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高程。習近平主席指出,去年,我們就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達成共識。一年多來,兩國團隊克服種種困難,紮實開展工作,最終確定了基於全球高程基準的珠穆朗瑪峰雪面高程。今天,我願同班達裡總統一道,代表中尼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大自然在滄海桑田之中完成了神奇的地殼運動,也造就了珠穆朗瑪峰世界之最的偉岸海拔。習近平主席指出,珠穆朗瑪峰是兩國世代友好的重要象徵。兩國將這一世界最高峰確立為中尼之間的界峰和「中尼友誼峰」。溝通和交流、團結與合作,是跨越珠穆朗瑪峰這一地球之巔的最好方式。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從今年3月2日展開基礎測量,到5月27日測量登山隊員成功登頂,兩個多月的勇攀高峰,最終成功獲得珠峰高程測量的最新數據——8848.86米。「8848.86」的數字背後,不僅是給世界科學領域提供極其寶貴的研究數據,也讓世人看見中尼兩國攜手同行、勇攀高峰的合作力量。
深厚的傳統友誼,靜靜流淌於中國與尼泊爾友好交往的長河中,佳話傳揚。1600多年前,中國高僧法顯、尼泊爾高僧佛馱跋陀羅互訪對方國家,合作翻譯了流傳至今的佛教經典。中國唐代時,尼泊爾尺尊公主同吐蕃贊普松贊幹布聯姻,高僧玄奘到訪釋迦牟尼誕生地蘭毗尼並留下珍貴文字記錄。元代時,尼泊爾著名工藝家阿尼哥率工匠來華,主持修建了北京妙應寺白塔等宏偉建築。對於中尼兩國友誼的繼承和發揚,在於持之以恆擴大交流合作。從歷史的深處走來,中尼兩國延續著前人的足跡——尼方積極參加共建「一帶一路」,雙方正在建設和升級包括公路、口岸、機場、電站等在內的基礎設施,一個跨越喜馬拉雅的聯通網絡初現雛形,這不僅便利兩國,也將造福地區。「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這一樸素簡單的道理,將在中尼兩國人民手中不斷予以現代的印證。
「你投我以木桃,我報之以瓊瑤。」這樣兩句頗有東方意蘊的美好詩句,道出了中國與尼泊爾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的真實情境。今年2月12日,在中國抗擊疫情最吃勁的時候,尼泊爾各界參加了在加德滿都市中心市政大廳舉辦的「支持中國抗擊疫情,促進中尼民心相通」公益活動,向中國捐贈醫用口罩等急需物資。感恩,是跨越時空與距離的珍重回饋,中國對此深以為然。3月29日,中國向尼泊爾捐贈抗疫物資物資,包括口罩、體溫計、防護服、檢測試劑等,總重約3噸,由專機運回加德滿都。中尼兩國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國際防疫合作,攜手應對共同威脅和挑戰,打造了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典範。
8848.86,見證中尼友誼邁向新高度。習近平主席強調,今年是中尼建交65周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政治互信日益增強,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正從願景變為現實。友誼不是偶然的選擇,而是志同道合的結果。進入新時代,中尼兩國交往合作更加進入佳境——尼泊爾是南亞首個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國。截止到2019年,兩國之間每周有約60個航班往來,每年人員互訪達30多萬人次,已締結11對友好城市。日益頻繁的交往是最真實的友誼印證,中尼兩國始終相信,只要相知相親、攜手前行——「山再高總能登頂;路再長定能到達!」(南方網韋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