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的稻盛和夫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經營之聖」,一手創建了2家世界500強。他的管理思想風靡全亞洲,人們自發創建近9000多家的「盛和塾」,軟銀董事長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代表。
任正非也極為尊敬他,公開場合表示「趕不上他」,他從稻盛和夫的身上學習到很多經驗之道,說:我看過很多稻盛和夫的書,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我。
究竟,任正非從稻盛和夫身上學到了什麼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稻盛和夫的「賣紙袋」思維中得到啟示。
賣紙袋思維
稻盛和夫的家境並不好,初中時,稻盛和夫和父親做起了賣紙袋的生意。父親生產紙袋,小稻盛和夫就滿大街的吆喝兜售,結果無人問津。
受到打擊的稻盛和夫沒有放棄,而是暗暗決定一定要將紙袋賣出去。
他做足了功課,認真研究了前人和書本上的經商經驗,結合當地人做生意的方法,將自己要銷售的地方化為7個區域,按區域銷售,直到找到一個適合的銷售市場。
很快,稻盛和夫找到一處黑市,裡面的叔叔嬸嬸很友好地買了他的紙袋,有些好心的阿姨還讓他的紙袋放在店裡,幫忙代售。
稻盛和夫有了固定的消費者和市場,有了資金流入後,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他將自己的紙袋推銷給附近的小賣鋪,便利店和批發商,還承諾會生產出他們需要的紙袋樣式。比如一個裝蛋糕和水果的紙袋大小和樣式會有所不同,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生產出各式各樣的紙袋。
剛開始很難,稻盛和夫處處碰壁,沒人相信他這種銷售方法。只有一個糕點店的大嬸看小孩不容易,就批發了一些紙袋放在店裡銷售。稻盛和夫很感激,給大嬸讓利了很多。
顧客買完糕點後,送上一個方便攜帶的紙袋,還可以裝其他東西,這是在其他店享受不到的服務,都很樂意在大嬸這裡買糕點。
大嬸家的客源越來越多,附近的商家一打聽,才發現是紙袋產生的效果。於是,原本不相信稻盛和夫的商家,紛紛找上門批發紙袋。
稻盛和夫家的紙袋生意越傳越遠,越做越大。稻盛和夫很開心,這是他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完成一次經商行為,不僅改善了家庭的困境,還在他心裡埋下一顆種子。讓他相信,其實做成一件事並不難,關鍵在於自己肯為之付出。
真正的經營之聖
晚年,稻盛和夫從這段「賣紙袋」的經歷中總結出一套經營哲學,有以下三點:
1、用心鑽研。尋找適合的方法和合作夥伴,當商機未現時,可結合當下流行趨勢,開拓思維,創造出一個新的商機;
2、不斷努力。成功不是一戳而就的,唯有心中堅定必勝的信念,付出不亞於他人的努力,最後才能收穫到勝利的果實;
3、學會感恩。在你落魄時還願意伸出援手之人,心存善意,都應該要感謝他們。人活著,就要感恩,積善行,利思他。
稻盛和夫提出的「敬天愛人」和「利他」思想,就是希望幫助更多的人。他將股份分給員工,滿足員工的需求。開創「盛和塾」,希望自己的成功經驗和哲學思想,能影響到更多的人。顯然,任正非從中借鑑了一點成功經驗,他堅持不上市,員工持有股份,也是希望員工能夠越來越好。
稻盛和夫復盤一生,將自己的工作經驗、管理哲學和人生智慧都寫進《心法》、《活法》、《幹法》三本書中,希望能影響到更多有夢想的人。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整合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和「時間管理法則」,關於職業選擇、人生意義、人格魅力的提升等多方面,是職場人和創業者的福音。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