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2020-12-11 胡航懂家居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一個人在幼年期養成的習慣,將會伴隨這個人的一生,所以李玫瑾教授在節目《圓桌派》中告誡過各位父母:「3-6歲是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但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相信大家肯定也疑惑,犯罪心理學教授為什麼會和家長談育兒?

其實我也曾抱有這樣的疑惑,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回答讓我出了一身冷汗:「犯罪心理問題很多都來源於早期,當你想要破解人心理問題時,你會發現,它和這個人的早年息息相關。」所以說父母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不走彎路,小時候的教育就至關重要了。

一年有四季,春種秋收。養育孩子也是四季,一旦錯過季節,那很可能顆粒無收。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的關鍵期,抓住這些關鍵期,對孩子施行科學、有效的教育,那定能幫助孩子成大器。

但是,為人父母不需要「持證上崗」,寶寶到來的那一刻,大多數人都是一個新手,一邊學習一邊教養,一旦我們掉以輕心,很可能會後悔一輩子

李玫瑾教授說過一句話,和這個觀點很相似:「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事實上,李玫瑾的這個觀念,真實的反映了大多數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現狀: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發現一些小錯誤,卻不以為然,沒有及時的進行糾正、引導,逐漸導致孩子養成許多壞毛病,長大後,發現孩子事業、婚姻上受到了阻礙,父母后悔莫及,可是已經遲了

其實家長教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兩不管

1. 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管

很多家長都習慣於大包大攬,哪怕是孩子明明可以輕鬆掌握的小事情,比如穿衣服、疊被子、打掃房間。這種我們自以為是的愛,只會打擊孩子獨立自主的積極性,使得孩子無法掌握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啃老族"、「巨嬰」

所以,各位家長不要心疼孩子,學會放手,那些孩子本來可以完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我們瞎操心!

2. 孩子能夠承受的事情不管

孩子小的時候,遇到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尋求父母的幫助,父母不同意,就開始哭鬧、撒嬌,於是家長立馬繳械投降,第一時間就會安慰孩子,甚至是讓孩子放棄嘗試。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導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得越來越弱,遇到困難就會逃避退縮,難以有出息。

所以,各位家長不要心疼,在孩子承受範圍內的挫折、事情,家長就不要過多地安撫孩子,讓孩子獨自面對,感受挫折。你能幫孩子一次,還能幫孩子一生嗎?

三不慣

1. 孩子不遵守規矩不慣

規矩,是我們給孩子制定的規則,一個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常常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很難有出息。

明明知道偷偷拿別人的東西不對,卻依舊會這樣做,如果家長發現了還不給孩子點嚴厲的教訓,很容易讓孩子"誤入歧途"等長大了再去管教就難了!

2. 孩子不尊重長輩不慣

現在的老人都格外親孩子,導致很多小孩變得一點兒都不尊重長輩,對長輩沒大沒小、毫不客氣,喜歡跟父母頂嘴、滿口髒話。這種行為一定不能慣!

一個不尊重長輩的孩子,會變得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別人,將來走進學校、走向社會,很容易吃虧,也不招人待見。

3. 孩子撒謊推卸責任的行為不慣

孩子天生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所以犯錯了以後,會因為擔心被父母責罵,而出現撒謊、推卸責任的狀況。這是我們必須給孩子糾正的壞習慣。一旦不加以糾正,就很容易導致孩子今後撒謊成癮,今後很難取得很大的作為。

這就要求我們告訴孩子「做錯事情不可怕」,且能夠在孩子主動承擔責任的情況下,給予鼓勵。

教育孩子講究適度,我們上面所說的「兩不管、三不慣」,不管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還是改掉孩子的壞習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給孩子喘口氣的時間,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誠意,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愛意,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從而導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外在表現為:叛逆、頂嘴、孤僻、暴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內心與人格培養很有幫助。

此套全彩繪全套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發展。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要想孩子成大器,只需做到「兩不管三不慣」,父母很省心
    那麼在教育中,什麼事情家長應該管,而什麼事情不管呢?教授是給出了「兩不管三不慣」,這樣教導下,能培養出應該優秀的孩子,到底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李玫瑾:要想孩子成大器,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一,對孩子有兩個不管1、能自己獨立做的事情不管家長都希望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愛,所以平常生活中都是各種的呵護。
  • 教育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的關鍵時期,在這些關鍵期父母用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定能幫助孩子成大器。在談到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中說:「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 李玫瑾:對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這樣將來才能少走彎路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這樣將來才能少走彎路「三不慣」,都有什麼1、孩子說謊李玫瑾教授發現,很多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起因大多都是「說謊」,一開始可能只是說一些小謊騙家長,當孩子說謊成功嘗到甜頭
  • 育兒專家:要孩子以後獲得成功,家長要記住「三不慣三不管」
    現在很多家庭當中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對孩子教育方面越發的嬌慣,什麼苦都不願意讓孩子吃,什麼事情都想要替孩子安排好。這也導致了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一些挫折,就會覺得受不了,想要回到家長的庇護之下。育兒專家表示:家長們如果想要孩子出息,獲得成功,一定要記住「三不慣三不管」,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李玫瑾:想要孩子有用,就不能對他愛得太滿,牢記三不慣兩不管
    李玫瑾:想要孩子有用,就不能對他愛得太滿,牢記三不慣兩不管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有用之才,從孩子出生之後,大多數父母就會用儘自己的全力去培養孩子,這不僅僅是在孩子的的教育上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時間,對孩子生活中的需求父母也是盡力去滿足
  • 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聰明的家長 都懂得做好「兩不管三不慣」 猶太思想家朱特比曾說: 「孩子的事,讓他自己解決,若父母過分呵護,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自信,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
  • 李玫瑾育兒觀:孩子有這3個特徵,將來可能大有出息,家長別忽視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出息,學習優異,並且將來有好的工作。這樣的孩子不僅不需要家長操心,還能讓父母臉上有光。但很多家長因為沒有經驗,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無從下手,於是選擇讓他們自由發展甚至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的性格和學習都受到了影響。
  • 李玫瑾教授:對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這樣未來才少走彎路
    對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這樣未來才少走彎路孩子不尊重人不能慣現在都是一家獨大,全家都很寵孩子,導致孩子變得「無法無天」。動不動就朝著長輩呼來喝去,甚至動手打人。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事情不管這個不管是全國父母的「通病」,現在的父母都溺愛孩子,恨不得把吃飯、穿衣這種事情都替他幹。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逐漸喪失自理能力。
  • 教育孩子懂得「三不慣兩管」,孩子能少走很多彎路,將來會感謝你
    不僅僅只是所謂的富養窮養所帶來的,現在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而並不是所謂的富養,就可以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寶媽C:才藝的學習最重要,想讓自己的孩子表現出來獨特的品質,肯定是他們具有特殊的氣質,尤其對於女孩子來說,培養才藝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顯得端莊有氣質。
  • 李玫瑾說:對於男孩子,家長要捨得做到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說:家長為男孩子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更優秀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對於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等常年的研究,對如何育兒,教育孩子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往往我們能從李玫瑾教授的講座中,學習到很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從小就有以下特徵,家長有福了
    每個家長都將「養孩子」作為自己目標中的很大一部分,只要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條件,自己辛苦一點也沒什麼。 家長越是辛苦,就越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大出息,靠自己也能過上好日子。 那麼,如何從小時候的表現,看出孩子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呢?
  • 想讓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捨得在以下方面花錢,可別用錯地方
    文|好孕姐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最起碼得比自己有出息,但也深知,想讓孩子有出息不只是嘴上說說,更要花大力氣行動。其中教育投資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在孩子智商已經大差不差的當下,如何讓自家娃脫穎而出,靠的就是父母是否捨得在教育上花錢。
  • 哈佛教育家:家有男孩,父親若常說三句話,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還有個閨密,家裡也是倆男孩,我們湊一起聊男孩的養育,更多著眼於怎麼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畢竟,帶男孩和帶女孩還是有不同的。家有男孩,養育更費心說到這裡,有些家長會認為,要男孩不就是為了養兒防老?我覺得不盡然,我更多希望,孩子以後能成為棟梁之材。
  •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若家長經常對孩子做這些事,娃將來很難有出息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做這些事,孩子會變得家長討厭的樣子,將來很難有出息。 反覆催促 冬天來了,起床難是孩子們的通病,別說孩子了,很多大人也會帶有起床氣。
  • 選一幅神像圖,測測你的孩子將來會有什麼出息
    很多家長都盼子成龍盼女成鳳,從孩子才懂事起就要報各種補習班,讓孩子能夠提早的進入學習狀態,更是盼著他們能在自己老之前能夠有大出息,能讓自己的兒女衣食無憂,下面有私服神像請選出你覺得有感應的,看看你的孩子將來會在哪方面有發展,來測一測將來你的孩子會有哪方面的出息!
  • 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嚴抓小學教育,初高中就太晚了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為了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可以說從孩子會背古詩起,家長就開始狠抓孩子的學習。小學、初中階段孩子就經常學到晚上八、九點鐘,上了高中以後每天學到半夜是常事。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怪癖」,家長先別急著糾正,這是有出息的表現
    誰不希望將來自己家孩子能夠有出息?誰不希望自己家孩子將來能夠有一番成就。於是家長為了讓孩子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從孩子小就開始下功夫進行培養。但是有些家長給孩子培養半天,孩子身上一些優點,反而被家長當成了「怪癖」,一個勁地糾正孩子,其實家長不知道,家長眼中的這些「怪癖」正是孩子有出息的表現。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中國的父母一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將來能有大出息,能夠孝順父母、過上好生活,因此他們對教育格外重視,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達到父母的期望,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有大出息,這其中包含的原因就很多了。
  • 孩子將來有出息的徵兆,就是擁有「閉環思維」,你家孩子有嗎?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育兒有招#文丨合格父母導語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夠變得很有出息,非常的優秀,因此,他們會花費很多的精力與時間去培養孩子,可是,在培養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將來經驗,會出現這種或那種問題
  • 李玫瑾教授:孩子調皮愛頂嘴?家長多說這3句話,娃將來會更優秀
    案例一:「我家娃頂嘴,已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每當家長提起自家娃的時候,要麼是誇讚自己孩子有多優秀,又或是對著自己做了哪些暖心窩的事情,要麼就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難管教了,總是動不動的喜歡頂嘴,喜歡跟著自己唱反調。