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潛 張明
投資30億元的山東中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功能新材料項目成功落地,從洽談到籤約只用了20天;1,4萘醌項目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投產後將填補國內空白;新風光電子牽頭制定軌道交通制動能量吸收裝置國家標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精良海緯成為復興號高鐵製動盤國內唯一批量化供應商,打破了國外產品對中國市場的壟斷……捷報頻傳的背後,凝聚著汶上縣幹部群眾的心血和汗水。
過去的一年,汶上縣踐行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弘揚「實幹擔當、創新爭先」的汶上精神,以黨建為統領,著力強化雙招雙引、改革創新「兩大支撐」,做好動能轉換、鄉村振興、城市建設、民生改善「四項重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2019年,汶上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5億元,其中稅收佔比達到90.6%、居全市11個縣市區首位。
「中字號」、500強偏愛小縣城
「山東中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功能新材料項目之所以能落地汶上,主要是縣領導高度重視、瞄準招商對象、搭建招商網絡和強力推進落實。」汶上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化工園區黨工委書記劉峰頗為自豪地說。項目由中科院嘉興綠色化工中心和新典化學聯合牽頭投資建設,主要生產廣泛用於聚氨酯催化劑、醫藥等領域的多種有機胺類產品。
其實在得知線索將要前往拜訪時,汶上的招商團隊就吃了「閉門羹」:「項目已初步定好落地城市,你們不要來了。」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在招商團隊的極力爭取下,對方終於答應見面。招商隊伍當天便前往項目所在的浙江嘉興打前站,3天後,汶上縣委書記李志紅帶著解決方案趕赴嘉興,一一滿足了對方提出的原料、土地、項目建設等6個方面的條件。「縣委書記帶隊來『答題』,出乎我們的意料,也讓我們看到了汶上的誠意。」中科院嘉興綠色化工中心主任倪平說。雙方在短時間內多次互相考察,最終成功籤約。
憑藉這樣的拼勁,過去的一年,汶上「雙招雙引」成果豐碩。全年籤約億元以上項目43個,「中字號」、500強項目7個,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到位「十強」產業內資27.38億元,任務完成率居全市首位。引進國家「萬人計劃」專家2名、高層次人才51名,1人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在統50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198個,居全市第一;10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5億元。洲藍環保、尚儒弘毅、海緯機車高鐵製動盤等35個項目建成投產。
「放管服」改革是捋順政府和企業關係的重要一招,也是贏得眾多大項目青睞的關鍵一環。2019年,汶上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實施重點項目審批流程再造、全程代辦、「中介超市」APP、並聯審批、模擬審批等新型服務模式。企業僅需一次提報,即可全程受理,形成企業開辦自動流轉,為大項目快速落地創造了良好條件。
下腳料、廢棄物變身新動能
臨近春節,汶上縣浙商工業園山東鴻諾汽車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廠房裡,少許工人的操作下,智慧機器人快速有序地揮動著機械臂,每分鐘就會有4—5公斤服裝廠淘汰的下腳料變成一件價值100元左右的新型汽車隔音氈。公司總經理於冬梅告訴筆者,他們利用汶上縣服裝產業優勢,採用纖維注塑成型工藝,自主研發了新型汽車吸音材料生產線,現已取得各項專利20項。公司目前可年產200餘萬件各類汽車吸音材料,銷售收入達1.8億元。
同樣是廢料,切割石材時產生的鋸泥進入濟寧金築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出來時就變成了每立方米價值500多元的新型節能牆材料。「白石鎮每天產生的鋸泥超過1萬噸,原來這些鋸泥被隨地直接倒掉,既汙染環境又佔用場地。」公司法人胡昌信介紹,他們利用先進的工藝和設備變廢為寶,不僅經濟節能,而且綠色環保、施工方便。白石鎮是遠近聞名的「鏽石之鄉」,全鎮共有石材加工企業313家,年產值達12億餘元。「近年來,我們對鏽石進行了『稀缺資源』的重新定位,並通過引進新的商業綜合體,打造高端石材和室內精裝等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白石鎮黨委書記汪林說,他們引進了10多家像金築一樣的新型建材企業,開啟全鏈條加工模式,打造循環經濟。
新舊動能轉換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抓手,如何培育更多的「鴻諾」「金築」是發掘新動能的重要突破口。2019年,汶上縣深入實施「產業興縣」戰略,做好增量崛起、存量變革、跨界融合「三篇文章」,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汶上用足用活減稅降費政策,全年累計為企業減負2.86億元。紡織服裝產業逆勢增長,全年可實現營業收入63.4億元、利稅5.88億元;裝備製造產業增長強勁,新風光電子、精良海緯、金成機械、華力機電等骨幹企業產品科技含量、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精細化工產業強勢崛起,累計完成總投資70億元。
閒置15年的老屋成「香餑餑」
溫馨舒適不失農家特色,高檔裝修裡融合著田園風光。近日,汶上縣汶上街道八裡橋村王衛東家閒置了15年的老房子改頭換面,變成了高檔民宿。早在2019年4月,八裡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就和王衛東籤訂了空閒房屋經營權流轉協議,明確房屋所有權歸王衛東所有的同時,將其流轉給村合作社發展村集體經濟,每年獲得2000元流轉費。村裡同時以合作社的名義和第三方公司合作,經營閒置資源,產生經濟效益,形成企業、村集體、村民三方共同獲益的「共享農莊」模式。
「大批農民進城的背景下,農村很多房屋、宅基地被閒置下來,不僅浪費資源還影響村容村貌。開展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盤活農村土地、閒置住房等資源,可謂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一招『先手棋』。」汶上街道黨工委書記付天平介紹。目前,八裡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已和30多戶村民籤訂了空閒房屋(空閒宅基地)經營權流轉協議,打造農家樂和民宿;同時流轉耕地700多畝,打造池中種藕養魚、岸上種植果樹、樹下養殖蘆花雞的立體經營模式。
一年來,汶上縣持續推進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治,加強基層「頭雁」隊伍建設。實施壯大村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全縣所有行政村收入超過5萬元。全縣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20家,培育新型農民1700餘人。全年為261名返鄉農民工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416萬元,創業帶動就業1422人。
汶上縣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一二三產加速融合。佔地2000餘畝的豐澤現代農業產業園,年出產蔬菜300餘萬公斤。全縣優質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0餘萬畝,年產量達到60餘萬噸。啟動實施了甘薯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年繁育脫毒甘薯種苗1.2億株,銷往全國30多個省區市。大力發展品牌農業,「三品一標」認證新增23個、達到170個。全縣擁有汶上蘆花雞養殖基地16家,年孵化雛雞3300萬隻,出欄成雞1000萬隻,「汶上蘆花雞」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處處為群眾著想就是最好的竅門」
棚戶區改造是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的民生工程。中都街道探索出以「黨建為引領,以法治為基礎,以自治為手段」的新模式,有效化解了棚改過程中的矛盾糾紛。壩口片區拆遷工作歷時80天,完成了社區375戶協議籤訂、騰空、拆遷工作,創造出「壩口速度」。
「處處為群眾著想就是最好的竅門。」中都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勇認為,棚改本就是黨委政府為老百姓辦的一件好事,工作過程中多換位思考才能真正把好事辦好。本著這樣的思路,轄區小樓社區用時25天實現520戶住宅、小廠企和養殖戶房屋協議籤訂和拆除工作「雙清零」。
棚戶區改造是一項民生工程,其過程和結果都要做到讓人民群眾滿意。過去的一年,汶上縣依靠良好的機制和群眾的擁護,棚戶區改造有序實施,東關、東門、壩口等8大片區60萬平方米回遷樓完成主體施工,61萬平方米回遷樓正加速推進,3300餘戶群眾將夢圓新居。
民生「小事」皆大事,一枝一葉總關情。2019年,汶上縣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追求,全年民生重點支出32.3億元。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7處,新增學位1080個。特殊教育學校開工建設,小樓小學、東關小學、東關中學、東和園中學配套設施竣工,第三高級中學投入使用,城區11處解決「大班額」項目全部完成。人民醫院綜合樓投入使用,第二人民醫院新院區正緊張施工,建築面積5萬餘平方米的縣中醫院新院區全面啟用。銀星路全線貫通,新改擴建城區道路10.5公裡,打通斷頭路6條,新增綠化面積32萬平方米。
汶上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持續鞏固;始終保持鐵腕治汙高壓態勢,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金融環境穩定向好,三大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探索實施「無證明」辦理業務工作,70項民生事項實行「無證明」即時辦理,100項民生事項實現「一證通辦」,「最多跑一次、順心辦成事」漸成新常態,推動了民生服務由「減證便民」向「無證利民」轉變。食品藥品監管紮實有效,省市食品安全縣創建工作現場會相繼在該縣召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階段成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郭樓鎮城鄉融合發展體項目
汶上縣糧食綠色高產創建示範方麥收現場
汶上縣實施「破零扶強」工程,探索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強村十法」
投資30億元的中科功能新材料項目從洽談到奠基僅用時48天
汶上縣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知識競賽
復興號高鐵製動盤國內唯一批量化供應商精良海緯高鐵製動盤生產車間
汶上縣「陪跑團」服務群眾
鄉土講師團向百姓宣講
汶城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