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所有生物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必要物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瓶裝水產品,可謂五花八門,5月24日,隨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新國標的出臺,以後那些炒作概念的瓶裝水將不再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新國標禁止炒作
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由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4年12月24日批准發布,自2015年5月24日起實施,標準中對包裝飲用水的標籤標誌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
標準適用於直接飲用的包裝飲用水,即:密封於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和相關規定的包裝容器中,可供直接飲用的水,不適用於飲用天然礦泉水。根據該標準,當添加使用硫酸鎂、硫酸鋅、氯化鈣、氯化鉀等食品添加劑用於調節口味時,需在產品名稱的鄰近位置標示「添加食品添加劑用於調節口味」等類似字樣。
包裝飲用水的名稱應當真實、科學,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種或若干種成分來命名包裝飲用水。包裝飲用水的標籤標誌應清晰、醒目、持久,使消費者購買時易於辨認和識讀。包裝飲用水的產品名稱不得標註「活化水」、「小分子團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學的內容。
這些水沒那麼神
按照國家標準GB10789《飲料通則》對包裝飲用水做的分類,根據水的來源、加工方式等特點,分為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純淨水、飲用天然泉水、其他天然飲用水、飲用礦物質水、其他包裝飲用水共6類。而在瓶裝水市場,主要可分為四類,包括蒸餾水在內的飲用純淨水、飲用礦物質水、飲用天然泉水、天然礦泉水。
天然礦泉水未必安全
該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或鑽井採集的,價格相對較高,是因為水源成本高,而非其中的微量礦物質。相比自來水,礦泉水有更多的元素需要控制,如銻、鋇、硼、鎳、銀等,其富含「微量營養元素」鍶、硒的噱頭,實際上含量並不比自來水高,有的甚至還不如自來水。
蒸餾水在歐美是工業用水
不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等,並且基本上呈不利於人體的酸性,長期飲用對身體無益。在歐美,這種水主要在工業中使用,比如用於勾兌酒、勾兌一些飲料等。
礦物質水添加元素自來水裡也有
在純淨水的基礎上添加了礦物質類食品添加劑而製成的。礦物質水添加的物質主要是硫酸鎂和氯化鉀,相當於在水裡加入了食鹽,而這些在自來水裡面全都有。
忽悠人的概念
小分子水、月子水不靠譜
傳說中專供產婦喝的「月子水」主打營銷概念就是「小分子團水」(也稱小分子水),稱更利於吸收。其宣傳者稱,利用磁場的切割等方式將水磁化,切斷部分氫鍵,就能夠得到團簇小的小分子水。不過,相關研究表明,磁化處理水的結果是水中的氫鍵含量有少量的上升,可這會造成水的團簇變大。與「磁化得到小分子水」的說法恰好相反。如果真想喝「小分子水」,不如燒開了趁熱喝,因為加熱也會破壞「大分子團水」,變成「小分子團水」。
量子共振信息水騙人的
一瓶200毫升的「量子共振信息水」在電子商務網站上賣600元,是相同容量主流品牌化妝水價格的10倍。不過發明這種水的人堀尾忠正已於2013年因涉嫌詐騙被警方帶走。
富氧水沒用的
富氧水的富氧是通過加壓實現的,開瓶後水中的氧氣處於「過飽和」狀態。「過飽和狀態」不是穩定狀態,所以其中的氧氣會逐漸逸出,相關檢測結果顯示開瓶後氧含量持續下降。
類似的還有磁化水、富氫水、電解水、生物離子能量催化水、離子重組水等各種讓消費者雲裡霧裡的「科學概念」,不過,它們沒一個得到科學界認可,別信就是了。
概念水
新包裝趕緊更換
屈臣氏旗下的蒸餾水和礦物質水將要改成別的名字。在其官方網站上,這兩種產品的水的名稱還未改變,但根據新國標實施的緩衝期,2016年1月1日之後,屈臣氏的「蒸餾水」和「飲用礦物質水」的名稱就不能用了。
農夫山泉的「飲用天然水」提法顯然過分模糊,也將更換包裝。
康師傅礦物質水,按照新國標,這個名稱顯然需要更改。而在超市裡,康師傅已經更換了新包裝,改稱為「康師傅優悅包裝飲用水」。並在瓶身包裝上標註「為口感清爽甘美,特加入礦物質類食品添加劑」字樣。在其官方網站首頁上,康師傅也發布了更名的公告。
怎么喝才最健康
普通成年人一天需要補充大約兩升水,其中800毫升是從食物中獲得。現在氣溫高,流汗多,就應該再多喝一些。北方空氣乾燥,也可以適當多喝點水。
飲水應該少量多次,要有意識地主動喝水,而不是感到口渴時再喝,尤其是老人更需要及時補充水。早晨起床要喝一杯水,晚上睡前不要喝太多水以免頻繁起夜。劇烈運動後不要馬上大量喝水,慢慢喝比較好。對於結石體質的人和患有腎結石的人,應該適當多喝水以減少尿鹽析出。
(環宇琪鵬 偉坤 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