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網站 |古籍文獻資料庫

2021-03-01 日本評論
1.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雙紅堂文庫全文影像資料庫

網址:http://hong.ioc.u-tokyo.ac.jp/list.php?order=si_no&sess=c

本資料庫為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建置,為該所藏長澤規矩也「雙紅堂」藏書數位化成果。雙紅堂文庫是長澤規矩也所收集中國明清時代的戲曲小說類古書,約550部,3000冊,戲曲類380部,小說類172部。目前公開了500部,約3940本書的資料。讀者可照四部分類順序、書名筆劃數、索書號來檢視書籍資料列表,在各個列表中可以用關鍵字進行檢索。各筆書籍資料中,都包括了原書全文影像、目錄詳細情報、彩色書影。

2.東洋文庫所藏漢籍統合資料庫檢索系統

網址:http://124.33.215.236/open/KansekiAllQueryInput.html

本資料庫為東洋文庫所藏漢籍的統合檢索目錄,可檢索東洋文庫「漢籍資料庫」、「新收藏漢籍資料庫」、「續修四庫全書資料庫」、「越南本漢籍檢索」。該資料庫隨時更新資料,目前收錄內容「漢籍資料庫」為《東洋文庫所藏漢籍分類目録》、《増補東洋文庫漢籍叢書分類目録》、《榎一雄文庫目録》、《増補東洋文庫朝鮮本分類目録》、《東洋文庫藏越南本書目》;「新收藏漢籍資料庫」為《中華大藏経》、《宋版磧砂大藏経》、《明版嘉興大藏経》、《房山石経》;「續修四庫全書資料庫」為續修四庫總目書目;「越南漢籍資料庫」為《東洋文庫藏越南本書目》。網站尚提供館藏「朝鮮本漢籍檢索」、「巖崎文庫」、「大正時代購入圖書」資料檢索。

3.巖崎文庫善本圖像データベース

網址:

http://124.33.215.236/zenpon/zenpon201009.php?kkho=on&jubun=&nara=&heian=&kama=&muro=&edo=&kkho_keibu=on&kkho_shibu=on&kkho_syubu=

本資料庫是從東洋文庫所藏巖崎文庫 (1917年三菱合資會社的巖崎久彌氏)善本中,挑選出日本奈良至平安朝時期的古漢籍抄本加以電子化而成的資料庫。使用者可以通過目錄檢索,於線上瀏覽文庫所藏部分中國古籍的全文影像。



4.早稻田大學古籍綜合資料庫

網址:https://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

早稻田大學圖書館於2005年4月起開始建立古籍資料庫,以便能夠以資料方式實現古籍的對外公開。讀者可通過本圖書館主頁上設有古籍資料庫專用的入口網站,為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地檢索,瀏覽使用高清彩色攝影技術拍攝的整幅文字圖像。

5.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漢籍目錄

網址:http://kanseki.dl.itc.u-tokyo.ac.jp/kanseki/source/index.html

本資料庫由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漢籍目錄編纂委員會於2000年建置,收錄內容以東京大學總和圖書館漢籍目錄為基礎,多達61萬條數據。本資料庫的檢索方式有異於其他資料庫,是採日文拼音對照漢字方式,再透過音序查找所需書籍,並以PDF格式呈現內容。

6.日本所藏中文古籍資料庫

網址:http://www.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

本資料庫由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的「漢字情報研究中心」於2001年發起,參加者有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的東洋學情報研究中心。2008年5月後,全日本的大學圖書館、國立圖書館和地方政府的公立圖書館、財團法人的私立圖書館陸續加入。本資料庫以《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漢籍目錄》為基礎,參酌《內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分類。漢字編碼採用國際通用的UTF-8編碼,使其不僅限於日本,世界其他各國亦便於使用。

7.東洋文化研究漢籍目錄

網址:http://www3.ioc.u-tokyo.ac.jp/kandb.html

本資料庫由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建置,收錄2001年前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漢籍目錄已建檔的資料,由日本學術振興會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公開促進費)的資金贊助成立。2002年以後的漢籍資料,改至東京大學線上目錄資料庫查詢。該資料庫依照書名、附錄、別名、撰者、出版項、叢書項檢索,共收錄資料112755筆。檢索所得內容為古籍的後設資料為主。除檢索功能外,該網站提供匯出功能,方便檢索資料的取得。

8.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漢籍善本全文影像資料庫

網址:http://shanben.ioc.u-tokyo.ac.jp/index.html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書,包括原「東方文化學院」藏書、大木文庫、倉石文庫等,總數量有十萬本,包含相當多的孤本、善本。為了將漢籍善本妥善保存外,提供眾多研究者的需要,必需將資料嘗試在網際網上公開。收錄書籍的範圍,是基於「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貴重圖書的指定、保存及利用相關規定」,以被指定為「特別貴重圖書」的為主,再由機構人員挑選。目前該資料庫開放的程度分為兩類:全面開放者,在世界各地區皆可瀏覽全部影像;另有網域內開放者,除東洋文化研究所外,僅限特定機構才可瀏覽全部的影像。所有影像皆加註浮水印,但開放瀏覽、下載、列印等功能。

9.東方學デジタル圖書館

網址: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db-machine/toho/html/top.html

本網站為京都大學東方學圖書館所藏古籍資料庫。共分經、史、子、集四部,另收新學部(章炳麟手稿)、松本文庫及內藤文庫。網站以目錄方式呈現,將所收錄古籍做一列表於網頁。除古籍名稱外,更註明古籍的版本項、作者等資料。點選古籍後,可瀏覽目次,透過目次的分層,可進一步檢索內容。該資料庫所收藏古籍,逐頁以書影全彩方式呈現,可瀏覽全書書影。資料庫全面開放給使用者使用。

10.雕龍中日古籍全文資料庫

網址: http://www.udndata.com/promo/ancient_press/index.html

本資料庫是一個由中、日、臺三方古籍研究專家研製之超大型中日古籍全文檢索資料庫。內建分庫有:「中國地方志」、「六府文藏」、「日本古典書籍」、「清代史料」、「四部備要」、「四部叢刊」,收錄古籍多達 9,500 餘種。資料庫提供「原文圖象」及「全文文本」兩種閱讀介面,便於資料查證與對照。此外,各筆資料除詳列版本、出處、纂修資訊外,方志部分更明列今昔地方縣市的題名對應,完整顯示典籍編修演變的資訊元素。

參考資料:

東洋文庫:http://www.toyo-bunko.or.jp/library3/kichousho.html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公告:https://www.ioc.u-tokyo.ac.jp

國立國會圖書館:https://ndlonline.ndl.go.jp/?&pds_handle=#!/

早稻田大學圖書館:https://www.waseda.jp/library/

版權聲明:本資訊圖文均轉自 公眾號 日本藝術史研究資訊,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公眾號刪除!

    日本評論 公眾號旨在為學界同仁提供交流平臺,傳播知識,交流思想,啟迪智慧。歡迎各位學界同仁向公眾號賜稿。會議資訊、散文、隨筆、論文均可。我們的郵箱zhanghongming@sxu.edu.cn

相關焦點

  • 古籍文獻資料庫有哪些?
    4.早稻田大學古籍綜合資料庫網址:https://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早稻田大學圖書館於2005年4月起開始建立古籍資料庫,以便能夠以資料方式實現古籍的對外公開
  • 考科藍實證醫學資料庫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的作者皆為專業的健康照護工作者,並且志願加入 53 個 Cochrane Review Groups (editorial team) 之一後(即 53 個文獻回顧研究群組),與該群組的編輯團隊共同來完成每一篇的文獻,每一篇文獻也都經過嚴格的品質審檢後才能被出版。
  • 海內外藝術電子資料庫42選(下)
    所串連之古美術領域資料庫例如:「文化遺產ON-LINE」、「國立國會圖書館Digital Collections」、立命館大學「ARC古籍資料庫」及「ARC浮世繪資料庫」,還有大學共同利用機關法人人間文化研究機構所建置之「歷史人物畫像」、「平安京都名所圖繪」、「在外日本美術」等,並持續增加中。網址:https://jpsearch.go.jp
  • 【名單】海內外藝術電子資料庫42選
    它全面收錄了從上古到明末清初的古代文獻資料。舉凡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哲學倫理、教育科舉、文化藝術、音樂舞蹈、琴棋詩畫、宗教神話、禽蟲草木、農桑漁牧、醫藥偏方、油鹽茶酒、木陶舟車、無所不包,並有六千多幅精美圖表,具有極高的史料、文獻、學術、科研、實用價值。被中外譽為「康熙百科全書」。它與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可說是清朝鼎盛時期古籍整理的雙璧,一為類書,一為叢書,各放異彩,相輝映照。
  • 工具網站 |日文資料庫盤點
    這篇文章幫您整理出查詢日文資料常用的資料庫,可查詢日文字辭典、書目、新聞報紙、期刊論文的資料庫,能幫助您掌握特定研究主題的電子資源。
  • 海內外藝術電子資料庫42選(上)
    這次整理出海內外45種藝術領域最常被使用的資料庫,分為「博物館類資料庫」「特色型資料庫」、「聯合類資料庫」、三大類,簡介其收錄內容與使用方法,以及各網站的資料授權原則。博物館類資料庫邁入數位時代,「數位典藏」對全世界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而言都是必備工作。
  • 《古典文獻研究輯刊》總書目(1~27編)
    古典文獻的研究,向來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認為是研究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基礎工作。清代以前,這一門學科以目錄學為核心,偏重於文獻書目體制的研究;乾嘉以來,考據辨偽的學風蔚起,遂使文獻的研究從形式進一步涉入內容,版本學、校勘學、方志學、金石學亦同時興起,而融合新方法、新材料的傳注學,以新的視野詮釋古籍,更足以呈現有清一代學人研究古典文獻的成績。
  • 【年終福利】國際國內常見古文字資料網站彙編
    4、西夏碎金 http://res2.nlc.gov.cn:9080/wenxian/ 本站為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之西夏文獻數位化之成果,多為西夏與元代時期。本資料庫分設文獻與論著2大部分,可以檢索古籍一百餘冊、原件影像6000餘件。
  • 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的建立與中華書局
    我國有燦爛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古文獻,而相當一部分文化遺產就保存在古文獻中。古文獻包括古代的書籍和其他文字資料。由於歷代的文化不斷地發展,歷代的文獻就不斷地增加,但同時也散失了不少。就一般情況說,自印刷術發明以後,古籍散失的較少,而保存下來的很多,真是浩如煙海。至今或說存有八萬種,或說更多一些,還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
  • 《宗教學與數位工具》讀書會:Docusky 文本探勘
    《宗教學與數位工具》讀書會:Docusky 文本探勘
  • 林日波:《玉海藝文校證》:宋代書目文獻整理的新創獲
    《玉海·藝文》的文獻價值亦不容忽視,如沈約《諡例序》,其他傳世文獻未有言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樓勁據此撰文討論了魏晉時代的諡法及文獻依據等相關問題。此外,《藝文》中所引唐宋文獻豐富,「如史部著錄的三百餘種宋人典籍中,約有五十餘種不見於一般書目,約為六分之一」(《前言》),後人可藉以窺其大概,甚或作為輯佚的淵藪。
  • 佛學資料庫鏈接共享
    ,包括藏經、經目、古籍等,全文呈現方式包括經文圖像、藏文Unicode及藏文羅馬轉寫。  藏經文獻研究與整理  Tripitaka Textual Research 中華佛學研究所目前正與國內外其他學者進行兩個龐大佛經文獻研究專案 http://ybh.chibs.edu.tw/電子佛典製作與運用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計畫案)本專案目前最明顯的成果之一是可以在同一檢索系統中以中文
  • 南江濤《螺螄殼中的曼陀羅:古籍影印蠡探》出版
    目 錄 【蠡探編】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編古籍叢書出版綜述2011年新編古籍叢書出版綜述中國舊志整理與出版概況改革開放40年來的古籍影印出版論鄭振鐸對戲曲文獻整理出版的貢獻 【履冰編】《吳秋輝遺著》手稿劄記《民國期刊資料分類匯編·文選學研究》出版說明鍾琦及其兩部隨筆瑣談——影印《皇朝瑣屑錄》《憑花館瑣筆》前言《漢語方言研究文獻輯刊》出版說明《民國舊體詩詞期刊三種》出版說明
  • 澄定堂古籍與手稿座談會暨手稿捐贈儀式
    「澄定堂」為西洋古籍藏書名家,自2018年起陸續移藏本館西洋善本數十種,多為首版。
  • 【新書預告】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全四〇三冊)
    其醫藥文獻之豐富、理論體系之完備、診療技術之成熟,罕有其匹。中醫古籍作為記録我國傳統醫學理論和診療經驗的載體,在歷史時期不斷「走出」國門,成為中外交流史上重要的文化現象,尤其是在漢文化圈如朝鮮、日本等産生了重大影響。據研究,僅江戶時期傳至日本的中國醫籍就多達980多種。因此,大量中醫古籍散佚海外,其中有不少在國內現已失傳,實為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