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重利輕別離」,這句話的大意是:商人注重利益,對情感十分淡漠,甚至有些「冷血」。比如為了商業價值,為了提高奶牛的產奶量,不顧奶牛的「感受」,在奶牛身上挖個洞,還經常用手進去掏。
提高產奶量,為什麼一定要挖洞?
現在是個「速食」的年代,就像我們以前吃的豬肉,都是農家自己養的,肉質鮮美、口感極佳。現在的豬肉,大部分都是飼料餵養「催熟的」,不僅「腥味大」,口感也差了許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當然是為了利益最大化。同理,在奶牛身上挖洞,也是為了利益最大化。商人的本質是逐利,為了讓奶牛多產奶,就會給牛餵「開胃的藥」,讓牛大量地進食,以提高產奶量。
但不停地進食,就容易造成奶牛的食道阻塞。那怎麼做,才能快速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在牛身上挖個「洞」,通過「洞」把阻塞物掏出來就行了。這個方法,和常規的靜脈注射、催吐法相比,非常高效便捷,符合商人的利益。
在牛身上挖洞,它不會痛嗎?
牛是哺乳動物,也有神經系統,在它身上開個口子,就會流血,難道流血不會痛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母牛分娩」,小時候家裡的母牛快要生了,奶奶都會守候在牛棚旁,我有幸目睹了全程,看著母牛的「言行舉止」,應該是挺痛苦的。
只是商人的本質是逐利,餵養奶牛就是為了賺錢,至於奶牛會不會痛?商人會在意嗎?況且市場上賣牛肉的,不是天天要宰牛嗎?難道牛被宰時,不會痛嗎?難道你會選擇不吃牛肉嗎?
對於動物,是否該有「人道主義」?
有人說:對動物的「宰殺」,就是「殺生」,是非常殘忍的,所以他就選擇「吃素」;有人說:家禽本來就是供人食用的,要是不吃肉,哪有體力幹活;有人說:就算「吃素」,那也是「殺生」,難道植物就沒「生命」嗎?
我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管你是「吃素」、「吃葷」還是「葷素搭配」,都包括動物和植物,都要「殺生」,但不違法,所以不要走極端。至於「人道主義」,還是要依靠個人修養,你說呢?
小結
在我國有3種主流的傳統文化:儒教、道教和佛教,而「殺生」則是佛教的一大禁忌,因此就有許多信仰佛教,但對「佛教文化」沒有深入了解的人,就很容易走極端。比如拍死蚊子、踩死蟑螂,也是做不得的。
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如此,就像濟公說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只要心中有佛,有慈悲之心,有良善之舉,何必那麼在意形式呢?請問問自己:我的信仰,是發自真心的,還是做給別人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