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水滸傳》中,武二設祭和鬥殺西門慶是流傳很廣的經典篇章,講述了武松替哥哥武大郎報仇的故事。武松出了趟遠門,替縣太爺去京城送禮,回來以後就被告知哥哥武大郎已經死了,而且死得非常蹊蹺。為了查清哥哥的真實死因,武松大費了一番周折,終於查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就是潘金蓮、西門慶、王婆三人狼狽為奸,合謀害死了武大郎。
武松在取得人證物證以後,立即就去縣衙告狀鳴冤,可是縣太爺早已收了西門慶的賄賂,把原本鐵證如山的案件判成了證據不足、不予立案。原本想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可是法律卻不站在自己這邊,走投無路的武松只得鋌而走險,以武力來替哥哥報仇。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故事,供人頭武二設祭,殺死嫂嫂潘金蓮,大鬧獅子樓,鬥殺西門慶,然後武松提著兩顆人頭,押著王婆去縣衙自首。
小說讀到這裡,讀者可能就會有疑問了,明明害死武大郎的罪魁禍首有三個人,武松把潘金蓮、西門慶都殺了,為什麼不把王婆一起殺了呢?如果分析是誰造成了武大郎的死,其實王婆的責任最大,潘金蓮、西門慶原本都沒打算害死武大郎。武大郎捉姦時被西門慶踢傷,之後就臥病在床而且無人照料,武大郎曾威脅潘金蓮說,如果再不服侍湯藥,就要把她和西門慶的醜事告訴武松。
潘金蓮把這話告訴了西門慶和王婆,當時西門慶就嚇傻了,或許是想到老虎都被武松打死了,自己還能比老虎抗揍嗎?潘金蓮更早就嚇傻了,只有王婆表現得很鎮定自若,而且還給他們想出了一條「妙計」。那就是用砒霜毒死武大郎,然後快速燒化了,武松回來後就說武大郎突然害心疼病死了,武松就算懷疑也只能是死無對證。稍微靜下心來想想,就會發現這根本不是什麼妙計,各個環節都有明顯的漏洞,武松準能查個水落石出。
但是已經嚇傻了的潘金蓮、西門慶,智商也突然不夠了,真的以為這是一條天衣無縫的妙計,而且立即著手實施,害死武大郎刻不容緩。根據當時的情形不難看出,這條歹毒的計策完全是出自王婆一人之手,潘金蓮、西門慶後來也只是按照王婆的計策行事。雖然說是三個人合謀害死了武大郎,但主謀之人卻只是王婆一個,潘金蓮、西門慶都成了王婆的棋子,被她指揮著一條道走到黑。
已經查清了真相的武松,當然知道誰才是害死哥哥的真兇,所以武松後來只殺死了潘金蓮、西門慶,而沒有殺死王婆,不是因為王婆罪不至死,只不過是不想讓王婆死得太容易。武松身為縣衙裡的都頭,他很熟悉大宋法律,知道以王婆所犯之罪,判斬立決都算輕的,很有可能判凌遲處死。所以王婆後來也算是不負眾望的被判了凌遲處死,她死得非常慘,卻沒人覺得她可憐。
王婆與武大郎原本只是鄰居,武大郎初來乍到,和王婆自然不會有什麼深仇大恨,或許平時關係處得還不錯。生性貪婪而且歹毒的王婆,只不過為了一點錢財,先以卑鄙無恥的手段引誘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後又以歹毒的計策謀害了武大郎的性命。王婆這樣的人,最終被凌遲處死,也只是罪有應得,也只是惡有惡報,沒有一點值得憐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