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讀《小窗幽記》

2020-12-23 Neil豆

《論語·學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是說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做的正確。那麼做人的標準是什麼呢?《論語》說的並不多。

如何成為一個古人眼中的君子?與《菜根譚》、《圍爐夜話》並稱為中國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之一的《小窗幽記》,收錄了1500餘則格言,講的就是一個人如何涵養心性,淡泊名利,如何處世修身,如何砥礪操守,涵蓋了立德、修身、讀書、為學、立業、律己、待人等諸多話題,充滿了對日常生活和周圍稍瞬即逝事物的思考,以及對雋永人生的感悟,對當代人的個人修養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小窗幽記》為中國清代的陳繼儒所著,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 法、倩」十二卷,文字清雅,字字珠璣,句句美玉。卷中格言涉及人律己和待人的各個方面。如「醒」卷中指出世人的「醉」有多種多樣,有人醉心於高官祿位,有人醉心於財富金錢,而有些人則醉心於聲色車馬。然而,人人終日醉心於這些,天下將成昏迷不醒的天下。因此,針對各種「醉」,《小窗幽記》也用各種格言提醒世人不要迷醉於俗情世務,不要終日追逐聲色名利,及時清醒,才能傲然處世,達到人生的美好境界。

《小窗幽記》每讀必有所思,每閱定得所感。《小窗幽記》可以作為枕邊書,作為自己「吾日三省吾身」的準則,可以依照此書中的人生哲理,認真審視自己,時刻清醒地認識自己,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力圖辨明人生方向。讀者在讀了本書之後一定會贊同書中的觀點,會認為這些格言是蘊含著哲理和智慧的,會引人深思,而且如果能夠真正的做到,一定會有益於生活和工作。當然,由於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環境變化的原因,《小窗幽記》中提出的個人修養信條並非都適用於現代人。即使並不全部適用,這樣一本語言簡明,雅俗共賞的書也可以作為文學進行欣賞。

浙江文藝出版社版的《小窗幽記》以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為底本,最適心有閒時隨時翻閱,反而不適於一次讀完。該書圖文並茂,除了可以欣賞真情至性的格言,還可以提高審美鑑賞力。翻開本書,一幅恬靜悠然的生活長卷徐徐展開。由當代畫家林曦為該書所做的42幅水墨畫,充分還原了書中的優美意境,體現了《小窗幽記》中體現的中國文人的生活美學觀。

相關焦點

  • 羅志祥,當「吾日三省吾身」
    當然,順其自然地令人想起古人所言的,「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曾子作為孔子弟子時期,每日都要自己反省的三個問題,這是最基本的準則。作為公眾藝人就不一樣了,同樣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這個「三省」當然肯定要跟曾子反省的不同,但一定會有堅守根本底線的反省,這要比古人要求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更為嚴苛。
  • 吾日三省吾身,說來容易做起難
    吾日三省吾身,說來容易做起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 爆笑一刻:因變故,李白「吾日三省吾身」,變成「吾日四想韓信」
    爆笑一刻:因變故,李白「吾日三省吾身」,變成「吾日四想韓信」
  • 【廉史鏡鑑】吾日三省吾身
    荀子則把自省和學習結合起來,作為實現知行統一的一個環節:「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西漢揚雄在《逐貧賦》中說道:「三省吾身,謂予無愆。」意為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就可以避免過失。宋代朱熹在《四書集注》中說:「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自省是「修身之本」。儒家講求「內聖外王」,內聖即指自身的修養,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自身修養,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 論語閱讀:吾日三省吾身,開啟內在覺性
    這句話的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名參,字子輿,是孔子的學生。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我每天都多次地反省我自己,為大人(上位者)謀劃出策時,有沒有做到忠心為善啊?和朋友交往的時候,有沒有做到坦誠以待啊?老師傳授的道德學問,有沒有做到反覆實踐了啊?」曾子就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吾日三省吾身」,來踐行仁德之道的。
  • 孟子:吾日三省吾身
    孟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這是聖賢的修身功夫,凡人不易做得到。隨時提示自己,檢視一下自己的言行卻不是太難的事。一個人有了不當的意念,或許能瞞過任何人,但絕對騙不了自己。人做錯事,不單是外界的誘惑太大,更多的是自己的慾念太強,理智屈就於本能衝動。經常反省,不僅能增強自己的理智感,而且也明白做什麼是恰當的。
  • 吾日三省吾身,心安而後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謀事以忠,交友以信,學而習之,唯如此方能心安,心安而後進。其實反思大家都會,只是大部分人反思的是利益的得失,今天是賺了還是虧了?這件事怎麼做才能利益最大化?
  •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裡這句話到底教我們如何去做?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翻譯白話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國藩晚年的一句名言,曾國藩一個比賊還笨的人卻成了近代聖人;他對這句話的理解和認知遠遠超出了我們,更重要的是他做得很好。那麼這句話,今天我們應該怎麼去做呢?
  • 吾日三省吾身,你的人生會越走越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來自《論語》,意思是要一遍一遍地問問自己,有哪些事我還沒做到。我給別人做事,給社會做事,我忠於職守了嗎?和朋友在一起,我守信譽了嗎?老師教授的知識,我認真學習了嗎?
  • 從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來談吾日三修其身
    儒釋道一體化有聲心國學 clwj3359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原文】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曾子說: 「我每天都要數次檢查自己: 為別人謀劃辦事,是否做到忠誠了呢? 和朋友交往, 是否恪守信用了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溫習了呢?」
  • 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日日新自己,帶著覺知去生活,人生處處是學堂,遇見更好的自己。以上是從改文章這件事引發的內在思考,希望對你有一點點幫助。
  • 蔡雨岑:古今志文,血淚所至——讀《小窗幽記》有感
    ——讀《小窗幽記》有感 天月明淨,都無纖翳。夜坐於庭,觀跳簇燈色,燼也有溫。攤《小窗幽記》,捧讀款款溫情字句,思辨一紙血淚志文,益幽風致,落下筆筆濃墨重彩。一時風流自賞,花鳥趨陪,乃覺塵襟俱滌。 眉公身處明末之時,眼見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朝廷,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京城。滿腹經綸熠熠生輝,懷大明之傲骨,居「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道義,筆耕不輟,閫奧能窺。成就一屆文豪,據古籍所載,每每成書之際,遠近競相購之。
  • 「吾日三省吾身」!省的到底是哪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這一流傳千年的儒家思想確實在很多方面明確了為人準則,備受推崇並非沒有道理!
  •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是指哪「三省」,答案藏在後半句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在浩浩蕩蕩數千年的歷史,和汗牛充棟的文獻史料中,儒家可以歸納為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儒家修身治學的方法途徑,又是儒家的終極目標。關於儒家的修身,最經典的論述無外乎《論語·學而篇》中,曾子所說「吾日三省吾身」。
  • 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上下兩冊結束論語的學問太大,知易行難,並非讀一遍即可,更何況古文我也至多理解三分,論語得是逐字去理解,但卻需要經過漫長的人生之後才能體會書中每個字的意義,孔子始終強調如何做人做事,提倡仁,擴而充之,甚至在書中也詳盡了為人處事原則,但需要我們認識反省自己
  • 《四書直解今譯》「吾日三省吾身」
    愛的語言學習中心 阮胤華論語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直解今譯: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參。省是省察。忠是盡心。信是誠實。傳是老師所傳授的。習是熟練掌握。曾子說:「我每天常常從以下三個方面反省自己。
  • 學習論語「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曾子說,我每天都會多次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盡心盡力了嗎?和朋友相處,以誠相待了嗎?老師傳授的學業用心複習了嗎?
  • 達世陽:年輕幹部當「吾日三省吾身」
    那麼如何能幹成事、幹好事,溯其根本年輕幹部當「吾日三省吾身」。「一省」有沒有提高政治能力。年輕幹部作為黨的事業繼承人,作為各條戰線的生力軍,肩負著責任和使命。提高政治能力於年輕幹部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年輕幹部一是要把握正確政治方向,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二是要自覺加強政治歷練,增強政治自制力,始終作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
  • 我讀《論語》—《論語學而篇》之五:吾日三省吾身
    看這一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參(shēn),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縣)人。這一章翻譯過來就是:曾參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謀劃考慮,盡心了沒有?交朋友,有沒有不信實的地方?所傳授給別人的東西,自己實踐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