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身上必須挖洞才能產奶?還要經常用手去掏,它們不會痛嗎?

2020-12-26 沁流史

牛是一種素食動物,和人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是人類的好助手。最初人們將牛馴服,用作幫助人們耕田的工具,從此鐵犁牛耕開啟了人類農業文明的新紀元。耕牛的使用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勞作,從而讓人們提高效率、提高生產力。而因為使用目的不同,人類便將牛馴化成了幾種不同的類別——比如耕牛、奶牛、肉牛、他們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就拿奶牛來說,人們的牛奶主要來自它。孩子們喝牛奶增加營養,而牛奶也可以用來做出與他相關的農副產品,比如,奶糖、奶酪、酸奶、奶油……這些通過牛奶延伸的產品豐富了我們的餐桌,改變了我們的飲食習慣,更幫助了我們更好的成長。然而,有些奶牛場的奶牛身上卻被人為開了一個圓圓的洞,有時候擠奶工還會把手伸進洞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奶牛身上為什麼會出現那個洞,而有了那個洞,奶牛不疼嗎?

奶牛的進食方式

如果要弄清奶牛身上為什麼會被掏一個洞,還要從奶牛的進食方式說起。

牛的種類眾多,種群分布的也十分廣泛,幾乎可以說遍布全球。而不同的地點,演化出了不同的奶牛種類。眾所周知,牛的體格都非常健壯,因此需要非常多的青草。為了填飽肚子,奶牛們就飛快地吃,不怎麼嚼,直接吞下。這是他們吃東西的一個特點。這時候就有人問他們這樣的進食方式不會導致消化不良嗎?這就延伸出了一個新概念「反芻」。

「反芻」是指奶牛將胃裡半消化的東西返回嘴裡,進行二次咀嚼的過程。通過二次咀嚼再咽下去,幫助胃部消化。有了這個進食方式,奶牛就大大地縮短了進食的時間,減少自己在自然界被捕食的可能性。但這樣的進食方式其實對牛的胃非常不好。其實不光是牛,如果人類長期吞咽嚼不爛的食物,對人的胃也是一個挑戰。

所以,奶牛的這種特殊的咀嚼方式,深深地傷害著它們的胃。

奶牛的消化器官

奶牛能進行這麼特殊的進食活動是源於它的胃,而奶牛身上特殊的胃部構造,才是奶牛必須要在身上開洞的原因。奶牛的胃和其他哺乳動物不同,其他動物的胃只有一個室,而亞種奶牛的胃有四個室,最大的那個室被稱為瘤胃。瘤胃的目的是便於亞種奶牛咽下去的食物存儲。每當奶牛進食的時候所有食物都會一股腦地裝進這個胃裡等著消化。

但是奶牛在餓了後看見草料就瘋狂地往嘴裡塞,進食的時候也沒有仔細咀嚼,食物中比較硬的草頸、沒剔除的硬東西等等都可能堆積在牛的食道裡,給牛帶來巨大的痛苦,時間長了就會導致消化不良。

開洞緣由

牛奶場的場主們最怕的就是這種情況——奶牛因為食物堵到食道而誘發疾病,而最麻煩的就是奶牛進食的相關疾病。因為奶牛特殊的胃部構造和進食習慣使得傳統的動物治療無法應用,所以這些變成了科學家們頭疼的難題。

不過,他們最終還是找到了解決食物卡在食道裡的方法。牛場主把奶牛的身上靠近胃的地方開一個洞,周圍用矽膠封住,洞口安裝一塊透明的玻璃,這樣奶牛胃部的情況就能透過玻璃看得一清二楚。而當奶牛一旦有食物卡住的情況,擠奶工就能打開玻璃,把手伸進洞裡去幫它疏通。這就是奶牛身上開洞的原因之一。

在奶牛身上開洞的第二個原因是增加產奶量。

野生的牛進食時很少有食物卡住的情況。而奶牛場的奶牛,因為牛場主為了提高產奶量給奶牛吃了開胃藥,奶牛的草料吃多了,產的牛奶也就多了,但也因此可能出現食物卡住食道的情況。

牛是哺乳動物,有神經系統。所以在它身上開一個口子肯定是很疼的。其實不光是奶牛,在哪個動物身上開個口子都會流血,都會疼。

商人重利,需要不停地讓奶牛產奶,所以讓奶牛不停地吃東西。而吃的食物多了就可能堵在食道裡,需要疏通,需要奶牛消化方面問題,所以有了這樣開洞的辦法。

有人說為了提高產奶量餵奶牛大量的開胃藥,導致奶牛的胃可能出現問題,這樣做非常不人道。也有人說奶牛這個品種培育出來就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水平——現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家家戶戶都需要牛奶。所以為了提高產量不得不這麼做。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在不傷害動物的前提下滿足我們人類的需要,在兼顧的情況下謀求人類和自然共同發展,在互惠的前提下共同進步,共創未來。

現如今我們的科技水平越來越發達,各方麵條件也越來越好,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動物醫學的發展,我們一定會研究出一種不傷害動物也能提高產奶量的方法。到那個時候,奶牛身上的洞也就消失了,但產量沒有減少,這該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呀!所以,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應該好好努力,爭取早日實現這樣讓人開心的目標。而在當下,我們希望牛奶場的場主可以有愛心一點,對待奶牛好一點,不要因為巨大的牛奶供應量就不管牛的死活,拼命榨乾奶牛的價值。只有這樣,才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做法,也只有這樣,才是動物和人的和平相處之道。

結語

我們要在改善生活的同時要懂得感恩,不要看不到那些習以為常的便利,把喝牛奶當作理所應當。要對一切都心懷感激,為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而開心快樂。當然,也不能忘記了人們為提高牛奶產量而對牛產生的傷害。牢記現在,展望未來,相信以後能做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改變。

本文由沁流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在奶牛身上挖個洞,還經常用手進去掏?難道牛不會痛嗎?
    比如為了商業價值,為了提高奶牛的產奶量,不顧奶牛的「感受」,在奶牛身上挖個洞,還經常用手進去掏。提高產奶量,為什麼一定要挖洞?現在是個「速食」的年代,就像我們以前吃的豬肉,都是農家自己養的,肉質鮮美、口感極佳。
  • 為啥要在奶牛身上挖個洞,還經常用手去掏?難道它們都不會痛嗎?
    不過近年來有些人卻發現了異常之處,他們發現許多奶牛身上都挖了個洞,而且工作人員還經常用手去掏這個洞,難道這些奶牛都不痛嗎?眾所周知,牛的分布十分廣泛,除了極熱和極冷的地區外全球都有它們的足跡。不過瘤胃裡並沒有專門的消化腺,再加上牛進食的植物大多不會經過仔細咀嚼,也就註定了所有的食物都會從瘤胃中反芻到嘴裡,經過唾液和水分的侵蝕,重新咀嚼之後再度回到胃中,這才能徹底吸收所有食物的營養。這樣的進食方式在野外當然是得天獨厚的優勢,不過隨著時代發展,人類對於牛奶的需求量逐漸增大,許多奶牛養殖場應運而生。
  • 為何要在奶牛身上挖個洞,還常用手去掏?它們不會感覺到痛嗎?
    還有就是奶牛,人們可以通過飼養奶牛來獲取牛奶,但是有的農場就會在奶牛的身上挖一個洞,還經常用手去掏,這樣對奶牛難道它們不會感覺到痛嗎? 這也就催生了大量的奶牛養殖行業,通過奶牛產奶來獲取利潤。人們為了奶牛能夠多吃食物,因為這樣可以產更多的牛奶來提高產奶量,而在奶牛的食物裡面加上開胃的藥物。在這種藥物的作用下,奶牛就拼命吃食物,因為牛是不將其嚼碎就下咽的,所以吃多了食物之後便容易堵塞食道,這樣的話牛就會很不舒服,從而引起食道麻痺,食道痙攣以及食道狹窄,造成牛消化不良。
  • 奶牛身上為何要挖個洞,還常伸出手去掏?它們不會感覺到痛嗎?
    還有就是奶牛,人們可以通過飼養奶牛來獲取牛奶,但是有的農場就會在奶牛的身上挖一個洞,還經常用手去掏,這樣對奶牛難道它們不會感覺到痛嗎?牛有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徵,那就是牛的胃,一般來講動物也就是一個胃,但是牛不一樣,牛有四個。
  • 為何要在奶牛身上挖個洞,還經常用手去掏?難道它們不會很疼嗎?
    並且隨著視野的拓展,以奶牛和食用牛為主的牛群越來越多,尤其是奶牛,已經非常普及。但是有點奇怪的是,牛的身上常常會有一個洞,而且要用手去挖,這個過程是非常殘酷的。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想要了解這種現象,首先要弄清楚牛體結構。根據記載,由於這一特殊的存在,不但體格強健,而且有一套獨特的飲食制度。
  • 養殖場為何在奶牛身上開洞?場主時不時的將手伸進去,是在掏什麼
    而我們都知道,牛奶源自奶牛的身上,因此,現在有不少人都會養奶牛。在那種大型的牧場中走一圈,會發現,很多奶牛身上都會有一個不小洞,上面有個蓋子蓋著,場主時不時的就會打開把手伸進裡面,在裡面掏來掏去,是在做什麼,它有何作用?剛看到奶牛身上有個那麼大的洞的人,基本上都會猛的嚇一跳,難道它們不會疼嗎,不論是什麼生物,身上開了個口子,應該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吧,想著它們會不會有性命之憂。
  • 給奶牛佩戴智能脖環 24小時監測身體狀況 產奶量
    近日,走進黃驊市羊二莊回族鎮振驊奶牛養殖合作社,一頭頭奶牛正悠閒地吃著飼料,它們的耳朵上都有一個黃色編號,脖子上戴著一個藍色智能脖環。「這個智能脖環是它們的『身份證』,裡面有發射器,和編碼對應著錄入電腦系統,每頭牛的身體狀況和產奶量等信息,都能通過智能脖環及時傳到電腦上。」養殖場負責人王建勇笑著說。
  • 為什麼產奶的動物那麼多,我們卻只喝牛的奶?
    但在對山羊、綿羊和奶牛  三種產奶動物的馴養過程中  他們發現  對奶牛的馴化是最成功的  它們溫順得甚至會排隊等擠奶  牛奶是含鈣最豐富的食品之一  膽固醇平均含量比其它動物性食物低  味道易於被人接受等等……  反正  這一切都把奶牛產的奶推上了  「統!
  • 阿根廷轉基因奶牛能產人奶
    阿根廷國家農業綜合科技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日前宣布,他們已成功培育出一頭能夠產人奶的奶牛,這在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例。據科學家介紹,這頭奶牛名叫羅西塔,出生前就已在體內植入了兩種人類母乳的基因,這兩種基因都是人類在哺乳期乳腺才能分泌的蛋白質,這樣它產出的奶中所含的蛋白質就會與人奶中的相同。
  • 有比生孩子更痛的事兒嗎?漲奶堵奶比生娃還要痛10倍
    有人將疼痛分為十二個等級,產痛被列為最高的一級,以至於大家都覺得生孩子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痛的事。 其實這樣的認知未免也to young to simple了,生孩子只是經歷疼痛的開始,後面還有無數的挑戰等著你去解鎖,保證幫你打開疼痛新世界。
  • 于謙為生「二胎」養了頭奶牛,徒弟也喝上牛奶,網友:牛還活著嗎
    可見其對待妻兒的寵愛,但是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朋友送來的這頭奶牛竟然只有一個月大,想讓其產奶必須等到奶牛長大之後才會產奶,吳京在一旁說道:「奶牛與你家兒子共同成長。」奶牛養到一年多的時候,才開始後按照步驟進行產奶,為了讓兒子喝上「私人奶源」,不僅要看著奶牛成長,而且還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金錢。皇天不負有心人,如今的奶牛一天產奶40斤,連自己的徒弟們也夠喝,有時徒弟也來湊熱鬧擠奶喝,而且牛奶的質量特別的好。
  • 【荷斯坦美國】威州女牧場主迪恩賣良種奶牛 倒奶不賣奶照賺錢
    荷斯坦雜誌的記者進入到位於大會展廳後側的牛舍中參觀,並對部分奶農家庭進行了專訪。其中有心滿意足冠軍得主,也不乏失望而歸的一無所獲者。儘管參加「奶牛選美」是免費的,但是如果沒有獲得任何獎項或者在拍賣中沒有達成任何交易,那麼這趟旅程無疑是令人沮喪的。
  • 酸奶、純奶囤起來!看看它們究竟有啥營養?
    牛奶中鈣、蛋白質等營養含量,與奶牛飼養方式、產奶季節、牛奶加工方式等密切相關。而優質的牧場、優質的奶牛產出牛奶,營養含量會更高。例如,國產奶品牌「認養一頭牛」的奶場、奶源就是按照這樣的原則生產管理的。喝新鮮的奶,應該選離家近的說實話,國產奶比外國奶更新鮮。國外牛奶要過海關,檢驗等環節,牛奶到顧客手裡面都要2個月。所謂的「新生產日期」其實早就錯過了牛奶的飲用保鮮期,實在可惜。因此喝新鮮的奶,就得喝家附近的奶。
  • 減少產犢時的飼養密度改善產奶量
    牧場採用20×2的魚骨式奶廳,每天擠奶2次,共僱傭了3名擠奶工,每次擠奶安排其中的2名。所有的奶牛都採用人工授精,奶廳無法自動記錄奶量,依賴於人工記錄,方法較落後。我迫不及待的想要進入奶廳,看看擠奶的情況,擠奶工採用區域型的操作流程。Rodrigo在前端,Miguel在後面。兩位都有不同的操作流程,Rodrigo會擠前幾把奶,而Miguel卻沒有。在冬季,奶牛進行前藥浴和擦乾。在我訪問期間,奶牛的乳房和乳頭都用水進行了衝洗,乳頭也擦乾。不幸的是,乳房上的水流到了乾燥的乳頭上,增加了環境性乳房炎風險。
  • 母乳餵養成產後難關,寶媽「開奶痛」苦不堪言,必備知識助力初乳
    記得要用勺喂,習慣奶瓶後,怕以後吃奶感覺費勁不樂意吮吸。如果奶水少,或者有堵塞的情況,寶寶吸不出來奶,寶媽可以藉助吸奶器(最好用電動的,手動的太累)或者專業的催乳師幫忙。另外,一定要讓寶寶多吮吸,這樣才能刺激媽媽泌乳,人體對於奶水的產量是根據需求調節的,餵養多,奶水才能更多分泌。「下奶湯」也是奶水不足媽媽的必備物,豬蹄湯,鯽魚湯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剛生產完的媽媽前幾天還是要飲食清淡些,免得補太快,造成堵奶。
  • 「振驊」合作社給奶牛佩戴智能脖環
    「振驊」合作社給奶牛佩戴智能脖環24小時監測身體狀況、產奶量等本報訊(記者康學翠 通訊員任振宇 張益瑋 李興茂)近日,走進黃驊市羊二莊回族鎮振驊奶牛養殖合作社,一頭頭奶牛正悠閒地吃著飼料,它們的耳朵上都有一個黃色編號,脖子上戴著一個藍色智能脖環。
  • 奶牛媽媽無痛回奶攻略,全是乾貨哦!
    忍完了生產的痛,繼續忍餵奶、催奶、堵奶、通奶,現在有要開始繼續「搞事業」——回奶。 身邊很多過來人告訴我,憋吧,忍吧,等等過去了就好,但是怎麼沒人告訴我,憋奶那麼痛!
  • 寶寶的耳屎究竟用不要掏?關鍵得看這兩點!
    所以,只要寶寶耳朵不痛、不癢、聽力好,耳屎就沒必要人工清除。2.必須掏的耳屎一是寶寶耳屎分泌特別旺盛,耳道內被耳屎塞滿或有堅硬的大塊耳屎,造成耳屎堵塞,影響聽力時,必須掏。二是寶寶為溼性耳屎(黃黃的膿狀),無法通過說話、運動自行排出,為防止耳屎耳道,這時候也人工給寶寶掏耳屎。如果要掏,怎麼掏?無論你是用耳勺、棉籤還是其他東西,都不能在家擅自給寶寶掏耳屎,必須到醫院讓專業的醫生掏。
  • 在牛的肚子上開個洞,每天用手掏來掏去,專家:有益於牛的健康
    大家在飼養牛的農場或者是電視上,可能看到過牛的身上有一個人為開的洞,這個洞在牛的肚子上,甚至可以直接通過這個洞,看見牛體內的內臟,那人類為什麼要這麼殘忍,在牛的身上開個洞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洞的用途。
  • 一頭奶牛每天夥食80元,寧鄉的這家牧場,這條件我酸了
    據介紹,這裡的奶牛每天都按先後順序排隊擠奶、排著隊曬太陽、排著隊走進牛舍……這些「守紀律有秩序」的奶牛「幸福滿滿」,它們也因此產出了健康的奶。人進入牧場前,必須先洗手更衣,戴長鞋套,過消毒殺菌關,再進行紫外線消毒5分鐘。「讓牛吃飽睡好心情好,奶的產量大,質量也更好。」來自湖北天門的工作人員魏雄兵告訴記者,青貯是奶牛飼料的一種,是指把新鮮的植物如玉米、苜蓿草等絞碎壓緊後,封閉起來,隔絕空氣,厭氧菌會促進植物發酵,產生有機酸,一方面可使新鮮飼料保存時間久,減少營養流失,另一方面非常有利於奶牛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