情況。
目前,全國活蝦價格上漲可謂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元旦前後蝦價猛漲和高企現象,養殖戶對後市也是信心十足。其中,近期廣東地區蝦價的上漲趨勢最為明顯,珠海浸籠蝦40條報價33.2元/斤,1月3日晨間46條規格報價30元/斤;福建地區也不甘其後,1月2日晚,40條地籠報價29元/斤,僅一小時後,晚上9點就又漲了1元,達30元/斤;同時,1月2日海南文昌35條白蝦報價為38元/斤。此外,斑節對蝦情況同樣大好,8條規格金剛蝦達90元/斤。
凍蝦:11月到貨量大減
受制於海關檢查及物流延誤,2020年年末冷凍蝦產品進口量價持續走低。中國海關數據顯示,11月份蝦類(包括阿根廷紅蝦)進港量約32,200噸,同比下降52%;進口額約1.79億美元,同比下降57%。通常來說,年底時間是蝦產品進口旺季,2019年11月中國進口了6.8萬噸冷凍暖水蝦,12月份增至8.8萬噸,2020年的狀況的確不可同日而語。
顯然,厄瓜多受影響較大,11月份的到港量約1.48萬噸,同比下降57%;進口額約7,100萬美元,同比下降65%。此外,其他蝦產品供應國的發貨量也在收縮。
點評1:降價也不好使!再低價格也不敢亂進貨,已經賠怕了。而且現在各種凍品流程,市場情況並不樂觀。
點評2:太難了,買個進口海產品還需要實名登記,這樣子的市場情況怎麼才能給消費者信心?
凍蝦:海外蝦價出現分化
2020年最後一周,亞洲國家蝦價呈現不同程度的分化,印度價格下跌,越南價格繼續上漲。據了解,印度主產區安得拉邦,一周內全規格白蝦均在跌價,下跌幅度在4%-7%之間;在西孟加拉邦,除30條規格價格保持平穩外,其餘規格下跌1%-5%;在古吉拉特邦,30條規格上漲2%,其餘規格與上周持平。越南南美白對蝦則上漲2%-5%之間;而黑虎蝦則上漲4%-8%之間。
越南海產品出口與生產協會(VASEP)在預測2021年蝦類出口形勢時表示,越南蝦類出口增長率可能會達到15%,出口額達44億美元。此外,新冠疫苗的引入以及自由貿易協定的優勢,將成為越南2021年蝦出口的動力。但是,蝦類消費量不會立即增加,而是會逐漸增加。
市場:社區團購異軍突起
2020年的零售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線上化發展的趨勢之餘,社區團購異軍突起,進一步衝擊了零售行業的發展邏輯。而傳統商超、新零售玩家也在資本的加持下,加速提升配送端的效率。
據了解,疫情正深刻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刺激「宅經濟」全面爆發,使消費者使用生鮮到家服務的消費習慣正快速養成。據招商證券的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線上零售佔社會零售總額比重明顯提升,截至2020年9月累計佔比達到24.30%。
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及永輝超市到家業務、物美多點、盒馬等均在線上滲透率穩步提升中獲益。易觀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生鮮電商行業活躍用戶規模達到4746.1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5.7%,較上年四季度增加10.7%。
凍品:多地嚴打「黑冷庫」
近日,隨著各地凍品集中監管倉落成以來,各地執法部門嚴查「黑冷庫」,給冷鏈食品安全再上一層保險。
據了解,自佛山南海開展進口冷鏈食品冷庫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以來,全區市場監管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1154人次,檢查冷庫1446家次,關停不規範冷庫5家,拆除無照冷庫2家,對違法違規冷庫立案查處6宗。
此外,菏澤曹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檢查中發現未落實進貨查驗、分區存放、亮碼銷售、全程溯源等進口冷鏈食品工作制度,沒有「冷鏈三證」或「冷鏈三證」不全的30家食品經營戶責令停業整頓,對5處冷庫依法予以查封。
安徽: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
1月1日,根據安徽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辦公室的要求,合肥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啟用。即凡從合肥市域外購進進口冷鏈食品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依規在冷鏈食品到達24小時前,如實向目的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報備。凡是不能提供核酸檢測陰性和消毒證明的進口冷鏈食品(進口冷凍畜禽肉和水產品),一律運抵集中監管倉,進行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
此外,進入集中監管倉的進口冷鏈食品的運輸裝卸存儲、核酸檢測、預防性全面消毒、委託賦碼以及逾期提貨等產生的費用,由進口商或貨主承擔。採樣核酸檢測呈陽性的進口冷鏈食品,其對應的批次及相應包裝按照《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食品處置指南》要求進行應急處理。進口商或貨主應提前1天進行監管倉預約。不執行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措施,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河南:實名制購買冷鏈食品
12月30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推廣應用河南省冷鏈食品追溯系統的通告》。通告中提到,自2021年1月6日起,沒有入境貨物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證明、預防性消毒證明、「豫冷鏈」追溯碼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得銷售。
同時,消費者購買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實名制。食品生產經營者面向消費者銷售進口冷鏈食品時,應在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或貨櫃醒目位置加貼「豫冷鏈」追溯碼。消費者購買進口冷鏈食品應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掃碼,核對產品信息與追溯碼信息是否一致。消費者不能使用微信掃碼購買時,食品生產經營者應進行實名登記(姓名、地址、電話)並將登記信息上傳至「豫冷鏈」。
瀋陽:凍品作業人員三天一測
1月1日下午,瀋陽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到目前瀋陽市採取的防控措施及最新情況如下:其一,「鐵桶式」防控,遼寧瀋陽搬運工及作業人員每3天1次核酸檢測。其二,非定點第三方冷庫、自備自用冷庫一律不得存放進口冷鏈食品。其三,瀋陽25噸貨物涉疫 43名直接接觸涉疫產品從業人員核酸檢測為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