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家庭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每個家長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把孩子教育成優秀的人才。孩子的成長不僅和家長的教養方法有關,還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聯。在心理學上,忽略型、專制型、放縱型、權威型這四種教養方式,其中"權威型"家長培養出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權威型父母並不是板著臉約束孩子的一言一行,而是以適合孩子的方式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成長,隨著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靈活轉換教育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幫助孩子嚴格掌握了某些發展的方向,但是在過程中會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有獨立自主的權利。
相信大家對《中國詩詞大會》的才女武亦姝並不陌生,節目中她端正大方,對詩詞侃侃而談的獨特氣質令不少人嘆為觀止。
但是才女的教育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武亦姝的中學時期,父母嚴格的教育要求遭到了孩子的強烈反抗。無奈之下兩人去拜訪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朋友,看到朋友對孩子的另一種教養方式才恍然大悟,而這種方式就是"權威型"的教養方式。
回去之後,他們轉換了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聽取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自主發展,用愛和陪伴來引導孩子,才成就了現在的才女。
通過這個事例,可以知道權威型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那麼為什麼生活中還是很少見到這樣類型的父母呢?不僅是因為生活環境的原因,有些則是把專制型和權威型弄反了。
01權威型和專制型父母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成為孩子的朋友
向來提到權威就會想到權力,因此有些父母自然而然就會認為自己有權管理孩子的一切。從出生到成人,恨不得把孩子的一切牢牢掌控在手心,而這樣的方法很容易物極必反,孩子長大有了自主意識就很容易去反抗,這其實就是專制型父母了。
而真正的權威型父母則是會放下自己的身份,傾聽孩子真實的想法,即使對孩子有要求也會尊重孩子的意見。
區別二:父母和孩子的關係
專制型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無疑是命令和服從關係,父母說一套孩子做一套,孩子必須按照自己說的做。這樣養出的孩子要麼就喪失了自己基本的判斷能力,要麼就是進行反抗,開始反其道而行之。
權威型父母比起說教,更願意用行動來言傳身教,他們會和孩子極力保持一種雙方可以接受的平衡,正確引導孩子。
如何成為權威型的父母應該成為了不少父母都迫切知道的問題,但是4個時期培養重點各不同,把握好孩子的時期很關鍵。
02父母應該要注意孩子的哪四個重要時期?
第1:嬰兒時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的陪伴,這也是彼此建立起良好親子關係的一個基礎。而良好的家庭親子關係也給將來孩子的教養方式有著極大的幫助,因此,父母可以在孩子的這個時期通過陪伴以及關愛來增加彼此的感情,從而讓孩子信任父母。
第2:幼兒時期
幼兒時期通常指的是1.5歲至三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對外界展露自己極大的好奇心,喜歡探索和與外界互動。而這個階段也同樣重要,大部分的能力都在這個階段產生。
在這個階段,適當而正確的引導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能力、思考能力、創造能力等。尤其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都很強,所以父母自身也要做好榜樣,平時也要引導孩子對外在世界進行探索和想像。
第3:少年時期
三歲的孩子普遍已經進入幼兒園學習了,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逐漸發展自己的認知能力,在過程中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同。父母在引導孩子的時候可以適度表揚和激勵,鼓勵孩子解決困難,迎難而上。
同時,上學之後無可避免的要與其他人接觸,讓孩子有清晰的團隊合作意識也非常重要,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出去和同齡人玩耍,融入集體。
第4:青年時期
青年時期的孩子開始有了定向的性格特徵,對尊重理解和自由也有著格外的需要,孩子認為自己已經有了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開始想要屬於自己的空間。
父母在這個時期也要學會適度放手,讓孩子有獨自處理事情的能力,這對他們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也要起到監督作用,以免孩子做壞事。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真正要做的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孩子生活的"統治者",科學教育孩子,做"權威型"的父母,讓孩子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