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騰退地上建起城市副中心「綠肺」,盡享家門口的小康生活

2021-01-12 北京通州官方發布

千畝工業大院騰退,變身城市副中心環城綠色休閒「綠肺」,張家灣公園的蛻變,為姚辛莊村的村民們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早上八點,姚辛莊村文化廣場上準時響起了音樂聲,數十名退休的村民自發組成了廣場舞隊、甩龍隊、甩球隊,享受著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村民祁孟霞:「從一個人開始,一直到三十來個人,我們這幫人的宗旨就是每天是開心快樂。」

村民姚秀芳:「錢不用發愁,吃不用發愁,所以我們每天出來都是樂呵呵的。」

姚辛莊村是唯一一個被張家灣公園環繞的村,2017年,伴隨著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大批的工業企業遷出,工業廠房夷為平地。工業大院騰退的土地變身300公頃的張家灣公園,為周邊村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年近60歲的周鳳金就是其中之一,作為資深的自行車騎行愛好者,以前她只能在公路騎行,現在,家門口的公園就有了騎行車道。

村民周鳳金:「現在我們組織一個小群,每天堅持騎行基本上最低50公裡。」

不僅如此,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光是廣場舞隊的退休村民,就自發購置了四身統一的服裝,而騎行車隊更是擁有一套專業的騎行設備。

村民周鳳金:「連車帶裝備將近3萬塊錢吧,吃喝不發愁,有條件了就買輛車鍛鍊鍛鍊身體。」

為進一步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姚辛莊村將充分發揮了黨建引領的作用,通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建設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姚辛莊村支部委員馬麗君:「看到我們村的百姓文化生活這麼豐富多彩,作為村幹部我們是發自內心地非常的欣慰,我們村委會計劃用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來給他們這個道具服裝這塊兒給他們進行一下投資,打造姚辛莊的文化志願者團隊。」

張家灣公園正在進行三期工程的建設,未來,這裡將通過綜合布置休憩長廊、涼亭、標牌小品等,再現大運河畔「水巷茶棚」的歷史風貌,滿足周邊30多萬市民的綠色休閒需求。

村民周鳳金:「生活在城市副中心,我們覺得特別驕傲心情也愉快了生活也好了,我們心裡特別快樂。」

通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韓銀麗 韓強

責任編輯:劉天澤

相關焦點

  • 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穿行在廊坊市北三縣1258平方公裡的大地上,深入推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熱浪撲面而來。隨著《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日前出爐,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正掀開嶄新一頁。奮力搶回「春光」,京唐城際鐵路廊坊市北三縣各標段塔吊林立、激戰正酣,徵地拆遷完成98%,樁基施工快馬加鞭。
  • 老廠房裡建起運動匯、文創中心,工業遺蹟在城市綠心「活」起來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自9月29日開園以來,已經吸引了20多萬名遊客參觀遊覽。這一北京新的「網紅」打卡地,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貌和場所記憶,原東方化工廠、東亞鋁業等留存下來的老廠房、煙囪等,在銘刻時代記憶的同時,也被注入了新的社會功能。
  • 密雲增677畝「城市綠肺」
    原標題:密雲增677畝「城市綠肺」近日,密雲冶仙塔文化休閒公園開門迎客,市民又多了一處休閒漫步的綠色空間。公園位於密雲城區東北角,總佔地面積約677畝,栽植喬灌木1.96萬株,地被花卉30萬平方米,栽植水生及溼地植物2.9萬平方米,可服務周邊8萬餘人。公園在設計之初充分結合周邊環境,運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展現出了密雲厚重的文化內涵和濃鬱的森林氣息。園內設有白沙映塔、碧瓶春曉、滿蒙鄉情、童趣樂園等10餘處特色景觀。
  • 城市副中心新聞發布會請來普通居民:「心之所向,滿是欣喜」
    12月29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辦「我看副中心變化」新聞發布會,請來9位普通的副中心居民或建設者,分享近年來城市副中心的變化,「目之所及、皆是變化,心之所向、滿是欣喜。」北投集團通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杰說。9位普通市民來自城市副中心街鄉鎮、社區村、建設單位等。
  • 佔地677畝最多服務8萬人 密雲再添「城市綠肺」
    冶仙塔文化休閒公園公園位於密雲城區東北角,總佔地面積約677畝,栽植喬灌木1.96萬株,地被花卉30萬平方米,栽植水生及溼地植物2.9萬平方米。公園在設計之初充分結合周邊環境,運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展現出了密雲厚重的文化內涵和濃鬱的森林氣息。園內設有白沙映塔、碧瓶春曉、滿蒙鄉情、童趣樂園等10餘處特色景觀。
  • 京畿福地 蝶變通州——全國百家媒體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大的藝術家聚集地,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宋莊鎮,匯集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藝術家在那裡生活、創作。在大運河的源流——溫榆河與潮白河之間,在這佔地116平方公裡的區域內,已集聚藝術家達7000人,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美術館、藝術展館35家,畫廊藝術機構78家,藝術家工作室5000個,藝術品經營面積達2.5萬平方米,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藝術家最多、民營美術館最多的藝術區。在通州,舞美創意擘畫時代藍圖。
  • 城市副中心創新中心、未來設計園雙雙開園
    原標題:張家灣設計小鎮創新中心、未來設計園雙雙開園城市副中心打造「高精尖」產業新高地2020年12月24日,在北京未來設計園共享辦公大廳,工業機器人現場展示數字建造技術,列印異型模板。(白繼開 攝)銅牛廠老工業大院內初步呈現出歷史與現代並存、設計與科技交織的活力場景,成為新興網紅打卡地。 (白繼開 攝)2020年12月24日下午,張家灣設計小鎮一片喜慶,創新中心和北京未來設計園一期雙雙舉辦開園儀式,將分別吸引科技創新企業和國際設計與文創類企業聚集,打造城市副中心的「高精尖」產業新高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城市副中心 千年之城展開框架
    常鳴 攝城市副中心剪影。本報記者 白繼開 攝2016年5月27日,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這座千年之城從此奏響建設序章。時光流轉。今天,距離這一重要會議召開已經四年時間。
  • 北京城市副中心「橋頭堡」效應顯現
    大運河哺育的「通武廊」,地處京津冀交界之區,地相接、水相連、人相親,被稱為「小京津冀」。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產業重構、資源整合早已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帶動「通武廊」協同成長。近日,記者走進「通武廊」,看到城市副中心「橋頭堡」效應顯現出勃勃生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幸福北京人·靜享生活
    莊寶滿足地說。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雨兒胡同時,在只有16.7平方米的莊寶家裡,坐在摺疊沙發上和老街坊們拉家常。如今,莊寶家已經搬離住了幾十年、見不著陽光的南房,搬進了北苑92平方米的大兩居,享受從未有過的寬敞。
  • 北京城市副中心這處公園下周開園,先來一波美圖過過眼癮
    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地標——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將在9月29日正式對市民開放,此次開放區域5.39平方公裡,相當於1.8個頤和園大小。為進一步提升遊客的遊園體驗,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導覽APP將於開園前正式上線,為遊客提供遊園手冊、交通指南、遊覽約車、預約入園、景點推薦、綠心諮訊、科普宣傳、智慧停車、投訴建議等服務。
  • 在家門口上班,太幸福了!|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12-16 2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則故事講述幸福小康生活
    關於小康,總有諸多過往:你的第一部手機、第一輛汽車、第一份工作、第一套房子……無數個第「一」的片斷,折射出我們普通的生活場景,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雖時代不同,但對小康的憧憬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未間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橋、流水、書香、人家——老北京胡同裡的...
    「歷史上的楊梅竹斜街以文化聞名。」王秀仁在楊梅竹斜街生活了數十年,據她介紹,當年這裡被稱為「出版一條街」,鼎盛時期有7家書局,魯迅、沈從文、鬱達夫等人都是這裡的常客。  2010年,楊梅竹斜街被選為老城改造更新試點項目,採取自願騰退原則,目前已有700餘戶居民陸續遷出,為「騰籠換鳥」留下空間。  「這條街不大拆大建,保留了大部分老住戶,力求把老北京的人氣兒、韻味兒原汁原味地留下來。」大柵欄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婕介紹,對騰退的房屋和空間,除分類分級進行建築改造和環境景觀提升外,還要引入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業態。
  • 蘭州打造城市副中心 客商在線「雲」集築夢想地
    7月3日,蘭州、上海、深圳三地以視屏對接、線上洽談的形式,圍繞榆中生態創新城進行重點推介,並現場籤約。 韋德佔 攝中新網蘭州7月3日電 (記者 劉薛梅 李亞龍)3日,蘭州、上海、深圳三地以視屏對接、線上洽談的形式,圍繞榆中生態創新城進行重點推介,並現場籤約。在蘭州主會場籤約的四川泛美教育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魏全斌說,這種跨時空開會、整合資源的方式很「實惠」,只需要一點時間,就可以把項目看得很好。
  • 城市副中心建設四周年 從規劃藍圖變成現實畫卷
    水質改善,北運河城市副中心段實現旅遊通航 唐建 攝2019年10月3日,北運河城市副中心段首次實現旅遊通航。河道全長11.4公裡,上起北關閘,下止甘棠閘。東六環入地改造就是其中的大手筆之一。該工程於去年底開工,預計在2023年底完工。建成後,北京城市副中心各組團之間的11條東西向城市道路將實現貫通,有效縫合城市空間,織密城市路網。與此同時,地上現有的東六環主路將建設為高線公園並改造成為慢行系統。環球主題公園增設京哈高速公路立交節點工程也在有序改造之中。
  •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恭喜,有這些好消息傳來!
    12月15日下午 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舉行城市副中心建設專場 發布會透露了這些重要信息 其中城市副中心將建三條新地鐵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 | 製衣廠房搖身一變成設計園區,副中心這個網...
    十多米長的大屏幕上一隻藍色的魚來回遊動,看起來科技感十足。現場有工人在做內部裝修,放眼過去是濃濃的工業風。這裡是張家灣設計小鎮銅牛地塊,昔日的製衣車間搖身一變成科技、藝術融合的設計園區。光立方、發光路、巨型魚燈......銅牛老廠房「脫胎換骨」隨著開園時間臨近,北京未來設計園區一期的收尾工程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原銅牛成衣車間改造而成的共享辦公空間,外牆被刷成亮黃色,十分顯眼。走進發現,此前廠房的部分鋼質框架還在,三根紅色的鋼管並排豎立,撲面而來的是滿滿的工業風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