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強力來襲!溫度會低嗎?2021年會有倒春寒嗎?

2021-02-25 農之道

2021年春節是2月12日,2月3日是立春日,這在我們國家就意味著春天開始了,春節在立春之後,所以2021年會不會有倒春寒呢?

「拉尼娜」現象是怎麼回事?

所謂的「拉尼娜」現象,是指太平洋中東部區域的海水出現異常變冷的情況,通常來講,當這片區域的海水溫度比歷年平均水平偏低0.5攝氏度以上,並且持續較長的時間,我們就可以認為是出現了「拉尼娜」現象,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對於北半球而言,當出現「拉尼娜」現象時,就代表著「東北信風」的增強,這就會造成偏北氣流比平常更多,也更強,從而導致赤道兩側、亞洲東部等受到影響的區域的氣溫比歷年平均水平偏低。

觀測數據顯示,從2020年8月開始,太平洋中東部區域的海水溫度就出現了異常偏冷,而到了2020年10月,這裡的海水溫度已經比平均值低了1.3攝氏度,雖然在11月初,海水的溫度出現了一定的回升,但在11月中旬之後,又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就目前來看,這裡的海水溫度早已超過了閾值(即0.5攝氏度),並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據此我們可以認為,「拉尼娜」現象已經確定。

雖然「拉尼娜」現象已經確定,但是這只能說明這個冬天的氣溫可能會比歷年平均水平偏低一點,卻大概率不會成為近年來的最低,而如果加上「全球變暖」的影響,這個冬天成為「2008年以來最冷的冬天」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一般是指初春氣溫回升快,而在春季後期氣溫較正常年份出現偏低的現象。從時間上來看,到了3月份春分之後,在個別年份氣溫急劇升高,突然有冷空氣南下,或者有冷高壓控制下的晴朗夜晚地面強烈輻射降溫導致氣溫偏低的現象。                          

倒春寒是農業氣象上使用的概念,因為到了後春4~5月份時,黃河流域小麥正處於返青期,氣溫降低會導致農作物受到冷害,如果這個階段(一般指4月至5月)平均氣溫比常年偏低2度以上,則認為是嚴重的倒春寒天氣。

今年春節就在立春附近,從時間上來看,倒春寒一般發生在3月底以後,而春節在2月,相差一個多月,時間上不吻合,所以春節倒春寒也就難說了。

當然滿足春節倒春寒的條件,就要在立春前有氣溫強烈回升,之後到了2月12號春節時,有一股冷空氣南下,導致春節非常寒冷,這樣的天氣過程有可能實現嗎?還是不太可能。雖然近幾年天氣反常的厲害,容易出現極端天氣,但這種概率要建立在大氣候背景下才有討論的意義。

立冬節氣時中國氣象局舉辦了新聞發布會,2020年8月開始,中東太平洋的海溫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這種狀態仍在持續。根據預測,拉尼娜狀態會在今年冬季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衰減,今年冬季可能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在多數拉尼娜年峰值的冬季,影響中國的冷空氣比較頻繁,中東部和大部地區的冬季氣溫偏低的概率比較高。」今年冬季影響中國的冷空氣總體比較頻繁,冷空氣勢力總體偏強,除了東北地區和東部沿海以及高原地區偏暖一點以外,其餘大部分地區的氣溫正常到偏低。

受拉尼娜影響,冷空氣南下頻繁,受倒春寒影響最深的黃河流域,冬季的氣溫偏低。從時間上來看,冷空氣應該來得早,去得遲,意味著今冬時間偏長,有可能往後拖,導致立春節氣的氣溫有可能較往年偏低,天氣寒冷,這個概率是很高的。

春節一直圍繞在立春前後,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冬季氣溫一直偏高,出現暖冬的冬季越來越多,但地球這麼大的一個系統,對氣溫還是有一定的調節能力的,氣溫不會是急劇上升,它應該是漸漸地變化,而我們的春節大多出現冬季(12、1、2月)的天氣裡,所以春節出現倒春寒的概率幾乎為零。來源:魅力科學君、等,版權歸原作者。

如果對單純閱讀技術文章感覺不能完全解決自己田間地頭的問題,還可以掃這個二維碼,進入「農之道微信大講堂」,更直接的獲取棉花種植技術。

農之道平臺是一個互相學習和交流農業技術的開放性平臺,目前已經開通了留言功能,如果今後大家對平臺發布的文章內容有什麼疑惑或不解的地方,可以給我們留言,讓我們互相探討;如果你有更好的經驗和秘訣願意拿出來分享,可以給我們留言,在這裡感謝您的無私分享!

感謝您的閱讀

轉載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莫錯過人生的每一堂精彩課程!

快快點擊「閱讀原文「,查閱往期精彩文章,更多更好的作物種植、價格、市場、政策資訊盡在「農之道」!

      

相關焦點

  • 2021年春節期間會有倒春寒嗎?為什麼?
    討論2021年春節,我們先看看2021年春節的日期?上表可以查到春節日期是2月12日,2月3日是立春日,在我們國家意味著春天便開始了,春節在立春之後,會不會有倒春寒呢?筆者認為概率不高,不太可能有倒春寒!
  • 2021年春節前後,有可能出現「倒春寒」嗎?
    說到寒冷,北方的小夥伴們肯定深有感觸,本身寒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氣溫的劇烈變化,這主要集中體現在兩個時段,一個是入冬之後,隨著冷空氣勢力的不斷加強,引起氣溫的持續下降,有時一兩天之內氣溫可以下降十幾攝氏度;另一個時段是開春,特別是春分前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半球向北半球轉移,地面的積溫逐漸增加,在來自海洋暖溼氣流的加持下,氣溫有時上升比較迅速,不過此時如果遇到一股強烈的冷空氣來襲,則會出現「倒春寒」
  • 拉尼娜來襲,將迎60年一遇極冷天氣嗎?農民要做三點應對工作
    拉尼娜來襲,溫度還沒變化,社交圈裡微商卻開始蠢蠢欲動。在發的文字中都充斥著這些字:趕緊買,不然等到拉尼娜導致溫度下降,只能挨冷受凍。如果連微商發的文字都願意相信,就真的要反思自己了,不要被文字和圖片蒙蔽雙眼。 微商再小都是商,眼裡都是生意,朋友在其眼中不過是私域流量,是賺錢工具。
  • 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啥年?有倒春寒嗎?
    導讀: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啥年?有倒春寒嗎?隨著冬至節氣的臨近,立春也就不遠,關於立冬有句老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裡指的是夏季入伏的時間以及數九的開啟。第一次立春是在農曆的正月的十一,第二次立春則是在臘月的二十二,也是典型的兩頭都有立春節氣,所以也就成為了正在的雙春年。那麼俗語為什麼會說出現寡婦年的年份,就會出現倒春寒呢?其實這也是民間多年的經驗積累演變而來,根據年份的不同天氣的變化也會各不相同,在出現寡婦年的年份裡,雖然並不見得會百分百的出現倒春寒的天氣,但跟雙春年和單春年相比較,出現倒春寒的機率會明顯的大得多,這是為什麼呢?
  • 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寡婦年嗎?看完心裡有數
    大家都知道,由於陰曆的存在,基本上每4年就會有一個閏月出來,久而久之,陰曆和陽曆就會差出來,因此,有時候會出現一年當中沒有立春節氣的存在,也正因為如此,老一輩人才給這樣的年份取做「寡婦年」。那麼,2021年是寡婦年嗎?
  • 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寡婦年嗎?會有倒春寒嗎
    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三,距離2021年春節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儘管距離新一年還有挺長時間,但是人們早已經開始關注起明年的將要發生的事情。對於農民來說,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明年天氣如何和糧食收成的情況。農村老人常說「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寡婦年嗎?會出現倒春寒嗎?
  • 2020年又是拉尼娜年?今年冬天會偏冷嗎?
    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了一則消息:10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預計今年秋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而網絡上的傳言也層出不窮:"60年最冷冬天, 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已闢謠)等一度瘋傳,那麼事實情況如何?拉尼娜是咋回事?對氣候有怎樣的影響?今年會是極寒的冷冬嗎?
  • 「冬在頭凍死牛,冬在尾倒春寒」,今冬在頭還是尾?啥時候最冷?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老輩人留下來的諺語不少與天氣有關,有這樣一句叫農村諺語,叫做「冬在頭凍死牛,冬在尾倒春寒」是什麼意思?如今還靠譜嗎?今年冬天會冷到什麼程度呢?「冬在尾,倒春寒」是說如果冬至發生在農曆的月末,這個冬天就會出現倒春寒的情況。倒春寒對我國農事生產,是一種不利的天氣影響。立春之後會發生在一波寒冷天氣。春天本是萬物復甦,草木生長,一派欣欣向榮,但在這個時候卻遭遇極低的寒流來襲,就會帶來一波嚴重的凍害,尤其是農作物正值剛剛萌芽,如果不及時防護倒春寒的來襲,很有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打擊。
  • 今年何時「數九」,三九具體日期是啥時候,21年會有倒春寒嗎?
    新一輪寒潮開始醞釀,溫度持續下降。來自北部的寒潮將一路席捲南下,帶來大範圍降溫天氣。隨著寒冬到來,人們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低溫天氣凍傷身體,導致出行交通出現不便。在寒冬中有三事必做:一是溫酒賞雪,大雪紛飛季節,溫碗老酒,酒的醇香瀰漫在空氣中,坐看雪景別是意境;二是烹羊宰豬,冬季溫度低,在溫度低的時候最適合進補,羊肉和豬肉是極好的進補食材;三是臘魚臘肉,享受美食的同時,要做臘魚臘肉,待到春季能用來招待貴客。以上三件事若是能在寒冬天裡做完,不枉冬季美好時光。
  • 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尾是春節,今年春節會冷嗎?會有倒春寒嗎?
    可讓人意外的是,三九已經過去一半了,不僅想像中的「超冷」天沒有到來,而溫度比二九的時候還有所回升,難道今年最冷的天氣已經過去了嗎?俗話說:「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而今年的六九正好是過年的時候,難道過年的時候會很冷嗎?會不會出現「倒春寒」呢?要知道「倒春寒」的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在農耕社會,如果出現倒春寒,很可能就是災年。
  • 拉尼娜發力,多地打破降溫紀錄,人類要進入「冰河世紀」了嗎?
    這幾天網絡上都被大降溫所刷屏,如今已進入到了2021年,我國各地已經明顯降溫。就在這幾天,北京溫度很有可能會刷新1966年來的最新紀錄,山東很多地方也達到了零下20度,就連河北的某些地方氣溫也跌落至了零下32攝氏度,因此到未來很多城市會飄起雪花。
  • 地球迎來60年最冷冬天,拉尼娜會讓我們重返「冰河世紀」嗎?
    元旦後氣溫剛剛有點回升,新一輪的寒流再次席捲全國,北京時間1月6日到1月7日,北京南郊觀象臺出現-19.6度的極低氣溫,這是南郊氣象臺自1966年創臺以來同期最低溫度!2020~2021年跨年兩次降溫到底有多猛?
  • 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1年是「寡婦年」嗎?會不會有倒春寒?
    據了解,2021年2月3日農曆臘月二十二,立春!這也意味著立春在過年之前,而2022年立春時間是2022年2月4日正月初四,由此可見,2021年農曆兩頭無春,在民間這也被稱為「啞年」「無春年」亦或者「寡婦年」!
  • 日本氣象局宣傳拉尼娜已到來,或持續2021年,會迎來大暴雪嗎?
    今年大家關注的一個話題是高溫,可是進入下半年後,很多氣象學家表示拉尼娜將要到來,我們都知道拉尼娜到來後會影響全球氣候,讓整個地球溫度會持續下降。早在2008年的時候,我國曾遇到拉尼娜,伴隨而來是各種暴雪和強降雨,給我國很多地區帶來了嚴峻創傷,最近幾天大家尤為關注2020年底的拉尼娜,甚至還有科學家預言,拉尼娜很有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極端冬季將要來臨?
  • 寡婦年是真的嗎?「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春季偏冷嗎
    導讀:寡婦年是真的嗎?「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春季偏冷嗎?農村俗語影響著一代代農民的想法,農民也根據這些農村俗語來預測年景,也可以根據俗語調整農耕生產,這不,馬上到了新一年交接的時候,坊間又開始為新的一年做預測了,這不,農村俗語說「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寡婦年,這是真的嗎?
  • 2021年是「寡婦年」?會有倒春寒嗎?為什麼?
    事實上,2021年的春節只比立春晚一天,對許多人來說,新年還不錯,但也有人說2021年是「寡婦年」,還有冷泉。這裡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寡婦年。從前有老人說「寡婦年」就是農曆不叫立春。如果是這樣的話,農民會說今年是「寡婦年」,今年不能結婚。但「寡婦年」是不同的日曆造成的,因此,這種說法毫無根據,也不必相信。
  • 2020年冬天是冷冬嗎預測會很冷嗎?拉尼娜對我國影響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  「2008年以來的最冷一年」  「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  最近,多個小視頻和奪人眼球關鍵詞的帖子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而且言之鑿鑿,看起來有畫面,有「真相」,有「解讀」。  其實,這些不過是精心剪輯的謠言。
  • 大雪節氣馬上要到了,「大雪大凍,倒春寒」啥意思?冬季偏冷嗎
    導讀:大雪節氣馬上要到了,「大雪大凍,倒春寒」啥意思?冬季偏冷嗎?如果冷空氣強,冷空氣頻繁南下,那麼給所到之處就是帶來降溫或者有降雪。如果冷空氣弱,那麼氣溫下降很慢,意味著冬季很溫暖了。農民們可以根據大雪節氣的天氣變化來判斷冬季冷暖以及來年的雨水情況。其中有句俗語是這麼說的,說的是「大雪大凍,倒春寒」。
  • 2020年會迎來一個偏冷的冬天嗎?
    根據監測,今年8月份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了拉尼娜狀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秋季會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預計到今年冬季會達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的出現,常常與整體「更冷的冬天」連在一起。
  • 大雪節氣到,俗語「大雪不凍倒春寒」,啥意思?今冬是暖是冷?
    而古代有沒有科學的天氣預報,古人就不斷總結經驗、規律,用二十四節氣來大致預測未來的天氣走向,從而為農業活動提供準繩。然後古人把這些經驗,總結出俗語、諺語,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間口口相傳,流傳至今。現在時間臨近大雪節氣。大雪節氣是一年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關於大雪,也有很多俗語,筆者就曾聽說過這樣一句「大雪不凍倒春寒」,這是啥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