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還沒進入社會之前,孩子的經濟支出基本都要依賴父母,當孩子有了經濟獨立的能力時,他們是否又能像父母一樣慷慨付出呢?大概每個父母都希望能夠收到孩子親自送的禮物或驚喜,無關價格,但如果這份驚喜是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想必父母會更加驕傲。
01「為你們花的不心疼」,小學女孩用第一份工資請父母吃飯,太暖心
最近山東青島的一個小女孩在網絡上火了,原因竟是她請父母吃了一頓飯。小女孩的名字叫郗嘉琳,目前還在讀小學,視頻中的她正在和父母一塊兒吃飯,臉上笑意滿滿。
吃飯過程中,爸爸問嘉琳:「你花錢請我們吃飯,心疼嗎?」嘉琳毫不猶豫的回到:「掙錢就是為你們花的,不心疼。」這句回答讓網友們大呼太暖心,有的網友還表示已經「拿起拖鞋走向正在打遊戲的兒子」。
更讓人感動的是,嘉琳請父母吃飯的錢是她賺的第一桶金。正值放暑假,嘉琳早早就把暑假作業做完了,閒在家裡太無聊,所以主動提出去爸爸的餐館裡幫忙。爸爸答應嘉琳,每天付給她20元的「薪酬」。
9天過去,嘉琳在店裡得到了大家的喜愛,做事情也有模有樣的,這天她拿到了爸爸給她發的180元「薪水」,高興之餘,她還說要請爸爸媽媽吃頓飯。
點了一桌子的菜,爸爸還擔心嘉琳不夠錢付錢,最後結算時173元,薪水剛好可以付清。雖然吃完飯之後不剩什麼錢了,但是嘉琳絲毫沒有覺得可惜或不開心,爸爸問她心不心疼時,她還特別暖心的回答說為父母花的錢就不心疼,真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
02有的孩子無私奉獻,有的孩子卻不知感恩,指責孩子前家長要反思
近一兩年裡,很多父子反目成仇或者兒子弒母案頻發,犯罪手法的殘忍程度讓人汗毛直立。都是父母親手撫養長大的孩子,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做到無私奉獻,有的孩子卻對父母視如敵人,或許家長也應該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孩子的心理撫養也應該被重視起來。很多家長工作非常忙,在孩子撫養問題上就當上了甩手掌柜,並不關心孩子是否開心,甚至認為小孩子不應該有情緒。而有些家長卻又太逞強,自己吃苦也要讓孩子過上輕鬆的生活,這反而是縱容了孩子依賴父母、不勞而獲的習慣。
03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1.告訴孩子「錢」的含義
孩子上小學後就能夠理解「錢」的含義了,但父母要做的是給孩子更直觀的感受,即用等價的商品來讓孩子了解「價位」,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眼前物品的價值高低,而不同額度的錢可以買到不同價值的物品,通過這樣的方式慢慢建立最初的金錢觀。
2.鼓勵孩子記帳
想要要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就需要給予她管理自己財務的自由。父母可以每周定額給孩子一筆零花錢,並要求她每天都要形成記帳的好習慣。同時,家長也不要過度阻撓孩子通過勞動的方式賺取自己的小金庫,只要是安全合法的,都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更全面深刻的金錢觀。
今日互動話題:你的第一桶金花在哪兒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