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鼎記中,一劍無血馮錫範是臺灣三虎之一,他的名氣雖然遠遠不如陳近南,但是他們二人的武功卻是在伯仲之間。陳近南有著國士無雙的高逼格,儘管最後死的毫無價值,卻也讓江湖上的英雄好漢們扼腕嘆息。馮錫範就不一樣了,他的人生沒有起伏,只有一路無限「衰」下去,最後更是稀裡糊塗成了替死鬼,身首異處,在馬廄裡臭烘烘,引人恥笑!
馮錫範「赤兔追風」
馮錫範第一次出場,猶如溫酒斬華雄之關雲長,單槍匹馬,疾馳如電,幾乎一瞬間就追上並殺敗楊溢之的「野蠻兵」,將鄭克塽毫髮無損地拯救回來。已經被韋小寶整成二愣子的鄭克塽也終於在有馮錫範的撐腰下,臉上再次寫滿驕傲。馮錫範知道一切都是韋小寶搞得鬼,雙目一掃給了個眼神殺,把韋小寶幾乎嚇尿。此後,韋小寶每一次見到馮錫範都會心裡感到十分害怕。
出場「大哥大」的人,要麼走向神壇,要麼摔進泥潭。馮錫範屬於後者。他偷襲陳近南,想要下殺手,卻被韋小寶一把石灰粉迷了眼,立時當場抓瞎,慌亂中夾著尾巴獨自逃命。後來在廣西豪橫,又被美刀王胡逸之一頓猛砍,打不過只能水遁而走。再後來就更慘了,在北京被一群侍衛打成豬頭,又被韋小寶拎去頂缸,成了茅十八的替死鬼。看書的時候,當時以為他要憋大招,結果就那麼草草結束了自己悲催的一生!
馮錫範找不準自己的定位
為何馮錫範會這麼「衰」呢?大致的原因有三個,下面一起看看。
第一、氣量狹小。
出身小隊長的馮錫範也就只有做保鏢的能力,他雖然號稱臺灣三虎之一,但是跟另外兩虎陳近南和劉國軒實在是沒法比。陳近南文武全才,別的不說,一手創辦天地會就是一項很了不起的成就。劉國軒的事跡書中沒有多說,但是其領兵打仗很有幾把刷子。相比來說,這兩虎都是能在外獨當一面的將才,而馮錫範這第三隻虎就很有些「彪」,像個紙老虎。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氣量決定高度,從馮錫範的尷尬定位中,也能看出他的氣量之狹小。
第二、目光短淺。
馮錫範押寶在鄭克塽身上,自以為可以呼風喚雨笑到最後,卻絲毫沒有看出來鄭老二是一個廢柴,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鬥。再說了,他馮錫範本也不是什麼輔佐大才,那就應該做好招賢納士的工作,結果他反倒去迫害陳近南。陳近南深得民心,搞陳近南只會讓鄭老二更加孤立,失去民心。最終,施琅兵臨城下,馮錫範又想著去投降。前陣子還正罵施琅是叛徒,一轉眼自己也要做叛徒了。事實證明,投降更是一步臭棋。馮錫範目關短淺到瞎,終究害人害己。
第三、貪慕富貴。
江湖人大都是視金銀如糞土,視富貴如浮雲,就連韋小寶也覺得為了義氣可以千金散盡。馮錫範卻能為了榮華富貴而去低頭哈腰,跪舔鄭克塽就不說了,後來選擇投降更是沒有一點底線。投降之後,他做了一個伯爵,被韋小寶污衊造反,他害怕被坐實,竟然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結果以一個絕頂高手的身份,竟然被一群侍衛毆打到神志不清。還真是能忍,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割捨不下富貴,不願意就此一無所有。
氣量狹小使得馮錫範這個紙老虎撲兔磕斷牙,目光短淺使得馮錫範掉進坑裡還不自知,貪慕富貴使得馮錫範自絕於江湖。武功高強而不願意走江湖路,無將相之才而偏要鑽營官場。找不準自己的定位,馮錫範就是想不衰也不行啊!
馮錫範更像另一個「吳之榮」
看起來,馮錫範更像是另一個「吳之榮」。精明的吳之榮被韋小寶坑成傻叉,最終被玩死,也是很慘。但是他原本就是一個文弱的狗官,玩不過韋爵爺也很正常。馮錫範還是有些不一樣的。他的「一劍無血」可是真材實料,他完全有一條江湖路可走。一旦魚死網破,馮錫範發起飆來,誰能擋得住?韋小寶鐵定又要尿褲子。可是,馮錫範明明有「王炸」,卻硬是憋死在了手上。看來混到最後,他依舊是小隊長的格局,而且蠢到家了!
如果問鹿鼎記中還有比馮錫範更「衰」的高手嗎,答案只能是沒有!很多影視改編中,把馮錫範定位成最終大boss,或許是覺得他這個人物太過「虎頭蛇尾」了吧!浪費了一身好武功!
(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堅持原創,感謝支持!#金庸江湖#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添加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