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際春是二野政治部主任,排在陳賡、李達前面,可惜沒有軍銜
歷史客棧之前介紹過,在1955年我軍授銜時,各大野戰軍的政治部主任,軍銜一般都要高於參謀長。
比如一野,政治部主任是甘泗淇,授上將,參謀長是閻揆要,授中將;
三野,政治部主任是唐亮,授上將,參謀長是張震,授中將;
四野,政治部主任是譚政,授大將,參謀長是蕭克,授上將。
但是,二野是個例外,參謀長李達授上將,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卻沒有軍銜。
(圖:張際春)
當然,這裡面沒有什麼內幕,只是因為1955年張際春已經離開了部隊,也就沒必要授軍銜了。如果他還在部隊的話,應該也是上將。
對這件事,張際春自己也看得很開,說:「肩上多幾顆星少幾顆星又能怎麼樣?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確實,在張際春的革命生涯中,一直都是以低調、大度、助人為樂而著稱的。
當年在抗大做政治部主任的時候,張際春就被稱為「嚴師慈母」,什麼意思呢?
「嚴師」,自然是說他在抗大的日常工作和教學抓得很緊,要求非常嚴格,而在生活中,他卻像一個慈祥的母親一樣,很會照顧人。
(圖:張際春(右)與羅瑞卿、陳伯鈞)
1943年,抗大接到命令,準備從邢臺返回陝北。在抗大工作的沙旅,當時跟魯藝學校的女朋友段方正準備結婚,雙方相距100多公裡,加上戰爭年代交通不便,婚禮根本來不及辦,可是一旦分手,遠隔千山萬水,再次相會又是遙遙無期,沙旅非常著急。
張際春知道此事後,立刻寫信給羅瑞卿,請他幫忙想想辦法。羅瑞卿知道後,親自前往魯藝學校,將此事告之魯藝學校的領導,領導同意批准後,段方立即啟程,三天後終於追上了西進的抗大部隊,不久後,兩人在陝北綏德舉行了婚禮。
張際春還有一個更形象的綽號,叫「老媽媽」,一是因為他年長資歷深,1900年生人,上過井岡山,參加過長徵;二來就是他性格好,仁慈心細,有些戰士犯了錯,他從來都不發脾氣,而是有理有據地分析,讓人如沐春風。
張際春雖然身為部隊領導,但他身上沒有一點架子,大家心裡有煩心事或者工作上遇到了麻煩,都會找他傾訴,他總是耐心地聽完,然後幫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媽媽」。
在第二野戰軍,張際春的地位非常高,當時二野前委共有五個人,除了劉、鄧,排在第三的就是張際春,後面兩位是陳賡和李達。
有一次,二野要進行展覽,牆上貼了三個人的照片,就是劉、鄧和張際春,這也是大家都認可的。
但是,張際春看到後,非常生氣,說:「一個廟裡有幾個神?怎麼能把我和劉、鄧的照片並列?」然後,就讓人把自己的照片撤了下來。
建國後,張際春的老家湖南宜章縣準備出版一本《張際春同志二三事》,介紹他的革命事跡。張際春知道後,親自給宜章縣寫信,制止了這件事,在信中說,應該多宣傳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們,不要宣傳我。
1964年,張際春的母校湖南省第三師範學校為了紀念建校60周年,在校刊上刊登了張際春的文章,還有他的照片。張際春看到後,說「這樣做很不好」,並親自寫信給湖南第三師範學校,請他們把自己的文章和照片都撤下來,多宣傳為學校做出貢獻的老師們。
1968年9月12日,張際春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
[責編:譚思敏]
[來源:歷史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