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是2月12日,2月3日是立春日,這在我們國家就意味著春天開始了,春節在立春之後,所以2021年會不會有倒春寒呢?
「拉尼娜」現象是怎麼回事?所謂的「拉尼娜」現象,是指太平洋中東部區域的海水出現異常變冷的情況,通常來講,當這片區域的海水溫度比歷年平均水平偏低0.5攝氏度以上,並且持續較長的時間,我們就可以認為是出現了「拉尼娜」現象,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對於北半球而言,當出現「拉尼娜」現象時,就代表著「東北信風」的增強,這就會造成偏北氣流比平常更多,也更強,從而導致赤道兩側、亞洲東部等受到影響的區域的氣溫比歷年平均水平偏低。觀測數據顯示,從2020年8月開始,太平洋中東部區域的海水溫度就出現了異常偏冷,而到了2020年10月,這裡的海水溫度已經比平均值低了1.3攝氏度,雖然在11月初,海水的溫度出現了一定的回升,但在11月中旬之後,又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就目前來看,這裡的海水溫度早已超過了閾值(即0.5攝氏度),並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據此我們可以認為,「拉尼娜」現象已經確定。
雖然「拉尼娜」現象已經確定,但是這只能說明這個冬天的氣溫可能會比歷年平均水平偏低一點,卻大概率不會成為近年來的最低,而如果加上「全球變暖」的影響,這個冬天成為「2008年以來最冷的冬天」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一般是指初春氣溫回升快,而在春季後期氣溫較正常年份出現偏低的現象。從時間上來看,到了3月份春分之後,在個別年份氣溫急劇升高,突然有冷空氣南下,或者有冷高壓控制下的晴朗夜晚地面強烈輻射降溫導致氣溫偏低的現象。
倒春寒是農業氣象上使用的概念,因為到了後春4~5月份時,黃河流域小麥正處於返青期,氣溫降低會導致農作物受到冷害,如果這個階段(一般指4月至5月)平均氣溫比常年偏低2度以上,則認為是嚴重的倒春寒天氣。
今年春節就在立春附近,從時間上來看,倒春寒一般發生在3月底以後,而春節在2月,相差一個多月,時間上不吻合,所以春節倒春寒也就難說了。
當然滿足春節倒春寒的條件,就要在立春前有氣溫強烈回升,之後到了2月12號春節時,有一股冷空氣南下,導致春節非常寒冷,這樣的天氣過程有可能實現嗎?還是不太可能。雖然近幾年天氣反常的厲害,容易出現極端天氣,但這種概率要建立在大氣候背景下才有討論的意義。
立冬節氣時中國氣象局舉辦了新聞發布會,2020年8月開始,中東太平洋的海溫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這種狀態仍在持續。根據預測,拉尼娜狀態會在今年冬季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衰減,今年冬季可能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在多數拉尼娜年峰值的冬季,影響中國的冷空氣比較頻繁,中東部和大部地區的冬季氣溫偏低的概率比較高。」今年冬季影響中國的冷空氣總體比較頻繁,冷空氣勢力總體偏強,除了東北地區和東部沿海以及高原地區偏暖一點以外,其餘大部分地區的氣溫正常到偏低。
受拉尼娜影響,冷空氣南下頻繁,受倒春寒影響最深的黃河流域,冬季的氣溫偏低。從時間上來看,冷空氣應該來得早,去得遲,意味著今冬時間偏長,有可能往後拖,導致立春節氣的氣溫有可能較往年偏低,天氣寒冷,這個概率是很高的。
春節一直圍繞在立春前後,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冬季氣溫一直偏高,出現暖冬的冬季越來越多,但地球這麼大的一個系統,對氣溫還是有一定的調節能力的,氣溫不會是急劇上升,它應該是漸漸地變化,而我們的春節大多出現冬季(12、1、2月)的天氣裡,所以春節出現倒春寒的概率幾乎為零。來源:魅力科學君、等,版權歸原作者。
如果對單純閱讀技術文章感覺不能完全解決自己田間地頭的問題,還可以掃這個二維碼,進入「農之道微信大講堂」,更直接的獲取棉花種植技術。
農之道平臺是一個互相學習和交流農業技術的開放性平臺,目前已經開通了留言功能,如果今後大家對平臺發布的文章內容有什麼疑惑或不解的地方,可以給我們留言,讓我們互相探討;如果你有更好的經驗和秘訣願意拿出來分享,可以給我們留言,在這裡感謝您的無私分享!
感謝您的閱讀
轉載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莫錯過人生的每一堂精彩課程!
快快點擊「閱讀原文「,查閱往期精彩文章,更多更好的作物種植、價格、市場、政策資訊盡在「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