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條句」貼門上 黨的恩情記心中——覃塘區石卡鎮坭灣村見聞

2020-12-16 湘湘帶你看社會

「社會主義好,永遠跟黨走」「住好房不忘黨恩」……覃塘區石卡鎮坭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98戶746人,目前已全部脫貧。貧困群眾脫貧不忘黨恩,記者近日在走訪中看到了脫貧戶家門上的「感恩條」。

該村因殘致貧的吳國權戶,家庭人口6人,其中勞動力2人,2人上學,家庭負擔較重,2017年享受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扶持,建起了兩層共190平方米的穩固性住房,解決了全家住房問題。同時,在國家一系列幫扶政策的扶持下,他家於2018年脫貧摘「帽」。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老人家心中對黨和國家滿懷感激,便寫了「社會主義好,永遠跟黨走」的字句掛在家中,教育後輩永遠記住黨和國家的恩情。

該村貧困戶譚悅忠戶,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享受扶貧易地搬遷政策,在大嶺鄉金嶺小區分配得到一套具有產權的商品住房,從而解決了他家面臨的最大困難,於2018年脫貧。其本人對黨和國家的感激之情有感而發,於是用紅紙寫下「住好房不忘黨恩」張貼在門口。

吳國權說,全村脫貧戶成功脫貧以及村中基礎設施建設的提升,是近年來村中最大的喜事。在全村198戶貧困戶脫貧摘「帽」的同時,村屯基礎設施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村道基本上都是黃土泥沙,雨天騎車經過的人都備有一根小木棍,以備隨時清理加塞在車輪上的泥團。現在,所有村屯道路得到硬化,有些路段還安裝了路燈,群眾出行條件大大改善。建成屯級文化活動中心4個、標準燈光籃球場5個,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有了新平臺,各屯群眾文化中心每晚燈火通明,氣氛熱烈,跳舞的、打球的、做遊戲的、閒聊的,群眾都很歡心。

駐坭灣村第一書記李育山告訴記者,以前,工作隊員入戶走訪時,貧困戶普遍訴苦,現在更多的是感激,感激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廣大幫扶幹部的幫助與支持。國家的扶貧政策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過上了有保障的生活,他們更加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來源:覃塘宣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覃塘區舉辦第四屆中小學「立德杯」體育藝術節
    ▲覃塘高中《花季驪歌》▲覃塘三中《八女投江》▲覃塘一中《源源紅旗渠》▲黃練鎮大董小學《好好學習,保衛祖國》▲覃塘街道中小學《我心中的河》幼兒園專場▲覃塘街道中心幼兒園《星星在閃爍》▲覃塘區實驗幼兒園《說唱中國紅》▲ 蒙公鎮中心幼兒園《中國草地上的紅小鬼》▲三裡鎮啟蒙幼兒園《壯家少年在紅旗下成長》▲石卡鎮金太陽幼兒園《追夢少年》
  • 貴港覃塘區推進木材加工企業復產達產見聞
    望著嶄新的生產線,廣西億松木業公司董事長梁文理說,該公司投入1000萬元,新增加了5條粘貼板生產線,「三班倒」24小時開工,預計今年產值可達3.5億元。  該企業投資8500萬元,建立14條生態板生產線,於2019年8月竣工試產,月產值2000萬元左右。「2月21日,覃塘區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給企業創造了發展的機遇。
  • 黃開添演講:感恩父母 銘記恩情
    如果母親的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 那麼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拿什麼來感謝你,我的父母!父母的愛說不完、道不盡,所有的恩情我們銘記於心。感恩父母,不由地想到畢淑敏寫的一篇「孝心無價」——願所有的兒女們一起感受……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
  • 佛教:心中多少恩,命中就有多少福,這六種恩情要牢記
    佛說:心中多少恩,命中就有多少福;心裡多少怨,命中多少苦;人越是懂得知恩圖報,越是有福氣,一生恩情很多,有六恩要牢記!天地呵護之恩蒼天有好生之德,人在天地之間,衣食取天地之精華,我們生自與天地之間,最後也會回歸於天地,一起都是天地所賜予,天為被,地為席,一切都是依賴於天地才會有我們,人類、萬物,生於天地,長於天地,用於天地,而要懂得要感恩天地的恩情!
  • 衛輝脫貧戶:安居樂業 黨的恩情不能忘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波 實習生 崔月 通訊員 焦瑞新  近日,記者在衛輝市上樂村鎮曲律村,見到了脫貧戶李三根,李三根的家裡一片歡聲笑語,氣氛祥和而又溫暖。  「黨的政策真是好!給俺辦了低保、慢性病卡,還給老伴兒安排了打掃衛生的活兒,幫助俺家去年脫了貧。
  • ——記駐覃塘區大嶺鄉大嶺村工作隊隊員黃向剛
    近日,記者剛走進覃塘區大嶺鄉大嶺村村委辦公室,就看見村民姚惠林送來半袋紅薯。她一早到地裡挖紅薯,專門挑了半袋大紅薯送給駐村工作隊隊員黃向剛以表謝意。    ▲大嶺村組織黨員學習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強化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活動會議  黃向剛是覃塘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稽查大隊大隊長,2018年3月加入大嶺村這個大家庭,當地村民都親切地稱他為「黃隊長」。
  • 盤點感恩父母情的五首歌曲,父母的恩情大似海!
    感恩父母情--在生命的降生和成長中,父母的恩情大似海。做為父母,他們的身心日漸憔悴,年輕的容顏已不復存在,但他們養育了你,帶領你認識了這個世界,教會了你生存的本領,他們不為別的,只因你是他們的子女,只為今生與你的血脈情緣。
  • 覃塘區第四屆中小學「立德杯」 體育藝術節
    為踐行覃塘區教育系統「116」黨建工作體系,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展示覃塘區各中小學校藝體發展成果,活躍全區師生體育文化生活,充分展示覃塘區師生的魅力,彰顯師生的青春活力,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綜合素質, 11月25日-27日,覃塘區教育系統舉辦了為期三天的第四屆中小學「立德杯
  • 2020年感恩節感恩老師的祝福語120條
    6、感謝老師對我孩子的關愛與照顧,孩子的成長需要你們的關懷與輔佐,對你的感激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但卻記在心中!祝願老師桃李天下,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孩子的明天會因為有你的教育而感到驕傲!7、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 感恩才有福報—壯族的感恩習俗
    狗對壯族人的恩情,有兩個方面:一是傳說遠古時候,天降大水,淹沒了世界。當洪水退去,倖存的人衣食無著,一無所有。最糟糕的是沒有谷種,後來是狗去天上盜取了谷種。狗沒有手,就在神仙的谷堆上打個滾,將穀粒裹在毛上。
  • 扶貧攻堅:記覃塘區退役軍人、扶貧工作隊員韋捷
    退役軍人韋捷,是一個出生於貴港市西北部大石山區的壯族之子,退役後到貴港覃塘區委宣傳部工作,他以軍人本色,長期紮根在覃塘區基層一線,獲得2016-2017年度全區「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優秀工作隊員,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
  • 感悟恩情,需要我們用一生傾力報答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用心去發現人世間的美好,用心去感恩世界所給予你的一切,你就會成為熱愛生活、樂於助人、勤於奉獻的人。人生所得到的一切並不是都理所當然,知恩而感恩,方為成人。這世間有許多的恩情讓我們倍感溫暖、讓人甜美,有許多的恩情需要我們一生傾力去報答。
  • 覃塘區「兩依託三保障」生豬「拱開」脫貧致富門
    貴港市覃塘區創新「種養循環,資源利用,綠色發展」理念,發揮「兩依託三保障」措施優勢,發展生豬扶貧產業,「拱」開脫貧致富門。
  • 跪天跪地跪父母,而我只好在心中找塊地,久跪謝恩情了
    我媽忽地從門裡衝出來,揪著我的衣服往回裡扯:「你還志氣大了,還跑到外邊來了,人家大年初一一家合合團團,我和你爸拿著錢都送不到你手裡,你就是想在這一天鬧個不高興」。我大喊:「這錢我不要了」,遂要衝到那漫天風雪,不幸,又被我媽強行揪了回去。自此後,別人家的小孩都盼著望著新年討個紅包,我卻怕得很,生怕他們要借著壓歲錢的名頭讓我下跪磕頭。
  • 門神門神騎紅馬 貼在門上守住家
    蘇州桃花塢年畫  「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據傳說,在大海上,有一座叫做度朔的大山,山上有一棵參天桃樹,樹冠蜿蜒盤伸三千裡地,桃枝的東北方向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旁上有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專門監視那些惡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織成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餵老虎。後來黃帝作禮請神,就在門口立了一個大桃人,上畫神荼、鬱壘與老虎,用來驅惡鬼。
  • 做人,要心存感恩,放下怨恨
    做人,要心存感恩,放下怨恨,將別人對自己的恩情記在心中,永生不忘,將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放下,不再怨恨。畢竟,怨恨在心中,痛苦的是自己,煎熬的是心,你心裡有多少怨恨,你就要承受多少痛苦,忍受多少煎熬,與其如此,不如放下。而感恩在心中,美好的是自己,溫暖的是心,你心裡有多少感恩,你就能享受多少美好,感受多少溫暖。
  • 2019教師節祝福語賀卡怎麼寫 2019教師節祝福語大全感恩老師的話
    教師節祝福語大全高山不移,碧水常流,我師恩澤,在心永留願全天下的伯樂,能與太陽一樣燦爛輝煌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桃李滿天下,恩情似海深,祝老師身體健康教書育人始不停,師愛無價記心中。節日傳心願,老師永年輕。
  • 作品賞析丨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感恩,是對恩惠心存感激的體現,是不忘他(她)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 感恩是一種社會美德和社會責任,是一個人立身做人的基本思想境界。 人首先要學會做人,正直善良,滴水之恩 當湧泉相報!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擁有一切! 感恩,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做人的原則。
  • 祁陽:脫貧感恩暖心話題像一把火,點燃了村民的激情
    駐村第一書記、幫扶幹部、村「兩委」幹部和貧困戶、村民小組長、老黨員、德高望重的老人等幾十人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回顧脫貧歷程,暢談幫扶成效,感謝黨的恩情……「感謝黨的好政策!」沒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沒有黨員幹部的幫扶,哪有現在的好生活?」「對,對!現在村裡有蘑菇基地、白茶基地,發展起旅遊產業,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這都要感謝黨,沒有脫貧攻堅,就沒有現在的龍溪村。」「我之前生病在長沙做手術,醫保報帳3萬多元,平時有點小毛病也不用出村,到村衛生室就能看病。國家政策好,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