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為什麼要祭祖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1-02-07 有書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來源 | 物道精緻生活(ID:wudaojieqi)

今天是清明。


往年這時不少人匆匆趕赴老家,加入到大的小的祭祖隊伍中。


今年有些不同,變成雲掃墓、代祭掃或預約祭掃,形式雖不同,但清明的儀式依舊在。


有外國人在網上問:

「中國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真的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


而對於更多的中國人來說:


他們沒有死去,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人心裡。



清明,是中國祖先的法力


作家張曉風說:


沒有照相機,我也許只能記得很少,我也許會忘記很多。


對於千百年前的中國人來說,相機是腦海裡的人和經歷過的事,是手中的筆和紙,是墓碑上的時間和名字。


還記得小時候,跟著長輩們踏青掃墓時,他們總會領著我去到這個那個墓碑前,講著先人們的故事:


這高祖父中過進士,請他寫春聯的人要排隊;


太爺爺生意做到南洋,有十幾間鋪,但愛喝酒;曾祖母做的手藝是全村最好看的……


以前不解,為什麼年年總要講一遍同樣的故事。


長大後來離開家,去到很遠的城市工作。


為了過上好生活,加過班,熬過夜,拼過命,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奔波在各種社交場合。


常年漂泊在外的我們常常會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自己從哪來、可以回哪去?


清明節,就是一個讓你回憶起一切的節日。


它讓你記起你的來處,記起你的祖輩,記起他們曾經也為生活奮鬥過、努力過。


作家史鐵生曾說:

「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


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我們重拾生活的勇氣,其實是祖先的祝福。




清明,是不忘本


有人說,人的一生會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斷氣時,從生物學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時,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在社會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了,那時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清明,便是一個直面死亡的節日。


兒時,長輩領著我們去掃墓,長大後,我們領著自己的孩子前去。


一家人整整齊齊,像往年一樣清理雜草,用紅漆描塗碑上的字,點香,燒紙,祭拜。


然後轉過頭,告訴我們的孩子,和他們講祖先的故事,然後一步不落的點香,燒紙,祭拜。


有人說:你和死亡之間隔著父母,當父母離開人世,你就直面死亡了。


以前不理解人老後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落葉歸根。


後來慢慢理解了,比起春節回家,清明是為了提醒我們:


做人,不能忘本。



清明,學會以愛告別


有人說:

「在日復一日的時間河流裡,節日就像一個個停泊的碼頭;


人們徜徉其間,體味某種特定的情景,把情緒調到興奮的波段,盡情釋懷,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而清明,就是這漫長時間河流裡的一次自我療愈。


在豐子愷記憶中,他幼時每年祭祖是一件盛大的事,清明三天都去上墳。


第一天上自家村裡的「楊莊墳」;


清明正日,同族五條村,租上兩條大船,上「大家墳」;


最後一天才是他們一家幾口上「私家墳」。


在這場年復一年的儀式裡,父輩們談論家長裡短,孩童們嬉笑玩鬧,何嘗不是在告慰祖先:


兒孫滿堂,家族興旺,您老人家可放心了!


多少年以後,當年的三歲小兒慈玉,已成白髮老人豐子愷,但這些情景依然歷歷在目,讓他以愛與溫柔活了豐盈的一生。


自古愛恨離別苦,人有悲歡離合。


清明,就是讓我們學會以愛告別,以愛相處。

最近每次刷手機視頻,最怕看到的、聽到的,就是一個又一個人離開我們的消息。


更難過的是,有些人已經離開了。


在我們共同經歷的這個時代,他們或許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但因為一些選擇,一些堅持,卻如星光照亮過世界。


有人說,當一顆星星隕落,地上的人們只能這顆星星點燈,無能為力。


但記住就是最好的力量。


記住了,他們就沒有真正離去,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愛他們的人心裡。


念念清明,念念不記忘他們曾經來過、愛過、活過、為這個世界的美好奮鬥過。


清明,所有我愛著的、愛過的人,願我們好聚好散,以愛告別,不忘記。


清明,所有守護山河,守護生命的英雄,願一路走好,忠魂安息!我們會永遠將您們銘記心中!


祈福,平安!


作者:物道精緻生活,每晚7點,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跟著物道,把日子過成詩。有書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清明為什麼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文 | 景橋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你的景和我的橋」(ID:jing6qiao),原文首發於2018年4月3日,標題為《清明為什麼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去年清明,我返鄉給爺爺掃墓,又碰到了達伯。  我頗有疑惑:「您年紀也大了,為什麼每年還要堅持回鄉掃墓呢?」  「侄子呀」,他站在他父母的墳前說,「人這一輩子,只有站在這裡,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
  • 清明為什麼要祭祖?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圖片|我是菜鳥之巔-攝圖片|王嘚兒WonG-攝人最初沒有故鄉,所謂的故鄉,不過是祖先漫長流浪的最後一站。他們把定居下來的地方名作為自己的姓,有的將讓自己生存的職業作為姓。換了好幾次工作,每天也還是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慢慢就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每天討好上司、應酬形形色色的客戶、奔波在各種社交場合,有時我會忘了自己是誰。城市很大很繁華,但始終找不到一個能容下我的地方。下班後只能躲回自己的出租屋裡,吃著一個口味的外賣,看著大同小異的綜藝節目。
  • 清明為什麼要祭祖?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內附祭祖流程)
    明天就是清明了。
  • 清明為什麼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來源:物道精緻生活(ID: wudaojieqi)今天寒食節,明天就是清明了。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有人說,人的一生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斷氣時,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時,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在社會上他死了。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了,那時候他才真正地死了。兒時,長輩領著我們去掃墓,長大後,我們領著自己的孩子前去,一家人整整齊齊,像往年一樣清理雜草,用紅漆描塗碑上的字,點香,燒紙,祭拜。
  • 清明如何祭祖?清明祭祖儀式攻略
    教育的意義比鬼神來領食物的意義還重,因為現在人都不孝,我們能這樣做,帶動讓很多人看到,他能孝順父母,他能紀念祖先,這個功德就很大。2、做兒孫的,不可以不紀念祖先;如果不紀念祖先的話,你將來的兒孫不孝,為什麼?你不孝順父母,他看在眼裡,他也不會孝順你,這是因果。3、要特別注意,祭祀祖先,萬萬不可以殺生!
  • 清明節祭祖掃墓習俗及禁忌注意事項
    這就是為什麼,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越講究逢年過節時給親人上墳燒紙,不是他們有了錢才這樣做,而是他們知道這樣做的道理。上墳燒紙能夠改變我們的運氣,知道了這一點,以後就要更加注意,爭取將這一孝舉做得更好;有不同觀點者,也是機緣不到,待機緣成熟時,自會明白這一道理。祭祖的方式不僅限於掃墓、燒紙等;往往一場超亡度孤的法事,會讓歷代宗親得以攝召,得以聽經聞法,往生極樂。
  • 清明掃墓的禁忌與忌諱大全
    清明祭祖1、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清明是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2、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如何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
  • 清明祭祖掃墓,有些人犯了大錯誤, 做了不孝的事!
    有些人在清明掃墓時為了敬孝道犯了大錯誤做了大不孝的事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父母是本,本之本是列祖列宗,所以自古以來,清明祭祖掃墓已成為緬懷先人,紀念祖先的一種淳樸民風與固定風俗,是盡孝道的善好教育,不是迷信,其精神是提倡孝道,不忘根本,承擔責任,從而培養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孝敬心和感恩心,使心行都能與善相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世俗眾生因為不明白因果事理,不知道因果通三世,所以經常會選擇錯誤的方法來祭祀祖先。
  • 清明掃墓最佳時間及掃墓的禁忌,不要犯了老祖宗的禁忌
    隨著歷史的推移,這類活動現已大多式微,唯有清明時節的掃墓,傳承至今依舊不衰,因而被專家視為生命力量最為悠久的民俗事象之一。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
  • 清明祭祖燒紙要留意,這一類紙錢禁止使用,農民要知曉!
    劉阿姨帶大家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今天要分享的話題是:提個醒!清明祭祖燒紙要留意,這一類紙錢禁止使用,農民要知曉!作者:劉阿姨【首發百家、原創獨家作品】插圖:由圖庫提供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清明掃墓習俗與注意事項有哪些?
    按照舊時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是郊遊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
  • 為何今年清明,修家譜的人,比掃墓的還多?
    傳統掃墓祭祖都說百善孝為先,對於父母要行孝道,對於祖宗則要有敬道。清明節作為中國民族傳統的節日,許多人選擇在這一天慎終追遠、祭拜先祖,通過這個動作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通過這麼長時間的傳承,讓清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掃墓、祭祀」。可是在今年的清明節,很多人選擇緬懷先祖的方式,卻有了很大的改觀。據了解,很多人選擇用修家譜的方式替代掃墓,這是為什麼?這或許就是時代的進步,和傳統文化改革必然的趨勢。
  • 清明祭祖,墳頭長草需要清理嗎?相關禁忌不可不知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說,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 清明祭祖四大禁忌,年輕人更應該學習
    清明期間,人們通過掃墓祭祖的方式,不僅可以表達對先祖的追思和悼念,還可以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年輕人要飲水思源,不要忘記先祖的養育之恩。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清明祭祖的四大禁忌。其二、忌祭祖現場打鬧嬉戲:祭祖時態度要嚴肅,不能在現場嬉戲打鬧,更不能跨過墳墓和供品。如果帶孩子去祭祖,要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祭祖期間不能訓斥孩子,更不能大聲叫嚷。
  • 海南人的冬至帶上一家老小掃墓祭祖
    換句話說,冬至就是提醒人們天氣要變冷了,注意身體保暖。所以古人在冬至來臨之前,或冬至日,帶上一家老小回家掃墓祭祖,意為冬天來了,我們開始添衣保暖,也不要忘了我們的祖先,帶上一家老小回家掃墓祭祖,清除下墳墓上的雜草,添些土,焚上香燭,擺上供品,告慰先人,寄託香火文化家的情結。
  • 單氏文化:古人清明掃墓的那些禁忌,我們必須提前知道?
    清明節祭祖掃墓的傳統由來已久,但關於中國古代過清明的忌諱,你知道多少呢?孕婦不要參與去掃墓現在二胎放開了,很多人都在備孕中。如果懷疑了的話,老人們會說不要她去掃墓。為什麼這樣呢?老人們相信墓地本身就陰氣很重,再加上還要爬山、路途又不好走,所以為了胎兒的安全,孕婦最好不要去掃墓。另外,村裡老人還說女性如果生理上處於例假期,最好也別去上墳。人們對於兇喪事有重單忌雙的心理剛好與喜慶事重雙忌單相反。
  • 清明,祭祖這些事你都該了解?
    然後逐漸形成:祭祖、上墳、踏青、掃墓等等的風俗,藉以表達孝思,成為」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唐時有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民族習俗是逐漸形成的。所以,清明節上墳掃墓,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 清明祭祖儀式參考
    謁陵掃墓、祭祀先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遵循「慎終追遠」的古訓,每當祭祀節日來臨時,都會把家譜家規、遺像靈位等供於家中或親往墓地,擺好香爐供品,焚香叩拜,祈願先祖安息永固,福佑後輩幸福安康。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 清明節掃墓的禁忌和避諱,這是最好的答案!
    下面我就跟大家聊聊這九大禁忌:一. 孕婦避免掃墓孕婦是一定要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的,一方面是陰氣重的影響。有人說,我不信這些!從別的方面來說,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若是有月事來臨,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 清明上墳最佳時間和禁忌你都知道嗎?清明掃墓須知 別掃走了福氣
    清明上墳的禁忌有哪些呢?一:忌穿大紅大紫為尊重亡者,掃墓應莊重著裝。通常來說,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最好不要穿得大紅大紫,而且衣著要整齊,神情須莊重肅穆。三:掃墓時不可邊吃東西邊祭拜古時傳下來的掃墓禮儀中,掃墓前應禁食,不過對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的人們來說,空腹祭拜也不現實,實在要吃,飲食要清淡,忌大魚大肉,也不宜吃得過飽,假如因此在掃墓時體內排出汙濁之氣,也是不尊重逝者的表現;另外,無論多餓,掃墓進行時,嘴裡別咀嚼著食物,這只會凸顯你吊兒郎當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