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向紅紅火火的幸福生活。青海日報記者 張海東 攝
青海舞龍隊的精彩演出。青海日報記者 張海東 攝
搶渡黃河,挑戰極限,挑戰自我。青海日報記者 張海東 攝
攢勁,環湖賽!青海日報記者 吳佔雲 攝
適應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制定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對青海體育的「十四五」有了更多的展望和期許。
青海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在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提出「高原體育強省影響力顯著增強」,為青海省體育的長遠發展制定了規劃和目標。如何進一步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提升競技體育實力,發展壯大體育產業規模,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為高原體育強省注入新的內涵和動力等,都將是青海體育在創新變革中的思考與實踐。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和眾多行業一樣,青海體育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這樣一個「體育霜凍期」,青海體育在探索中求變,在求變中創新,不斷釋放體育的凝聚力。
健身從室外走向居家,比賽從線下來到線上。環湖賽以覆蓋面更廣、內容更豐富、方式更親民的嘉年華模式舉辦,第三屆全民健身大會引領參與人數再創新高……
走過了艱難,經住了考驗,青海體育堅持提升體育治理效能,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著力提升競技體育水平,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大膽探索,有益嘗試,紮實推進高原體育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
環湖賽嘉年華
讓環湖模式再延伸
和每年七月舉行的正賽相比,環湖賽嘉年華活動少了一份賽場上的激情和心跳,卻多了一份新奇和不一樣的體驗。環湖賽嘉年華的舉辦模式,是青海體育創新辦賽方式,創新推動體育與文化旅遊、生態建設、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持續打造好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賽事品牌,維護賽事品牌價值,保持環湖賽社會影響力的有益嘗試。
在「全民環湖,運動青海」活動主題下,環湖賽嘉年華活動設置了「體育 文化」「體育 旅遊」「體育 產業」「體育 健康」「體育 生態」五大板塊11項活動。這11項活動中,既有對「傳統」的延續,也有對「未知」的探索;既有對環湖文化的傳播,也有對環湖賽事的拓展;既有線上賽場的角逐,也有線下比賽的平臺……總之,嘉年華用包容性更強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創新打造了環湖賽新業態、推動釋放了環湖賽新價值、探索提升了環湖賽新動能。
在嘉年華活動中,「環湖之路」自行車運動及環湖賽發展峰會引起業界極高的關注。在峰會中,國內知名環賽負責人、體育行業專家、資深從業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自行車運動產業和環湖賽發展做出了細緻的分析,交流觀點,碰撞思想,為環湖賽組織運營、產業拓展、融合發展進行了不同角度和層面的建言獻策,為環湖賽市場化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想像空間,為提升賽事品質水平和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路徑和方案。
「環湖之輪」自行車器材展示活動不僅為贊助商提供了專門的展示宣傳平臺,也為老百姓走近自行車運動,了解自行車發展史提供了一個窗口。活動吸引了瑞豹、凱樂石、喜德盛、天佑德青稞酒等21家贊助商、器材商參展,萬餘群眾參與,銷售額達9萬餘元。同時,「環湖小英雄」兒童平衡車聯賽實現了環湖賽品牌向兒童平衡車方面突破圈層的發展。
環湖賽嘉年華自然少不了豐富多彩的騎行活動。暢遊西寧美麗鄉村綠色騎行活動、「全民環湖、暢遊西寧」業餘騎行活動、「瀚海騎士」2020柴達木山地自行車積分挑戰賽暨「發揚農墾精神、重走駝隊運輸之路」騎遊活動、「騎食在青海——拉麵尋根之旅」等騎行活動載體,分別在西寧、海西、海東等環湖賽重點承辦地區舉行,有力推動了體育活動與城市建設、文化傳播全方位聯動,實現環湖文化、城市品牌的互相促進。通過體育與多業態融合發展,環湖賽嘉年華活動成為了打造青海形象、傳播青海聲音、講述青海故事的重要平臺,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盤活了資源刺激了消費,帶動體育產業發展,提升了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具特色 優勢互補
打造「全民體育」新格局
在環湖賽嘉年華舉辦期間,全省第三屆全民健身大會也同步啟動,更加全面地展示了青海省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發展的成果。
本屆全民健身大會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青海省聚力抓「六保」促「六穩」大背景下國內舉行的首個全民健身大會。全民健身大會歷時75天,青海省八個市州同步啟動分區賽,以「我要上全運、社區運動會」「美麗鄉村動起來、百鄉千村運動會」為載體,各競賽項目由26個省級體育單項協會承辦,共開展籃球、足球、排球、遊泳、羽毛球、網球、圍棋、體育舞蹈等33個項目的總決賽,並完成殘疾人比賽項目5個。整個賽會直接參與人數達數萬人,示範引領近百萬人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當中。
賽會的舉辦彌補了環湖賽嘉年華本身沒有涉及到的群眾體育項目,辦進了社區,辦進了鄉村,辦到了群眾身邊,讓百姓真正地從田間地頭、廠礦機關走上了「省級體育賽事」大舞臺,真正達到了賽事搭臺、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效果。
記者了解到,不論是環湖賽嘉年華還是第三屆全民健身大會,兩個賽會組委會都是在全民健身賽事和活動的內容上下真功夫,厲行節儉辦賽,廉潔辦賽,把每一筆經費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合理設置比賽項目,簡化開閉幕式,突出體育元素,讓人民群眾能夠融入其中。
媒介平臺各顯神通
打造立體式「青海體育」
線上傳播,線下互動,體育搭臺,人人參與,豐富的宣傳手段和精彩的內容打造著全方位、廣覆蓋、立體式的「青海體育」。據了解,本次環湖賽嘉年華活動的宣傳報導採用網絡直播 主流媒體報導的方式。中央媒體、各門戶網站、青海日報等地方主流媒體平臺及各直播平臺的瀏覽量及閱讀量超1000萬人次。
「環湖之王」線上騎行挑戰賽,歷時4個月,通過線上騎行,共舉辦線上賽事15場,總參賽人數為11080人次,參賽者遍布全國,特別受到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及沿海地區騎行愛好者的熱捧。通過在環湖賽官方抖音平臺及AOK直播平臺直播11場,邀請嘉賓與騎行愛好者和觀眾互動,觀賽人數共達105萬人次,是一次自行車運動產業線上拓展的成功突破。短視頻大賽以抖音APP為平臺,通過參與「抖出環湖範兒」話題,從不同角度展示環湖賽精彩瞬間和背後故事,累計話題播放量728.4萬次。
環湖賽嘉年華活動重點打造「挑戰2020」精英環湖行,以「攢勁青海、攢勁環湖賽」為口號,邀請包括專業車手在內的10位網絡達人參與,以騎行者視角參與特別的「環湖賽」真人秀節目,嘉賓帶領廣大網友打卡賽事途徑的12個標誌性地點,體驗青海淳樸的民風、獨特的民俗、社會發展成就和環湖賽的獨特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大考」求變
變的不僅是方式還有信心
疫情不僅讓體育工作的節奏和方式做出調整,也讓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需求更趨複雜多樣。體育需求在哪裡,體育服務就供給到哪裡。從居家健身知識的宣傳普及,到極富創新性的各類在線體育賽事,通過大力推廣居家健身,積極助力全民防疫抗疫,主動健身、主動健康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體育明星發揮示範效應,引領人們在線打卡健身。各具特色的雲賽事、雲訓練、雲專家將體育服務精準推送到雲端,為體育愛好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觀賽和參與機會。
特殊時期,在關停所有體育場館和賽事活動的同時,省體育局推出「健康青海人·健身抗疫情」線上健身、線上運動會以及線上親子運動會等「雲端」賽事活動,使「運動是良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據統計,線上健身活動投稿視頻量達1200多條,網絡播放量達1500萬餘次,累計點讚數超過1000萬;線上運動會直接或間接參與群眾達到10萬人次。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關鍵節點,積極發揮協會社團力量,成功舉辦了青海省全民抗疫健康首跑、青海省首屆體育模特大賽、中冠足球聯賽青海分區賽、全省第十七屆農牧民男子籃球賽等百餘項群眾性賽事活動,積極參與「黃河·河湟文化」惠民消費季暨端午消費周活動。
新年前夕,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黃河岸邊舉行的中國·青海(貴德)搶渡黃河極限挑戰邀請賽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冬泳愛好者和觀賽者。從精英賽到挑戰賽,從國際「轉戰」國內,賽事規模不降反增,一些從未參與過的隊伍此次也紛紛亮相賽事。
湖北省武漢水線遊泳隊領隊王越給予了賽事極高的評價:「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內很多賽事都取消了,這樣的比賽機會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寶貴的。因此,來參加此次賽事的運動員都是全國公開水域頂級的選手,賽事的觀賞度和精彩度是非常高的。」
青海體育對展示青海新形象、提升知名度、擴大對外開放、激發內生動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打造經濟新增長點、培育發展新動能、帶動產業新業態、延長產業鏈做出了貢獻;青海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區域間合作交流日益頻繁、知名度得到提升,逐步構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交流合作新格局,有效提升了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