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罪惡的根源都是由於武大郎外出時間太長,給了如花似玉的潘金蓮撩漢的機會和時間。
武大郎早出晚歸賣炊餅,平時在家裡也忙著做炊餅,根本沒有時間和潘金蓮說幾句話。武大郎的生活簡單說,每天都是機械地重複:做炊餅,吃飯,睡覺,出去賣炊餅。導致對自己的老婆完全失控了。
潘金蓮在家完全沒事幹,整個白天時間,每天都是一個人在家閒得無聊,時間長了吃飽了撐了,心裡就想男人。
那個時候又不好視頻通話,潘金蓮就算天天勾引男人,武大郎都難以察覺。
假設:武大郎賣炊餅時間很短,比如他就是早上賣一兩個時辰,或者不定時出去賣,隨時可能回家,潘金蓮就絕對不可能那麼肆無忌憚的勾引武松,也絕沒有那麼多機會和西門慶發展姦情。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為您詳細介紹。
一、炊餅的由來。
炊餅說穿了就是蒸餅,是用籠屜蒸製而成的麵食,有點類似於現代的老面饅頭,可能比現代的饅頭水分少一點,更有咬勁,也更利於儲存。古代的炊餅比較原生態,還是很好吃的。
蒸餅為什麼又改稱炊餅呢?
據宋吳處厚《青箱雜記》:
「仁宗廟諱貞(應作『禎』),語訛近蒸,今內廷上下皆呼蒸餅為炊餅。」
宋仁宗名叫趙禎的「禎」字,與「蒸」音近,當時的人為了避諱,就把蒸餅改稱「炊餅」,就是一種老面饅頭。
這種饅頭講究的是:在饅頭上方蒸出十字裂紋,這樣說明發酵得比較好。
據《晉書·何曾傳》:
「蒸餅上不坼十字不食。」
也就是說,麵食經過發酵後,蒸出來的必須是開花饅頭。
據說:當初宋寧宗曾經小便失常,一夜要解小便若干次。孫琳用蒸餅、大蒜、淡豆豉搗碎捏成丸子讓宋寧宗每天服用,治好了他的病,相當於現在的食療。
二、武大郎為何一出去就是一整天?
武大郎找了潘金蓮這個老婆,某種程度上他還是有點自卑的。
由於清河縣的不少人奚落他「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武大郎為人又非常懦弱,只好帶著潘金蓮搬到陽穀縣紫石街賃房居住。
武大郎是個標準的居家好男人,對於自己的這個漂亮老婆,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呵護。基本上捨不得讓她做什麼家務。
武大郎在繁華地區有一個大套的房子。這麼一大套房子,並不是他的祖產,因為他並不是陽穀縣人,這全是靠他賣炊餅的錢,一點一點積攢起來,弄了這麼一套房子。
武大郎並沒有其他謀生的手段,所以他每天起早貪黑的做炊餅,捨不得讓潘金蓮動手。他努力靠賣炊餅來養活自己和他的嬌妻。
可惜,不知是武大郎還是潘金蓮的原因,我們也無法揣測他們夫妻二人的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我估計很有可能就是潘金蓮不願意跟他同房,當然也可能是其他別的什麼原因。總之,他們一直沒有生養子女。
但是,生產炊餅是一件技術含量非常低的簡單的勞動。在古代,大家除了做農事,業餘時間沒什麼事幹,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可以自行製作炊餅。
另外,宋朝時陽穀縣城區非常小,遠沒有今天這麼大,所以市場空間非常有限。
這樣,就造成炊餅的銷售情況不是太好。
擺一個固定的攤販,古代的陽穀縣人流量非常有限,從早到晚也賣不出幾個餅。
武大郎為了多賣一點錢,必須每天挑著炊餅擔子,要跑很遠很遠的路,挨家挨戶的吆喝叫賣。
一般的大戶人家有傭人,而平民自己會做炊餅,所以一般都不會從市場採購。
我估計,武大郎的銷售對象,主要是一些家境尚可,不願意自己動手製作炊餅的市民,或者是一些由於身體等原因,勞動能力比較差的市民。另外,可能有些市民偶爾家中沒有自行製作炊餅,也會買他的餅吃。
我又估計,武大郎為了把他的炊餅賣完,每天挑的擔子最少要來回走幾十裡路。
中途餓了,就只吃炊餅,非常節省。
省下來幾個錢,還要給老婆買衣服、買胭脂等化妝品。
不過,由於武大郎和潘金蓮實在不是天生一對,所以不管武大郎如何跪,或者如何舔,還是不能贏得潘金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