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工業大院騰退,變身城市副中心環城綠色休閒「綠肺」,張家灣公園的蛻變,為姚辛莊村的村民們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早上八點,姚辛莊村文化廣場上準時響起了音樂聲,數十名退休的村民自發組成了廣場舞隊、甩龍隊、甩球隊,享受著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村民祁孟霞:「從一個人開始,一直到三十來個人,我們這幫人的宗旨就是每天是開心快樂。」
村民姚秀芳:「錢不用發愁,吃不用發愁,所以我們每天出來都是樂呵呵的。」
姚辛莊村是唯一一個被張家灣公園環繞的村,2017年,伴隨著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大批的工業企業遷出,工業廠房夷為平地。工業大院騰退的土地變身300公頃的張家灣公園,為周邊村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年近60歲的周鳳金就是其中之一,作為資深的自行車騎行愛好者,以前她只能在公路騎行,現在,家門口的公園就有了騎行車道。
村民周鳳金:「現在我們組織一個小群,每天堅持騎行基本上最低50公裡。」
不僅如此,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光是廣場舞隊的退休村民,就自發購置了四身統一的服裝,而騎行車隊更是擁有一套專業的騎行設備。
村民周鳳金:「連車帶裝備將近3萬塊錢吧,吃喝不發愁,有條件了就買輛車鍛鍊鍛鍊身體。」
為進一步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姚辛莊村將充分發揮了黨建引領的作用,通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建設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姚辛莊村支部委員馬麗君:「看到我們村的百姓文化生活這麼豐富多彩,作為村幹部我們是發自內心地非常的欣慰,我們村委會計劃用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來給他們這個道具服裝這塊兒給他們進行一下投資,打造姚辛莊的文化志願者團隊。」
張家灣公園正在進行三期工程的建設,未來,這裡將通過綜合布置休憩長廊、涼亭、標牌小品等,再現大運河畔「水巷茶棚」的歷史風貌,滿足周邊30多萬市民的綠色休閒需求。
村民周鳳金:「生活在城市副中心,我們覺得特別驕傲心情也愉快了生活也好了,我們心裡特別快樂。」
通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韓銀麗 韓強
責任編輯:劉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