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以下文章來源於澎湃新聞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
有內涵的時政新媒體
澎湃新聞記者 陳鑫露
澎湃新聞記者:陳鑫露 編輯:唐燕麗 素材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李蕊 校對:張豔
海底撈又出事了!
這次是因為
一門店的筷子檢出大腸菌群
杭州市市場監管局近日通報,海底撈旗下一家門店所用筷子檢出大腸菌群。而根據規定,這一項目的標準值為「不得檢出」。
7月30日,海底撈就「一門店筷子檢出大腸菌群不合格」一事回應澎湃新聞:基本判定為筷子儲存過程中導致;目前已引入新技術,對抽檢不合格現象深表歉意,將加強自查。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本月海底撈第二次被曝光。
7月12日,有兩位消費者在濟南海底撈連城廣場店就餐,期間在門店提供的烏雞卷中吃出了硬質塑料片。
截圖自涉事消費者拍攝的視頻
7月20日晚,@海底撈火鍋 發布微博稱,對顧客消費時遇到的情況表示非常抱歉,有問題食品系供應商工廠灌裝環節員工操作不規範,導致產品標籤掉落到產品中。
澎湃評論
海底撈的「負有全部責任」不應只是在事後
澎湃特約評論員 方圓
出了問題,勇於承擔責任並積極予以整改,這種態度沒有錯。但是,如果一家企業,尤其是食品飲食企業,僅僅在事後的致歉和承諾的「表態」上顯然是不夠的。
以「筷子大腸菌群」這事來說,造成餐飲具中的大腸菌群超標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汙染,如餐飲具沒有定期清洗消毒,或餐具乾熱消毒時未達到規定的時間和溫度。若操作人員在上完衛生間後洗手不徹底,個人衛生狀況未達標,也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衛生狀況。
包括海底撈在內的所有涉餐飲的經營門店,唯有在經營活動的事前、事中過程都「負有全部的責任」,嚴格按照規定清洗消毒,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規制度,才能確保為消費者提供合格的健康衛生餐具和食品。
食品餐飲的經營做到事前、事中的「負有全部的責任」,難嗎?答案首先在經營者想賺什麼錢上。開店做生意,誰不想贏利賺錢,關鍵是「取之有道」。一些食品餐飲企業出問題之因,往往是無「良道」,他們或偷工減料,或以次充好,用降低所謂的管理成本、材質成本來提高經營收入。
儘管像海底撈這種食品安全問題在其他公司的餐飲門店也時有被揭露,時有被處罰,但依然是屢禁不止。何故?
一方面,我們對企業經營活動的事前、事中的監管還存在著薄弱環節;另一方面,恐怕也是主要的,就是在事後的監管中,還存在失之偏寬的傾向。試想,倘若對於食品安全問題,一經發現,一經查實,一律重罰,那麼必然會形成有效果的震懾之力。所以,不要聽了那些問題經營者在事後的一句「深表歉意」,一句「負有全部責任」,我們就「心軟」了。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海底撈又出事,一周前剛道過歉》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