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

2020-12-16 直通文化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那是經常迴蕩在我們的耳畔,但是同學們真的理解這一句話嗎?其實吧,這句話裡面,還含有著一些學習的小技巧,今天呢,筆者就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探討!快來看看吧!

圖片來源網絡

第一點:讀

書呢,只有去讀,才能知道裡面的知識。

有的同學總是抱怨,自己什麼什麼不懂,自己什麼什麼知識點不明白、掌握不牢固。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因為同學們沒有靜下心來去腳踏實地的看,光停留在表面,那是遠遠不夠的!

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就是這樣,不僅需要我們了解,也需要我們去研究,只有這樣,我們的大腦才能打開,才能做好接受知識的準備。

圖片來源網絡

第二點:重複

讀書在於一個重複,反覆地讀。「百遍」就是指一個反覆的過程。

其實學習知識點也是這樣,每一個新的知識點,對於我們來說,都不可能一下子就熟練的掌握,只有通過題目不斷地練,每一天不斷地重複,這樣才能做到最終掌握!

筆者之前看過李陽的瘋狂英語宣講視頻,其核心概念就是如果英語口語不好,那就反覆去讀,如果英語語法不好,那就反覆去練,其所強調的,那就是一個重複。

所以說,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什麼知識點困難或者是無從下手就放棄它,如果放棄它,日後它往往會變成你的攔路虎、絆腳石。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堅持,一遍一遍地琢磨,一點一點的發現,不斷重複,最後總能把這個知識點給攻克。

圖片來源網絡

第三點:積累

「其義自見」這句話也不是平白無故說的,如果你把一首詩,讓一個還未曾上學的孩子去讀,那麼就是讀多少遍,那也不一定能讀懂這句詩到底是什麼意思。

所以,「其義自見」這就要有一個前提,而這個前提呢,就是不斷地積累,同學們只有積累得多,腦子裡才有東西。每一遍練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大腦中所積累的知識與新知識碰撞的過程。這樣一來,同學們只要認真分析並且稍作總結,那麼這新舊知識很容易就能做到融會貫通。

同樣,大腦中的知識多,也能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理解另一種新的知識,這就能真正地做到「其義自見」!

圖片來源網絡

想不到吧同學們,這樣小小的一句話中,細細拆分一下想一想,是不是又有許多收穫呢?有的時候吧就是這樣,一些東西整體有整體的意思,你要是把它拆分開來,就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許多東西,對於同學們而言,知識點的學習不也是這樣嗎?

圖片來源網絡

雖說這些學習小技巧對於同學們來說,掌握起來並不算難,但是難就難在長久地堅持下去。堅持可不是說說就好的事,也不是21天的事!而是沒有盡頭、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事!對此,同學們怎麼看呢?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書讀的遍數多了,書中的意思就能夠理解了。這句話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是,讀書也不能靠死記硬背。書讀百遍是一種讀書的態度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對於讀書態度的一種倡導,告訴人們當讀一本書不能理解它的意思的時候,就反覆地、不厭其煩地多讀幾遍。
  • 書讀百遍,真的能其義自見麼?
    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書讀百遍,真的能其義自見麼?今天,世界讀書日,身邊君就想和你分享在日本教授外山滋比古眼中,究竟什麼才是真的的閱讀。0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應反覆閱讀。說實話,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很少。但若是好書或很難的書,讀一遍是理解不透的。理解不透也不言放棄,再繼續挑戰,這也是一種應對方法。
  •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八個字如何理解?猶太人:重複是最好的捷徑
    文/龍川(原創不易,禁止轉載)不必羨慕任何人,自己亦是風景有一句話在中國與外國都是通用人,中國古代人經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相信我們從小就聽了很多遍了,對於這句話我小的時候,也是經常性的聽到。可是我們很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當然通俗的講,就是說一直讀一本書,讀到自己懂為止。一般來說話,不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書中的道理是會一直延續下去的。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往往都沒有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若是有這股子精神的話,相信不論什麼難題我們都能夠克服。
  • 讀帖千遍,其義自見,讀帖是臨帖的重要環節
    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臨帖的質量和效率。有人臨了幾十年的帖,字臨寫得很像,但卻更像是標本,呆滯死板沒有神採,缺少靈氣。所謂畫龍容易,點睛卻難,難在有沒有精神,有沒有生動的神韻。要克服這個缺陷,就得讀帖。在臨帖之前應該讀帖,只有讀出來,才能臨出來,只有眼中有,才能心中有。讀帖不僅是讀帖上的文字,還需觀察分析和理解用筆的道理,總結其書寫規律。
  • 書讀百遍 燻法入心
    第一點,讀書活動,讀什麼書?所讀的是什麼內容?這次讀書活動,要讀的就是我們寺院已經出版、正在流通的白話文系列,大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口袋書,我們列了一個目次,大家學習的時候可以參考,一本本地往下讀。第一本《人生之目的》,第二本《佛教的無常觀》,第三本《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第四本《略談三皈依》⋯⋯法義和信仰上逐漸深入。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當然,我也知道,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夠有一種方式能總攬全局,最好是用一種符合當下時代的讀書方法可以更快更有效更加便捷地讀任何書籍,但為了更好的理解透,有些書是必須要讀的。就像一點不知道「經」是什麼,沒有見過面,又怎麼能理解透魯迅那麼反對讀經呢?讀到這,我想很多人可能會有所疑惑,如果是這樣,那麼這些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呢?
  • 道理學多了人會變傻,書讀多了人會變笨(下)
    昨天我們分享了「道理學多了人會傻」這部分,很多網友都給出了非常積極的評論,可見這個觀點還是得到了很多夥伴們的認同。其間大家還從各種角度對進行了討論,更有小夥伴認為文章當中有所暗指。關於這點非常感謝對我的抬舉,但我目前這方面水平還處於零基礎,希望在未來能夠寫出更加有深度的文章。
  • 《閱讀7堂課》①:書難讀?揭秘不同類型書籍的10種閱讀法(上)
    新的一年到了,很多人在朋友圈發了過去一年閱讀的總結,並計劃在來年再接再勵讀更多的書,可卻很少有人說自己真正get到了多少技能。所以,讀書的目的,從來不是為讀而讀,而是你把書中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7堂課》這本書,你將學會怎樣把一本書」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提升自己的實際技能。這本書的作者是秋葉、秦陽。
  • 偷偷給小學兒子買了一本書,有利於打好語文基礎,提高理解能力
    請細品本文,得語文者,得天下,今年河北高考高分雲集,競爭異常慘烈,怎樣從小學打基礎,贏在起跑線?作為邯鄲80後曾經參加過高考的過來人,現在為人父,關於下一代的教育,分享一點看法。非也,當然要打的基礎很多,比如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品格等等,對於學習我覺得首推是理解能力。現在成人世界流行一句話: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意外的錢。這也從側面佐證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一般我們稱之為「悟性」。
  • 腹有詩書氣自華,靜不下心來學習,那就先讀讀這10句古詩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àn)「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晉·陳壽《三國志》。意思是讀書上百遍,書中的意思自然就會領會。明確指出了讀書要熟讀的重要性。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一本書,無論你都多少遍,每一次拿起,總能從其中發現新的東西。
  • 曾國藩談讀書:讀書的訣竅在於看、讀、寫、作,四者缺一不可!
    看書的目的是了解新知識,吸收新營養,所以,要快,要多看,看的快才能看得多,才能甄別出哪些更值得進一步去讀。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唯有多讀,才能熟知曾國藩提出關於閱讀的第二點就是要讀。讀到什麼程度呢,必須要讀熟,熟到可以背下來為止,要不然很容易忘。
  • 孩子:一個單詞讀了50遍記不住,媽媽說:孩子是故意氣傷我的!
    好,忘了就忘了,再帶著他讀一遍,氣憤的是,讀了一遍之後沒過一會兒再問他,他又給忘了,這時候我能分明地感受到自己的脾氣在慢慢「上頭」了。忍著脾氣繼續帶著孩子讀了幾遍,然而,孩子依然是左耳進右耳出,他好像失憶了一樣。
  • 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讀書,讀有針對性的書
    一、只有多讀,才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正道。語文閱讀底子差,就要多讀,只有在閱讀中才能學會閱讀,提高閱讀能力。按理說,不是幾本閱讀理解的書就能解決問題的。散文閱讀差,就多讀散文;議論文差,就多讀議論文;說明文差,就多讀說明文。總之,哪種文體不會讀就多讀哪種文體,讀多了,就會找到規律,就能提高相應文體的閱讀能力。
  • 進步快者一個方法做百遍,進步慢者百種方法做一遍
    她找到了一個喜歡的指導老師,從此便一直和他學習,按照老師教的方法去練習寫作,老師推薦的書也反反覆覆看了不下10遍,她的目標是20遍,現在還差5遍。 半年下來,她的寫作水平突飛猛漲,寫的小說從最初的沒有主題,沒有邏輯到現在讓人看得津津有味,還不斷有人催她趕緊更新。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我是一個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我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我是一個內向的人。從小到大我父母都說我笨,我確實不如我哥哥妹妹聰明,學東西人家一點就透,我要學好多遍才行。
  • 你第一次讀哲學書的經驗大概是怎樣的?
    你第一次讀哲學書的經驗大概是怎樣的?鼓足勇氣開始,緊皺眉頭推進,攥緊拳頭繼續,終於……讀到一半睡著?不管你讀的是西哲還是馬哲,似乎刻板的哲學教育路徑一直在告訴我們:哲學就是最高級的學科,它是文科的頂峰,是那個將與物理學數學在人類智力高峰上交匯的學科。普通人怎麼能學得懂哲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