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適合的才是正確的

2020-12-23 親寶兒歌

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根據父母對孩子的支持程度、控制要求程度的高低,提出了不同的教養方式。

每一種教養方式,都對應著一種典型的父母,對應著一類典型的孩子。

據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德對一百多個家庭的研究發現,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容易有較高的攻擊性,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容易發怒,會經常性暴躁。

那在我們的生活中,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教養孩子?父母又該避免哪些不合適的教養方式呢?

父母教養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親子關係為中心的,父母在對子女進行撫養和教育的日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對待孩子的相對穩定的、固定的行為模式和行為傾向。

作為父母,你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你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夠優人一等,你期待你的孩子是聰穎過人、活潑開朗、成熟穩重抑或是正義勇敢的,如果你用錯了教育方式,你的孩子永遠不會成為你期望的那個樣子。

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都不一樣,有的孩子比較頑皮,有的孩子則心理脆弱,有的孩子天生好動,有的孩子則生性文靜。面對不同性格的孩子,父母不能照本宣科地把別人的方法拿來使用。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杜江在《爸爸去哪兒》送給嗯哼的一段話:「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與你無關,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裡,不必有我。然而我愛你,我的孩子,我愛你,僅此而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成員間不僅有其自然的遺傳因素,也有其社會的「遺傳」因素。這種社會遺傳因素主要表現為家庭對子女的教育作用,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不同的教養方式!
    為什麼有的孩子能考清華北大?為什麼有的孩子初中沒畢業就出去工作?不同的家庭,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教養方式,不同人生。總體來說,教養方式可以分成三類:1、嚴厲性這種教養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家庭中所有的規則都是由家長制定;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但要絕對的服從,否則會受到懲罰。
  • 肯定式教養,不同於以往的「否定式教育」,這才是最理想教養方式
    本章是《肯定式教養》專欄的第二章。「肯定式教養」,一種顛覆你已有教育理念的教育方式。專欄的上一章介紹了我們過去習慣的否定式教育,簡單回顧一下。幾千年來,我們一直習慣於用「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就是發現孩子的缺點,然後否定它們,通過批評教育等方式逼迫孩子改變,從而讓他們成為我們理想中孩子。
  • 四種不同家庭教養方式,請對照自查,有助於克服原生態家庭缺點
    美國心理學家麥考比和馬丁將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劃分為四種。(1)專制型。採用專制型教養方式的父母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從,教育措施更多地採用專斷、強制或者懲罰等方式,忽視孩子自主性的培養。這樣教養方式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焦慮、自卑、膽怯,沒有安全感。
  • 氣質類型決定教養方式:了解孩子的氣質類型,教育孩子更省心
    我和朋友聊到這個話題,一開始還以為孩子們是性格原因,後來才了解到是孩子們的氣質類型,不同的氣質類型決定了孩子們的社交方式,所以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也要有不同的方向。一、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有不同的社交方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會有截然不同的方式,最後養成的孩子也會有不同的類型。由此就影響了孩子們的不同氣質,所以孩子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會有所差異。
  • 直播間|如何找到正確的教養方式(第十四講)
    三 秦 父 母 微 課 堂每周四晚與您相約正確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培養孩子勇敢、自信、正直的品格家長的教養方式恰當孩子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若方式不恰當則會適得其反不斷完善教養方式有助於家庭教育質量的提高今日20:00準時鎖定「三秦父母微課堂直播間」第十四講沈張婷老師教您如何找到正確的教養方式第十四講
  • 心理學:「權威型」家長的孩子更有出息,4個時期培養重點各不同
    不同的家庭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每個家長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把孩子教育成優秀的人才。孩子的成長不僅和家長的教養方法有關,還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聯。在心理學上,忽略型、專制型、放縱型、權威型這四種教養方式,其中"權威型"家長培養出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 孩子摔了跟頭,父母不同的應對態度,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雖然興趣、特長和學習成績能幫孩子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是真正決定一個人高度的卻是應對挫折的能力。美國一位兒童心理學專家曾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小時候過得非常幸福,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小時候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
  • 家庭教養方式是關鍵
    關於孤獨症兒童的正性教養方式,有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參考:01、注意分析孩子行為的功能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很多東西都不懂,哭鬧只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長大就好了。但其實不然,每個行為都有著不同的功能,家長不同的幹預方式會起到不同的作用。
  • 孩子「偷拿」100元,兩位爸爸不同做法,孩子10年後走向不同人生
    01孩子"偷拿"100元錢,兩位爸爸不同做法,孩子10年後走向不同人生華華前段時間在和爸爸逛商場時看到了一個玩具阿明面無表情地說:"都怪我的父親,10年前,我拿了家裡的100元錢,但是他沒告訴我那是不對的,才導致我對金錢的欲望越來越大,我恨他。"雖然孩子人生的發展不能全怪父母,但父母對孩子的一舉一動,影響實在太大了。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每一對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性格、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傳遞知識的方法、對孩子日常行為舉止的要求、面對孩子的成長或犯錯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無一例外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形成。
  • 人情商高更易獲取成功,父母用好這5種教養方式,教出高情商孩子
    實際上,孩子能培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是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01 做權威型父母是教出高情商孩子的一個先決條件在日常教育實踐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對待同一個問題時,不同的父母往往有著截然不同的對待。
  • 初中生心理//建議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採用權威型的教養方式
    若無法協調自我需求和實際生活學習,部分孩子可能會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嚴重會出現暴力等行為問題。前段時間新聞報導學生遭遇家長扇耳光後跳樓身亡給了許多教育人一個警鐘,那麼如何根據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應對心理問題?
  • 孩子的教養從「坐姿」就能看出來,有教養的坐姿,對孩子好處多多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時下熊孩子越來越多,在父母推崇釋放天性的教育方式的同時,不可置否的是有一部分父母身上存在著對孩子過分寵溺的表現,忽視對孩子言行方面的管束,這使得孩子在舉止教養上有所欠缺。老人們常說,「坐有坐樣」,一個人的坐姿是其內在素養的細節體現。
  • 不同尋常的眼光,造就不同的人生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做大事的人,他們的眼光的確不同尋常,因為他們的眼光會更長遠,更敏銳更獨特。這是他們擁有不同尋常的眼光,才使得他們在做事的時候能更好的預測和把握事情發展的趨勢。做好萬全之策。這是因為他們擁有不同尋常的眼光,才造就他們不一樣的人生。
  • 53本經典教養好書,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全腦教養法》父母的養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思維方式。在我們的父母還在為孩子報英語班、奧數班的時候,發展式教育的理念《全腦教養法》已經風靡美國,改變了萬千父母的教養方式。百萬家長信賴的育兒心理專家葉壯老師,結合大量心理學前沿學術研究成果和多年親子教育研究經驗及親身育兒經歷,立穩2大教養根基,圍繞3個人生維度,打造21個日常生活妙招提煉出一套幫孩子建立獨立資本的完整體系,針對當下社會普遍性的養育難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為所有遇到養育困境的家長提供參考和指導。
  • 3種教育方式,養出截然不同的孩子,看看你是哪一種?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孩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在不同的家庭的環境中不斷的成長,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不同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不同的成長方向。
  • 沒教養的孩子遲早吃大虧,德國這7條教養家規,值得中國家長學習
    中國家長們應該反思一下,在家庭教養這塊,我們做到了多少?沒教養的孩子遲早吃大虧,德國這7條教養家規,值得中國家長學習不要幫孩子多做,要讓孩子多做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時候家長看上去很簡單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是困難的。
  • 血型不同,減肥方式不同,你適合哪種減肥方法?
    其實減肥也是有很多道理的,比如說一個人的血型不同,也會影響你的減肥成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血型減肥那點事兒,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根據自己的血型來找準適合自己的減肥方法,或許會幫助你解決減肥沒有效果的煩惱。但是血型不同,不僅會影響你的減肥成果,而且會與你的身體健康掛鈎,血型不同適合的飲食還是不一樣的。
  • 關於教養方式的思考:經濟影響著父母的育兒差距,各國皆如此
    (1)專斷型顧名思義,專斷型的教養方式要求孩子絕對服從,對孩子嚴格控制。父母把孩子的遵從看作美德,當孩子的行為和信念與父母理解的正確發生衝突時,專斷型的父母常常會使用體罰,或者強迫性的手段來限制孩子的意志。孩子沒有發言權,父母的行為準則是不可侵犯的絕對標準。
  • 兩位媽媽不同的回答,成就娃不同的教養
    分析:當孩子提出再玩3分鐘的請求,媽媽卻動用武力強制孩子停止玩耍,要求孩子必須立刻坐下來學習。這種方式看起來是媽媽佔上風,效果很奏效。但是,往往「預後效果」會很糟糕。畢竟,小孩子的腦袋瓜裡,到底在琢磨些什麼,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