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魏氏——魏氏文化】魏國歷史與魏氏得姓淵源

2021-02-19 湖南魏氏

魏國歷史與魏氏得姓淵源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為了加強對周邊地區的統治,周朝開始大封同姓宗族和異姓功臣。周文王的一個兒子姬高,被封在畢邑,他的後裔便以畢為氏。後來畢國滅亡,其公族子弟流亡各地,其中有一個叫畢萬的人便流落到了晉國,公元前661年,畢萬在晉國開疆拓土的戰爭中立下戰功。被封魏地。從此畢萬的子孫後裔便以封邑為姓,改姓為魏,這便是魏姓最早的起源之一。

據說畢萬被封在魏地後,晉國有名的一個佔卜家,曾說畢萬的子孫後代一定會昌盛。這是因為萬是一個滿數,滿數便代表極大的數,魏字又代表宮殿的美好,那麼把魏地作為始封地就是上天有所啟示。也許這個寓言只是關於畢萬的傳奇故事這一,但魏姓的確是從此時開始在歷史上逐漸顯赫起來。

河南開封這個有著七朝古都之稱的歷史城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因為黃河一次次的決堤掩埋,形成了奇特的城摞城景觀。在今天的開封地下,共疊壓著六座城池。其中位於最底部的便是開封的啟運之都——戰國時魏國國都大梁城。

公元前453年歷史向魏姓拋出了橄欖枝,畢萬的後裔晉國大夫魏桓子牢牢抓住了這次機會。就在這一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了晉國的土地,並取而代之,史稱三家分晉。歷史隨之進入戰國時代時代,也經由此役魏桓子作為三家之一魏家的主事者,一手確立了之後魏國的版圖雛形。

公元前403年,在取得周王室的承認之後,魏桓子的孫子魏斯,正式擁有了諸侯的身份——史稱魏文侯。這位魏國歷史上以賢著稱的國君在位時,在戰國七雄中率先舉起了變法的大旗,任用李悝改革政治,獎勵耕戰,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之一。

等到魏文侯的孫子魏嬰即位時,魏國仍屬強國之列,但魏惠王心中卻有著自己的擔憂。當時魏國的國都位於今天 的山西夏縣西北的安邑,而不斷崛起的秦國和位於東面的強鄰齊國正好位於魏國國都的東西兩側。為了維持霸業,避免受到兩面夾擊的危險。公元前361年深思熟慮的魏惠王將國都遷到了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市。隨著魏國遷都大梁,魏姓播遷的重心也從山西轉移到了中原地區。整個先秦時期,魏姓主要在魏國的疆域內也就是今天山西、河南、等地繁衍,並逐漸向山東、河北、陝西等地擴展。地處平原的大梁城四周水系發達,為了發展漕運,在定都大梁後,魏惠王下令,在國都大梁附開鑿一條鴻溝,用以溝通淮河和黃河兩大水系,極大地加快了大梁的經濟發展。據載,彼此的大梁城東西長10裡,人口三十萬是當時知名的大都會,然而誰也不曾想到也正是這條給魏國帶來巨大繁榮的鴻溝,會成為日後葬送魏國的一大隱患。

戰國中後期,在眾多諸侯國的強勢崛起中,魏國日漸衰落,往日的霸主地位不復存在。公元前225年,想要實現大一統的秦國將矛頭直指魏國,卻對大梁城久攻不克。惱怒的秦軍遂掘開了大梁北邊的黃河河道,利用鴻溝引黃河水淹沒魏都,魏國最終城破國滅。在魏國滅亡之後,魏國的子民便以故國魏為姓,以示紀念,形成了後世魏姓中最重要的一支。唐朝林寶所著的《元和姓纂》和南宋鄭樵所著的《通志·氏族略》均將魏姓列入了以國為氏類。按照國滅得姓的說法,今天的河南開封也就成為了魏姓的得姓地。

(視頻由先龍會長提供/文字根據視頻內容整理)

此內容由先龍會長由網絡上轉載不代表湖南魏氏觀點。

【湖南魏氏—網絡轉載】毛主席是這樣對付美國人的,連看三遍,太過癮了!

【湖南魏氏—網絡轉載】中國人沒怕過

【湖南魏氏--網絡轉載】「認祖歸宗」是中華民族老祖宗最樸實的信仰

【湖南魏氏—網絡轉載】11年前他資助了一個貧困女孩,11年後卻被她救了命

【湖南魏氏—網絡轉載】請別再轉發此類信息了,真的會害人的!

 湖南魏氏——精彩推薦——魏縣考察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魏縣,一個值得老魏家人去走走看看的地方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魏縣,"禮賢下士"感召天下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7  座談會話魏文化發展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6  梨城水鄉無處不飛花,數十萬畝梨園賞花好去處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5  在工業園區感受魏縣經濟的強勢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4  禮賢臺,魏文侯訪賢、禮賢、敬賢之歷史見證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3  魏祠,皇家氣勢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2、來到魏縣就有回家的感覺

【湖南魏氏—魏縣考察】活動之1,湖南魏氏魏縣考察團抵達魏縣

【湖南魏氏】抒情魏縣考察

相關焦點

  • 魏氏文化:魏姓來源
    在史籍《新唐書》中則,認為魏氏屬「以邑為氏」:「魏氏源於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後國絕,裔孫萬為晉獻公大夫,封於魏,河中河西縣是也,因為魏氏。」  從魏文侯元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445~前225年),魏國在歷史上存在了二百四十一年。
  • 魏氏淵源(轉),姓魏的轉起!
    魏氏淵源,數千年流長,淵始黃帝,源自文王,畢萬苗裔,以國為姓
  • 隆文魏氏由來——客家魏氏的歷史溯源
    其中廣東省梅州市隆文鎮畲裡自然村以魏姓為主,本文就客家魏姓的歷史溯源作一探討,請各位指正。  據有關史料和考古記載,魏姓的來源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出自姬姓,以邑名,國名為姓。根據《辭海》注釋:魏,古國名,西周時分封的諸侯國。姬姓。
  • 魏氏族譜 魏氏祖訓
    魏犨,春秋時人,晉國大將。晉獻公死後,畢萬家族勢力強大,其子孫以封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53年,畢萬裔孫魏桓子駒與韓康子、趙襄子聯合攻滅知伯,三分其地,桓子之孫都(一說名斯)正式建立魏國,稱魏文侯,於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初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至魏惠王時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故又稱梁國。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決河溝灌大梁城,虜魏王假,滅魏,以其地為郡縣。
  • 尋根之旅|魏氏
    魏姓起源於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魏國,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北。後魏國被晉國消滅,封給大夫畢萬,後人以邑為氏,尊畢萬為得姓始祖。構成當代魏姓主要有四大支:隗姓、姬姓、羋姓和外族改姓。第一支源出隗姓。
  • 魏氏起源---我們需了解的歷史!
    魏氏源流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裔孫畢萬之後,以邑為氏或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史記·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攻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
  • 說說歷史上的三個魏國,以及魏氏的由來
    紅線範圍為魏國1、夏時期魏國:在歷史上,先後有三個魏國,在夏同盟時期,已經有魏國,位置在今山西南部,但年代太過久遠西周春秋魏國的歷史,前十一世紀到前661年,近四百年。前661年,魏國被晉獻公攻滅,封給晉國的大臣畢萬。三、戰國時期魏國:畢萬的祖先,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他也是在周初得到了封地畢國,位於關中一帶。
  • 長興魏氏
    點上面「魏氏總群」加入魏氏家族!
  • 2019濠州魏氏祭祖活動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魏
  • 2021年全國魏氏字輩之河南魏氏【61支系六】
    54、滎陽魏窯:史 學 裕 可 家,之 廣 大 良 發,明 建連 其 得,承 甲 光 乃 傳。55、鄭州惠濟區毛莊魏氏字輩 : 景 春 清 克 庭56、遂平魏氏字輩:德 紹 明 世 祖 道 紀 孔 孟 傳57、唐河魏氏字輩:德 紹 明 世 祖,道 紀 孔 孟 傳,學 乃 家 之 本,端 立 勤 民 廉58、濟源魏氏字輩
  • 2021年全國魏氏字輩之山東魏氏字輩【75支系八】
    高 山 景 行 才 超 海 國 十 步 芳 青 旭 日 東 升 (二門)道 自 養 守 可 做 而 天 彥 德 從 中 興 永 立 於 理 兆 升 恆 舉 徵 蓋 傑 理 清 政 廉 廣 宏 祖 賢 榮 滿 乾 坤 樹 儒 教 成 文 高 武 勝 普 尊 國 典 功 昭 華 夏(二門另一支系)光 林 得
  •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東省境內發展繁衍!
    晉獻公死後,畢萬家族勢力強大,其子孫以封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53年,畢萬裔孫魏桓子駒與韓康子、趙襄子聯合攻滅知伯,三分其地,桓子之孫都(亦說名斯)正式建立魏國,稱魏文侯,於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初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至魏惠王時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故又稱梁國。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決河溝灌大梁城,虜魏王假,滅魏,以其地為郡縣。
  • 2021年全國魏氏字輩之福建魏氏字輩【21支系一】
    4、安溪湖頭溪美魏氏字輩 : 輝 光 宗 復 思,聯 興 盛 顯 世,克 孝 玉 前 烈,秉 憲 維 國 體,延 獻 本 家修,事 為 田 經 濟5、安溪虎邱金榜魏氏字輩 : 呈 宗 景 於 君 胤 仲 懋 朝 興 公 侯 伯 子 男 親 義
  • 2021年全國魏氏字輩之福建魏氏字輩【21支系二】
    11、建寧縣伊家鄉隘上村嚴坑(嚴興坊)魏氏字輩 : 漢 安 祖
  • 康師傅老闆不姓康,揭秘泡麵背後的魏氏帝國
    然而,人們在享受康師傅方便麵帶來的快捷時,卻很少有人知道,紅遍大江南北的康師傅,背後的老闆其實不姓康,而是臺灣人魏氏兄弟。更讓人吃驚的是,魏氏兄弟來內地投資,本來是想做食用油。誰知陰差陽錯之下,倒是讓康師傅方便麵火爆天下。那麼,魏氏兄弟究竟是如何打造出康師傅品牌的呢?
  • 魏氏最有錢的10個人,你認識幾個?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魏;請點擊上面「魏氏宗親總會
  • 【魏氏名人】----魏惠王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 ~ 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īng),又稱梁惠王,《竹書紀年》作「梁/魏惠成王」。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孫,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畫像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後稱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戰國策》作「嬰」)。魏武侯之子。魏國第三代國君。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1]。魏武侯死後,魏罃與公子緩(魏緩)爭立君位成功。
  • 特別推薦|濠州魏氏壽州篇
    (現為鳳陽縣臨淮鎮臨淮村細瓷窯東)因元公身份特殊墓地較大,被當地稱為「魏家大老墳」,此墳地被定為鳳陽縣明朝文物古蹟保護地,元公被稱為當地魏氏的始遷祖。2019年全國《魏氏總譜》編委會要求,各支系入聯首要條件就是確定自己的支系名稱。因始遷祖元公落戶於濠州府的濠梁,經魏氏宗親會討論決定把本支系定為「濠州魏氏」。元公子嗣昇公攜子孫移居淮南上窯,繼續以燒窯營生。
  • 重慶巫山縣魏氏家族繁衍線索
    重慶巫山縣魏氏家族繁衍線索,魏才祿公 妣王氏 魏 萃公 妣劉氏 魏淑潛公 妣黃氏巳知上川前的一世祖
  • 全國居然有這麼多魏氏宗祠! 一個比一個霸氣! 你去過幾個?
    廣東潮陽魏氏宗祠志誠堂        宗祠自興建迄至今已有七十多年之歷史,創建者為當時潮汕家爺字同蓀、祖培。廣東省汕頭市海岱魏氏祖祠江蘇南京市高淳魏氏宗祠       南京市高淳魏氏宗祠南京市高淳縣東壩鎮河沿下村,據當地村民介紹,此宗祠始建於明朝,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這裡的村民都姓魏,據說都是唐朝宰相魏徵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