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歷史與魏氏得姓淵源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為了加強對周邊地區的統治,周朝開始大封同姓宗族和異姓功臣。周文王的一個兒子姬高,被封在畢邑,他的後裔便以畢為氏。後來畢國滅亡,其公族子弟流亡各地,其中有一個叫畢萬的人便流落到了晉國,公元前661年,畢萬在晉國開疆拓土的戰爭中立下戰功。被封魏地。從此畢萬的子孫後裔便以封邑為姓,改姓為魏,這便是魏姓最早的起源之一。
據說畢萬被封在魏地後,晉國有名的一個佔卜家,曾說畢萬的子孫後代一定會昌盛。這是因為萬是一個滿數,滿數便代表極大的數,魏字又代表宮殿的美好,那麼把魏地作為始封地就是上天有所啟示。也許這個寓言只是關於畢萬的傳奇故事這一,但魏姓的確是從此時開始在歷史上逐漸顯赫起來。
河南開封這個有著七朝古都之稱的歷史城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因為黃河一次次的決堤掩埋,形成了奇特的城摞城景觀。在今天的開封地下,共疊壓著六座城池。其中位於最底部的便是開封的啟運之都——戰國時魏國國都大梁城。
公元前453年歷史向魏姓拋出了橄欖枝,畢萬的後裔晉國大夫魏桓子牢牢抓住了這次機會。就在這一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了晉國的土地,並取而代之,史稱三家分晉。歷史隨之進入戰國時代時代,也經由此役魏桓子作為三家之一魏家的主事者,一手確立了之後魏國的版圖雛形。
公元前403年,在取得周王室的承認之後,魏桓子的孫子魏斯,正式擁有了諸侯的身份——史稱魏文侯。這位魏國歷史上以賢著稱的國君在位時,在戰國七雄中率先舉起了變法的大旗,任用李悝改革政治,獎勵耕戰,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之一。
等到魏文侯的孫子魏嬰即位時,魏國仍屬強國之列,但魏惠王心中卻有著自己的擔憂。當時魏國的國都位於今天 的山西夏縣西北的安邑,而不斷崛起的秦國和位於東面的強鄰齊國正好位於魏國國都的東西兩側。為了維持霸業,避免受到兩面夾擊的危險。公元前361年深思熟慮的魏惠王將國都遷到了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市。隨著魏國遷都大梁,魏姓播遷的重心也從山西轉移到了中原地區。整個先秦時期,魏姓主要在魏國的疆域內也就是今天山西、河南、等地繁衍,並逐漸向山東、河北、陝西等地擴展。地處平原的大梁城四周水系發達,為了發展漕運,在定都大梁後,魏惠王下令,在國都大梁附開鑿一條鴻溝,用以溝通淮河和黃河兩大水系,極大地加快了大梁的經濟發展。據載,彼此的大梁城東西長10裡,人口三十萬是當時知名的大都會,然而誰也不曾想到也正是這條給魏國帶來巨大繁榮的鴻溝,會成為日後葬送魏國的一大隱患。
戰國中後期,在眾多諸侯國的強勢崛起中,魏國日漸衰落,往日的霸主地位不復存在。公元前225年,想要實現大一統的秦國將矛頭直指魏國,卻對大梁城久攻不克。惱怒的秦軍遂掘開了大梁北邊的黃河河道,利用鴻溝引黃河水淹沒魏都,魏國最終城破國滅。在魏國滅亡之後,魏國的子民便以故國魏為姓,以示紀念,形成了後世魏姓中最重要的一支。唐朝林寶所著的《元和姓纂》和南宋鄭樵所著的《通志·氏族略》均將魏姓列入了以國為氏類。按照國滅得姓的說法,今天的河南開封也就成為了魏姓的得姓地。
(視頻由先龍會長提供/文字根據視頻內容整理)
此內容由先龍會長由網絡上轉載不代表湖南魏氏觀點。
【湖南魏氏—網絡轉載】毛主席是這樣對付美國人的,連看三遍,太過癮了!
【湖南魏氏—網絡轉載】中國人沒怕過
【湖南魏氏--網絡轉載】「認祖歸宗」是中華民族老祖宗最樸實的信仰
【湖南魏氏—網絡轉載】11年前他資助了一個貧困女孩,11年後卻被她救了命
【湖南魏氏—網絡轉載】請別再轉發此類信息了,真的會害人的!
湖南魏氏——精彩推薦——魏縣考察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魏縣,一個值得老魏家人去走走看看的地方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魏縣,"禮賢下士"感召天下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7 座談會話魏文化發展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6 梨城水鄉無處不飛花,數十萬畝梨園賞花好去處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5 在工業園區感受魏縣經濟的強勢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4 禮賢臺,魏文侯訪賢、禮賢、敬賢之歷史見證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3 魏祠,皇家氣勢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2、來到魏縣就有回家的感覺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1,湖南魏氏魏縣考察團抵達魏縣
【湖南魏氏】抒情魏縣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