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一線是阻擊疫情的主戰場、落實責任的最前沿,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西充縣的各社區、村莊主要通行路口、小區門口,都可以看到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幹部忙碌的身影。從值守路口、出入登記、測量體溫,到入戶排查、宣傳防控、消毒殺菌,面對疫情「大考」,各社區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在防疫戰鬥中的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以嚴密細緻的工作築起一道道堅實的防疫線,密織成全覆蓋的聯防聯控阻擊網。自2月1日確診第2例患者後,連續40天無新增病例。目前,2名確診患者已治癒出院。
和疫情賽跑
他們用行動築牢疫情防控阻擊線
「同志,我想出去打工了,健康證要怎麼辦呢?」
「請先填這個表格,這裡填姓名……」
9日一大早,西充縣常林鎮大田壩社區居委會前就排起了隊,辦事的居民和工作人員一律佩戴口罩,現場井然有序。「疫情防控不能鬆懈,為了保障復工復產有序進行,我們正為居民返崗辦理外出證明,居民憑證明到衛生院檢查身體後辦理健康證,就能正常返崗了。」該社區工作人員賈偉告訴記者,目前社區每天接待辦證群眾100人左右,已為1000多名群眾辦理外出證明。
如今秩序井然、居民正常出行的大田壩社區,曾因出現了一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一度成為該縣疫情防控壓力最大的社區。
「社區有3009戶、7000多人,防控壓力相當大。但是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我們要用腳板和疫情賽跑,用行動築牢防線。」社區書記嚴興才介紹,為打好疫情阻擊戰,該社區將9個居民組,6個居民小區分為15個網格,積極組織黨員、居民組長、志願者以及縣上「八個一」下派力量共計50餘人,上門排查返鄉人員、宣傳防疫知識、發放出入通行證;設置10個卡點,對老舊自建房設立防護網管控、嚴格管控車輛人員出入;每天通過宣傳車、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公告等加大疫情防控宣傳力度;給各組下發消毒藥嚴格實行消毒,安排專人每天到小區消毒。
「正是因為排查到位、管控嚴格,才沒有出現疫情傳播的現象。」嚴興才介紹,社區對排查出的13戶28名武漢返鄉人員實行居家隔離,落實「四盯一」(一名鎮領導、一名機關幹部、一名社區幹部、一名村醫生)進行嚴格監管,嚴防外出。由社區幹部幫助居家隔離人員代購生活用品,隔離滿14天後開具「解除居家隔離觀察通知書」後才可以外出。在防疫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社區給返鄉隔離人員送去口罩,要求他們居家佩戴,家人間做好防疫措施。
「事實證明,這些嚴格的防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嚴興才告訴記者,確診患者袁某從大年初一被排查出為武漢返鄉人員後,一直居家隔離,社區為其和家人送去口罩,宣傳防疫知識,村醫每天上門檢測體溫。1月30日村醫發現袁某體溫升高,社區立即聯繫救護車送往定點醫院檢查,後被確診,成為西充第2例新冠肺炎患者。在袁某的家門口,記者看到明顯的武漢返鄉人員標記,嚴興才介紹,袁某確診後,其家人及密切接觸者按要求進行隔離。在常規消毒的基礎上,社區還聯繫疾控中心對袁某家進行專業的消毒。
「出現確診患者,我們的壓力非常大,但壓力也是動力,督促我們把工作做得更細緻、嚴格。」嚴興才說,袁某確診後,社區工作人員內心都承受著很大壓力,「那段時間,社區幹部、黨員、志願者們互相加油鼓勁,加班加點排查確診患者的接觸者,堅決阻斷任何可能的傳播途徑。」正是有了這些黨員、幹部、志願者的嚴防死守,疫情沒有進一步傳播。伴隨著西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大田壩社區居民也融入到有序返崗返工的洪流之中。
凌晨兩點的一碗餃子
既是年夜飯也是新年第一餐
「大爺,來給您量量體溫,一定要多洗手、家裡多通風……」3月9日,在西充縣晉城街道二段社區,社區副主任楊晏正在執勤,從抗疫阻擊戰打響至今,她已經連續奮戰了50多天。
晉城街道二段社區位於該縣老城區的中心地帶,有居民6000多人,人口密集、流動量大,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楊晏與同事們逐戶上門排查,進行抗疫知識宣傳,對武漢返鄉的人員進行登記,協助醫護人員上門檢測體溫。在防疫物資最緊缺的時期,他們一個口罩要堅持用三天,無固定上下班時間、無調休,從凌晨堅守到深夜。
大年三十晚上,正是萬家團圓時,對於晉城街道二段社區來說,也是疫情防控最關鍵、壓力最大的時刻。該社區位於化鳳山腳下,楊晏和同事們在山下設置勸返點,耐心勸返想要上山拜佛的居民。「我們一方面要勸返,一方面還要進行交通疏散,防止人員聚集。」楊晏和同事們奔走忙碌,堅守「防線」,她說,「這是一場硬仗,我們不能退縮,因為我們守護的是家園安寧,群眾安全。」在凜冽寒風中一直工作到凌晨2點,楊晏已筋疲力盡、聲音嘶啞,當她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家裡卻是空無一人的冷清。兒子在部隊一年只能休一次假,愛人也在外地工作,今年本打算過個團圓年,為了參加疫情防控,楊晏把回家過年的丈夫和兒子安排去了父母家。她給自己煮了一碗冷凍餃子,「吃了餃子就算是過年了,這是我一個人的年夜飯,也是新年的第一餐。」短暫的休息後,凌晨6點她又準時返崗,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就應該挺身而出,社區是疫情防控阻擊的主戰場,一絲一毫都不能鬆懈。」楊晏介紹,在逐戶上門排查宣傳時,有個別居民多次不願意開門,她隔著門耐心細緻地解釋,告知疫情的嚴重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安撫居民情緒,讓他們對此次疫情有了正確的認識。漸漸地,居民從開始的牴觸到接受、配合防控工作,楊晏說:「我們敲開的不僅是居民的家門,更是群眾的心門。」該社區共排查到武漢返鄉人員4戶12人。在這4戶居民居家隔離期間,楊晏和同事們幫助他們購買生活用品、代辦業務,每天打電話詢問身體情況、疏導不良情緒、給他們加油鼓勁,用細緻周到的服務和暖心的關懷,陪伴著12名武漢返鄉人員順利度過隔離期。
點擊播放 GIF 3.6M
「是責任也是歷練」
90後紀檢幹部戰「疫」記
「你好,你們店有沒有按時消毒?請出示消毒記錄。」
「大爺大媽,你們不要聚在一起,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在西充縣義興場鎮街頭,經常會看到一個瘦小的身影,她挨家挨戶走訪門店宣傳防疫知識,叮囑過往群眾注意防疫措施……她就是義興鎮紀委副書記張倩文。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西充縣紀委要求基層紀檢幹部積極發揮監督作用,督促基層防疫措施落地落實,要求紀檢幹部積極投身防疫一線,服從安排、發揮作用。作為一名90後紀檢幹部,張倩文認為:「參加抗「疫」之戰既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實戰的考驗和歷練。」
「農村村民雖然居住比場鎮、城市分散,但是鎮村幹部的責任區面積較大,挨家挨戶走訪,全靠腳板走出來。」張倩文說,疫情防控線全靠人力築成,每一名黨員幹部肩上的責任都很重,作為基層紀檢幹部,她每天既要檢查各卡點執勤情況、場鎮餐飲娛樂等門店按要求關停情況、核實比對各村上報排查情況,還要每日進村入戶走訪責任片區村民、參與交通卡點的輪班執勤。「白天走訪、檢查、執勤,晚上核實比對各村走訪日報,每天的時間都排得滿滿的。」張倩文說,抗「疫」一線的黨員幹部都像她一樣滿負荷運轉著。
在一次比對各村上報排查情況時,張倩文發現界牌灣村一戶湖北返鄉人員曾於年前去西山廟村親戚家吃過一頓飯,而西山廟村上報情況中沒有相關記錄,她馬上到西山廟村進行核查。通過耐心勸導,該村民終於承認年前曾在家招待過湖北返鄉親戚。「老鄉,按照規定你們要居家隔離14天,這裡有兩個電話號碼,需要代購東西可以打電話。你們安安心心住在家裡,有任何問題和困難都可以打電話告訴我們。」核實情況後,張倩文再三叮囑,讓村民沒有後顧之憂。張倩文說:「有的村民有心理負擔,可能會故意隱瞞和湖北返鄉人員的接觸史,這就要求我們工作做得更細緻些,走訪交談中要耐心勸導,解除他們的心理負擔,鼓勵他們說出實情,要讓他們明白我們是來幫助他們的。」
春暖花開,農民開始春耕春管,企業逐漸復工復產,張倩文的走訪排查延伸到田間地頭、企業工地,她說:「只要疫情沒有解除,我就會戰「疫」在一線。」
責編:何心耘
編輯:楊勝應 李小剛
記者:馬玉竹 衡歡
親,看完記得
點讚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