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最近一段時間,娛文娛視寫了許多對「銀幕伉儷」,如張平與杜粹遠、李緯與張鶯、於彥夫與張圓、張輝與葉琳琅、史原與羅靜宜、管宗祥與於黛琴等,通過介紹,我們又重溫了老藝術家們的銀幕光與影、家庭愛與情,深受教益。今天咱們再來聊一對著名影視藝術家,那就是張良與王靜珠夫婦。
說起張良,許多觀眾可能忘記了,但如果說起他曾經在《董存瑞》中飾演過董存瑞、《林海雪原》中飾演過高波、《戰上海》中飾演過小馬、《哥倆好》中飾演過陳大虎與陳二虎、《碧空雄師》中飾演過李二娃、《打擊侵略者》中飾演過丁大勇、《挺進中原》中飾演過張震山等經典形象,大家久藏的記憶可能會被喚醒。
是的,張良就是老電影《董存瑞》中的董存瑞飾演者。
其實,張良飾演戰鬥英雄董存瑞這個角色非常有戲劇性。
張良,1933年8月18日出生於遼寧本溪,原名張慶鑄。1948年,也就是董存瑞犧牲的那一年,他參加解放軍。第二年,隨部隊來到北京,在衛戍師宣傳隊做了一名演員。
新中國成立後,張良曾在朝鮮前線戰地宣傳隊、華北軍區文工團話劇團、瀋陽軍區抗敵話劇團等任演員。
No.2
這就說到張良飾演董存瑞這個角色為什麼有戲劇性了?原來,1955年春,根據統一安排,各大軍區文工團進行整編,其中包括張良所在的抗敵話劇團,張良和他的戰友們已經開始打點行裝,準備復員回家了。
行前,張良站好最後一班崗,參加了大型話劇《戰線南移》的演出,他在其中飾演戰地通訊員何玉成,也是機緣巧合,幾經周折卻沒有找到飾演董存瑞合適人選的《董存瑞》導演郭維也來看這場話劇。
觀劇過程中,郭維導演一下子看中了飾演戰地通訊員何玉成的小演員,那身高,那年齡,那長相,那股嘎勁兒,不就是一個活脫脫的「董存瑞」嗎?
第二天,郭維找到張良,當聽說了導演的來意,張良大喜過望。一個即將離開文工團的人,突然遇到飾演心目中的大英雄的機會,他怎麼能不激動呢?何況,自己是那麼喜愛表演。
《董存瑞》上映後,大獲成功,張良也一舉成名,在文化部舉行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時,影片《董存瑞》獲一等獎,他本人也獲得演員個人一等獎金質獎章。
1959年,張良成為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一名專業演員,之後主演、參演了《戰上海》《三八線上》《林海雪原》《碧空雄師》《哥倆好》《家庭問題》《打擊侵略者》等影片。
尤其是1962年在電影《哥倆好》中,他一人飾兩角,出演了孿生兄弟陳大虎和陳二虎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並因此獲得1963年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No.3
《董存瑞》上映後,一夜成名的張良收到了無數粉絲寫給他的信件,愛慕的、敬仰的、求助的,什麼內容都有,唯獨有一封中肯探討、客觀批評的信,引起了有一些飄飄然的張良格外注意,信上的署名是「王靜珠」。
此時的王靜珠,是八一電影製片廠負責動畫的工作人員,這時,張良24歲,王靜珠22歲。
王靜珠,1952年畢業於蘇州美校電影卡通專業,從事的主要是美術工作。隨著通信的增多,並且認識後,兩人格外投緣。
然而,1957年反右時,張良因替長影幾位導演說公道話,受到處分,被下放到北大荒接受改造。即便在這樣一種情況下,1961年,王靜珠依然與張良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夫婦倆相親相愛,相濡以沫。
1969年,厄運再次襲來。張良被定為右派分子,開除黨籍,勒令復員,回到老家本溪木材廠當了一名搬運工人,但張良一直沒有放棄對電影的信念與追求。
好在,1972年,張良恢復黨籍、軍籍,被徹底平反。1973年,急缺人才的珠江電影製片廠誠請張良、王靜珠夫婦,以及邢吉田、王孝中等人來到廣州,幾位被衝擊的藝術家又迎來了電影創作的第二個春天。
到了珠影,張良在主演了電影《鬥鯊》後,改行當導演,王靜珠也毅然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專業,開始學習編劇。之後,夫妻倆合作或分別執導、編劇了《梅花巾》《少年犯》《逃港者》《破爛王》《女人街》《特區打工妹》《白粉妹》等影視劇。尤其是王靜珠編劇的《梅花巾》,獲得第一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榮譽獎」。
張良已經87歲,王靜珠85歲。如今這對被譽為「恩愛夫妻,神仙眷侶」的影壇伉儷身體健康,精神矍鑠,一直關心著中國影視,關心著年青一代,他們的子女也繼承了良好的家風,在從事著與影視相關的工作。
祝福張良、王靜珠夫婦及其家人安康幸福!
【喜歡老電影、老影人的朋友,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作者將與您一起向經典致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曾經的美好時光。請記得關注「娛文娛視」我們這個小家,美文會及時發送到您的手機上,幸運會時時縈繞在您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