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央電化教育館在吉林省吉林市召開了「三個課堂」吉林省區域應用專題培訓,會議期間,奧威亞攜全連接智慧教學解決方案、輕量級AI錄播、移動錄播等亮相現場,並為大會提供全程獨家直播支持。
12月15日,中央電化教育館在吉林省吉林市召開了「三個課堂」吉林省區域應用專題培訓,這是2020年中央電化教育館組織的「三個課堂」系列研討會之一。本次會議由中國電化教育雜誌社、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聯盟、吉林省電化教育館聯合承辦,吉林市教育局協辦,奧威亞等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韓駿,吉林省教育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戰高峰,中國電化教育雜誌社社長許林,以及吉林省電教館領導、各市(州)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等20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期間,奧威亞攜全連接智慧教學解決方案、輕量級AI錄播、移動錄播等亮相現場,並為大會提供全程獨家直播支持。截至15日下午17時,在線觀看人次超13萬。
教育專家
匯聚「三個課堂」前沿觀點
會上,教育信息化專家們從在線教學創新、人工智慧建設、評價機制改革等多個維度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建言獻策,給「三個課堂」建設提供了思考與借鑑。
針對當前地區、城鄉、校際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問題,華南師範大學杜炫傑教授表示,亟需通過「三個課堂」建設,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的改革。為了更好地幫助教育系統解決難題,奧威亞推出了以「三個課堂」為核心的全連接智慧教學解決方案,通過「雲+端」核心技術優勢,助力各區域教育系統打造完整的「線上+線下」教育教學生態系統,實現「教學空間」與「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連接,有效彌合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當前,奧威亞「雲+端+應用」已為安徽、浙江、廣東等多地開展「三個課堂」常態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取得階段性成果。
華南師範大學柯清超教授分享了學校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的思路。他認為,在網際網路和智能技術的支撐下,學校的傳統課堂與在線教學相輔相成,可以逐步形成新的教學生態,推動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線上與線下教學融合的路徑多種多樣,包括教學活動組織、師資協同、流程優化、評價創新等多個方面。學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探索麵向未來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走出一條「網際網路+課堂實踐」新路徑。
實踐先鋒
分享「三個課堂」最新成效
十多年來,奧威亞一直專注教育信息化發展,目前已具備「三個課堂」省級建設能力,並在全國多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個課堂」應用案例,其中包括吉林市、浙江柯橋、湖南汝城等地。會上,這些區域的代表詳細地分享了各自的建設經驗與成果。
為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發展,自2019年起,吉林市全面實施「網際網路+教育」精準幫扶工程,並已初具成效。吉林市教育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史文東表示,吉林市探索出了「學校提、縣區核、市級查」的「三層多次」工作機制,形成覆蓋全域學校的精準幫扶鏈條。目前,全市共開設專遞課堂2700多節、名校網絡課堂4400多節,涵蓋語數英等11個學科,共有200餘所學校、830多名教師參與應用。
基於區域、城鄉、校際校對隊伍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浙江柯橋探索出了「天天智慧課堂」的混合研修模式,形成「年觀摩、月月研討、周周評論、天天展示」的應用機制。柯橋區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周學東,總結了「天天智慧課堂」的五大應用成效:創新了教學模式、匯聚了優質資源、提升了師生信息素養、促進了教育均衡、帶動了校本研修,以匯聚優質資源為例,截至目前,「天天智慧課堂平臺」總訪問288萬人次,直播觀課活動2200多個。
湖南汝城縣電化教育館館長朱滿成,向與會嘉賓們介紹了汝城縣積極推進「三個課堂」建設應用的情況。汝城縣以「管用、夠用、常用」為標準,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網絡聯校平臺,大力推動網絡聯校建設,組建了「同步互動、同步直播、異步點播」三種模式。由於應用成效顯著,汝城縣先後獲評「湖南省農村網絡聯校實驗縣」「湖南省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試點縣」。
2021年即將來臨,教育部要求的2022年「三個課堂」建設目標刻不容緩。「建三個課堂,就選奧威亞」,接下來,奧威亞將以先進的技術、完善的方案、成熟的案例、優質的服務為支撐,助推更多區域「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落地。同時,攜手打造更多典型應用模式,在中央電教館的組織下面向全國範圍內推廣,促進更多區域實現教育優質均衡。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奧威亞,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繫或有侵權行為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