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去世後,有16個人為他抬棺,每一個都是文學大咖

2020-12-18 騰訊網

魯迅先生病逝於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時25分,享年56歲。魯迅去世後,在萬國殯儀館承辦出殯事宜。10月22日,魯迅的靈柩送到萬國公墓進行安葬。從萬國殯儀館到萬國公墓有十餘裡路程,途中由16人輪流為魯迅抬棺。

他們分別是胡風、巴金、黃源、鹿地亙、黎烈文、孟十還、靳以、張天翼、吳朗西、陳白塵、蕭乾、聶紺弩、歐陽山、周文、曹白、蕭軍。

這16人,分別是什麼來頭,與魯迅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呢?

胡風是現代文藝理論家、詩人、文學翻譯家,湖北蘄春人,著有《文藝筆談》《文學與生活》《野花與箭》等一批文藝評論集和詩集。胡風在上海時,與魯迅交往密切,關係很好。

巴金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詳,這位從四川走出來的作家,以「家春秋」三部曲而聞名遐邇。1934年,巴金決定去日本留學,好友為他設宴餞行,魯迅應邀參加,並給巴金介紹了日本的風土人情。一年後,巴金從日本回國,擔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主編,一度為稿源不足發愁。魯迅全力支持巴金,甚至將自己沒有發表的作品交給巴金。當魯迅去世後,巴金不但親自抬棺,還先後寫了20多篇文章紀念魯迅。

黃源是浙江海鹽人,算是魯迅的同鄉。黃源是一名翻譯家,1934年擔任魯迅創刊的《譯文》雜誌編輯時,開始與魯迅打交道,經常去魯迅家裡取稿。黃源為人細心,不願意叨擾魯迅,往往吃了晚飯才去。魯迅注意到後,告訴他不必刻意迴避,「不必特別苦心孤詣,設法迴避吃飯也」。

鹿地亙是日本青年作家,於1935年來到上海,與魯迅結識。魯迅在去世前2天,即1936年10月17日,曾經到多倫路257弄拜訪過鹿地亙,這是魯迅生前最後一次外出。魯迅病逝後,鹿地亙完成了7卷本《大魯迅全集》的翻譯工作,將它介紹給日本民眾。

黎烈文是湖南湘潭人,從1932年起擔任《申報》副刊《自由談》主編。魯迅在《自由談》上發表了大量雜文,收集為雜文集《偽自由書》。由此,黎烈文與魯迅成為了忘年之交。

孟十還是遼寧人,是專攻蘇俄文學的翻譯家,因為在1934年向《譯文》投稿而與魯迅相識。魯迅很重視這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在兩年時間裡與他通信達85次。到1936年3月22日,魯迅給孟十還寫了最後一封信。

靳以是天津人,作為文壇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上世紀20、30年代寫了許多描寫青年男女生活和愛情的小說,受到了魯迅的關注和指導。1957年,靳以與巴結一起創辦了大型文學雙月刊《收穫》。中國幾代作家都與《收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張天翼是湖南湘鄉人,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1929年,張天翼到了上海,給魯迅寫信,在魯迅的幫助和指引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在一幀魯迅先生出殯的照片中,橫幅「魯迅先生殯儀」6字即為張天翼親筆書寫。

吳朗西是四川開縣人(今重慶開州),是一位出版家,1934年負責編輯上海《漫畫·生活》月刊。《漫畫·生活》除了刊登漫畫作品外,還刊登雜文和小品文,魯迅是作者之一,因而吳朗西與魯迅有過一段交往。1936年10月16日,離魯迅逝世相隔僅三天,魯迅在日記裡記載「晚吳朗西來」,這是指吳朗西把剛裝訂好的《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送給魯迅過目,魯迅稱讚道:「這本版畫印得還可以,裝幀也美觀大方。」如果魯迅不是因病逝世,他還將與吳朗西還將編印、出版一套大規模的「新藝術叢刊」。

陳白塵是江蘇淮陰人,是中國著名編劇,被譽為「中國的果戈理」。1935年,陳白塵來到上海,做起了「亭子間作家」,與魯迅相識,深受魯迅影響。1980年,陳白塵根據魯迅代表作《阿Q正傳》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岑範執導,嚴順開主演,上映後深受好評。

蕭乾是蒙古人。1936年,蕭乾來到上海,在《大公報》主編《文藝》副刊,得以結識魯迅。

聶紺弩是湖北京山人,是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還是黃埔軍校二期學員。不過,聶紺弩沒有投身軍伍,而是走上了文藝創作道路。1934年,聶紺弩在擔任上海《中華日報》副刊《動向》的編輯,收到魯迅的投稿,表示要提高他的稿費。魯迅開玩笑說:「那我以後投給你的稿子要越來越短了。」 另外,聶紺弩妻子周穎與魯迅夫人許廣平是天津女子師範學校的校友,有了這層關係,他們更加親密了。

歐陽山是湖北荊州人,著有《三家巷》《柳暗花明》等長篇小說,曾擔任中國作協副主席。1927年,魯迅在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時,歐陽山聽過他的講課。1933年2月,歐陽山到上海,經常請魯迅約稿,指導文學創作。在魯迅的介紹下,歐陽山被禁的小說 《傑老叔》 得以在 《申報月刊》 發表。

周文是四川滎經人,1933年以西康軍旅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小說《雪地》,發在茅盾主編的《文學》雜誌9月號上,從而在文壇上聲名鵲起。魯迅非常關心周文的成長,稱讚他是「有希望的青年作家」,並將他的《雪地》和《父子之間》推薦到美國和日本發表。

曹白是江蘇省江陰人,生於1914年,在抬棺16人中年齡最小,當時才22歲。曹白是一名木刻家,因為崇拜魯迅,創作了《魯迅像》《魯迅遇見祥林嫂》等作品,準備參加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可《魯迅像》被檢查官抽出來,不準參展。曹白將作品寄給魯迅,魯迅回信鼓勵他「為光明而戰鬥下去」。

蕭軍是遼寧人。在所有和魯迅關係密切的年輕人中,蕭軍與蕭紅得到的關懷和支持最多。他們在上海時,魯迅在工作、生活兩方面都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的成名作《八月的鄉村》《生死場》被魯迅收入「奴隸叢書」,親自寫序,推薦出版。魯迅告訴他們:「奴隸總比奴才強。」蕭軍因而視自己為「魯門弟子」,並公開宣稱:「魯迅是我的父輩。」

相關焦點

  • 魯迅的在當時的地位有多高?看看他的16位抬棺人都是誰,你就懂了
    都說一個人生前有多成功,看他的追悼會就知道了。那麼,魯迅先生的身後事是怎麼處理的,從這場追悼會來看,他當時的社會地位究竟如何? 消息一經傳出,引起文壇軒然大波 魯迅先生去世後,他的遺孀許廣平,首先通知了學生胡廣平,由他代為向外傳達魯迅去世的消息。
  • 直擊魯迅葬禮,16位大佬為其抬棺,來頭一個比一個大
    直擊魯迅葬禮,16位大佬為其抬棺,來頭給魯迅抬棺的人共有16人,他們的名氣一個比一個大。這16個人分別是:胡風、巴金、黃源、鹿地亙、黎烈文、孟十還、靳以、張天翼、吳朗西、陳白塵、肖乾、聶紺弩、歐陽山、周文、曹白、蕭軍。扶靈的則是北大校長兼教育部長蔡元培、孫中山的妻子宋慶齡、日本作家內山完造,還有著名文學家茅盾、胡風等人。 這樣的規模,後來再也沒有出現過,魯迅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由此可見一斑。1902年3月,魯迅東渡日本求學。
  • 魯迅出殯時16人為其抬棺,名氣一個比一個大,你知道分別是誰嗎?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的名句,也向世人揭示了魯迅先生的內心境界。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參加者,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可以說,魯迅先生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並在這諸多領域做出重大貢獻。
  • 巴金為何為魯迅抬棺?精神上的敬仰,我們真的看不懂!
    魯迅先生是我國文壇上的一位領袖,他寫出的作品總會引人深思。原本有一顆醫者仁心,想要憑藉醫術來拯救國家,但在發現祖國的同胞在那個時期很多人都漠然的時候,魯迅先生決定,用文字的力量來喚醒國人的靈魂。為魯迅抬棺1936年10月19日,中國的文學界發生了一件令人既悲傷又難過的事情,這一天魯迅先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此消息一出,整個文學界備受震動。四天後,是魯迅先生出殯的日子。這天,文學界的許多文人墨客都前來弔唁,對於當時的中國文學界來說,來者已經過半了。
  • 魯迅葬禮現場:國母主持葬禮,16位大佬抬棺,送行隊伍長達幾十裡
    1936年10月19日早上5:25分,魯迅先生與世長辭,享年55歲,他的離開,標誌著中國文壇一顆巨星的隕落,一時之間,萬千國人為之痛哭流涕,上海的民眾們自發趕來他的寓所門口,想要送他最後一程
  • 他是一個卑微的配角,去世後成龍、洪金寶等8位大佬親自抬棺
    他是一個卑微的配角,去世後成龍、洪金寶等8位大佬親自抬棺一部影視作品的完成,自然是需要主角們賣力地詮釋了,因為整個故事的主線都是圍繞著他們,所以很多人也看不起配角,認為配角在裡面只能幫襯著主角完成這部影視作品
  • 魯迅的葬禮,16大佬抬棺,宋慶齡、北大校長扶棺,送喪隊伍長達十幾裡
    魯迅真正做到了把一個人融入一段歷史,縱覽他的一生,還有他留下的作品,我們似乎看到了那個時代所有的起起落落,但正是這樣一位傑出的文學藝術家,在歷史上的評價卻可以說是有好有壞,但不論怎樣,他依然堪稱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文人。 魯迅先生是我國的文壇巨匠,寫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作品。
  • 直擊魯迅葬禮:16大佬抬棺;國母、北大校長扶棺;送行隊伍幾十裡
    現代文學家魯迅曾執筆在文中這樣寫道。魯迅敢於抨擊當局的黑暗,諷刺社會的醜陋,在當時眾多文人中屬於最矚目的一個。腰杆挺得筆直的他從不向權貴低頭,他寫的文章猶如一把匕首插入敵人的心臟。他生前德高望重,死後有16位大佬抬棺,北大校長蔡元培和國母宋慶齡親自為她扶靈,眾人排成十幾裡的隊伍為他送行。
  • 魯迅為何能無絲毫懼色的抨擊世人,看看這十六位抬棺人就知道了
    又曾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其人不論是置於民國,亦或是置於現代,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尤在文壇之中,魯迅先生便如同一座珠穆朗瑪峰,以最高姿態佇立於此,人們可以攀登,可以瞻仰,卻永遠到達不了其高度。
  • 38歲汶萊王子去世,其母16年前離開王室,最帥王子為他抬棺
    汶萊王室一直以「有錢」,「低調」的形象為世人所熟知,國王的地下車庫裡豪車無數,據不完全統計有大概7000輛,光勞斯萊斯就足足有600輛。別看國王這麼有錢,但是他對感情很專一,一生就娶了一位王后和兩位王妃。並且很巧的是,大王妃和小王妃都紛紛離開了他,只剩下表妹王后陪伴他左右。
  • 一名英雄去世後,偉人和朱老總親自為他抬棺到桃花嶺,他是誰?
    1942年的一天,在延安楊家嶺的桃花嶺上,聚攏了一大批我黨的重要領導人,另外加上周圍的民眾,大約有上萬的人。他們都悲痛萬分地來為一名逝世的英雄送行,現場甚至還有不少人忍不住地痛哭起來。在這場安葬儀式上,甚至連偉人和朱老總,以及多名我黨的領導人,竟然親自抬棺將其下葬。那麼,這位偉大的英雄究竟是誰呢?他又有何過人之處?值得如此重要的領導人為他抬棺送行。而這位犧牲的英雄名叫林育英,與其堂弟林育南和林總,並稱為「林氏三兄弟」。林育英,1897年出生於湖北省的黃岡市。
  • 黑人抬棺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文化?抬棺的秘密
    #最近黑人抬棺的惡搞視頻火遍全網,整齊的服飾,魔性的DJ配樂,使大家對喪葬有了新的認知,原來葬禮還可以這樣搞。其實在中國也有著系統完備的喪葬禮儀,其中也包括有奏樂、宴請賓朋,但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悲痛和哀悼,與黑人抬棺背後所表達的喪葬文化有相通但卻不同。
  • 李小龍英年早逝,為他扶棺的6個外國人個個來頭大,卻全是他徒弟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留給我們的影視作品雖然不多,但是關於他的傳奇卻一直都存在。作為一個生活在李小龍祖籍旁的崇拜者,每一次去紀念館裡看到他的照片和個人介紹時,內心總會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沒有李小龍,哪裡來的中國功夫和功夫電影?
  • 錢學森的葬禮規格有多高?三軍儀仗隊抬棺,數十萬群眾自發送行
    讀書立志報國的仁人志士不在少數,學成報效祖國的也大有人在。從魯迅、郭沫若的棄醫從文,為時代疾呼,到周總理的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再到海外學子學成歸國,為建設新中國而奮鬥,無一不是國士之風。而說到新中國學成歸國的愛國者,就不得不說中國飛彈之父。
  • 為啥老人常說抬棺時棺材不能落地?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眾所周知,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而在人去世的時候,通常運送屍體的正是「棺材」。不過有小夥伴疑惑,為啥老人常說抬棺時棺材不能落地呢?難道是因為什麼「禁忌」的原因嗎?其實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 84年前魯迅深夜離世,留下7條遺言,勸後人不得從事這兩個行業
    魯迅的很多文章都被收錄到初中和高中的語文課本中,比如他的《阿Q正傳》,《吶喊》,《朝花夕拾》等,相信中國的學生們對魯迅應該是非常熟悉的。魯迅在1936年深夜去世,在84年前,他留下7條遺囑,勸後人不得從事這兩個職業,本文就帶領大家解開這遺囑之謎。
  • 最近火的黑人抬棺是什麼梗?
    全球疫情形勢的嚴峻也讓黑人抬棺得到了更大範圍的傳播,因為很多人都只能呆在家裡刷手機,有趣的梗圖和視頻是他們當下最需要的。對很多人來說,黑人抬棺是對自我的一種疏解。這場疫情已經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更何況今後還可能有更多人因此逝去,死亡就圍繞在人們身邊。
  • 《抖音》黑人抬棺表情包分享 抖音黑人抬棺表情包匯總
    《抖音》黑人抬棺表情包分享 抖音黑人抬棺表情包匯總時間:2020-04-12 23:1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黑人抬棺表情包分享 抖音黑人抬棺表情包匯總 抖音黑人抬棺表情包分享,最近在抖音和b站不少人都看到了這個黑人抬棺的視頻,不少的大觸都把這個做成了表情包
  • 黑人抬棺微信小遊戲來了!《抬棺》等你!
    黑人抬棺微信小遊戲來了!之前各位玩家朋友圈有沒有被黑人抬棺表情包刷屏?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款動作類黑人抬棺微信小遊戲《抬棺》,趕緊來《抬棺》體驗黑人抬棺吧!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馬上開始遊戲
  • 「黑人抬棺」曾想為馬拉度納服務!還點名小羅梅西,引發巨大爭議
    馬拉度納的去世,引發了很多「四十年阿根廷球迷」的集體傷感懷舊。但故人已逝,球王的遺體在阿根廷總統府停留11個小時之後,被送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外的公墓下葬,阿根廷為老馬舉行國葬,這待遇他的確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